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的三个阶段 内容: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 人天乘就是走人天的道路;解脱乘呢,解脱身心烦恼,走那个出离世间的道路;菩萨乘呢,就要有大悲心、大愿心哪! 要有出世而入世的精神,救苦救难。 就这么三个阶段。 一、人天乘是基础学佛第一步走什么? 人天乘的道路,这是基础。 其中又有以下内容:1、皈依三宝走人天乘的道路,首先就要皈依三宝,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 皈依佛宝、法宝、僧宝的目的是什么呢? 皈依佛宝就是使你走向觉悟的道路,由迷转觉。 你原来在迷中嘛,使你能够醒过来,由迷转觉。 佛者觉也,佛就是觉悟了真理的圣人嘛! 皈依法宝呢? 就是要你有智慧,由邪转正,走正道。 人要走正道啊,不走正道不行的呀! 不能走邪道,不能走恶道。 因此就要学习法宝,法宝就是有充分的理由、丰富的理论来指导你走这条路,我们要学习理论,学习修行方法。 僧宝就是说,僧能代佛宣化,佛不在世,就是由僧宝来继承,宣扬佛法。 僧宝,他是以德为主,他要奉行戒律。 皈依僧宝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是使我们由恶转善,由染转净。 不走恶路,要走善路;内心不要污染,要清净,由染转净。 这样一来就有很高的道德,提高了理性。 皈依三宝就是这个目的,并不是一般人说的给菩萨磕个头,求个什么。 不是那个意思。 2、明因识果皈依以后,就要懂得道理,懂因果的道理。 就是前面说的因、缘、果。 明因果,就可指导自己的行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奉行五戒十善实际行动上就要修五戒十善。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基本准则。 不杀生,指养成慈悲心,不要杀生命。 按佛法因果来讲,你杀他,他将来要杀你呀! 而且,这个世界上争斗太多,杀伐多,影响大家的安定,破坏安宁,危害生命,最不好。 所以要戒杀生。 对于你们在家人,这是首先要求做到的。 不能吃素,也可以学着吃花斋;花斋都不能吃,那么你就吃三净肉。 什么叫三净肉呢? 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疑杀,眼睛没有看到,耳朵没有听到,不是专门为我而杀。 你实在要吃荤,你买现成的还可以,但是不要去杀,不但自己不要杀,也不要叫他人去杀,不要看到杀很欢喜。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中国的文人学士中,有些宰官都是吃素。 唐代的白居易、柳宗元、王维都是吃素的。 民国以来,丰子恺、夏丏尊等很多文人都是吃素的。 丰子恺有漫画集《护生画集》,提倡戒杀放生,这是好事情哪! 大家如果不能吃素,最起码要做到戒杀。 不偷盗,别人的东西一分一厘钱都不要拿,包括不要贪污、不要偷盗、不要欺诈等等。 不邪淫,在家居士来讲呢,保持一夫一妻制,不要乱搞男女关系,不要破坏别人的婚姻和家庭。 不妄语,包括四种。 第一,不说谎话,对人要真实;第二,不说挑拨离间话引起矛盾;第三,不说粗恶语刺伤别人;第四,不说绮语,就是下流话,下流庸俗。 佛教提倡的语言是什么呢? 是真实话、正直话、和合话、安慰话。 不饮酒,为什么呢? 因为酒是乱性的。 它是一种遮罪,什么是遮罪? 杀、盗、淫、妄本身是罪,是性罪。 酒本身并不是罪,看你用到哪些方面。 比如做药酒,可以调和气血,祛风湿。 所以叫遮戒,遮止你,一是叫你不饮;另外你即使要喝呢,就喝药酒,或者适当喝一点调和气血可以,这叫做遮戒。 所以这个戒有开遮,最好就是不饮。 这个饮酒戒里面还包括含麻醉性的东西,如鸦片烟、白粉哪等等,都不能吃,要禁止。 以上就是这个五戒的内容。 你们大家想一想这个多好哇,做个人必须要这样子,这是基本道德。 假如做到这点,我们的家庭就和谐,社会就有秩序,国家就稳定,那是肯定了的嘛! 为什么说我们国家的建设老是搞不好呀? 为什么企业倒闭很多呀? 为什么一些团体不能维持啊? 那就是个别人贪污、盗窃,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给社会造成很多混乱。 假使大家都知道这个五戒的道理并奉行,那该多好哇! 那么,家庭也和谐、团体也巩固、社会也稳定,这多好哇! 这就是佛教提倡的基本道德。 综上所述的三个内容:皈依三宝、明因识果、奉行五戒,就是人天乘的基础。 就是说你做个人就要完成人格。 因为你这样做,就保持了人格。 就像修高楼大厦,要有巩固的地基,有地基才可以修高楼大厦,这一层是很重要的。 你人都做不好,你怎样学佛呀? 你怎样成佛呀? 这是第一步。 二、修解脱乘以净化身心接下来,就要净化身心,求身心解脱。 在佛法来讲,就需要修戒、修定、修慧。 以戒、定、慧三学提高自己的修养,消除身心不干净,使身心得到清净,这是解脱道。 在佛法来讲,修解脱道最高的果位是阿罗汉。 三、修菩萨乘以救苦救难菩萨就是大乘精神、大士道,那就是出世而入世,以出世精神做世间事情。 那么这中间要发什么心呢? 就要有大智慧,以无我的大智慧发起菩提心,发起救苦救难的大悲心、大悲愿。 佛教中的观音、普贤、文殊、地藏四大菩萨,都是修菩萨行的代表。 观音菩萨是大慈悲,文殊菩萨是大智慧,地藏菩萨是大愿力,普贤菩萨是大愿大行。 悲、智、行、愿就代表菩萨乘。 凡是菩萨,受菩萨戒、修菩萨行,离不开这四个字。 要有悲心;要有智慧,最高的智慧;要有愿力;要有行动,叫悲、智、愿、行。 四者要结合,才能成一个菩萨,才能以出世而入世的精神救苦救难,广度众生,有益于众生,实行大乘菩萨道。 能够种这个因,就是成佛的因,结果可以成佛,所以成佛从成就众生中来。 成佛要解决群众的问题,要解决群众的苦难。 要有这么个大心,要有这么个大精神,你才能完成佛道。 这样,心胸广大、目标远大、目的高尚。 以整个世界、整个众生为前提,这些都在自己心中,自己与这些完全相连,打成一片。 众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众生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在佛教里面讲叫无缘慈,同体悲。 无缘慈就是说我们救苦救难不要分对象,不计较对象叫无缘慈。 同体悲是什么呢! 众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众生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我与众生是一个体,不能分开,叫同体悲。 这就是菩萨精神、菩萨的行、菩萨的智慧,所以学佛就是希望人人都学菩萨。 我到韩国、东南亚去,韩国有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就是佛教徒办的。 它的标语是什么呢? 愿人人都成菩萨,愿人人都学菩萨。 你们大家想一想,你们人人都学菩萨的话,可以说,人人都有理性、都有悲心,那么世界上战争不会起来,可以维持永远的和平,那就是人间净土。 所以佛教这个学菩萨的目的,就叫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大目的。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净化心灵,也要净化世界,这是学菩萨的最高目的,也是学佛的目的。 发布时间:2023-01-19 10:56:53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24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