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德山诃佛 内容: 朗州德山宣鉴禅师 师本研教,精通《金刚经》,曾造《青龙疏钞》多卷,注解《金刚经》,以此疏钞常讲《金刚经》,由是缘故,未悟之前,时人谓之周金刚。 本发愿往灭南方禅宗,却因南行欲灭南禅而悟;于龙潭崇信禅师座下悟后(详见拙著《禅门摩尼宝聚─宗门正眼》第69则拈提:龙潭吹火),次日礼辞而归。 路过沩山时,入沩山法堂,从西过东,回视方丈;沩山禅师无语,师曰:无也! 无也! 便出至僧堂前,乃曰:然虽如此,不得草草。 遂具威仪,上再参,才跨门,提起坐具唤曰:和尚! 沩山拟取拂子,师喝之,扬袂而出。 沩山晚间问大众:今日新到僧何在? 对曰:那僧见和尚了,更不顾僧堂,便去也! 沩山问众:还识遮阿师也无? 众曰:不识。 沩曰:是伊将来有把矛盖头,诃佛骂祖去在! 星云法师举偈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以灵山莫远求为题而开示徒众云:《当初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道,然后在灵山说法,上百万人在那里跟随佛陀学道。 我们现在的佛陀在哪里? 你以为佛陀还在灵山吗? 灵山在哪里? 你以为灵山是在印度的国土里面吗? 其实不然,灵山在我们的心里。 人人都有一个灵山塔,有个真如自性、一个佛性,我们也可以向灵山塔下修。 这一首诗偈使我想起:当初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在世经常行善,好多人都想到普陀山去看观世音。 有一个屠夫他非常不孝顺父母,但是对观世音非常虔诚,一心一意赶到普陀山去朝山,要见观世音,(故事譬喻,略而不录)。 所以,观音菩萨都在自己的家里,佛祖就在我们的心里:堂前双亲你不孝,逢庙拜佛有何功? 能孝顺父母,行道德、行慈悲,那就是我们人人的灵山宝塔。》(台视文化公司《禅诗偈语》页88~89)平实云:善矣哉! 大师之言! 如是,则天下一切孝子,苟能起慈悲心,行仁义于天下人者,即是已经证悟之人也! 善矣哉! 大师之言! 何故平实作是赞叹耶? 谓如星云法师之语,而言为佛法者,则三乘菩提之四圣谛、八正道、因缘观等理,皆可废矣! 皆不须以四念处法而作如是四谛八正等观行了也! 以老子道德经所说者修之,以孔孟之道修之,以一贯道强调之三纲五常自省而复行善者,应皆是已经亲证灵山宝塔之人也! 皆是已经证悟般若、证悟临济禅宗之人也! 如是观之,已可不必佛教法义存世了也,佛光山亦可从此永远关闭,不须再劝募庞大钱财而到世界各处广立金碧辉煌之寺院了也! 西方世界亦不须佛光山法师前往传法了也! 西方亦自有天主教等世间善法,星云亦认为天主教同于佛教之支派故,天主教中亦常教人孝顺父母,行道德、博爱众生故,则应皆是已经亲证灵山宝塔者也,则彼等宗教亦应皆是佛教,则符星云书中所言天主教等亦是佛教了也! 是耶? 非耶? 星云大师何不对此公开说明之? 当知祖师所言灵山者,乃是各人自己无始本有之第八识如来藏,非是星云所说如是行善之觉知心也。 然而星云却以如是行善之觉知心,作为祖师所示人人本有之灵山塔,误会不可谓小也。 禅门宗旨,自古以来,即以亲证如来藏为唯一之标的;由亲证如来藏故,现观如来藏之中道性、现观如来藏之能生能显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故得了知法界体性之真实相;有如是现观之智慧者,方得名为证得般若智慧者。 然而星云于本家之临济禅,其实根本未曾稍得了知;竟以世俗宣传之法,以邀令名,后更造作如是世俗言说之《禅诗偈语》,于禅门宗义,其实八竿子亦打不著,竟然亦可名之为临济禅,如是作贱临济禅门之劣行,古今难觅更上之者。 是故,一切佛门学人若欲亲证般若智慧,现观法界体性之真实相,当求证悟自心如来藏所在;证悟如来藏已,现前观察其体性,般若智慧则得发起,自己能通般若系诸经,不须人教,不须他人为之解释。 如是证悟者,方是大乘佛菩提之正修。 而今星云不此之图,别辟世俗法中之蹊径,以为捷路;却是根本不能触及般若法义之俗言俗语,与临济禅有何相干? 与佛法之般若有何相干? 与大乘佛菩提有何相干? 而佛光山四众弟子迷之、崇拜之? 岂非迷信之人? 学佛之目的本是寻求智慧,结果却是越学越迷信,学之至再,竟堕落于常见外道见中,竟同于世俗法之教善,而不能确实证知法界体性之真实相,不亦愚哉! 由是缘故,平实年年缮造公案拈提,举示四大法师现成事例作证,以为教材,分辨其似是而非之处,以令佛门欲求般若智慧之人悉知,便得回入佛门正道之中,今生庶有悟缘。 今以此故,便举德山诃佛公案,共大众商量:朗州德山宣鉴禅师,俗姓周,本是研究教典之人,精通《金刚经》,曾造《青龙疏钞》多卷,以示金刚经义,并常以之宣讲;由是缘故,未悟之前,时人谓之周金刚。 后因闻道南禅自称见性成佛,心有不服,遂发愿往灭南方禅宗,担起一担《青龙疏钞》得得南行,欲灭南方禅宗魔子;不料却因此缘而于南方禅宗法要之中悟入。 德山禅师于龙潭崇信禅师座下悟后,随即礼辞而归。 路过沩山时,便刻意进入沩山法堂,从西过东而立,回身而视沩山方丈;沩山方丈灵佑禅师见伊如是,却不发一语,只是冷眼旁观。 德山禅师见沩山禅师不肯出一语应对,便说道:这里没人证悟也! 这里没人证悟也! 便走出法堂,来到僧堂前,乃又曰:然而虽是如此勘过一遍,还是不应该草草了事。 还是得要再重新勘验一遍。 遂搭三衣,持锡杖等,具足威仪,又上法堂再参;来到法堂,才跨入堂门,提起坐具便大唤曰:和尚! 沩山禅师见伊重又具足威仪再入,便准备取拂子使机锋;德山一见,便知沩山意欲何为,当时便大喝一声,将衣袖猛地一扬便出法堂。 沩山到了晚间却问大众:今天新来底僧人在哪里? 大众对曰:那僧见过和尚之后,再也不去僧堂安单,就走了! 沩山禅师却问众人:你们还有人认识这个阿师没有? 大众回曰:不认识。 沩山禅师曰:这个人啊! 将来倒是有一把矛草可以盖头──造一座寺院──但是他将来一定会诃佛骂祖的! 只如德山初悟不久,回北方时路过沩山,一进沩山法堂,便从西过东而立,回视方丈和尚,究竟是何意? 那沩山禅师阅人已多,防伊德山只是学来底样子,便冷眼旁观,也不使机锋,也不勘验伊,看伊怎地? 那德山见沩山不搭理,便道沩山无禅,抬脚便出法堂,却是何意? 莫道伊德山只是一念不生! 大师若作是语者,放三十棒! 那德山出了法堂,来到僧堂前;未见沩山真面目,岂肯作罢? 思量道:我虽使得机锋,鎯铛不少;那沩山却只是如如不动,不曾露头,怎可如此便罢? 好歹得要见他真面目! 便搭衣持锡再上法堂参见沩山禅师,才跨入门,提起坐具大唤沩山禅师曰:和尚! 且道:德山提起坐具大唤沩山,却是何意? 若有禅和子眼尖,一时觑得,便会般若诸经,久后便成人天师也! 且道:德山是什么意? 尔等四大法师还会么? 试道一句! 莫言不知! 沩山见德山具足威仪复来,准备使机锋,方才抬手拟取拂子,尚未取得,那德山眼尖机捷,早已大喝一声,衣袖猛地往上一扬,踢脚便出,头也不回地走了;且道:德山这一喝,意在什么处? 若人会得这一喝,便知临济入门即棒、木平三转泥、云门绿瓦露柱、石巩叉僧颈、道吾不知、禾山打鼓、关南吹笛等意也! 且道:德山这一喝,意在什么处? 平实举至此处,尽将关节拈出,尔星云大法师若会者,便知平实从来不曾诃责过尔,诸辑公案拈提虽然提及尔等姓氏及种种谬说,俱是戏论,与尔星云大法师从来不曾相干! 从来不曾说著尔星云大法师! 还会么? 若犹不会,且邀平实上去尔佛光山再言一遍。 平实果真受邀,必定前往;待得相见,只是对大师一喝,踢脚便回,大师好生厮见! 颂曰:天下英俊周金刚,欲灭南禅却通宗;写得藏教皆玄辩,青龙疏钞付火风。 龙潭沩山寺犹在,临济祖意已尘封;佛在灵山莫远求,佛光山上祖意丰。 (调寄瑞鹧鸪)只如平实既道尔星云法师不懂禅,云何却道佛光山上祖意丰? 星云大师欲会么? 且到佛光山各处寻觅看! 若是久觅不著,不晓在什么处,心中急著会者,且请平实再度南去佛光山观赏风光去;只是平实不爱红枫,只爱雪梅与绿枫,大师何妨先植绿枫雪梅数株,待得粗可一人合围时,再来邀请。 后时绿枫雪梅若可合抱时,大师若犹未忘前言,上门来邀;平实忽见大师来邀,劈面大喝一声回去! 只请大师驱车先回佛光山,平实且过一晡之后,发足却上阳明山去。 大师莫迟疑,平实虽然后发,却与大师同时到山! 发布时间:2022-09-14 12:22:30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37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312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