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念头、念头 本周学习了《信仰与人生》。 导师从道德建设、精神追求、超然心态、慈悲大爱、生死归宿、找回自我等六个方面,为我们揭示了信仰与人生的关系。 “信仰是道德的基石,信仰所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包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心灵的关怀及烦恼的解脱。 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人生没有宗教信仰作为支撑的话,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 ”我从少年到壮年一直生活在藏地,从小就耳濡目睹藏民族的习俗,他们许多人对佛教的信仰、对佛菩萨的敬仰信奉是无比的虔诚。 从寺庙到田间、牧场、街道、居家,无不体现佛教文化的内涵,拜佛念经随处可见,他们的人生追求是建立在佛教道德基础上的。 他们依教奉行,不管是游动的牧民,还是田间劳作的农民,都面带慈善的笑容,对生活乐观向上,精神愉悦。 他们平等和谐相处,生活幸福美满。 他们死后,佛教徒为他们念经超度,尸骨归天,往生极乐。 藏民族的佛教传承让我深受启发。 我参加工作后,在藏地按照藏民族的习俗生活,工作中也以他们的行为准则去践行,不为利益争得失,认真老实地干好本职工作。 休息日主动为人们尽义务,做好人,行善事,不图回报。 历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大红奖状挂满墙头,内心非常愉悦,人生感到无比幸福。 九十年代,我的工作调动了。 由于社会变革,国家加强改革开放,强调经济建设。 许多人开始追寻物质利益,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遇那些自私自利、求功名、求地位、求富贵之人,他们为利益不择手段,没有宗教信仰,没有道德底线。 我开始对此不屑一顾,仍按照我在藏地的工作思路建立我的人际关系,处理我的人生,追求我的幸福生活。 可慢慢发现我和他们格格不入,工作中处处受排斥,生活中时常受打击。 我的精神无比压抑,痛苦烦恼。 久而久之,我不得不面对现状,重新审视我的人生,融入到所谓的社会环境中去。 由于心行改变,我的人格也改变了,加之受到社会不良陋习的腐蚀,从一个善良的我,变成自私自利的我,充满贪嗔之心的我,追求物质享受,计较个人得失,沉迷于拜金主义,处处攀缘,道德已然扭曲。 因追求物质享受,不满足于现状,十年前我离开政法系统的工作岗位,寻找契机,从事养殖行业。 通过几年努力,物质财富得到基本满足,却犯下了杀生的罪业。 因贪婪金钱,养殖的牲畜被无情伤害,杀灭的众生得不到解脱,总使我内心不安、焦虑、困惑。 当下,我有幸参加修学,接触到善知识,用佛法的智慧,佛陀的高尚品质,对照我的过往错误。 我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缺乏信仰的支撑,特别是缺失佛教信仰,被无明遮蔽,被贪嗔之心困惑,丧失了道德规范,找不到自我。 通过学习《信仰与人生》,我认识到真正的生活并非衣食无忧,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能在喧嚣的都市中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不贪图世俗和物质的满足,而是追求永恒的人生意义,这才是信仰与人生的真谛。 理解法义后,我要用佛法智慧,改变我的心行,树立正知正见;忏悔往昔恶业,用十善业的行为准则观照我的身语意,以佛法僧三宝为依怙,重建道德,依教奉行,重新找回人生幸福。 发布时间:2020-02-17 23:01:25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6:43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58195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