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常之德─仁义礼智信 内容: ◎一九八九年三月七日 开示于美国费城教友会中心仁、义、礼、智、信──是人人本来俱有的,孝乃德之本,“孝”正是人类与畜生不同之点。 不过有的畜生也能对父母有“孝”的表现,譬如小羊吃奶时,会在母羊前双腿跪下,表示尊敬及感激。 乌鸦年老不能飞时,小乌鸦会出去找吃的,带回来给母乌鸦先吃,然后才自己吃。 乌鸦虽然全身是黑的,一点也不漂亮,但它很孝顺。 我们人,生为万物之灵,如果不孝顺父母,可以说是不懂人性,孝顺这种的德行就缺了。 为什么会缺了呢? 因为仁义礼智信这五德,被五欲取而代之。 什么是五欲? 就是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 这五欲是往下堕落的五条道路,而仁义礼智信就是向上的五条道路。 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可以说是上达;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就追求财色名食睡,可以说是下达。 上达或者升天,或者来生得到富贵。 下达或者堕地狱,或者来生做一个六根不全、贫穷、或者疾病缠身的人。 为什么受这种果报? 就因为他颠倒了。 做人应该具有仁义礼智信,他都忘了。 应该看轻财色名食睡,可是他只知道求财,只知道追求色欲,只知道追求名誉的欲,只知道吃好东西,只知道要睡够了觉。 睡少一点,他觉得吃亏了;少吃一口好东西,他又觉得不够本了;不弄一个假名去欺骗人,得到假名誉,又觉得不够派头;要是见到美色不动心,又觉得自己很愚痴;见到财更是不要命,不择手段,譬如去抢呀,杀人放火呀,这都是为“财”,生出种种问题及许多麻烦。 所以我们要明白“财色名食睡”,是令我们失去人性的五条道路,也是减轻你智慧的五条道路。 而“仁义礼智信”是增加我们做人的智慧,更是增加我们本有的能源。 一般人被“财色名食睡”迷得不知道它的害处,我们本来都俱有的“仁义礼智信”,本有的智慧,都不用了,这就叫﹁背觉合尘﹂,不知道将来什么时候才能背尘合觉。 所以在做人的这条路上,自己要有真正智慧,来选择光明的道路。 不孝的人像什么? 就像是猫头鹰一样,它一出生就把妈妈吃了,是一种不孝鸟。 谁会去做这不孝鸟呢? 就是在它做人的时候不孝顺父母,于是以后就做猫头鹰,可是它还是那么霸王,还是不孝顺父母。 所以我们应当知道畜生里边,也有这样不孝顺的畜生。 人要是不孝顺父母,大约都有机会去做猫头鹰。 如果有人说:“我不相信有来生。 ”那慢慢地等你有来生的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没有来生的时候,你是不知道的。 说起来,世间奇奇怪怪什么都有。 为什么这叫五常之德呢? 五常是谁都应该具足的,尤其是孝顺父母,这是人真正的义务,真正的本份。 我们一般人把这义务和本份都忽略了,舍本逐末,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忙也不知为的是什么,奔波忙碌没有休息的时候。 大家要是把这个道理明白了,世界上人人都尽孝道,你不求和平,这世界也和平了。 为什么不和平呢? 因为人不知道尽孝道,不知道爱惜、保护父母给我们的这一个身体。 保护身体并不是给它吃点好的,住个好房子,买部最名贵的汽车,这不算保护身体。 真正保护身体是要守本份、守规矩,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什么时候都要诸恶不作,什么时候都要众善奉行。 若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那世界就没有纷争,世界就真正和平了。 有什么问题? 可以问,有谁反对我所说的理论,可以尽量反对,总而言之,我不反对你们。 ※※※ ※※※ ※※※ ※※※ ※※※以下为宣公上人与现场信众的问答。 观众:在《圣经》里,讲到有关十戒的地方,也有一条是关于孝顺父母,可是西方人把这一条忽略了。 而佛教怎么可以说“孝是德之本”呢? 因为佛陀本身也离开了父母,没有实践父王本来对他的抱负和期望,他也离开了妻儿。 那佛教怎么还可以说孝是德之本呢? 上人:你们谁能用简单的例子,答覆这个问题? 法师:巴利文记载的小乘经典里说,如果一个人照顾他的父母亲五十年,也难回报父母对他的恩典。 梵文记载的大乘经典,有部经叫《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另外还有一部《地藏经》记载佛及菩萨们过去的愿力,其中提到佛为了报答父母恩,他到母亲往生之处去教化她,令她觉悟,这是佛教里很重要的传统观念。 观众:你的意思是说佛离开父母,为了要将来能够教化他们? 法师:是的。 他离开家庭是为了先要自觉,方能觉他,包括令他自己的父母觉悟,将来成佛。 在他自己本身尚未觉悟之前,又如何能令他人觉悟? 观众:尽孝道会不会把一个人在觉道上缠住,得不到解脱? 某居士答:孝就是解脱。 真正有孝心的儿女,不会贪名利钱财,他能使老人生活安定,教他也明白道德,教老人也能尽心做善事,教老人自己也能劝导、帮助其他的老人去利人。 孝子尽力尽责,侍奉父母亲,慢慢地劝谏,令他们也放下,走上修行的路。 观众:很感激你们提醒我做人要以孝为德之本,其实在基督教及天主教传统里也有这种教法,可是现在许多小孩子都不孝,身为父母的有没有责任教他们孝道? 某居士答:父母有责任。 什么责任呢? 以身作则。 做父母的要对自己的老人尽孝,自己孝顺父母,将来孩子也孝顺你。 你自己不孝顺父母,想要孩子将来孝顺你,是不可能的。 辣椒的子是辣的,咸鱼的子是咸的。 在美国很多人把老人放在老人院,老人院只能使老人的生活安定,但他的精神很空虚。 如果儿女可以每个礼拜买点吃的给他送去,看看老人家,可以使他精神上安慰许多。 中国古代有位皇帝,母亲病了,虽然周围有许多人侍候他的母亲,但他每天还亲自三次去侍候母亲汤药。 身为皇帝,还要亲身去看他妈妈,别人喂她是不能代替他尽心的。 上人:还有没有问题? 在儒教里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子在《礼运大同篇》又说:“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方才有位教授说佛教不讲孝道,其实佛教是最讲孝道的。 佛教是讲孝道讲到极点,提升到极点了,一般人看着以为是不孝似的。 佛陀曾说:“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 ”他看一切众生都是他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所以他不看轻每一类的众生,要把一切众生都度成佛,有这样大的愿力,所以他是真孝,是至孝,再没有比这个更孝的了。 以广大普遍的孝顺对一切人,所以他修行成佛,之后再度一切众生成佛,这样孝道算是究竟圆满了。 佛教里讲孝道,任何一部经典里都有讲,一般不懂佛法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佛出家修行不顾父母,其实这是真正想要对父母尽孝道。 发布时间:2023-01-27 13:03:46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22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4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