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法门法语:老年痴呆症是感哪一道?如何避免此症? 内容: 三恶道都是在受苦报,造作所有一切不善业统统在这里受报。 这里面的众生没有工夫修行,虽然佛菩萨慈悲去帮助他,帮助哪些人? 真的是有缘人,都是学佛的人,学得都很不错,临命终时一念贪瞋痴就堕这三途。 所以临终最重要要正念。 临终最后一念是贪心,无论是贪财、贪色,或者是贪恋情执,统统都堕落,堕饿鬼道;临命终是瞋恚,就堕地狱道;临命终是愚痴,没有智慧,就是糊涂! 现在我们常常听说的老年痴呆症,这个事情很麻烦,老年痴呆症是感哪一道? 畜生道。 他愚痴,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 所以这个很可怕,必须要防止。 老年人为什么得痴呆症? 肯定心情不开朗,有怨恨,又没有地方投诉,所以闷在心里,这应该是主因。 老年人如何能叫他快快乐乐的度过晚年,那个是莫大的功德。 人都有老年,你又不想短命,那一定就得有老年。 .. .. .. 所以这三途困难,业障很重,很难度化。 佛菩萨虽然慈悲,也不舍弃他们,所度的一定是过去生中有很深厚的佛学基础,临终大意,起了贪瞋痴慢疑,堕到三途。 有善根深厚的这个底子,佛菩萨在地狱里头确实能帮助他。 我们这个人间做许多超度的佛事,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有念佛往生的,有生天的,有又到人间来的,但是得不到这些好处的依旧是大多数,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经忏佛事是提醒他,一下觉悟了,他就离开了。 他要是还迷惑、还执著,最严重的执著就是执著的冤冤相报,他被别人杀了,仇恨在心,他要报仇;别人欠他的债务,念念在心,要讨债,这就没法子,这就出离不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五九集)2011/8/25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02-039-0559如果过去生中修净土,善根非常深厚,非常深厚善根的人为什么会堕恶道,会变畜生? 临命终时最后一念错了。 如果一念贪心,他就饿鬼道去了;一念瞋恚,就地狱道去了;一念迷惑,就畜生道去了,迷惑是愚痴。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往生的人,许许多多往生的人临终的时候迷惑,连他的家人都不认识,也有人说得老年痴呆症,痴呆症就是愚痴、迷惑,很容易到畜生道。 如果他还加瞋恨,就地狱道去了。 他还加上有贪心、贪恋,那饿鬼道去了。 大乘佛法多阅读一些能看得出来。 所以对家亲眷属老人要照顾周到,年岁大了,要让他欢喜,不生烦恼,这是大孝。 不能叫他什么事情不顺心,生闷气,这个不好。 这是什么? 容易到恶道。 学佛最好,如果你在家里学佛,你能把孝道表演出来,他心欢喜,不但度了老人,而且度了你这些亲戚朋友,他所认识的人。 为什么? 别人到你家一看,你对父母的孝顺,人家就很惭愧,就会学习,自行化他。 化他,身教胜於言教,做出来给人看比言语劝人要殊胜得多,人家看到了才受感动。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七集)2011/8/18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02-039-0547第三类很麻烦,业障病,既不是生理上的,也不是冤亲债主,业障造作的罪业太重了,这个罪业多半是前生造的,这一生福报享尽,业障现前。 所以佛常常劝我们要惜福、要培福,不要疏忽了这两句话,太重要了! 一个人的幸福是在晚年,你年轻少壮的时候,你享福报,你到晚年没有福报,可怜! 真正的福报是在晚年,所以在年轻少壮的时候,要懂得惜福,要懂得培福,希望把福报留在晚年享。 有福就不会有这些业障病现前;福报享尽的人业障病现前,现在一般人叫老人病,老年痴呆症,都是属於这一类业障病,医生束手无策,佛菩萨帮不上忙。 可是有没有方法治? 有,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什么方法? 佛教你忏除业障,只有你自己真正忏悔、真正改过、真正自新、真正回头,你那个病有救。 凡是害这种病,不但自己身体痛苦,连累家人,还要花一笔可观的医药费,所以应当觉悟,把这笔医药费拿去做慈善事业,你的病就会好。 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把你的医药费统统捐出去做好事,后面两个结果,如果你还有寿命,你的病好了;如果你寿命到了,你就很安详过世,不受病苦折磨。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二五集)2001/6/30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034-0125每一个念佛往生的都说往生极乐世界,那是恭维他,说好听的,不见得是真的。 纵然临命终时,全身柔软,头顶发热,也不一定是往生,这不能不知道。 生天的人也是头顶热,如果来生到人间是大福报,他到这个世间来做国王的,也会头顶发热,这些瑞相现前,可以断定他不堕三恶道,这是真的,往生靠不住。 往生什么是真的? 他自己说,临命终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现在去了,这是真的,这真往生,他自己没有说靠不住。 真正往生的人临终之前头脑一定很清楚。 所以学佛人也最怕痴呆症,老年痴呆症,一得痴呆症麻烦可就大了,助念都不保险。 所以人在这一生不能不修福,临命终时走得很自在是福报,善终。 善中之善,临命终时告诉你,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这个人成佛去了。 你一生当中只有这桩事情是真实的,你带得走的,其他的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带走。 你怎么牵挂,什么样的情执,都没有办法,到那个时候要爱别离,还有一些冤亲债主统统来找你,怨憎会,到临命终时全都来了。 所以这些事情平常我们都要把它想通、想明白,就把它扔掉,不要再去理会了,心里头干干净净,这一句阿弥陀佛才会相应。 不干不净那心是肮脏的,怎么念,一天十万声,跟阿弥陀佛不相应,这就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句句都是真话,不能不知道。 这是道场第二个意思。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五五集)2011/4/1澳洲净宗学院档名:02-039-0355「临欲命终,得聆圣教,至心悔改,十念称名,亦得往生」,这是第十八愿讲的,阿弥陀佛的本愿。 这桩事情看起来是好容易,实际上是真不容易。 古来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为什么? 头一个,临命终时头脑清楚,这一桩事情就很难得,多少人到临命终时迷惑了,连家里人都不认识了。 那如果是有老年痴呆症的时候,那依这就行不通了。 你就晓得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楚,这个太难得了,这头一个条件你要有;正在这个时候遇到念佛的朋友,劝你念佛求生净土,你有没有机会碰到这个人? 有机会碰到,他给你说,你相不相信、你肯不肯接受? 你家里人同不同意? 所以一切缘都具足,真难,真不容易! 临终之前念十句佛号他就断气了,肯定往生,这个一点不假。 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十五集)2011/10/22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02-037-0025接著下面这句话说得好,「但阐提之人,临终生信,实为难中之难」。 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有没有阐提之人在临终生信? 可能有,我们决定不否定。 为什么可能有? 前面曾经说过,宿世善根。 他如果没有宿世的善根,真的叫难中之难,就太难了;过去生中有善根,难中之难他也可以做到。 「如《观经》云临终十念得生者,已是万万中之一」,万万是一亿,一亿人当中可能有一个。 「若如《四帖疏》所谓谤法五逆,临终能至心信乐念佛往生者,当为亿亿中之一也」。 念老这些话是勉励我们的,我们读了这些文,千万不能产生一个误会,那就是什么? 现在不要学,图侥幸,我临命终时还来得及,现在什么样坏事都可以干,临终还可以往生。 如果存这个心就错了,大错特错! 首先要想到,这个人临终他具备了三个重要的条件,这三个重要条件,想想我们临终能不能遇到? 这是早年李炳老常常提醒我们这些后辈的,第一个,临命终时头脑清楚,这个机缘大不大? 我们看过很多亲戚朋友,临终住在病院,去探望他的时候,很多人知觉失去,不认识人。 在现代我们看到很多老年人,得的一个什么病? 叫老年痴呆症。 一得这个,希望就没有了,这太可怕,得老年痴呆症就决定不能生净土,头一个条件,难! 第二,在这个紧急关头,遇到一个真正的善友通达净土,你能不能遇到这个人? 这也是很难,不容易。 第三个条件,是你自己听到善知识的开导,立刻相信、立刻发愿,就跟著念佛。 三个条件具足,这个现象可能现前;这三个条件不具足,你就没有分! 古大德在《观经》、在《无量寿经》注解上,讲到这个问题,念老不能不提出来。 末后这一句话提醒我们,不能侥幸,功夫一定要在平时做,现在就要做,这个事情等不及。 天天在做,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将平常自己所修学的功德,不求世间名闻利养,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就是回向阿弥陀佛,回向菩提是回向极乐世界,回向众生是遍法界虚空界六道里面苦难众生,与一切众生有缘,将来自己往生不退成佛了,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有法缘,跟阿弥陀佛一样,佛不度无缘之人!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四集)2011/5/26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02-039-0424最重要的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懒惰。 精神提不起来,不能轻视,这种毛病严重,到自己年岁老的时候,老年痴呆症。 如果有老年痴呆症,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 他迷惑颠倒。 往生的人最重要的,临终那个时候头脑清楚,为什么? 你可以选择你去的地方。 临终没有这个能力,别人助念都没有办法提醒你,你还是随业流转,那就是哪个习气重到哪一道去。 痴呆是属於愚痴,愚痴所感的是畜生道,很可怕。 唐太宗附体告诉我们,他死的时候是畜生道,堕畜生道,由畜生道他又转到人道,在人道里头再堕地狱道,现在从地狱里出来,在地狱的时间最长。 我们相信这些话不是假的,跟佛经上所说的相应。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四十九集)2014/6/13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02-042-0049年岁大了得老年痴呆症这最可怕的。 所以我们学佛,无论出家、在家要记住,要以功德回向求生净土。 求生净土最重要的,临命终时没有病苦,真有把握往生。 临终时候要是痴呆症,自己做不了主,做不了主你就没办法求生极乐世界,那怎样? 随著你的业力去受报去了。 你造的善业你生三善道,你造的恶业你就堕三恶道,随业流转,这是很可怕的,我们不能不知道。 你知道就应该要知道预防,怎么预防法? 一定要依照佛陀教诲好好去学习,首先心地要清净、要慈悲。 我们净宗修学的课程不多,我提供同学们的只有五门功课,第一个是「净业三福」,这是我们根本的依靠。 是《观无量寿佛经》佛教韦提希夫人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要落实;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我们根本依。 我们处众,无论在什么时候跟人相处,记住六和敬,一切时、一切处跟大众相处,六和敬怎么修? 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就没事了;他不跟我和,我也不跟他和,就对立了,冲突就发生了。 所以这个要懂,凡事要常常记住祖宗的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遇到障碍行不通了,找自己不要找别人,找别人永远不通,找自己马上就通。 他不让,我让;他不低头,我低头,立刻问题就化解。 他坚持他的成见,我随顺,不就没事了吗? 要明白这个道理。 他坚持,我也坚持,这两个问题就发生了;如果他是错误的,错误的也让他错误去,我要能忍受。 慢慢的我用智慧把错误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的幅度,让他觉悟,不能产生冲突。 你虽然有好的意见,他不能接受,那你就不要提出来,就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六和敬里面的「戒和同修」,戒就是规矩、礼貌、风俗习惯,都包括在里头,人情世故。 所以它跟佛经上讲的戒律不一样,范围很广,我们一切统统随顺,我都能忍受。 所谓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决定不违犯。 然后就「身同住,口无诤」,这条非常重要,决定没有争论,那是说我们接受别人的意见,我们不反驳。 如果他是错误的,我们细心观察,以善巧方便看他能不能接受? 能接受可以建议,不能接受不说,决定不发生冲突,要以这个为最高的原则。 如果对方是个聪明人,看你很有礼貌,很真诚,一般建议都会接纳,都能听得进去。 如果你的姿态很高,他首先看了对你就不喜欢,你再好的建议,他不接受,起反感。 所以尊敬别人,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很重要,别人有过失,你劝导他,他能接受。 如果我们根本就不尊重,根本就瞧不起,他有错误你建议,他不会接纳你的,这一定的道理。 所以自己姿势低,办什么事情都好办;我们姿势低,他对我们就更尊敬。 我学佛今年五十六年,这五十六年当中,你看我,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就是读经、讲经。 我跟一切人往来,在佛法里面学到的,我都能用上,很管用! 障碍很多,都能够化解,在我这边是一点障碍都没有,可是有些障碍是在对方。 对方怎么不能化解? 他不跟我接触就不能化解。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 现象我们知道不外乎两种原因,第一个是过去生中的业因,这一生遇到就冤冤相报,他报我,我不报他。 第二种业因多半起於什么? 嫉妒、障碍,这个很多。 你虽然做好事,你的好事做得超过他,他脸上没有光,他是觉得他脸上没光,总要想尽方法来破坏、来障碍你,多! 这个事情多半都在佛门,在佛门也就是古人讲的「同行相忌」,你做事情谁嫉妒你? 同行的。 不是同行他不嫉妒你,同行的,你做得比他好,他就嫉妒你,就这么个道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受种种委屈,我们都知道业因、业缘,都知道。 可是我们想想我们做得没错,而且我们应该要这样做下去;不能说因为他的嫉妒障碍,我们经就不讲,我们教就不学,那就错了,那个我们将来会堕落。 虽然有这么多嫉妒障碍,我们每天讲经、念经、学教,把功德统统天天给他们回向。 我们跟他接触的时候都是尊重、谦虚,学著是不敢走在别人前面。 就是这样,找麻烦的人还是多,可是我们一定要什么? 向佛学习,佛能忍,佛忍受的羞辱比我们要高出百倍、千倍,他都能忍。 我们今天这点小小障难都不能忍,还学什么佛? 那就错了。 佛能忍,菩萨能忍,世间圣贤都能忍。 在菩萨道上忍辱是第一德,讲到德行它是第一。 能忍才能精进,进是进步,进步上加一个精,这个字很重要,精是什么? 精是纯而不杂,这叫精。 那你就懂得中国自古以来世出世法的教学,无不是讲求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是精进。 一门就是精,太多了杂了,虽有进步,杂进不是精进。 杂进的效果跟精进那差得太远了,为什么? 精进后面的效果他得定,得禅定,禅定开智慧。 杂进得不到定,得到什么? 得到一些常识。 所以我在这一生修学当中,我领悟到这个大道理,我知道现在学校里头,学生学习的功课杂进,他很难成就。 纵然念到大学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依旧还是心浮气躁,心定不下来,道理就在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七0二卷)2007/1/31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12-017-1702钟茂森居士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念佛、读经多年,仍未能摄心降伏习气烦恼,原因究竟在哪里? 原因是在习气烦恼太重,继续念佛、继续读经。 你读经、念佛的功夫还不够,要认真、要努力。 如果希望早一天能收到效果,一定要依教奉行,该放下的要放下,该看破的要看破,真正能做到看破、放下,就容易摄心。 第二,他问的是:老年痴呆症是当今社会上严重的问题,佛法如何看待其因缘果报? 学佛同修应如何避免此症? 这个问得好。 每一个人都会老,谁老了得痴呆症很难说。 痴呆症是什么原因? 你问得没错,痴呆症是愚痴,这是主要的原因。 你要常常念佛,常常读经,你就决定不会得痴呆症,这是真话。 愚痴是一切众生与生俱来的烦恼,贪瞋痴。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贪瞋烦恼虽然猛利,还容易断,愚痴很难断,断愚痴有个比喻叫藕断丝连。 什么叫愚痴? 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这是愚痴。 譬如,在诸法里头,真妄不能辨别,邪正不能辨别,善恶不能辨别,利害不能辨别,往往都看错了,把邪的看作正,把恶的看作善的,一切众生犯这种毛病太多太多了。 何以说把恶的看作善? 自私是恶,都以为自私是善;损人利己是恶,还认为损人利己,自己很聪明、很高明,别人被我骗了,他上当了,这人愚痴! 所以愚痴造作种种的恶业。 一个人要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谈何容易! 这个事情,只有佛清楚,只有佛明了,真正跟佛学习就会开智慧。 佛法的目的,经论上常讲烦恼轻、智慧长,你的功夫就得力了。 真正学佛的效果,应当是年年长智慧,一年比一年聪明,一年比一年烦恼少,一年比一年智慧增长,这是我们学佛功夫得力的现象。 假如今年还是像去年一样的愚痴,智慧没有增长,我们学佛一定出了差错,不是在理论上出了错误,就是在事相上出了错误,要把错误找出来,把错误修正过来,我们功夫就得力了,这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看到许多老和尚,年老的时候都得痴呆症,细细思惟原因何在,我们应当要避免。 对於老年痴呆症的人,应如何实施挽救护持他们,帮助他们往生? 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那就是多多的开导他,劝导他放下,劝导他念佛的功德利益,帮助他念佛。 在现前,实在讲,对於痴呆症的老人,很多年轻人虽然同情怜悯,但是不愿意帮助,不愿意去照顾。 帮助他念佛,用念佛机是最好的方法,这是我们应当要想到,应当要照顾到。 发布时间:2014-10-22 15:57:57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9:03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41396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