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种无形的财富 人生有许多无形的财富。 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质财富,却忽略了这些无形的财富。 得到物质财物,只能让我们的生活相对好一点,却并不能让你的人生富有,只有得到这些无形的财富,我们的人生才会圆满、富有、高贵。 一、惭愧惭愧就是做错了事情以后,自感愧疚。 惭愧就是我们的羞耻之心,也就是《孟子》中的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羞恶之心,是义的开始。 惭愧和羞恶之心,是我们反省内求的动力,也是我们改正错误的动力。 假如一个人没有羞恶之心,不知道惭愧,做了错事、坏事也不知道反省,那就可能一错再错,跌入罪恶的深渊。 二、感恩有的人每天只希望别人给他,这就表示自己贫穷,如果心存感恩,只想给人,就表示自己富有。 中国文化强调孝,孝首先就是要懂得感恩父母,懂得感恩父母的人自然而然地有孝敬父母的行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古人感恩父母,避免损伤自己。 而如果没有感恩父母之心,只做一些表面文章,是不能算作孝的。 三、柔韧《道德经》上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无论是草木还是人,活着的时候都是柔软的、柔韧的;而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了。 老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柔韧,要懂得柔弱之道。 老子说,人老了以后,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 柔弱胜过坚硬,做人必须柔韧而有张力。 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能屈能伸。 四、惜福人生多少都有一些福德因缘,要好好爱惜,不能糟蹋;如同银行的存款,不要乱花,日用钱财,不能乱用。 现在人都懂得存款、储蓄,不也是生财之道吗?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几多人懂得珍惜生活? 古人有谓:‘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行业之可贵。 凡一切幸福之事,均过去方知。 ’幸福之事过后方知,除了徒增悔恨与追忆外,于事何补? 我们何不珍惜现在,果能一念知足,约束个人无止境的欲望,当下娑婆即是乐土。 五、助成《论语》中说,“君子成人之美。 ”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别人能伸出援助之手;推己及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就更愿意助力。 乐于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回报。 而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 当然,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乐于帮助他。 所以,助成别人,看似帮助别人,实际上也是自己的修行,也是在成就自我。 六、智慧智慧不是财富,但却胜过任何实在的财富。 智慧是别人偷不去的财富,有智慧的人不看一时之财,不看个人之财,有智慧的人才会大公无私。 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进退;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古人说:“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择就交,话休不思就说,事休不算就做。 ”人生的过程就是抉择的过程。 从吃穿住行到择偶、择业、择友、择师……人生无时无刻不面临抉择。 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最重要。 而脚步要踏对,必然要有智慧来做对人生的抉择。 七、结缘结缘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 赞美别人的一句好话,可能收获比一句好话多出千百万倍;不经意帮人做一件好事,所受的回报也许难以计数。 广结善缘必有善报。 明太祖朱元璋某日微服出巡至一古庙,口渴之际,一农夫见状奉上一杯茶,皇帝感激,遂赐农夫为县令。 当地一书生闻知,心中极为不平,便于古庙作一联:“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 ”第二年年,朱元璋重游此庙,见到此联,提笔回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运气是很重要的。 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广结善缘。 广结善缘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发布时间:2016-04-01 01:18:41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7:58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45944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