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大部分佛教信徒都住在北半球?这回知道了! 内容: 自誓受八关斋戒仪轨弘一大师依照《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录编一篇《受八关斋戒法》,现根据此文,结合居士、善信自誓受戒的具体情况,编订敬述《自誓受八关斋戒仪轨》。 于自家堂前请供佛像一尊或佛画一张,视同真佛,并随力供上供品,脱鞋,五肢(两手、两足、脸)沐浴,至诚问讯,顶礼三拜,两膝着地、合掌,发出离心及菩提心,恭诵:(一)发愿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菩萨众,摄受于我。 (一说)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功德蕴先当不食一日中后修八种长养法 (三说)(二)三皈(得戒体)我弟子口口(自报法名),惟愿三宝,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 誓归依佛,两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 誓归依僧,调伏胜尊。 如是三宝,是所归趣。 (三说)针对居士、善信,自己在佛前受戒,弘一大师原文中的“阿阇黎”改为“三宝”。 原则上,须从师(出家法师)受,方得戒体。 《萨婆多论》说:“必无戒师为授者,但心念口言,自归三宝,我持八戒,亦得。 若近处有戒师,心生慢墯 duò(古通“惰”、懒惰、懈怠),不往从受,而自受者。 亦不得戒。 ”对出家法师没有轻慢心,而自誓受戒,也得戒体。 否则,因对出家法师有轻慢心,而自誓受戒,只能增长善法,不得戒体。 没有受三皈依的善男信女,恭诵三皈依仪轨文时,可以自报俗名,仍要从法师受三皈依,否则,只能增长善法,不得戒体。 (三)八戒(戒相)我弟子口口(自报法名), 净信优婆塞(夷),惟愿三宝,忆持护念。 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今天夜半)讫(至)于明旦(明日清晨)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 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香花鬘 mán 庄严(装饰)其身,亦不歌舞倡伎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 (三说)(四)回向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 (一说)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三说)《俱舍论》说:“若不恭敬,不发戒体。 若不如法受者,但生善行,不发戒体。 ”在确实没有出家僧众的情况下,或者因病缠身、俗务繁重,可以至诚恭敬于佛前自受。 若见好相则得戒体,否则只生起善法善行,不得戒体。 已受居士菩萨戒的人,必须于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每月最后二日)受八关斋戒。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条。 一 脱离病苦《药师经》说,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么应受持八关斋戒。 二 消灭罪障凡是想忏悔罪障的人,必须受持此戒和斋。 《优婆塞戒经》说,受持八戒,除五逆重罪外,其它罪障都可消除。 三 免除横祸凡是想要求得自身、家眷平安吉祥,永免遭受各种飞灾横祸的人,必须受持斋戒。 《四天王经》说,凡是受持此斋戒的地方,恶鬼必然远离,此处必定平安无事。 所以,如果能在六斋日精进持斋守戒,那么福报必定增长,灾难必然消除。 四 远离恶道如果有人行为举止一向不够检点,现在很害怕自己会堕入三恶道,那么就必须受持此斋戒。 《十善戒经》说,持八关斋戒的人,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三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阿修罗道众生,善恶夹杂,也可以列入恶道)。 五 福报优厚如果有人担心因世乱米贵,会遭受饥饿之苦,那么就必须受持斋戒。 《佛说护净经》上说,一天持此斋戒,即可得到六十万世不愁吃穿的果报。 六 成就迅速如果年高体弱,恐怕将不久于世的人,或者身陷牢狱,性命朝夕难保的人,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就殊胜的果报,那么必须受持此斋戒。 八关斋戒的持法,只以一日一夜为期,时间很短,但功德极为殊胜。 经上说,优陀羡王夫人,病已垂危,临命终的前一天求受八关斋戒,死后即刻得生天上。 七 来世贵尊若有想求来世贵尊的,则必须受持斋戒。 《佛说普达王经》说,一个国王的随从,曾随国王斋戒一天,死后便转生为王子。 八 得生天上要想来世求生天界的,必须受持此戒。 经上说,有一天女,相貌极为庄严,容颜超群,天人见了都赞叹不已。 释提恒因便问天女过去曾作过何种善事而获得此种福报。 天女便作了一首偈语回答说:“昔于迦叶佛,受持八戒斋,今得生天上,获此端正报。 ”九 往生助缘想要求生净土的人,必须受持此戒。 经上说,如果有人受持八斋戒,凭着这种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土,定能获得中品中生。 十 临终欢乐有念佛的功夫,但尚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担心临命终时没有把握往生的人,必须持此斋戒。 《药师经》说,受持此斋戒的人,凭此种善根,如果听到药师如来的名号,临命终时,将有八位大菩萨来迎接他往生净土。 十一 得相好身如果见佛相好,心生欢喜,想在来世获得这种庄严相貌,就必须持此斋戒。 《长爪梵志请问经》说,有一婆罗门,问佛往昔曾作何种善业而获此种庄严好相。 佛说持八分净戒(即八关斋戒),若能一天一夜,或者常随从师父受持,都能获得此种果报。 十二 成佛道缘想求得速成佛道的人,必须受此戒。 《阿含经》说,受持八关斋戒,可以获得漏尽通,入于涅槃城;若求生四圣法界,也可随愿而成。 受了八关斋戒法一日一夜,当天就应该坚守佛的戒律,彻底的放下俗务,好好的持八关斋戒。 既然要拥有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能得六十万世衣食无忧的功德,就应当要坚守佛的戒律。 实在不能严格如法持守戒规,也要生大惭愧心。 有人说,中国佛教徒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远远不如基督教徒发展迅猛,主要原因是佛教戒律比基督教严格。 这话确实有一定道理,说明现代人身心趋于浮躁,欲望炽盛,烦恼重重,谈戒色变,持戒更难。 并且,纵然学佛,也多半偏学义理与禅定,忽略戒律,结果学出狂禅与狂慧,仍是有漏法,未能与戒定慧三学一体的无漏佛法相应,充其量不过是佛教学者,并非真正的佛教徒,与了生脱死亳不相干。 学佛是断除烦恼。 我人为什么烦恼多多? 因为欲望多多。 欲降伏欲望,必须持戒。 也许你会辩解,咱是上根人,无须持戒,但识本心,见性成佛。 其实上根人从慧门直入,也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暗合戒律精神。 若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更应持戒,何必自欺欺人,为自己不愿持戒,找出种种理由。 总之,真正佛教徒的生活,无论出家在家,都是戒律生活。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脚踏实地,走向解脱之路。 发布时间:2020-06-07 15:21:53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6:03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59151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