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应当往生极乐净土了!” 清源修、释柱源修,俗姓周,江苏宝应县人。 年四十一岁时,放弃家庭出家为僧,无论冬天或夏天都只穿着一件僧服,日中一食。 清文宗咸丰年间(西元一八五一~一八六一年),与同参道友数人相约,经过西藏,然后再前往参访佛陀出生的国家。 同参道友都不堪其苦,走到中途而折返。 只有源修专一心志,自己一个人孤独地行走,越过山谷河流、攀登雪山,经历寒暑,直达印度。 内心想要见佛,却无从问起,于是坐在道路旁边休息。 忽然听到有人呼喊“江南源修”三遍,接着又说:“佛召见! ”源修法师于是快速地随声音而去。 到了那个地方则见到宫殿屋宇光明耀眼,使眼睛无法直视,源修法师于是至诚顶礼。 佛坐在莲华台上,为他摩顶慰劳,赐名为“阿王”。 并且问他来此做什么? 源修法师以“但愿常常亲近如来”来回答。 佛说:“你在此间的缘分,尚未具足。 你应该前往清凉山,建造石室五间,使参礼者有安顿休息之处,这样才可以具足因缘。 ”于是遵照佛所指示的而返回清凉山,立定志愿建造石室,既已获得佛陀不可思议的感应,更期求能得到龙天护法的帮助。 后来果真遇到四川的僧人释柱,帮助他建造的工作。 在数年之间,终于有五座石室,并列矗立于五个山峰上。 源修法师后来端坐诵念佛号,无疾而往生。 释柱,不清楚他的姓氏,生性安静沉默寡言,众人都无法测知他蕴藏深奥的道行。 与源修法师一同建造的五座石室完成后,即隐居于栖霞山。 清德宗光绪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示现些微的疾病,交代当事者,于荼毗之后,将骨灰磨成粉末作成丸状,然后丢到江水中。 同时准备二百钱、酒一瓶,以及鲜花、水果、糖果、饼干少许,大众遵从释柱法师的嘱咐。 当时正值严冬,搭船行于江水中,投下骨灰作成的圆团,所携带的二百钱和物品,刚好符合船夫所需求的。 散完骨灰后回航,船夫问他们为何来此? 于是告诉他是亡者的遗言。 船夫赞叹地说:“此人应当往生极乐净土了! ”转眼间,船及船夫都消失在江水上。 (清凉山志三卷四十页)转自《净土圣贤录》 发布时间:2022-07-22 05:38:41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41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5843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