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
醉人与醉蟹
佛经故事
达文西
老中医健康养生
悟妙法师
一个社会若没有因果观,不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不知道一切苦乐是自作自受,人就没有了任何约束,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并觉得自己不必为此负任何责任,种种可怕的现象令人不寒而栗。
马克思曾说“宗教是鸦片”,这一度成了很多人打击宗教的有力武器。后来钱钟书找到了它的原话:“宗教乃人民对实际困苦之抗议,不啻为人民之鸦片。”原来,在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鸦片是一种镇痛剂,可以解忧止痛,息
当今疾病层出不穷,人们求医问药只是治“身”,却往往忽略了治“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医生所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只为病人治疗身体,却不为他们医治思想。可身和心是一体的,不能分别治疗。”所以,若
我们无力做伟大的事情,我们只能以伟大的爱,做细小的事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每天看看新闻,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死亡的消息。那些因车祸、战争、溺水而突然离世的人,可曾想过他们当天会死?死亡的到来,从来不跟任何人打招呼,我们也不敢保证自己下一分钟不会像他们那样。所以,趁着现在还有时间
有些人做的事就像芝麻一样小,但到处表功的声音,却像雷声一样大。这就如同被淋湿的木柴,燃火的能力非常微弱,但冒出的滚滚黑烟,却四处弥漫。
藏地有种俗话是:“娇弱的人,将遭受无量苦海。”怯懦软弱的人,一点点挫折就足以让他一蹶不振;而意志坚勇的人,纵然泰山崩于前,也能面不改色、如如不动。所以,我们面对痛苦时,外境并不能起决定作用,关键要看自
作为大乘修行人,务必要时时以利他为重。看到他人正在痛苦时,应马上观想:“希望诸佛菩萨加持,把他的痛苦,全部转移到我的身上!”以此断除对自我的执著,久而久之,才能生起无我利他之心。否则,成天只会夸夸其谈
我们的钱财,真的够用就好!如果想赚钱的欲望太大了,只会给自己带来层出不穷的烦恼,怎么赚,怎么花都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其实,真正的财富,是内心的知足与安乐,只有当你不过分追求金钱时,它才会不期而至。
生命稍纵即逝,每个人的精力也很有限。如果你真想在一生中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就不要把大好时光浪费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整天为了这些而心烦意乱。
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要刷牙洗脸;晚上入睡前,也是要洗漱沐浴,洗掉一天的尘垢。既然身体都需要如此洁净,那我们的心在一天忙碌中,受到的染污更多,为什么偏偏忘了给它也洗个澡呢?若能在晨起、入眠前,
在生活中,嗔恨心的产生,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我不想要的,非要塞给我;一种是我很想要的,他人却百般阻挠。以此原因,就会让自己无法控制愤怒,心被它踩在脚下,一直做它的奴仆。
现在好多人只看数量,不看质量:影视剧只看票房、收视率,这样就有了暗箱操作;买卖书籍只看排行榜,这样就有了潜规则;微博只看粉丝多少、转发多少,这样就有了刷粉……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数量多少可以体现质量好坏
如今人心有点浮躁,好多人都喜欢向外索求,自以为所追求的一切,肯定是快乐的源泉。其实,你若静下来内观自心,有时候就会发现:你现在追求的东西,未必是真正需要的东西。
世人喜欢追求名声、地位、财富,可是没有一定的福报,这无异于缘木求鱼。而福报之树,永远扎根于善良的泥土中,有了善良的心行,福分才会不求自来。
压力太大了,往往是由于欲望太大了。即使我们有时候做不到完全放下,至少也要懂得知足少欲,以随缘的心来面对一切,切莫让贪欲过度膨胀。
佛陀告诉我们,发财的主因是布施,其实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范蠡一生三次散尽家财,结果富可敌国,被后人奉为“财神”;比尔·盖茨是是最大的慈善家,也是众所周知的全球首富;李嘉诚经常广兴慈善、救助贫困,也稳居亚
有钱人的生活衣食无缺,却容易让人心思散乱,精神空虚;修行人的生活十分简单,但确实法喜充满,快乐无比。
遇到问题的时候,最好是先解决心态,再解决事态,否则就很容易失态。
乔布斯年轻时,每天凌晨4点起床,9点半前把一天的工作做完。他说过:“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自信则是从自律来。自律就是严格控制自己的时间。”所以,我们每天也要尽量抽出一点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要总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