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扎西郎加上师:只有经历挫折才能产生出离心,并因此证悟 内容: 根除所有的负面念头是可能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借着结合更高深的禅定与观修,最后可以灭除所有的负面情绪与负面念头。 处于这种状态的心,即我们所谓的涅槃、解脱或入灭。 入灭不代表我们的意识或自身的寂灭,而是寂灭所有的负面情绪。 在佛教的思想派别之中,对于「解脱」有不同的诠释。 举例来说,有部的思想认为,当你真正企及入灭或解脱之境,你不再拥有意识,不再拥有身心诸蕴,不再存在。 然而,如龙树所言,「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没有一个众生能够企及此境。」如此一来,我们便不能说有一个人将进入涅槃彼岸,因为当他进入涅槃之时,便不再存在;如果那个人是存在的,那么他就无法达到涅槃。 心识的本质是如此的清净,没有理由寂灭或终止心识。 在中观派与唯识宗的哲学思想之中,涅槃肯定是存在的,具有自我本体的众生也是存在的。 即使就成佛的情况而言,拥有自身本体的佛是存在的。 对我而言,解脱是心的全然入灭,「我」的入灭。 我偏爱轮回胜于涅槃,因为在轮回之中,有生活和体验,比空无来得美妙。 人们认为,入灭或涅槃即空无,所有的感情、意识、事物皆融入虚空之中,不留一物。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事实上,涅槃是心完全清净的状态;去除了所有的烦恼染污,乃心识的究竟本质。 我们有责任认为:「是的,有一条道路,有一些事物值得去达成。」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探究痛苦的本质;了悟痛苦的本质之后,逐渐产生挫折感受,进而生起出离心,以企及永恒解脱之涅槃后岸。 如果我们仅仅思考四圣谛的苦谛与苦集谛,而不去探究苦灭谛与苦滅道谛,那么便发挥不了四圣谛的作用。 有时候,如果修行者仅仅思考苦谛与苦集谛,人们或许无法忍受他们被动消极、死气沉沉、悲观厌世的态度。 因此,要努力取得其中的平衡,不但要去了解苦谛与苦集谛两个消极之圣谛,也要去理解苦灭谛与苦滅道谛两个积极之圣谛。 如此一来,你将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且更加了悟四圣谛的本质。 自然而然地,你将对负面消极的念头感到挫折沮丧;这是非常重要的。 发布时间:2017-12-14 21:31:12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6:50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51325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