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7 十六 内容: 16(240页~243页)来函:《本想就此歇笔,偶然翻回四六五至四六六页,实在破绽宛然。 后学见猎心喜,岂忍一默。 辄以两条,陈述鄙见:一、如来能遍十方现化身故,说其真如遍一切处;又说真如本心只在此方应身相续中,不至一切化身。 那就该说化身遍一切处,何必耍这个花腔? 犹如向镜自照,宜称我的心脏也在镜中,象话吗? 二、遍十方界现身故,说遍一切处,那这个“遍”是--A、一时遍? 或B、次第遍? C、究竟遍? D、少分遍? 若是A,休说十方无央数如来,只要一世界尘数如来,尊尊遍十方无边世界皆现一化身,即每一世界同时容有一世界尘数的化身有情,岂不都成了Crowded Paradise! 若是B,当知虚空无尽,众生无尽,岂不穷劫也不得遍! 若是C,则如来化身应及于一切微尘,乃至有情刹那心中;而世间现见道理不成。 若是D,试问一克糖化入大海,能令海水“遍”甜吗?》略答:如来能遍十方世界现化身故,说其真如遍一切处,以其七六五识流注十方世界化现时,其七六五识与此方应身中之真如非一非异故,说其真如遍十方界;非谓遍满虚空,不应随言取义。 故《成唯识论》云:“后一智品摄变化身,说成事智于十方土现无量种难思化故。 ”又云:“然变化身及他受用,虽无真实心及心所,而有化现心心所法;无上觉者神力难思,故能化现无形质法。 ”又云:“此佛身土俱非色摄,虽不可说形量小大,然随事相,其量无边,譬如虚空遍一切处。 ”又云:“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 ”如来以成所作智,于十方界现变化身时,相分现故,亦得言真如在彼,相分与真如非一非异故。 然如来于十方世界遍一切处示现时,非谓如野草如海水遍布每一世界之每一方分,亦非谓遍布全部虚空,不应随言取义自生分别。 余书中言,诸菩萨随于修证之差异,有能同时于百世界各现一化菩萨者,有能于千世界、万世界、亿世界,俱胝世界、百千无量俱胝世界现化菩萨,然非于此百千等世界之每一方分普遍现满,于诸世界各现一身即足(化眷属不论)。 如来于十方世界遍现亦复如是,于十方一切世界各现一化身,无一世界不现,即名遍一切处示现,亦可名为佛地真如遍一切处,真如所现相分至故,相分与真如非一非异故。 又《瑜伽师地论》及诸经中,佛开示时,每谓一世界中无有二如来同现于世,但有一佛化现即足成办利益有情事,故无可能有尘沙如来尊尊遍十方世界同现化身而遍满诸世界之每一方分,君作此说,无非言语戏论尔。 更何况言次第遍、究竟遍、少分遍等? 若次第遍,云何成遍? 若究竟遍亦当变令每一有情为佛,方得谓究竟;若少分遍,少分不得言遍。 是故君之所问名为非问,应予置答;若强答之,必定言不及义,成戏论也。 又诸众生欲见佛者,非必能见,无福德因缘故,佛难值故。 不因众生想见而便能见。 又岂有世间有情全部同时欲见如来者? 人中多有不闻如来名者,何况他道有情? 如何欲令十方如来同时现于一切有情心中? 又如来若现,非于每一世界虚空之每一方分现身,君云何问“一克糖化入大海,能令海水遍甜吗? ”君所问者名为非问,何以故? 若有技术能将一克糖化成细粉,复能遍海每一方分投入,亦名为遍,不问甜与不甜,斯乃余事;是故此问名为非问,应予置答。 若汝此问名为正问,亦应我此一问名为正问:“君言真如即是虚空,遍满虚空,试问一个真如遍十方虚空,已被稀释至无法想象之程度,因为虚空无边无尽故,如此稀释之真如还能运作吗? ”若余此问非为正问,则君之问亦非正问,理必同故,皆戏论尔。 发布时间:2022-12-07 22:37:23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31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