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光明王(释迦世尊)始发菩提心的故事 内容: 贤愚因缘经卷第三大光明王始发道心缘品第十六有知慧巧便人。 以小缘故。 能发大心趣向佛道。 懈怠懒惰人。 虽有大缘。 犹不发意趣向佛道。 是故行者。 应强心立志勇猛善缘。 何以知然。 尔时世尊。 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诸四众诸王臣民。 前后围绕。 供养恭敬。 于是众中。 多有疑者。 世尊。 本以何因缘故。 初发无上菩提之心。 自致成佛。 多所利益。 我等亦当发心成道利安众生。 尊者阿难。 知众所念。 即从坐起整衣服。 前白佛言。 今此大众。 咸皆有疑。 世尊本昔从何因缘。 发大道心。 唯愿说之。 广利一切。 佛告阿难。 善哉善哉。 汝所问者。 多所饶益。 谛听善思。 当为汝说。 时大会。 寂静无声。 风河江水。 百鸟走兽。 皆寂无声。 于是大众。 天龙鬼神。 悚然乐闻。 一心观佛。 佛言阿难。 过去久远。 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此阎浮提。 有一大王。 名大光明。 有大福德。 聪明勇慧。 王相具足。 尔时边境。 有一国王。 与为亲厚。 彼国所乏。 大光明王。 随时赠送。 彼国所珍。 亦复奉献于光明王。 时彼国王。 大山游猎。 得二象子。 端正姝妙。 白如玻[王*(黍-禾+利)]山。 七支拄地。 甚可敬爱。 心喜念言。 我今当以与光明王。 念已庄校。 金银杂宝。 极世之珍。 遣人往送。 时光明王。 见此象已。 心大欣悦。 时有象师。 名曰散阇。 王即告言。 汝教此象。 瞻养令调。 散阇奉教不久调顺众宝交络。 往白王言。 我所调象。 今已调良。 愿王观试。 王闻心喜。 迟欲见之。 即击金鼓。 会诸臣下。 令观试象。 大众既集。 王乘是象。 譬如日初出山光明照曜。 王初乘象。 亦复如是。 与诸臣民。 出城游戏。 将至试所。 时象气壮。 见有群象于莲华池食莲华根。 见已欲发奔逐牸象。 遂至深林。 时王冠服。 悉皆堕落。 坏衣破身。 出血牵发。 王时眩[目*冒]。 自惟必死。 极怀恐怖。 即问象师。 吾宁当有余命不耶。 散阇白王。 林中诸树。 有可捉者。 愿王搏捉。 乃可得全。 王搏树枝。 象去王住。 下树坐地。 自视无复衣冠。 身体伤破。 生大苦恼。 迷闷出林。 不知从者所在。 象师小前。 捉树得住。 还求见王愁恼独坐。 象师叩头。 白王。 愿王莫大忧苦。 此象正尔淫心当息。 厌恶秽草。 不甘浊水。 思宫清净肥美饮食。 如是自还。 王即告曰。 吾今不复思汝及象。 以此象故。 几失吾命。 尔时群臣。 咸各生念。 谓王已为狂象所害。 寻路推求处处。 或得天冠衣服。 或见落血。 遂乃见王。 驾乘余象。 还来入城。 城中人民。 悉见大王受如是苦。 莫不忧恼。 尔时狂象。 在野泽中。 食诸恶草。 饮浊秽水。 淫欲意息。 即思王宫清凉甘膳。 行如疾风。 诣本止处。 象师见已。 往白王言。 大王当知。 先所失象。 今还来至。 愿王视之。 王言我不须汝。 亦不须象。 散阇启王。 王若不须我及象者。 唯愿观我调象之方。 王即使于平坦地敷置坐处。 时国中人。 闻此象师欲示大王调象之法。 普皆云集。 时王出宫。 大众导从。 诣座而坐。 象师散阇。 将象至会。 寻使工师。 作七铁丸。 烧令极赤。 作已念言。 象吞此丸。 决定当死。 王后或悔。 白言大王。 此白象宝。 唯转轮王。 乃得之耳。 今有小过。 不应丧失。 王告之言。 象若不调。 不应令吾乘之。 若其调适。 事衅如斯。 今不须汝。 亦不须象。 象师又言。 虽不须我象。 甚可惜。 王怒隆盛。 告言远去。 散阇起已。 泣泪而言。 王无亲疏。 其心如毒。 诈出甜言。 时会大小。 闻已堕泪。 谛视于象。 象师即便作相告象。 吞此铁丸。 若不吞者。 当以铁钩斲裂汝脑。 象知其心。 即自思惟。 我宁吞此热丸而死。 实不堪忍被铁钩死。 如人俱死。 宁受绞死不乐烧杀。 屈膝向王。 垂泪望救。 王意怒盛。 睹已余视。 散阇告象。 汝今何以不吞此丸。 时象四顾。 念是众中。 乃无有能救我命者。 以手取丸。 置口吞之。 入腹焦烂。 直过而死。 如金刚杵打玻[王*(黍-禾+利)]山。 铁丸堕地。 犹故热赤。 时会见已。 莫不悲泣。 王见此事。 惊怖愕然。 乃生悔心。 即召散阇。 告言汝象。 调顺乃尔。 何故在林。 不能制之。 时净居天。 知光明王应发无上菩提之心。 即作神力。 令象师跪答王言。 大王。 我唯能调象身。 不能调心。 王即问言。 颇复有人。 亦能调身。 兼调心不。 白言大王。 有佛世尊。 既能调身。 亦能调心。 时光明王。 闻佛名已。 心惊毛竖。 告言散阇。 所言佛者。 何种性生。 散阇答言。 佛世尊者。 二种性生。 一者智慧。 二者大悲。 勤行六事。 所谓六波罗蜜。 功德智慧。 悉具足已。 号之为佛。 既自能调。 亦调众生。 王闻是已。 悚然踊跃。 即起入宫。 洗浴香汤。 更着新衣。 上高阁上。 四向作礼。 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 烧香誓愿。 愿我所有功德。 回向佛道。 我成佛已。 自调其心。 亦当调伏一切众生。 若以一众生故。 在于阿鼻地狱。 住经一劫。 有所益者。 当入是狱。 终不舍于菩提之心。 作是誓已。 六种震动。 诸山大海。 [跳-兆+叵][跳-兆+我]踊没。 虚空之中。 自然乐声。 无量诸天。 作天妓乐。 歌叹菩萨。 而作是言。 如汝所作。 得佛不久。 成佛道已。 愿度我等。 我等于此清净法会。 亦应有分。 佛告诸比丘。 欲知尔时白象吞铁丸者。 难陀是也。 时象师者。 舍利弗是也。 光明王者。 我身是也。 我于尔时。 见是象调顺故。 始发道心。 求于佛道尔时大会。 闻佛苦行如是。 有得四道果者。 有发大道心者。 有出家修道者。 莫不欢喜。 顶戴奉行。 以是因缘。 强志勇故。 由小因缘能办大事。 懒惰懈怠。 虽遇大缘。 无所能成。 是故。 当勤精进趣向佛道。 白话解释如下:有智慧而善巧方便的人,往往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缘,而发起大心,趋向佛道;至于懈怠懒惰的人,纵使有大的因缘,也不愿意发心趋向佛道。 所以修行佛道的人,应该心意坚强,立定志向、勇猛精进,广结善缘。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这是有典故的:有一天,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一群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各国国王、大臣、民众,大家前前后后围绕着 世尊,恭敬的礼拜供养。 在这些群众里,许多人有这样的疑惑:「 世尊最初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 发起无上菩提心,经过累劫修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就佛道,利益无量无边的广大众生! 我们也应当效法 世尊,发心成道,来利乐安养众生啊!」阿难尊者了知众生心里的疑惑,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把身上衣服整理好,走向前对佛说:「 世尊啊! 今天在这里的大众,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疑惑:『 世尊在最早以前,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而发起广大求道的心愿的?』祈请 世尊能够宣说,庶可利益一切有情众生!」佛陀就对阿难说:「善哉! 善哉!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可以利益许多的众生! 你们要专心的聆听,并且好好的思惟,我即将叙说给你们听。」听了佛陀的话,大会场里一时寂静无声,连风声、流水声,各种禽鸟、走兽,通通都安静下来,会场里静得连根针掉下来都听得到! 在场的大众,天龙鬼神,都凝神专注,想要听佛宣说,大家专心致志的看着佛陀。 佛对阿难说:「在久远的过去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前,在这个阎浮提世界,有一个国王,名字叫做『大光明』,他有很大的福德,聪明勇敢又有智慧,具足王者之相。 那时他们邻近的国家,有一位国王,与大光明王交情很深厚。 那个国家所缺乏的东西,大光明王随时会赠送给他们;而那个国家所特有的珍宝,也会奉献给光明王。 有一天,那位国王在山林里游猎,得到二只大象的独生子,是只少壮的雄象,长得非常端正胜妙,通体白色,就像玻篷山一样白,四只脚稳稳的站在地面,头、尾、阴部也端正下垂,就像转轮圣王所乘的白象宝,那样的让人爱敬! 那位国王欢喜极了,心里想着:『我今天寻到宝了! 把牠当成礼物,送给光明王,他不知会多么高兴呢?』就把白象装在笼子里,在象身上装饰的金银珠宝,都是稀世的珍宝,派人专程送给光明王。 光明王得到这么殊胜的白象,心里非常喜悦。 那时朝廷里的驯象师,名字叫做『散阇』,国王命令散阇说:『你好好的调教这头象,照顾养育牠,使牠驯服。』散阇遵命办理,不久就把白象调伏柔顺了,又把各种珍宝装饰在象身上。 散阇便向国王呈报说:『大王要臣子所调教的象,现在已经调伏柔顺了,大王是否要去视察并且试乘一下呢?』国王听了很高兴,却还不急着去,先要宫人击金鼓,召集了臣子们,让大家一起来观赏国王试乘白象,藉此机会把白象宝介绍给国人知道! 等大家都集合了,国王所乘的白象,有如旭日甫由山头初升,光明灿烂照耀寰宇! 国王刚乘坐白象时,那份容光焕发的样子,也像旭日刚从山头冒出,金光乍现一般:灿烂明亮! 国王骑着象,与臣子们,一起出城游戏。 快到训练的场地时,远远看见有一群象在莲花池内吃莲花的根,那头象正是少壮气盛的年龄,春情勃发,狂奔着去追逐母象,一直跑到林木深处。 国王紧紧抓着乘座,王冠和华服都被抖落,身上衣服被树枝扯破,身体多数刮伤,头发扯散,混身到处流血! 国王被颠得头晕目眩,想着:『我命休矣!』心里恐怖到了极点! 散阇也骑着一头象,紧紧的跟着国王,国王惨叫着:『我还有命吗?』散阇也急得大吼:『抓住树枝! 快!』国王抓住树枝,白象仍然向前狂奔,国王总算停了下来,悬在半空,再战战兢兢的爬下树,全身瘫软,坐在地上。 看到自己的王冠华服都没有了,身体受伤流血,非常苦恼,心慌意乱的走出树林,也不知道随从们都在哪儿? 散阇一路紧跟着国王,看到国王抓住树枝停住了,他也在稍微前面的地方,利落的抓住树枝停下来,往回头走,看见国王出了树林一个人坐在地上,满脸忧愁烦恼。 散阇跪下去叩头,启禀国王:『王啊! 请不要这么苦恼,这头象经过一阵狂奔,现在淫心应该已经止息了。 牠吃了外面污秽的草和浊水,觉得厌恶,会想念王宫里清净肥美的饮食,自己就会回来了。』国王说:『我不想再看到你和那头象了,因为那头象,我差点连命都没有了!』那些跟着来的臣子们,看到突然的变故,心里非常担忧,想着国王已经被发狂的象害死了! 匆忙沿着大象狂奔的路寻来,有的人找到王冠,有的人找到衣服,或者看见血迹,一路找来,终于看到国王失魂落魄的坐在那儿! 大家搀扶着国王乘上其它的象,回到城里。 城里的人民,听到消息,又看到他们敬爱的国王受到这样的苦难,都感到忧愁烦恼。 那一头狂象,在野外沼泽地里,吃了污秽的草和浊水,淫欲也止息了。 想到王宫里清凉甘美的食物,像疾风一样,快步往回走,又回到牠在王宫的居所。 散阇看到白象回来了,就去对国王说:『启禀大王! 先前走失的象,现在回来了,请大王去看看。』国王不悦的说:『我以后不需要你,也不要那头象了!』散阇启禀国王说:『大王如果不需要我和那头象,唯愿王能看看臣子是用什么方法来调伏象的。』国王就命令随从在平坦的地方铺上座垫,准备观看。 国内的人,听说驯象师要演示给大王看调伏象的方法,也知道是那一头发狂,害国王差点没命的象,都云集过来,准备观看,密密麻麻,挤满了会场。 等国王出宫,带着大批随从,到了准备好的座位坐下来。 驯象师散阇,把那头象带到会场,再找来工匠,做了七个铁丸,烧得赤红! 等铁丸烧红了,散阇心里想着:『如果命令大象吞下这铁丸,象一定会死,大王日后也许会后悔。』就跪下对国王说:『这头白象是象宝,只有转轮圣王可得而骑乘,牠今天只是犯了一个小过,不应当就这样舍弃牠!』国王发怒的说:『象如果还没有驯服,就不应该让我去骑乘。 如果牠是一头驯服的象,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个样子? 我现在不须要你,也不须要这头象了!』散阇还苦着脸说:『大王虽然说不要我了,因臣不才,倒也说得过去,但这头白象就这样舍弃掉,真的是很可惜啊!』国王气极了,要散阇滚得远远的,不要再啰嗦! 散阇心如刀割,站起身来哭着说:『我们敬爱的大王,怎么会没有亲疏之分? 王的心原来是这么的狠,只会用甜言蜜语来蒙骗大家罢了!』与会的大小人员,听了散阇的话,知道大象没救了,都难过得落泪,不舍的看着大象。 散阇只好用手势告诉大象:『把这铁丸吞了! 如果不吞,就用铁钩把你的脑袋撕裂!』象知道散阇的意思,就思惟:『我宁可吞这热铁丸而死,也不能忍受被铁钩把脑袋撕裂!』就好像人的想法一样,如果都是要死,那么宁愿被绞死,也不愿意被烧死,总会选择比较痛快的死法! 大象屈膝向着国王,流下眼泪,希望国王能够拯救牠。 只看到国王怒容满面,看了看牠,又把脸偏到一边去,对牠不理不睬,这时散阇作了手势,问牠怎么还不把铁丸吞下去? 大象罔然四顾,绝望的想着:『这么多人里面,看来是没有谁能救我的命了!』无奈的用前脚拿起铁丸,放到嘴里吞下去。 炽热的铁丸,进到肚里,立刻把肚肠都烧得焦黑溃烂了! 铁丸直直的通过牠的肚腹,牠立刻就死了,整个身体倾颓下去,就像是金刚杵打在玻篷山一样! 铁丸从牠身体掉出来落到地上,都还是火热的! 与会大众见了这凄惨的景况,都伤心的哭起来。 国王亲眼目睹这等惨状,非常的惊愕恐怖,内心十分后悔,没有及时接受白象的求救! 就把散阇找来,说:『你把这头象,调伏得这么柔顺,为什么刚才在树林里,你不能制服牠呢?』这时候净居天的圣人,知道光明王发无上菩提心的时机到了,就用神通力,让散阇跪下来回答国王:『大王! 臣子只能调理象的色身,不能调柔象的妄心啊!』国王又问:『有什么人既能调理象的色身,又能调柔象的妄心呢?』散阇回答:『大王! 有 佛世尊,既能调理象的色身,又能调柔象的妄心!』光明王一听到 佛的名号,心惊全身悚然,汗毛竖立,问散阇:『你所说的佛,是因着什么样的种性而成就的?』散阇回答:『 佛世尊是因为这二种性而成就的:第一种是智慧,第二种是大悲。 并且发愿精进的去实行与佛菩提道有关的六件事,也就是所谓的六波罗蜜。 等功德智慧都具足了,就称为 佛。 成佛之后,不但能调理自身,也能调柔众生。』国王听了这番话,触动了他内心深处,不由得肃然起敬、欢喜踊跃起来! 就起身回到宫里,以香汤沐浴,换上新衣,登上皇宫的高阁,向四方虔诚礼拜,并且于一切众生升起大悲心! 国王烧香发起誓愿:『愿我过去所作的所有功德,回向佛道! 我成佛后,不但能调理自心,也当调伏一切众生心。 如果因为一个众生,需要我在阿鼻地狱,待上一劫这么长的时间,只要能禆益那个众生,我自愿进入那个地狱,终究不会舍弃我的菩提之心!』作了这样的誓言,大地六种震动,此波动撼动诸山大海! 虚空里自然扬起悠美的乐声,无量的各种天神演奏天乐,歌颂赞叹这位发大心的菩萨! 并且说道:『以你今日这样至诚的发菩提心,应知不久即可成佛,你成就了佛道,惟愿能来救度我们。 我们于你弘法的清净法会上,也希望有这个福份能够得度!』」佛陀叙说了以上的典故,就对在祇树给孤独园里的群众们说:「你们要知道,那个时候吞铁丸的那头白象,就是这一世的难陀;那时的驯象师,就是现在的舍利弗;而那时的光明王,就是现在的我啊! 我在那个时候,看到那头象是这么的调柔顺服,这么的听话自吞热铁丸而死,受到了启发,激发了大悲心,才发起上求佛道的无上菩提心。」会场里的群众,听闻到佛陀的这件事迹,为利乐众生而发大誓愿,愿意如是苦行,有些人当下就分别证得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胜进道的四种道果;有人因此发起无上菩提心;有人因此出家修道。 莫不欢喜赞叹,向佛陀礼拜顶礼,遵照奉行。 由前述的因缘可以知道,能够发起大道心,勇猛的去做,虽然是小因缘,也可以成就大事。 懒惰懈怠的人,纵使遇到大因缘,也不能成就什么事。 所以修行的人,应当要勤勉精进,发起大道心,趋向佛道! 发布时间:2022-09-27 12:38:28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36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425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