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九华山高僧谱:明清两代89位高僧 民国3耆宿 内容: 九华山高僧智旭九华山高僧仁义师太九华山历代高僧大兴和尚九华山无暇和尚肉身凡佛教圣地,必有高僧大德。 据有关志书记载,九华山自唐迄于民国,高僧大德、耆宿总百余辈,其中唐代12人、五代1人、宋代7人、明代48人、清代41人,民国3人。 这批人中之佼佼者又有:胜谕,唐僧,地藏和尚的上座弟子,曾主建化城寺台殿,立朱台、挂蒲牢,措置像设庄严,开渠辟田等,是化城巨刹的奠基者。 道明,也是地藏的弟子,闵公舍地为地藏建寺后,其子亦从地藏出家,即道明其人。 性莲,明代僧人。 俗性王,太平仙源人。 22岁出家,投金陵摄山栖霞寺,受具后,曾一度研习诸经论,以此不能了生死大事而还归故乡躬事田种。 后复至清河谒法堂,受念佛三昧之旨,并从此深信之。 闻妙峰开法于芦芽,又前往求见,颇受淘冶,数年后终于悟道,于是在池阳杉山卓锡建刹。 任九华山丛林主后,精苦忘身,委曲化人,时达20年。 所到之处,悉事兴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入寂,终年54岁。 其事迹见《憨山大师梦游集》。 周金,明正德间(1506-1521)僧人。 曾游少林寺,后还居九华山东岩。 值王阳明游九华山,周金前往造访,与之谈心,甚契。 阳明以偈、诗赠之。 其偈曾刻于东岩悬石倒覆处。 时在正德十五年(1520)三月八日。 周金既是禅僧,又尚念佛法门,有偈为证:“千圣本不差,弥陀是释迦,问我还乡路,日午坐牛车。 ”卒年无考。 古涧,清初僧人。 四川峨眉人,出家后住燕京三教庵,继而游访天下名山,自普陀来至九华山,驻锡于华严洞数十年,归依者众。 其教化,不凭文字,志以棒喝接引禅徒;又立规制,不行募化,以躬耕种植以易衣食,有盈余,尽散去。 顺治八年(1651)入寂于住庵。 智旭,字藕益,明末清初僧人。 俗姓钟,苏州木渎(吴县)人。 少学儒术,以“圣学”自任,曾作辟佛论文数十篇,后读云栖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悟入佛乘,固焚辟佛之文。 20岁时,读《地藏本愿经》,遂发出世心。 天启二年(1622)出家,先后听讲《首楞严经》、《唯识论》,继入径山参禅,受菩萨戒后,复遍研律藏。 不久后转而求生西方净土。 亦曾一度以弘律自任。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住九华山华严庵(即回香阁)。 此间,曾到地藏塔前发愿,文中述其原由云:“智旭夙造深殃,丁兹末世,虽受戒品,轻犯多端;虽习禅思,粗惑不断;读诵大乘,仅开义解;称念名号,未入三摩。 外覩魔党纵横,痛心疾首;内见烦恼纷动,愧地惭天。 复由恶业,备受病苦。 痛娑婆之弊恶,叹沉溺之无端,由是扶病入山,求哀大士,矢菩提于永劫,付身命于浮云……”后归寂于灵峰,时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 一生撰述达40余种,尤其提倡念佛往生净土,故被净土宗人推为本宗第九祖。 洞庵,亦作洞安,生卒年和藉贯皆不详。 略知其为清康熙时(1662-1722)僧人。 住伏虎洞20余年,终日默坐石窟,传说有虎侍卫。 康熙六年(1667),玉林国师至九华山进香,洞庵依其嘱募地筹建丛林,即甘露寺。 郡守喻成龙敬其苦行,请登堂说戒,律学因此盛于一时。 圣传,俗姓王,安徽洞城人。 6岁时出家,19岁发大心,求受净戒。 不久后游访九华山,在此研究大乘经典达4年之久。 随后应请为甘露寺住持一年。 继又在无相寺旧址结茅而居。 经营6年,终使废寺重成巨刹,并于此开坛传戒,三次剃度弟子达400余人。 后来,又将大通镇大士阁改建成普济寺,如前开坛传戒,弘宣律学。 光绪十五年(1889)入寂,终年61岁。 无相寺以其为中兴之祖,普济寺以其为开山祖。 果建,字法幢,俗姓严,安徽桐城人。 20岁出家,至九华山无相寺礼圣传为师。 受戒后,先后充无相寺副寺、监院等职。 以苦行称著。 大力协助其师中兴无相寺。 后又应请充大通镇普济寺寺主,观察机宜,专以净土法门广化有缘,开莲社,以净土宗始祖慧远为模范,四方士女归依者众。 辛亥革命后,佛教被当成“迷信”、“神权”而受到冲击,果建于是命其徒妙珑组织佛教会,以保护佛教、阐扬佛教要旨为己任。 民国十六年(1927)入寂,终年80岁。 发布时间:2014-10-13 20:40:04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9:04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4132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