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菁言录
明奘禅师
马丁
摩比(Moby)
开棺
喜庆的代价
净慧长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在不断地变化,在不断地迁流,找不到一个不变的"因",也找不到一个不变的"缘"。正因为因缘是变化无常的,才能成就如幻的万事万物。
净慧长老:我们要把个人融化到大众当中去,时时有报恩的心,要懂得“感恩天地人,和谐你我他”。感恩宇宙万物,感恩所有的人。好人和坏人,敌人和朋友,我们都要感恩;用感恩的言行化敌为友,改邪归正。
净慧长老: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达摩祖师说:“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
净慧长老:个人不能离开大众,就像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只有众多的树生长在一起,都长得很茂盛,那才是森林。我们一定要养成时时感恩大众、回报大众的思想。
净慧长老:改变命运不是要发多大财,做多大官,而是要让每天都活得很幸福,很开心。以无欲无求的心去干事业,以自由自在的心去干事业,事业就能成功,工作就能做好。只问耕耘,莫问收获。成就在耕耘中实现,命运在努
净慧长老:精神上的需求比物资上的需求更为重要,因为精神的贫乏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物资贫乏所带来的痛苦。现在大家有吃有喝,有穿有戴,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相反物资条件越好,我们越是不满足,永不满足的贪欲造
净慧长老:人生可以把握的,不是过去,更不是未来,只有每一个当下。未来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就是不要放弃每一个当下。
净慧长老: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常年病苦缠身,行住坐卧都需要人帮忙,一切都不自在不自由,时常经历着老苦和病苦。有人照顾还算是万幸,世上还有很多老人孤苦伶仃,没有人照顾,更需要各界人士去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平
净慧长老:五戒中的不邪淫戒,其本义就是保护女性尊严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定。如果人人都严格守持不邪淫的戒律,彼此的家庭都会幸福,人格尊严就能有保证。
净慧长老:佛教的一切法门都不脱离实际。佛法修行是在完成世间任务的基础上,超越名利的观念、利害得失的观念、自私自利的观念,能超越这些,就是在修行,在觉悟。如果只知道追名逐利,满足一己的私欲,那就是沉沦和
净慧长老:管好这颗心的关键就在当下一念,各守本分,不起非分之想,这就叫守本真心。真者不妄,不妄想就不妄为,不妄为就不作恶,就能守住道德底线和做人本分。人人都守本真心,人人都是好人,人人心向佛,人人心向
净慧长老:一切事努力去做就好,成与不成,勉强不得。且听古人诗曰:“花谢花开,时去时来,福方过眼,祸已成胎。得未足慕,失未足哀,得失在天,静听天裁。”这些话乍听好像有些消极,如果静静地想一想,却含有丰富
净慧长老:古人的金玉良言都是通过实践而来的经验总结,是智慧的火花,是生命的航向。学习、借鉴古人的经验,会少走许多弯路,会避免一些误区。
净慧长老:我们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要一切无心。无心者无分别心、无嫉妒心、无好恶心、无取舍心,即三祖大师所讲:“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净慧长老:我们不要仅从消极方面去理解无常,实际上无常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正因为“无常”,万物才会有新陈代谢,才会有前途无量的发展。如果一切事物都是凝固不变的,天地万物就没有希望了。旧的事物永远存在,新
净慧长老:世间的一切,除了缘,没有别的东西了。所以,感恩、包容、分享,是为了更好地结缘;结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感恩、包容、分享。
净慧长老: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相信命自我立,万法唯心所现,心净佛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安国土安,相信佛法能够改变命运,相信只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的前途就是光明的,我们的命运会朝着好的方
净慧长老:我们要以道德为操守,做人做事从伦理道德出发,做人才会有尊严感。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在家里,坐在子女面前会有尊严感;走到单位,在同事当中会有尊严感;走到社会,走到人群当中也会有尊严感。
净慧长老:开悟的事,是一种不可预约的事情。它只是在无心的状态下,功夫做到水到渠成了,发生的一种精神上的突破、思想上的飞跃。你想预约在什么时候开悟,这是永远办不到的。你把这种希望开悟的心放下来,只管在功
净慧长老:我们懂得许多佛法的道理,但是一事当前,这些道理却一点也用不上,有时也故意不用,这就叫“执迷不悟”。对一个迷执很深的人来说,要遵照佛法的精神面对生活,那就意味着要吃些“亏”,要做出牺牲。迷执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