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自古作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 山之一,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及 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受到众多文人 墨客的青睐。峨眉山物华天宝,钟灵 毓秀,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之美 誉。
而万年寺是四川峨眉山历史最悠 久的古刹之一,更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 故事。万年寺中藏有峨眉山的镇山三 宝,至今鲜有人知,这也给这个千年古刹 蒙上了一抹神秘的面纱。镇山三宝分 别为:上古佛牙、万历金印和贝叶经, 一般是不对外展出的。笔者这次去峨 眉山,十分荣幸有机会一睹三宝真容。 万年寺相传是汉代采药老人蒲公 的礼佛处,创建于东晋,明代神宗皇帝 朱翊钧御题“圣寿万年寺”,为峨眉山 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

万年寺藏第二宝:万 历金印。金印长宽各 13 厘米,正中刻着“普贤愿王之宝”六字, 上方刻楷体“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 砖殿”,右边刻“敕赐峨山”。据记载, 明代穆宗朱载厚的孝定李皇后,年轻 时久未生育,曾经派人到峨眉山白水 普贤寺(今万年寺)的普贤骑象铜像前 进香求嗣,许愿若怀男婴,定为菩萨穿 金,重修庙宇。不久,李皇后怀孕了, 生下朱翊钧,被立为太子。万历元年, 朱翊钧登基为神宗,尊号其母为“慈圣 皇太后”。他们母子对普贤菩萨的感 激之情异乎寻常,不 时赏赐白水普贤寺。 寺下方曾经有座小巧 的慈圣庵,就是专门 用来存放慈圣太后和 万历皇帝赐品的,而今改建为 客舍了。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白水普贤寺罩护普贤铜像 的木阁毁于大火。次年,慈圣 太后赐金重修,僧人台泉仿印 度热那寺建无梁砖殿庇护铜 像。竣工时适逢慈圣太后60大 寿,神宗亲自题额“圣寿万年
寺”,从此该寺改名为万年寺,同时还 赐了这颗御印。因是帝王赏赐,虽为 铜质,人们亦尊称为金印。 万年寺藏第三宝:贝叶经。贝叶经 长 50 厘米,宽 12.5 厘米。以泥金书写 梵文《华严经》于黝黑色的贝多罗树叶 上,共246 页。在造纸术未发明前,古 印度僧人常用此树叶沤水后晾干书写 佛经。梵语称这种树叶为“贝多罗”, 故称贝叶经。古典诗词对联中,常常 用“贝叶”代指佛教经书。明 代万历十九年(1591 年),峨 眉山无穷禅师、性宽禅师赴 京师,请求皇室资助修建峨 眉大佛寺。慈圣太后欣然发 帑金,并将印度僧人进贡的这册贝叶 经转赐无穷禅师。
峨眉大佛寺成于 1605年,后毁,这部珍贵的贝叶经遂由 万年寺收藏。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峨 眉山,在它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 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古迹,它是人 类的共同财富、世界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