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参话头 内容: 参就是找,找这个念佛是谁?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参话头,就是研究“念佛是谁? 谁在念佛? ”这句话的来龙去脉。 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参透“念佛是谁? ”就是金刚王宝剑,能斩断一切欲念,只留有参话头的念,别的念一概没有了,这时道心就生出来。 “念佛是谁? ”在没有打禅七之前,先打个佛七。 打完佛七之后,再打禅七,比较有功效。 先念佛,后参“念佛是谁? ”参就是找,找这个念佛是谁? 是鬼,是哪个鬼? 是人,是哪个人? 是我,我死了,还会不会念? 装在棺材里,就没有人念佛。 找究竟对“谁”念佛? 念“谁”呢? 找念佛是“谁”? “谁”在念佛? 找不到。 永远的找,也找不到。 这个“谁”如果找到了,什么妄想也没有了。 为什么还有妄想? 因为没有找到“谁”的缘故。 这个“谁”字,可以找上个大劫。 老修行坐在那里不动,就是在定中找这个“谁”字。 因为专参这个“谁”字,一切妄想没有了,豁然开悟,在黑暗中现出光明,什么都看见了。 所谓“迷时千卷少,悟时一字多。 ”这就是“念佛是谁? ”的道理。 所以,谁能不打妄想,谁就有功夫;谁要打妄想,什么功夫也用不上,这就是参禅的中心思想。 参禅的功夫,就是专一其心来参,行也参,住也参,坐也参,卧也参。 总而言之,时刻在参,不放弃参的机会。 所以,在打禅七的期间,不拜佛、不念经、不上殿,也不过堂。 到时候去吃饭,吃完饭立刻回到禅堂,继续参禅。 到时候去厕所,方便后即刻回禅堂,继续参禅,不可浪费一分一秒,不知在哪一分哪一秒时间内是开悟的时间? 所以分秒必争。 所谓“不离这个。 ”不离哪个? 不离“念佛是谁? ”不离念佛是谁,那就是智慧剑,斩断七情六欲。 这种习气毛病一除尽,本性就现前。 本性现前,菩提道果就成就了。 我们在参禅时间,要面对现实,克服一切环境,抱定宗旨。 苦,就是快乐的开始。 我常对你们说:“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古人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附。 ”就是说在不吉祥事情的后面,会有吉祥的事来;在吉祥事情的后面,会有不吉祥的事来。 世间法都是相对待的。 我们在往昔的时候,不知造了多少业? 所以要受果报。 若能努力用功,勇猛精进,把业果受完,就会证道业。 各位要注意! 无论遇到“顺”的境界或“逆”的境界,都要忍受,忍受不了也要忍受。 修道,就是修忍受。 所谓“忍是无价宝”,能忍受得住,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好像练过武术的人,没有经验,等打架的境界来了,就把所学的招式忘了;等境界过去了,想起招式,已经太晚了。 参禅也是这样,等境界来了,要忍受,要吃亏,咬紧牙根,度过难关,便得到自在。 参禅,要朝于斯,夕于斯。 在早晨也修这个禅定,在晚上也修这个禅定,修的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成就。 要能忍耐,腰酸不要管它,腿疼不要管它,一心一意参“念佛是谁? ”这样就时刻不会打妄想,能摄受身心,令其清净,一点妄念不生。 心不离“念佛是谁? ”四个字,时时提起来,刻刻不忘记,这就是用功的目标。 参话头,是一个妄想;杂念,是多个妄想。 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所以用参话头的妄想来控制多个妄想。 慢慢将妄想一个一个消灭,不再起作用。 这时候,无论什么境界来了,都不会迷惑。 分析清楚,就不会走火入魔。 古德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着魔。 ”修禅定要谨慎小心,不可偏差,正大光明,不要给魔找机会。 杂念,是替魔开门;而参话头,即是驱魔的法宝。 发布时间:2022-08-27 13:19:36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39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15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