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生命要有大格局 中国佛教能蓬勃发展,超过了儒家,和道家,就是华严经的功劳。 这个是从格局上来讲。 其实儒家的格局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儒家是孔子,根据易经来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道家是也是根据易经处理人和宇宙,,和天地,乃至人和身体的关系。 比如道家看世界,道家的格局是非常大,而且是实在。 比如道家把天上的星宿,乃至银河系,都分的很清楚。 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所以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岳。 不仅如此,道家还把宇宙和人等同起来。 就是说宇宙是个放大的人,人是缩小的宇宙。 人的一切都跟宇宙对应。 这个思想,就是唐密的思想。 中国的八大宗派中的密宗,不是藏地的密宗。 而是唐密。 藏密室藏地的风俗和密宗像结合,很多是藏地的风俗部分, 比如转经轮,还有灌顶,还有烟供火供。 道家不仅对宇宙认识,对地球的认识,不是道家也把地球看成一个人一样,有血液,有呼吸,有毛发。 所以盘古开天辟地。 你看道家就说地球里面是空的,甚至地球的山岳里头也是空的。 像人会呼吸一样。 这也是道家的看法。 如果按照大格局来讲,道家的格局,起码从人天感应上来讲,这个是物理世界的格局。 儒家的格局就表现在人上,所以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下观,这也是很大的心量。 你看佛弟子能达到天下观,是很了不得。 一般我们会放生,会对动物慈悲,施食,对鬼神慈悲。 那对人的慈悲,我们有没有做到。 中国古代培养了很多儒家的将军,为了国家和百姓利益,自己命都不要的。 这也是很伟大的菩萨精神。 竟然儒家和道家都把天,地,人的问题解决了。 那佛教来要解决什么问题? 就是人心的问题。 人都是应该是怎么样的。 天地是如此,人和天地的关系,老子讲了。 人和人的关系,孔子讲了。 华严经讲的是什么? 就是心的境界。 但心的境界,要大方广,要做到,却不容易。 如果人和人的关系你没有做好,你心的境界一定不行。 人和宇宙的关系,你没有处理好。 心的境界也达不到。 所所以,所以之前我花了很多篇幅去讲家庭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学佛,家庭的问题处理不好,没有智。 比如女的来讲,女的有几个身份:女儿,妻子,母亲,姐姐或妹,儿媳,弟媳,嫂嫂,奶奶,外婆。 你去看,女人就有这么多身份,你能处理好吗? 以前的家庭,三姑六婆,父母生七八个。 然。 这里头关系更复杂。 我常问一个问题,你两个儿子打架,你要怎么教育? 这也属于华严的部分。 这个家教就特别重要。 以前都是大家庭的,一个家族,从上到下,三代同堂来讲,爷爷奶奶属于上辈,生个五六个孩子,五六个孩子结婚成家,第二个辈分就有十个。 然后第三辈就是第二辈生的,每个人再生个五六个。 第三辈是不是有五六十人。 三辈加起来就是七八十人了。 你想看,好比管一个大庙一样。 你能做的好,难道不是你的修行? 现在人不一样,生一两个,夫妻管一个孩子,顶多加父母,就五六个人,都管理不好,是非冲突那么多。 为什么? 就是没有家风,家教。 这很重要。 所以孔子也是很了不得,你看他门人三千。 这三千人你要管,很 不容易。 所以孔子根据天道的易经,给每个人安排位置。 父母要什么位置,女儿要怎么位置。 这就是规矩。 一个家庭中,不能讲对错,只能讲规矩。 这一套禅宗丛林做的特别好,就是佛门清规。 你要按照规矩来办事就好。 现在大家物质跟上了,为什么不快乐? 因为我们没有规矩,没有按照规矩来办事。 中国人不重视物质,我们祖先做的任何事情,都只有两个作用,修好自己的道德,加上去教化别人。 华严经有眷属庄严的部分。 华严经的庄严,不仅包括器世间的庄严,也包括眷属庄严,这是个可见的。 你看你眷属庄严否。 大家去看法华经,法华经给罗汉授记成佛。 为什么要授记成佛? 罗汉就是了生死了,但眷属庄严,器世间庄严都不够。 所以佛就给他们授记,你将来成佛,名字叫什么,度多少人,住世多少时间。 你度的人越多,修的功德越大,你国土就越庄严。 所以每个人都要有个国土,家庭也是一个国土,你家庭很多人,各个都有出息,也是眷属庄严。 你有钱,家弄的很大气,但还要有人,否则孤身一人,再好看又怎么样,还不是像在自己设置的城堡里头。 现在很多人,布置一个家,什么好宝贝往家里端,都是古董,然后摆几盆花,以为说,这就是禅意。 这就是太侮辱禅了。 禅是这么小心量的吗? 禅是一种分享,是大格局。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你看你家里放那么多好宝贝,锁了一层又一层,有害怕被偷走。 这岂是禅? 要谈器世间的庄严,你到老丛林还可以看到。 老丛林里头,没有值钱的东西,就佛像,器皿而已。 不要摆设很好看的东西,让人起偷心。 山河大地都是如来,都是家。 你很难体会出来的。 像虚云老和尚建庙,都不要贵重让人起偷心的东西。 开悟的人,山河大地都是身心美景,故乡风月嘛。 山间草花那么多,多美,何必你要去采一朵来供佛呢。 花长在外面,就是供佛。 所以禅是一种大格局,大心量,但没有办法表示。 现在人对物质拥有过度,尤其是对奢侈品,高档佛香,追求过度,都是很可笑的。 有些人学佛了,到处都是贵重的佛像,佛珠,几万块,很小的一个。 那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要造佛像,我就造的很大的,放在庙里给人供养。 那才有意义。 自己搞个小小的,这根本不是禅的格局。 所以不要太重贵重之物,要有这个放下的精神。 这就是禅教诲的,也是家教的部分。 一个家庭,要重在教育品格上,不是器物上。 只有把你的精力从对器物的执着上放开,就会慢慢进入第二层眷属庄严的境界。 发布时间:2017-02-23 12:17:36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7:14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4878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