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闻法师:菩萨六度 内容: 菩萨六度 六度万行是菩萨所修的法门,万行又称为八万细行。 何谓六度? 就是六种波罗蜜到彼岸的法。 1、布施:分为三种。 一为财施:即用财物救济贫穷的人。 菩萨能舍内财(头目脑髓)和外财(国城妻子),没有舍不得。 二为法施:就是讲经说法,正法布施,将自己所知道的善法,令大家也知道,所谓“诸布施中,法施为最。 三为无畏施:有人在危险之处,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义不容辞,拯救难者出离水深火热的苦境。 2、持戒:戒是止恶防非的规箴。 所以在家人要守五戒或八戒;沙弥要守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 无论在家或出家,受菩萨戒之后,要行菩萨道,为人不为己。 戒律里面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菩萨戒的重要,我们对菩萨戒要有所认识。 佛法先是佛理,从理到法,菩萨戒我们先要认识,先学菩萨戒的戒理,然后再进一步地去实践,按照菩萨戒法去做,就从戒理上升到戒法了。 从理到法,法是活的,对指引我们现实前进道路是很实用的,是让我们实践去做的。 佛法有教法、戒法两个方面,都很重要。 教法提高的同时,戒法也要跟上。 主要有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3、忍辱:修道人一定要修忍辱,忍一切人所不能忍的事,受一切人所不能受的气,这样才能证得无生法忍。 忍辱最有力,佛问弟子世间什么最有力? 有弟子说大象最有力气,还有人说大力士最有力。 佛都说不对,佛说只有能忍者最有力。 我们具体修行的总纲就是布施、持戒、忍辱,忍辱就是平静心。 4、精进:就是勇猛向前,不懈怠不放逸,绝不退转。 不可一暴十寒,不可有始无终。 总之,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要有紧迫感,时间分分秒秒在过去。 我们因业感到娑婆五浊恶世来了,这个世界就是相对的世界,所有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相对而生,有时间限制,有空间局限,勇猛就是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我们要去实践,佛祖给我们指示的最直接有效的完善圆满生命自身的方法。 修行自救,修行没有别的用义,就是自我解救自我的心灵,有好的前景、好的归宿、完善自我、圆满自我,让生命走向原本具备的大自在、大解脱、大圆满的境界。 需要勇猛精进,需要有紧迫感,否则,虽然我们掌握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不充分利用时间的话,也是一个问题,也很难圆满。 5、禅定:就是静虑。 静是止息;虑是思虑。 就是将意识上胡思乱想的杂念停止,一念不生,智慧现前。 禅定就是制服、降服杂念有效的方法。 定不是说让身体定下来,主要是让意念能够专一、专注,身心能够统一,这是定的实质定义。 只要能够制服杂念,杂念是什么呢? 没有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念头,甚至一些没有意义或者是负面的坏念头,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浮现,我们就应该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制服杂念。 6、般若:多义不翻,勉强译为智慧。 有了智慧,晓得善恶、是非、黑白、正邪,就不会做颠倒的恶业。 这种智慧从何而来? 有两种方法,一为参禅,必参到山穷水尽时,便有柳暗花明的境界。 二为诵经,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每天坚持静坐半小时、一小时,每天再坚持诵念佛菩萨名号或者是经咒,都是有效的制服杂念,能够制心一处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般若智是什么呢? 是无师智,原本具备的灵觉、灵知,这只有在干扰性的杂念停下来的时候才会显现,杂念多了就“浮云遮慧日”,般若慧就不能显现。 礼拜、静坐、念诵是让心静下来,降服妄心,降服我们的第六意识。 我们人最可贵的就是意识的能动性,我们具有非常活跃的意识,三恶道的众生比不了我们,就是比人高级的天人,在意识能动性这一点,也比不了我们。 发布时间:2020-08-01 15:18:12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5:35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596266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