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是十不善业? 内容: 十种不善业包括: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邪见。 第一种不善业:杀生众所周知,杀生是不应该的,是有罪过的。 无论生命大小,只要是有意杀害,即便是诸如昆虫、蚂蚁这样微小的生命,都会背负杀生之罪,产生相同的过患。 杀生的各种原因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种——因嗔恨而杀、因贪欲而杀、因愚痴而杀。 因嗔恨而杀,是指对自己的敌人、仇人等等生起极其强烈的嗔恨,以至于杀死了他们。 这是杀生中最重的恶业,因为嗔恨十分可怕,会直接导致堕入地狱道。 因贪欲而杀,相对比较容易理解。 例如猎人、屠夫、厨师等,为了赚钱而杀死很多动物;又或是一些人为了贩卖动物的毛皮、角、骨头和牙齿等,而将动物杀死,这些都是因贪欲而杀。 贪欲在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每日因为人欲食其肉而死的动物成千上万。 因贪欲而杀的果报是堕入到饿鬼道。 因愚痴而杀。 有些不正确的宗教,比如一些原始部落的宗族,以杀生为善,这就属于因愚痴而杀。 在某些原始教派的重大节日里,他们往往会杀掉很多动物。 哪怕只是为了极为普通的一个节日也会故意打破一个鸡蛋,以表示杀了一条生命。 我曾在尼泊尔去过一个祭台。 那个地方的人在祭祀所谓的“大自在天”时,会在祭台上杀死很多活生生的动物。 所杀动物的血逐渐凝固成为暗黑色,长此以往,祭台四周的石头都被浸染成了黑色。 这些杀生行为都是因愚痴而杀。 我们在走路或是开车的时候,不经意间会踩死、轧死很多小生命。 我在山上盖庙时,看到一大群蚂蚁,不计其数,因为施工而死,而这些果报可能都要由我一个人来承担。 诸如此类的杀生,皆是属于因痴愚而杀,最终的果报是堕入畜生道。 杀生业报的轻重主要由三个因素而决定:数量、对象和烦恼的轻重。 如果所杀的对象是福田,如自己的父母、老师、善知识,或是僧人、高僧大德,甚至菩萨等,因为对境上的不可思议,罪业就会特别大;如果杀的是凡夫,相对来说罪业就轻一些。 如果杀生时心中的嗔恨很强,或是烦恼很强,杀生的业报便会很重;如果杀生时嗔恨较轻,相对来说业报就轻一些;没有嗔恨的杀业,其果报则更轻一些。 那么,如何才能判断杀生的罪业是否成立呢? 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四点:第一、所杀的对境清楚,也就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要杀的是谁;第二、想杀的动机产生;第三、杀生的行为发生;第四、对境的生命断绝。 这四个条件一旦齐备,杀生的罪业就会成立。 杀生的罪业一旦成立,必会得到相应的果报。 杀生的果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杀生的异熟果是指堕入恶道。 比较重的杀业就会直接堕入地狱道,一般的杀业会堕入饿鬼道,较轻的杀业则会堕入畜生道。 杀生的等流果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同行等流果,另一种是感受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好比一个人天生就喜欢杀生,既不是因为嗔恨,也不是因为欲望,也没有别的什么原因,只是因为过去世杀生太多,导致他无法摆脱过去世的习气,自然而然就喜欢杀生,这就叫同行等流果。 而感受等流果则是指,杀生的人寿命都比较短,且会染上很多疾病。 杀生的增上果主要说的是环境。 杀生的人会投胎到一些不祥之地,生活环境肮脏恶劣。 第二种不善业:偷盗偷盗主要有三种存在的方式:权威不予取、偷窃不予取、欺妄不予取。 所谓权威不予取,是指使用暴力或利用权力抢夺他人财物,起因主要是嗔恨。 所谓偷窃不予取,是指在他人看不见、不知晓的情况下把财物偷走。 所谓欺妄不予取,是指以欺骗的方式得到他人财物。 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我们一定要多加小心,谨慎从事。 比如在销售产品时,如果把产品的功效说得言过其实,过分夸大产品的价值和品质以引诱他人购买,这也算是偷盗。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没有欲望则不可能偷盗他人的财物,所以在偷盗中贪欲是具足的。 另外,有时候某些人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走了,或是借了东西忘记归还,当作了自己的东西,这也属于偷盗,属于以痴为因的偷盗。 偷盗的果报也分为三种,其中异熟果是堕入饿鬼道。 同行等流果是指偷盗的癖好,这与过去世的习气有关。 感受等流果是生活贫穷,找不到好工作,收入微薄,即使找到了工作,往往也会不长久。 这些并非无故发生,皆与过去世的业息息相关。 增上果则是指将生长于不好的环境,如贫困地区,或是农作物无法生长的荒漠等等。 第三种不善业:邪淫非福业中的邪淫共分为四种:第一、对境上的不允许。 一旦受过戒律之后,比如说居士戒等,就不可以再犯邪淫。 就算没有受过居士戒,结了婚的人也不可以搞婚外恋,单身的人不可以跟有妇之夫或有夫之妇有染等。 第二、时间上的不允许。 意思是说跟孕妇或是重病之人发生男女关系,这种事情是绝不允许发生的。 第三、地点上的不允许。 比如说在上师附近,或是寺庙、道场、佛塔等地,是不允许发生男女关系的。 第四、道上的不允许。 主要是指除了生殖器官之外,不允许有其他部位的性关系。 邪淫的异熟果是投胎到饿鬼道。 同行等流果是指生来淫习就很重,尚未成年就对男女之事特别感兴趣,这是过去世的业所致。 感受等流果是夫妻关系不和睦,经常发生矛盾、纠纷,婚姻不如意,或是遭遇外遇等,这也是过去世邪淫的果报。 邪淫的增上果则是生活在肮脏污秽的环境。 前面所讲到的杀生、偷盗和邪淫这三种不善业属于身的非福业,下面我们将要讲解的是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这四种不善业,属于语的非福业。 第四种不善业:妄语妄语是指在知情的情况下故意说假话,主要被分为三种:小妄语、大妄语和上人法妄语。 小妄语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编造的一些谎言假话,比如本来是因为贪睡而上班迟到,却撒谎说是因为堵车。 有时候想出去玩又担心家里人不高兴,于是就说成出差开会等。 相对于小妄语,大妄语更进了一层,主要是指能伤害众生的假话。 小妄语在善恶上对他人并无很大的影响,但大妄语就有影响了。 比如明知某人不是小偷,却要污蔑他偷了东西;明知某人没有犯罪,却诬陷他犯了罪等等,凡是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妄语都是大妄语。 上人法妄语则专对修行者而言的。 所谓“上人法”,即是指这种妄语只有修行者才说得出。 比如没有神通却说自己有神通,没有证悟却说自己已经证悟,没看到本尊却说看见了,没有梦到吉祥的佛菩萨境界却说自己梦到了等等。 妄语的异熟果是投胎饿鬼道或畜生道,而具体的果报则要由妄语的严重程度来决定。 同行等流果是天生喜欢妄语。 感受等流果是即使说了真话他人也不相信,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和诽谤,经常会被他人非议等等。 第五种不善业:两舌两舌即是指挑拨离间,包括公开的挑拨离间和暗地里的挑拨离间。 公开的挑拨离间是指,当事人都在场的情况下直接破坏他们之间的和谐;暗地里的挑拨离间,则是私底下在一个人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两面挑衅,导致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 两舌的异熟果是依罪业的轻重程度而堕入不同的恶道。 同行等流果是生来就喜欢挑拨离间。 感受等流果是人际关系很差,人缘不好。 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人确实是这样——虽然心地很善良,但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与他人相处。 这其实是过去世两舌的果报。 第六种不善业:恶口恶口即是指看到他人的缺点,心生嗔恨,然后加以指责,把他人的缺点统统都指出来,导致他人受到伤害。 我们说出口的话,若是使他人受到刺激,感到伤心和痛苦,便成了恶口。 恶口的果报跟妄语、两舌是相同的。 第七种不善业:绮语绮语主要是指干扰他人修行的言谈。 举个例子来说,当他人正在非常认真地念咒、打坐,或是非常投入地修持之时,你偏要上前跟他讲一些他喜欢听的话,使他停止修持来跟你聊天,这就是很大的绮语。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非常喜欢闲聊,一天到晚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话题多种多样,涉及女人、战争、生意、电脑游戏、娱乐圈八卦、刚读过的无聊小说,甚至赌博、毒品等等,这些跟佛法没有任何关系的话语都属于绮语。 我们讲了绮语以后,内心很容易散乱,导致各种分别念的产生,终将增加修行的障碍。 接下来要讲解的三种不善业分别是:贪、嗔、邪见,皆属于意的非福业。 第八种不善业:贪欲主要指对他人所拥有的事物产生欲望。 比如见到他人财产丰富、美女环绕、权高位重,或是名誉颇佳,心里就产生出很强的占有欲。 第九种不善业:嗔恨意思是说看到他人快乐、富贵、成功,心里很不舒服,极度盼望他人失去这些,变得又倒霉又痛苦。 也就是俗话说的“羡慕忌妒恨”。 第十种不善业:邪见邪见主要是针对因果和三宝而言——不相信因果的存在,不相信三宝的存在,或是质疑三宝的功德。 从异熟果的层面来看,贪欲导致堕入饿鬼道,嗔恨导致堕入地狱道,而邪见导致堕入畜生道。 比较严重的邪见果报,也会堕入地狱道。 我们知道,嗔恨要用慈悲心来对治;贪欲要用清净观或思维无常来对治;邪见要靠听闻佛法来对治。 对于我们人类,特别是学佛之人来说,对治贪、嗔、邪见尚有办法;对其他众生来说,却无法对治这三种不善业。 动物身上也有贪、嗔、邪见,动物却无有任何办法可以对治。 因此,我们应该格外珍惜现在所具备的条件,努力对治,让自己远离十不善业。 十不善业小结再从整体上来看看十种不善业。 其中,最大的罪业是杀生和邪见。 对于小乘而言,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这七种不善业永远是不善的。 对大乘的修行者而言,尤其是一些成就者,除了贪、嗔、邪见三种心的不善业之外,身口的七种不善业不一定永远不善。 因为成就者至少已经具备了真实无伪的世俗菩提心,外在的行为虽是不善,但内心却可能是为了利益众生。 以心来判断善恶,而非以外在行为来判断善恶,也是大乘的一个特点。 当然,这一点只限于成就者和菩萨,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十种不善业都是不被允许的。 十不善业最大的异熟果是堕入三恶道,即使是获得了人身也会多病短命。 总之,做了十不善业,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痛苦。 所以我们要善护身口意,断除十种不善业,并对已经做过的恶业真诚地忏悔。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想办法让他人也停止造作这些恶业。 对于佛法修持,仅仅断除十不善业是远远不够的,还须更进一步去奉行十善业。 我们不仅要做到不杀生,还要爱护生命,经常放生,这样才能体现大乘精神;不仅不偷盗,还要广结善缘,布施财物;不仅不邪淫,还要表里如一地持守戒律;不仅不妄语,还要做到实话实说,出言必践;不仅不两舌,还要想办法用善巧圆融的方式,让有矛盾的人能和睦相处;不仅不恶口,还要经常说一些善意且柔软之话,让他人心生欢喜;不仅不生贪欲,他人获得富贵、取得成就时,还要发自内心地随喜;不仅不生嗔恨,做任何事情还都要保持利他之心;不仅不生邪见,还要对任何教派的修行者都保持虔敬之心,听到他们的功德和修证之后,不但不诽谤非议,还要像听到佛陀亲口宣讲一般,对他们产生信心。 以上所述的十善业,我们不仅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修持,还要尽量影响他人,一同修持。 当看到他人修持十善业时,我们要发自内心地随喜。 若是如此,随喜他人所获得的功德等同于自己修持的功德。 在善业与不善业之间,还存在一种业。 它既非善,也非不善,称之为无记业。 无记业产生于日常行住坐卧的任何时候。 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生命都浪费在了无记业之上。 无记业所产生的感受往往是既不快乐又不痛苦的,就像色界、无色界的禅定一般,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纯粹地浪费时间而已。 因此,无记业也是我们应该抛弃的一种业。 综上所述,我们要尽量增上善业,尽量断除不善业,尽量转化无记业为善业。 如此这般,才不会浪费和辜负我们宝贵的人身。 发布时间:2015-07-23 02:03:59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8:26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43758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