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行般若经 第七卷 内容: 道行般若经 第七卷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守空品第十七须菩提白佛言。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何等为入空。 何等为守空三昧。 佛言。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观。 当作是观。 一心作是观不见法。 如是不见法。 于法中不作证。 须菩提言。 佛所说不于空中作证。 云何菩萨于三昧中住。 于空中不得证。 佛言。 菩萨悉具足念空不得证。 作是观不取证。 作是观观入处。 甫欲向是时不取证。 不入三昧。 心无所著。 是时不失菩萨法本不中道得证。 何以故本愿悉护萨和萨故。 为极慈哀故。 自念言。 我悉具足于功德。 是时不取证。 菩萨得般若波罗蜜。 获得极大功德。 悉得智慧力。 譬若人能勇悍却敌。 为人极端正猛健无所不能。 能晓兵法。 六十四变皆知习之。 为众人所敬。 若有所至处。 无不得其力者。 有所得者转分布与人。 其心欢欣。 若有他事与父母妻子俱去。 过大剧道厄难之中。 安隐父母。 语其妻子言。 莫有恐惧。 当俱出是难中。 既出得送父母妻子归乡里。 不逢邪恶到家莫不欢欣者。 何以故。 用是人勇悍多智慧黠健故。 是菩萨行极大慈。 心念十方萨和萨。 是时持慈心悉施人上。 是菩萨过阿罗汉地。 出辟支佛地。 于三昧中住。 悉愍伤萨和萨无所见。 于是中不取证。 入空中深不作阿罗汉。 菩萨作是行时。 为行空三昧。 向泥洹门不有想。 不入空取证。 譬若飞鸟飞行空中无所触碍。 菩萨行甫欲向空。 至空向无想。 不堕空中。 不堕无想。 悉欲具佛诸法。 譬若工射人射空中。 其箭住于空中。 后箭中前箭。 各各复射。 后箭各各中前箭。 其人射欲令前箭堕尔乃堕。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为沤惒拘舍罗所护。 自于其地不中道取证堕阿罗汉辟支佛地。 持是功德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功德盛满便得佛。 为菩萨于经本中观。 不中道取证。 须菩提白佛言。 菩萨谦苦作是学。 不中道取证。 佛言。 是菩萨悉为护萨和萨。 守空三昧向泥洹门。 心念分别。 何等为分别。 守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 是为分别沤惒拘舍罗。 使是菩萨不中道取证。 何以故。 沤惒拘舍罗护之故。 故心念一切萨和萨。 持是所念故。 得沤惒拘舍罗。 不中道取证。 若菩萨深入观。 守空三昧向泥洹门。 无想三昧向泥洹门。 无愿三昧向泥洹门。 用是故分别久远已来人。 所因缘想中。 求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说经。 当使远是因缘。 守空三昧守无想三昧守无愿三昧。 向泥洹门。 皆不中道取证。 菩萨如是念久远人。 呼常有想。 常有安想。 常有我想。 常有好想各各本我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 用人故为说经。 使断有想有安想有我想有好想。 悉断。 求云何断。 是常无常。 是乐皆苦。 是身非身是好皆丑。 菩萨自心念。 为得沤惒拘舍罗。 守空。 守无想。 守无愿三昧。 向泥洹门。 不中道取证。 若有菩萨心念人发远已来。 求因缘。 求想。 求欲。 求聚想。 求空想。 求是想。 皆现在。 菩萨言。 我一切欲使世间无有是。 用是念人故得沤惒拘舍罗。 是法观空想愿识。 无所从生齐限。 是菩萨不中道取证。 法当作是知。 云何菩萨求般若波罗蜜。 当晓习于法中。 心当何缘求。 心当云何入。 守空三昧。 守无相三昧。 守无愿三昧。 向泥洹门。 皆不中道取证。 守无识三昧。 守无所从生三昧。 是菩萨不得决故。 守空三昧。 无相三昧。 无愿三昧。 无识三昧。 无所从生三昧。 念是三昧。 竟有来问者。 不即持不可计心为解者。 知是非阿惟越致菩萨。 何以故。 阿惟越致心无央数悉知。 用是比行不具足。 知是菩萨未得阿惟越致。 须菩提白佛言。 若有菩萨能解是者。 便为阿惟越致。 佛言。 闻深般若波罗蜜若不闻能解者。 即是阿惟越致。 须菩提言。 不可计人求菩萨道。 少有能解者。 佛言。 能解者以受决以于是功德中。 极姝所知法者。 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 诸天阿须伦龙鬼神所不及。 是为阿惟越致相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远离品第十八佛言复次须菩提。 梦中菩萨摩诃萨不入阿罗汉地。 不入辟支佛地。 不乐索其中。 亦不教他人入其中。 心亦不念般若中诸法。 梦中视不般若中为证。 心悉常在佛。 如是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当知是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梦中与若干百弟子。 共会在中央坐。 不可数千弟子。 不可数百千弟子。 共会在中央坐说经。 与比丘僧相随。 最在前头。 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说经悉见亦复是。 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当知是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梦中在极高虚空中坐。 为比丘僧说经。 还自见七尺光。 自在所变化。 于余处所作。 为如佛说经。 菩萨摩诃萨于梦中作是亦复是。 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当知是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梦中不恐不怖不难不畏。 梦中若见郡县。 其中兵起展转相攻。 若火起。 若见虎狼师子及余兽。 若见断人头者。 如是余变化大勤苦者。 多困穷者。 饥者渴者。 都以厄难。 悉作是见。 其心不恐不怖不惊不摇。 于梦中见。 以觉即起坐。 作是念。 如梦中所见。 都是三处。 我作佛时悉为说经遍教亦复是。 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当知是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 何从知是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成作佛时。 其境内一切无有恶心。 是时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梦中若见畜生相啖人民疾疫时。 其心稍稍生逮得是愿。 作是念我会当作佛。 如我作佛时。 使我界中一切无有恶。 用是故知亦复是。 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当知阿惟越致相。 诸恶悉除赐亦复是须菩提。 阿惟越致相复次须菩提。 是菩萨摩诃萨于梦中觉已。 若见城郭火起时。 便作是念。 我于梦中所见。 用是比用是相见不怖。 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 菩萨摩诃萨如是。 是为阿惟越致相。 持是比持是相行具足。 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今我审应审至审是所向者当无异。 今是城郭火起。 用我故。 悉当灭。 悉当消。 悉当去不复现。 佛言。 假令火赐灭已。 赐消已。 赐去已。 知是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受决已。 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 授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知是阿惟越致相假令火不灭不消不去。 知是菩萨摩诃萨未受决。 设火神烧一舍置一舍。 复越烧一里置一里。 知是须菩提。 其家人前世时断经故所致。 是辈之人所作宿命悉自见。 宿命所作恶于是悉除赐。 从是以来断经余殃悉尽。 是宿命恶悉消。 如是须菩提。 知是菩萨摩诃萨。 未得阿惟越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复次须菩提。 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 菩萨摩诃萨当作是视。 持是比持是相。 当为说令知之。 或时须菩提。 若男子女人为鬼神所下。 若为所持。 是彼菩萨作是念。 或我受决。 如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 授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所念悉净洁故。 设我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所念皆净洁。 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却阿罗汉心。 却辟支佛心。 设却阿罗汉心。 以设却辟支佛心。 以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会当作佛不得不作佛。 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作佛者。 十方阿僧祇刹现在诸佛。 无不知者。 无不见者。 无不证者。 今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 悉知我所识念。 我审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审如我所语。 审如我所为。 审如我所言。 是鬼神当用我故去。 便告言。 是男子女人。 何等鬼神所取持乎。 鬼神即为去。 设是不去者。 是菩萨摩诃萨说是时。 当知须菩提。 是菩萨摩诃萨未受决。 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 不授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语须菩提。 其人审至诚者。 弊魔往到是菩萨摩诃萨前住。 作是语言若本作是住若本字某。 若以受决。 欲以乱之。 是菩萨当说是语时。 我是真者。 鬼神当随我语。 我审受决。 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审如我至诚者。 是鬼神即当去。 是弊魔便作是念。 我当使鬼神去。 何以故。 弊魔极尊有威神。 鬼神不敢当。 魔作是念。 鬼神用魔威神故便舍去。 如是菩萨作是念。 用我威神故鬼神即去耳。 佛言。 不知用魔威神故去也。 是彼菩萨摩诃萨以自谓审然。 便自贡高。 轻易人。 形笑人。 无所录。 语人言。 我于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 受决以其余人悉未受决。 用是故自可自贡高。 反嗔恚起恚怒。 稍稍增多。 则离萨芸若大远。 失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智。 是辈菩萨无有沤惒拘舍罗。 嗔怒更生。 起是两地。 当堕阿罗汉地。 若堕辟支佛道地。 是辈须菩提持不成。 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 舍善知识去。 亦不与善知识语。 亦不与善知识从事。 亦不录善知识。 用是故知为魔所固。 如是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当知魔为何以故当觉是事。 知魔来在菩萨前。 魔时时变服。 往作是语言。 过去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 授若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若本字某。 若母字某。 若父字某。 若兄字某。 若姊字某。 若弟字某。 若亲厚字某。 若知识字某若父母兄字某。 若七世祖父母字某。 若母外家字某。 若父外家字某。 若在某城生。 若在某国生。 若在某郡生。 若在某县生。 若在某乡生。 若常软语。 若今作是语。 若乃前世时。 亦复作是软语。 或时高才。 便复随形言。 若前世时亦复高明。 或见自字。 或见乞食。 或时一处饭。 或时就饭者。 或时先啖果菜却食饭。 或时在丘墓间。 或时路靖。 或时在树间止。 或时有受请者。 或时不受请或时少多取足。 或时麻油不涂身。 或时语声好。 或时巧谈语。 魔见如是因底诡言。 若前世时亦复巧谈语如是。 若前世时施行法亦复如是。 何以故。 若前世时净洁行今还得。 若前世时行净洁故。 功德所致。 今若还是功德耳。 若前世时某家子。 若种姓亦复字某。 前世有是行。 若今世亦复净洁得是。 彼菩萨心便作是念想。 我得无尔乎。 是弊魔便复作是语言。 若以受决阿惟越致。 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 若授决已。 用是故若得净洁。 佛语须菩提。 我所说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持是比持是相持是行用占之。 我所说者不具足得反自用是。 当知是菩萨辈终不成就。 当知为魔所坏。 何以故。 用是比用是相。 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知是了不得。 用魔说其功德故。 说其字故。 是辈菩萨摩诃萨闻魔所语。 心欢欣自谓审然。 便行形调人。 轻易同学人。 自贡高彼菩萨用受是字故。 便失其本行堕魔罗网。 复次须菩提。 用受是字故。 菩萨摩诃萨不觉魔为。 反自呼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魔复作是语言。 若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若作佛时当字某。 是菩萨闻是字心中作是念。 我得无然乎。 我亦先时念如是。 我本作是生意。 以我本作是念已。 佛言。 是菩萨如是于智中少。 是菩萨无有沤惒拘舍罗。 反作是念。 是所言我字当作佛时。 亦如我先时所念。 我定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字如是。 佛言。 如魔所教。 若魔天共作。 是比丘为魔所迷。 佛语须菩提。 我所署菩萨。 用是比用是相。 我不教令作是为。 我所教了不得。 亡是比失是相。 反用是字故自意念。 我是阿惟越致便轻余菩萨。 用是轻易故离佛。 远离萨芸若。 远离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智。 远是沤惒拘舍罗。 亡以般若波罗蜜。 亡以善知识。 以更得恶知识。 是菩萨会堕阿罗汉辟支佛道中。 若后大久远勤苦能复求佛者。 用般若波罗蜜恩故。 当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自致作佛。 佛言。 尔时发意受是字时。 不即觉。 不即改。 不即悔。 如是当堕阿罗汉辟支佛道。 佛言。 若有比丘教重禁四事法若复他事。 所犯毁是禁。 不复成沙门不复为佛子。 是坏菩萨辈。 罪过于比丘四事法。 是菩萨言。 我于某国某郡某县某乡生。 作是意生念时。 其罪最重。 当作是知。 置是四事重法。 是为五逆恶。 当意生是念时其罪重。 是菩萨用受其字故。 意信生是念故其罪大。 当作是知。 如是须菩提。 用是字故。 为魔入深罪。 复次须菩提。 远离之德。 菩萨摩诃萨。 弊魔复往作是语言。 远离法正当尔。 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称誉 发布时间:2022-09-08 12:39:17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38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261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