海涛法师慈悲心语
索达吉堪布
安徽九华山佛教协会
佛心道骨人
蚕的刑具
苏轼
许多人经常问:如何治疗抑郁症?我暂且不引用佛教观点,只用一个科学实验来告诉你答案——2005年,心理学家派崔克研究了441位有宗教信仰的人,之后得出结论:慈悲心会大幅降低忧郁和压力。他还认为,在生活中真正有
用智慧来观察,现在的一切苦乐,都是虚幻的。但我们往往把它当真,为它哭、为它笑,不愿意从梦中醒来。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它的本意是,越是苦的良药,越对治病有帮助;越是不顺耳的劝告,越有利于改正缺点,对自己的行为有帮助。但有时候,逆耳的忠言也会使人产生抵触情绪,较难达到真正的目
河,明明在不停地奔流,人们仍以为它是一条不变的河;“我”,明明没有一刹那停止过变化,人们仍把它执著为不变的“我”。总把无常当做常有,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愚痴”。
近期,我以闭关的方式,听上师早年讲法的录音,观自己的心。每天只用固定的时间发微博、处理一些事物,其余时间都关掉手机。人生真的很短,若没有通过实修品尝到佛法的滋味,就算把佛法讲得再精妙,也很难用得上。
一旦被欲望的毒箭射中,心会变得麻木,失去觉知,甚至疯狂。如果没有及时清醒,就会如同爱美的飞蛾扑向火焰、贪吃的鱼儿被鱼钩钓起,当发现自己身处险境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佛教不是神秘主义,而是现实主义。它并非充满玄妙的神话,而是指出如何面对情绪、衰老、疾病、死亡,让我们乐观,不再忧郁。
不以过去的历史为鉴,也不关心未来的命运,只顾眼前的一时感受,这是当今时代的悲哀。
从小到现在,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不断在换。现在自己最喜欢的,还可靠吗?
一个人去某地出差,办完事情后,会考虑自己怎么回家。同样,我们在人间几十年,寿命穷尽也会离开,这时候,你知道该怎么“回家”吗?
心会散发出一种气场,善良的人让陌生人都觉得亲切、可信任,乐意与之交往,如此,他的路越走越宽广。心恶的人让大家害怕与他接触,一提起他的名字都发憷,慢慢地,他的路越走越窄,人生也出现各种不顺。所以,心决定
我们的生活需要规划,想好一年有什么打算,一个月准备做什么,一天需要完成什么。然后尽量严格地按照计划去做,当日事当时毕。只有这样,人生才不会迷迷糊糊就过完了。
有人说:心静了,才能念佛,不然是一种亵渎。岂不知,念佛的作用,就是让心清净,古大德云:“念佛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所以,当我们的心烦乱时,可以念佛号、抄佛经、听佛乐、唱佛歌。
若想爱更多的人,就要从爱自己的家人开始练起。假如对家人的爱,是一种成全,有一种责任,多一分体谅,懂一点尊重,自然就会以这种方式去对待别人。否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个别佛教徒的行为不良,有些人就非常不理解:“学佛怎么也这样?”其实,佛法是十分清净的,关键在于人有没有达到它的标准。鉴于此,佛陀才教导我们:要依“法”不依“人”。
我们生命中拥有的一切,表面上源于自己的努力,实际上离不开众生的帮助。了悟到众生的珍贵和助益,我们对他们的负面态度将有所改变。
生气,是一种破坏性的情绪。处理棘手的问题时,随意发泄不满,只会带来麻烦,若能心平气和、微笑面对,让别人感觉轻松自在,许多困境都容易突围。
对某个事物,因为最爱,有时候就会生起最恨的情绪,引爆最大的痛苦。所以,在生活中掌握一种“度”比较好,这样,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
人生是一次博弈,较劲你就输了;人生是一场游戏,当真你就出局了。
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纵然衣食无忧,也很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哪怕一贫如洗,也自在。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