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的修行者取决于发心 八万四千法门,其精华可以归纳为什么? 如果有人问,释迦牟尼佛传了八万四千法门,其精华可以归纳为什么? 回答就是这十六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法无边深奥广大,仅仅是大藏经,只是翻一翻也要花我们很长时间。 然而,佛法也可说是非常简单,因为重点只有一条,就是不可以伤害众生,这也是所有佛法的精华。 如果世界上有包治万病的妙药,那就是菩提心。 如果世界上有所求必应的珍宝,那就是菩提心。 九百多年前,印度的佛教大学者阿底峡尊者,曾将菩提心称为“至妙宝”。 菩提心,是精华大法,仅仅依靠它,就能够获得究竟解脱。 如果一个人缺乏菩提心,很遗憾,没有其它别的方法可以让你得到解脱了。 因为,我们要累积无量无边的福报,必须依赖慈悲心与菩提心,这两者只是对众生心态大小的差别。 即使是罗汉,也要有对众生的慈悲心。 如果不依靠众生,福报绝对无法增长,没有福报,当然无法成就。 要透彻地忏悔无始以来的业力,必须依赖对众生的慈悲。 业力因由众生而造作,业力也会因由对众生的菩提心而清净。 如果不依靠众生,业力就无法忏悔清净,当然无法成就。 要不断祈请具德上师、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 如果没有大乘菩提心,就无法与之相应,当然也无法获得成就。 只有对众生发出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不断精进跟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最后一定能慈悲、智慧双运,究竟成佛。 在这过程中一切之善巧,都是为了让清净的菩提心能真实生起,且坚固地于心中不断增长。 没有任何法门可以不依赖菩提心让你成佛,绝对没有。 如果拥有菩提心,持咒持错了,观想观错了,念经念错了,甚至不会念经都没有关系,到最后你还是会成佛。 因为你的心本来就具备佛性,念经、持咒、观想等等这些善巧。 都是为了让我们透过对众生的慈悲,净化自己的内在,进而能让胜义菩提心产生出来。 胜义菩提心产生时,也就是当菩提心达到遍满一切,对每一个众生遍知的智慧及慈悲都是一体双运的。 当你拥有菩提心时,无论修任何一种法。 不管表面是以小乘、大乘或金刚乘的方式来修,或是只会持咒只会观想,最后都会成就佛的果位。 倘若没有菩提心,无论表面修的是大圆满、大手印等深奥的法门,或是净土等法门,都无法成就圆满菩提。 甚至最终这些修持,可能会变成妖魔鬼怪的来源。 因为你心中没有佛的心、菩萨的心时,所修持的一切,只是为了达到自己世俗的权力与欲望,或是某种幻想的境界,这很容易走上邪途。 当一个人具备菩提心时,修行自然而然会走上正道。 佛弟子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是否具备了菩提心? 以此来观察自己,有没有误入偏差的修行道路。 一生中我们最需要努力去修行的,就是让菩提心从内心生起并增长。 能产生永恒不退转的菩提心,当然最好。 如果我们目前尚有困难做到,就尽量每一天好好地思惟菩提心的真义。 身为大乘佛教徒,我们常常只是口头上自称为大乘佛教徒。 然而,是不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跟外相上是否听闻大乘之法并没有太大关系。 大、小乘佛教徒的关键差别,在于内心是否生起菩提心。 发菩提心,若只用头脑想一想,是比较简单的,能在心中真实生起,的确不容易。 让菩提心能从我们心中真正生起,播种扎根并开花结果,这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光用嘴巴说说,当成口号,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同样的,并不是听了密法就是金刚乘的弟子,听小乘之法就是小乘的弟子。 当心中有着为了让所有一切众生成佛,而来学大乘之法的菩提心。 即使外相上持守小乘戒律,也是大乘修行者。 如果内在具备愿所有众生马上离苦得乐,即时成佛的密乘式发心,外在用小乘式的戒律来约束自己,也依然是金刚乘的修行者。 你是什么样人,取决于拥有什么样的心。 你是什么样的修行者,和外表的关系不大,最关键的还是你的发心。 发布时间:2018-02-07 20:12:06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6:47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51800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