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杂阿含经 第十七卷 内容: 杂阿含经 第十七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杂因诵第三品之五(四五六)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有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 有灭界时。 有异比丘从座起。 整衣服。 稽首礼足。 合掌白佛言。 世尊。 彼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灭界。 如此诸界。 何因缘可知佛告比丘。 彼光界者。 缘闇故可知。 净界缘不净故可知。 无量空入处界者。 缘色故可知。 无量识入处界者。 缘内故可知。 无所有入处界者。 缘所有可知。 非想非非想入处界者。 缘有第一故可知。 灭界者。 缘有身可知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 彼光界。 乃至灭界。 以何正受而得佛告比丘。 彼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 此诸界于自行正受而得。 非想非非想入处界。 于第一有正受而得。 灭界者。 于有身灭正受而得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五七)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 世尊晡时从禅觉。 于讲堂阴中敷座。 于大众前坐。 说优檀那句。 告诸比丘。 缘界故生说。 非不界。 缘界故生见。 非不界。 缘界故生想。 非不界。 缘不界。 我说生下说.下见.下想.下思.下欲.下愿.下士夫.下所作.下施设.下建立.下部分.下显示.下受生。 如是中。 如是胜界。 缘胜界。 我说彼生胜说.胜见.胜想.胜思.胜愿.胜士夫.胜所作.胜施设.胜建立.胜部分.胜显示.胜受生胜时。 有婆迦利比丘在佛后执扇扇佛。 白佛言。 世尊。 若于三藐三佛陀起非三藐三佛陀见。 彼见亦缘界而生耶佛告比丘。 于三藐三佛陀起非三藐三佛陀见。 亦缘界而生。 非不界。 所以者何。 凡夫界者。 是无明界。 如我先说。 缘下界生下说.下见。 乃至下受生。 中胜界生胜说.胜见。 乃至胜受生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五八)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有因生欲想。 非无因。 有因生恚想.害想。 非无因云何因生欲想。 谓缘欲界也。 缘欲界故。 生欲想.欲欲.欲觉.欲热.欲求。 愚痴凡夫起欲求已。 此众生起三处邪。 谓身.口.心。 如是邪因缘故。 现法苦住。 有苦.有碍.有恼.有热。 身坏命终。 生恶趣中。 是名因缘生欲想云何因缘生恚想.害想。 谓害界也。 缘害界。 生害想.害欲.害觉.害热.害求。 愚痴凡夫起害求已。 此众生起三处邪。 谓身.口.心。 起三处邪因缘已。 现法苦住。 有苦.有碍.有恼.有热。 身坏命终。 生恶趣中。 是名因缘生害想诸比丘。 若诸沙门.婆罗门如是安于生。 生危崄想。 不求舍离。 不觉.不吐。 彼则现法苦住。 有苦.有碍.有恼.有热。 身坏命终。 生恶趣中。 譬如城邑聚落不远有旷野。 大火卒起。 彼无有力能灭火者。 当知彼诸野中众生悉被火害。 如是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 生危崄想。 身坏命终。 生恶趣中诸比丘。 有因生出要想。 非无因。 云何有因生出要想。 谓出要界。 缘出要界。 生出要想.出要欲.出要觉.出要热.出要求。 谓彼慧者出要求时。 众生三处生正。 谓身.口.心。 彼如是生正因缘已。 现法乐住。 不苦.不碍.不恼.不热。 身坏命终。 生善趣中。 是名因缘生出要想云何因缘生不恚.不害想。 谓不害界也。 不害界因缘生不害想.不害欲.不害觉.不害热.不害求。 彼慧者不害求时。 众生三处正。 谓身.口.心。 彼正因缘生已。 现法乐住。 不苦.不碍.不恼.不热。 身坏命终。 生善趣中。 是名因缘生不害想若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 生不害想。 不舍离.不觉.不吐。 现法乐住。 不苦.不碍.不恼.不热。 身坏命终。 生善趣中。 譬如城邑聚落边有旷野。 大火卒起。 有人堪能手足灭火。 当知彼诸众生依草木者。 悉不被害。 如是诸沙门.婆罗门安于生。 生正想。 不舍.不觉.不吐。 现法乐住。 不苦.不碍.不恼.不热。 身坏命终。 生善趣中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五九)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 有婆罗门来诣佛所。 与世尊面相慰劳已。 于一面住。 白佛言。 众生非自作.非他作佛告婆罗门。 如是论者。 我不与相见。 汝今自来。 而言我非自作.非他作婆罗门言。 云何。 瞿昙。 众生为自作.为他作耶佛告婆罗门。 我今问汝。 随意答我。 婆罗门。 于意云何。 有众生方便界。 令诸众生知作方便耶婆罗门言。 瞿昙。 有众生方便界。 令诸众生知作方便也佛告婆罗门。 若有方便界。 令诸众生知有方便者。 是则众生自作.是则他作。 婆罗门。 于意云何。 有众生安住界.坚固界.出界.造作界。 令彼众生知有造作耶婆罗门白佛。 有众生安住界.坚固界.出界.造作界。 令诸众生知有造作佛告婆罗门。 若彼安住界.坚固界.出界.造作界。 令诸众生知有造作者。 是则众生自作.是则他作婆罗门白佛。 有众生自作.有他作。 瞿昙。 世间多事。 今当请辞佛告婆罗门。 世间多事。 宜知是时时。 彼婆罗门闻佛所说。 欢喜随喜。 从座起去(四六○)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 瞿师罗长者诣尊者阿难所。 礼尊者阿难足。 退坐一面。 白尊者阿难。 所说种种界。 云何为种种界尊者阿难告瞿师罗长者。 眼界异.色界异喜处。 二因缘生识。 三事和合生触。 又喜触因缘生乐受。 如是耳.鼻.舌.身.意.法。 亦如是说。 复次。 长者。 有异眼界.异色界忧处。 二因缘生识。 三事和合生苦触。 彼苦触因缘生苦受。 如是耳.鼻.舌.身.意.法。 亦如是说复次。 长者。 异眼界.异色界舍处。 二因缘生识。 三事和合生不苦不乐触。 不苦不乐触因缘生不苦不乐受。 如是耳.鼻.舌.身.意.法。 亦如是说尔时。 瞿师罗长者闻尊者阿难所说。 欢喜随喜。 礼足而去(四六一)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 瞿师罗长者诣尊者阿难所。 稽首礼足。 于一面坐。 白尊者阿难。 所说种种界。 云何为种种界尊者阿难告瞿师罗长者。 有三界。 云何三。 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尔时。 尊者阿难即说偈言晓了于欲界  色界亦复然舍一切有余  得无余寂灭于身和合界  永尽无余证然。 优陀夷。 有二受。 欲受.离欲受。 云何欲受。 五欲功德因缘生受。 是名欲受。 云何离欲受。 谓比丘离欲.恶不善法。 有觉有观。 离生喜乐。 初禅具足住。 是名离欲受若有说言众生依此初禅。 唯是为乐非余者。 此则不然。 所以者何。 更有胜乐过于此故。 何者是。 谓比丘离有觉有观。 内净。 定生喜.乐。 第二禅具足住。 是名胜乐。 如是。 乃至非想非非想入处。 转转胜说若有说言。 唯有此处。 乃至非想非非想极乐非余。 亦复不然。 所以者何。 更有胜乐过于此故。 何者是。 谓比丘度一切非想非非想入处。 想受灭。 身作证具足住。 是名胜乐过于彼者若有异学出家作是说言。 沙门释种子唯说想受灭。 名为至乐。 此所不应。 所以者何。 应当语言。 此非世尊所说受乐数。 世尊说受乐数者。 如说优陀夷。 有四种乐。 何等为四。 谓离欲乐.远离乐.寂灭乐.菩提乐佛说此经已。 尊者优陀夷及瓶沙王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八六)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若于一法。 生正厌离.不乐.背舍。 得尽诸漏。 所谓一切众生由食而存。 复有二法。 名及色。 复有三法。 谓三受。 复有四法。 谓四食。 复有五法。 谓五受阴。 复有六法。 谓六内外入处。 复有七法。 谓七识住。 复有八法。 谓世八法。 复有九法。 谓九众生居。 复有十法。 谓十业迹。 于此十法。 生厌.不乐.背舍。 得尽诸漏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八七)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若于一法。 生正厌离.不乐.背舍。 究竟苦边。 解脱于苦。 谓一切众生由食而存。 复有二法。 名及色。 复有三法。 谓三受。 复有四法。 谓四食。 复有五法。 谓五受阴。 复有六法。 谓六内外入处。 复有七法。 谓七识住。 复有八法。 谓世八法。 复有九法。 谓九众生居。 复有十法。 谓十业迹。 于此十法。 生正厌离.不乐.背舍。 究竟苦边。 解脱于苦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八八)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若于一法。 观察无常.观察变易.观察离欲.观察灭.观察舍离。 得尽诸漏。 谓一切众生由食而存。 复有二法。 名及色。 复有三法。 谓三受。 复有四法。 谓四食。 复有五法。 谓五受阴。 复有六法。 谓六内外入处.复有七法。 谓七识住。 复有八法。 谓世八法。 复有九法。 谓九众生居。 复有十法。 谓十业迹。 于此十法。 正观无常.观察变易.观察离欲.观察灭.观察舍离。 得尽诸漏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八九)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若于一法。 观察无常.观察变易.观察离欲.观察灭.观察舍离。 究竟苦边。 解脱于苦。 谓一切众生由食存。 复有二法。 名及色。 复有三法。 谓三受。 复有四法。 谓四食。 复有五法。 谓五受阴。 复有六法。 谓六内外入处。 复有七法。 谓七识住。 复有八法。 谓世八法。 复有九法。 谓九众生居。 复有十法。 谓十业迹。 于此十业迹。 观察无常.观察变易.观察离欲.观察灭.观察舍离。 究竟苦边。 解脱于苦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五五)如是我闻一时。 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缘界种种故生种种触。 缘种种触生种种想。 缘种种想生种种欲。 缘种种欲生种种觉。 缘种种觉生种种热。 缘种种热生种种求云何种种界。 谓十八界。 眼界。 乃至法界云何缘种种界生种种触。 云何。 乃至缘种种热生种种求。 谓缘眼界生眼触。 非缘眼触生眼界。 但缘眼界生眼触。 非缘眼触生眼想。 非缘眼想生眼触。 但缘眼触生眼想。 缘眼想生眼欲。 非缘眼欲生眼想。 但缘眼想生眼欲。 缘眼欲生眼觉。 非缘眼觉生眼欲。 但缘眼欲生眼觉。 缘眼觉生眼热。 非缘眼热生眼觉。 但缘眼觉生眼热。 缘眼热生眼求。 非缘眼求生眼热。 但缘眼热生眼求。 如是耳.鼻.舌.身.意界缘生意触。 乃至缘意热生意求。 亦如是广说。 是名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 乃至缘种种热生种种求。 非缘种种求生种种热。 乃至非缘种种触生种种界。 但缘种种界生种种触。 乃至缘种种热生种种求佛说是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如内六入处。 外六入处亦如是说 发布时间:2022-07-31 00:55:18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41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59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