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慈悲观与道德教育 内容: 一、当前急需佛教的慈悲观在座的很多人,对佛教也许了解,也许不了解。 其实,不说佛教中更深的道理,单单是它的慈悲观,就是当前必不可少的。 如今的人们,对科技手段的掌握日新月异,聪明才智也是远远超过了几十年前。 然而遗憾的是,好多人特别缺少一样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慈悲的心态。 你们在课堂上曾学过许多知识,但是有没有学过怎么样做人,怎么样饶益社会,怎么样帮助一切生命呢? 你们生命科学院,经常做各种动物的解剖,来研究生命的本质,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渴望快乐而不愿感受痛苦呢? 曾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注意你的心态,它会成为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它会成为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成为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它会影响你的命运! 所以,一个人的心态,会直接决定未来的命运。 如果没有慈悲的心态,人生难免会以悲剧告终。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慈悲? 对此,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解释得非常清楚。 他是这样讲的: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也就是说,慈是给一切生命带来快乐,悲是让一切生命远离痛苦。 当然,这里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所有的动物。 然而,现在人们非常缺乏这种理念,一看到动物,第一个念头往往就是:它的肉能不能吃,皮能不能穿? 不但对动物如此,包括对于人类,有些人也打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旗号,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许许多多人的健康。 比如,一些药厂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制造各种假药害人;食品行业经常有耸人听闻的内幕曝光,大家对此也司空见惯;医院里的白衣天使,不知从何时起,救死扶伤的光环已悄然褪色,变成了人们口中的黑白无常;还有一些老师,原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也沦为了误人子弟的元凶,甚至前不久杭州有个女老师,提出宁可为妓,绝不为师的口号,引起了国内外一片哗然。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有些高校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也开始纷纷放弃底线,为了钱什么都肯干。 听说有个北大才子毕业后,由于找不到工作,就以卖猪肉为生。 当地县委书记觉得太屈才,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好工作,可是他不太会做人,与人交往的能力特别差,跟谁都合不拢,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又回去卖猪肉了。 现如今,人们的伦理道德日损,这不仅跟社会风气有关,跟学校的教育也有极大关系。 假如学生平时耳濡目染的,都是赚钱的好处、发财的方法,除此之外,对大众没有任何责任感,对自己没有任何道德约束,那人类的未来只会越来越可怕。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说过:培养一个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敌。 二、佛教的慈悲遍及动物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佛教的慈悲观。 一个人如果没有慈悲心,内心只有对物欲的贪婪,就会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到头来不但害了别人,也会害了自己。 正如佛经中所言:贪爱毒之过,能害一切人。 而要想真正生起慈悲心,最好是从佛教中汲取。 为什么呢? 因为佛教的慈悲范围最广。 像儒教,虽然提倡仁,认为在仁、义、礼、智、信中,仁是最高的境界。 但他们的仁也仅限于人类,为了父母等,也有杀鸡捕鱼的现象存在。 相比之下,佛教的慈悲,跟其他宗教不同的是,它不会伤害任何生命,包括动物在内,诚如《大庄严论经》所言:佛法大慈悲,终不伤害物。 特别伟大的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亦云:如来所说法,略言唯二种: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一切法,概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通达万法皆空的智慧,一种就是不害任何众生的慈悲。 这种慈悲,不单单是一种口号,而且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佛教的方方面面。 就拿藏传佛教中的藏医来说,从古至今,从未做过动物的活体解剖;藏药里所有的动物成份,都是在动物死后才入药的。 藏医的治病理念,是给予众生安乐,但绝不把人的安乐与杀生划上等号。 其实,不杀生,并不代表不能治病。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就非常反对杀生,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意思是什么呢? 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去杀害动物的生命,只会让自己离生越来越远。 现在有些人,为了所谓的营养,就炖鸡鸭、吃鱼虾,并习以为常,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不对。 其实,你吃这些动物,不但不会延年益寿,反而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极大危害。 这是一种因果规律。 当然,对动物要心怀慈悲,并不只是佛教徒才这样提倡,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也完全支持这种观点。 今年11月,在英国伦敦街头,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演员萨拉霍尼韦尔,上演了一次反对肉食的行为艺术。 她半裸着躺在一个巨大的盘子上,周围摆放着假的薯条和青豆,盘子旁边是善待动物组织的标语:设身处地想一下你盘中动物的处境。 她的这种行为艺术,就是希望激发人们对盘中动物的同情心。 印度伟大的和平主义者圣雄甘地,也曾说过: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判断这个民族是否伟大、道德是否高尚。 这句话可谓意义深刻,理应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 有些年轻人听了,可能不信这一套,难以接受这种理念。 但等你年纪慢慢大了,有些道理通达了,就会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明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 昨天,我们在一个公园组织放生,有一位大学老师也参加了。 她说自己差不多二十年前,就在这个公园办过婚礼,当时由于不信佛,婚宴上杀了很多生命。 如今,她对往事非常后悔,希望多参加放生,也算是对当年的一种补偿。 所以,真正的慈悲,不仅仅是对人类,还应包括我们身边的动物。 三、出家对父母是不是一种不慈悲或许有人提出疑问:既然佛教如此慈悲,那为什么让人出家,弃父母于不顾? 如此不孝,岂不是与慈悲直接相违?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由于一些电影和媒体的错误引导,如今很多人对出家的认识,都是负面的居多,根本不知道出家是最大的孝顺。 要知道,人的生命不仅仅是这一世,对父母的孝顺,也不是给他们一些钱,经常去看看他们,就可以了。 从长远来看,以金银财宝、饮食衣物供奉,不能圆满报答父母的恩德,唯有引导他们行持正法,才是真正报答了双亲之恩。 就像《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所言: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 莲池大师也讲过: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只有让父母彻底离苦得乐,子女才能成就孝道。 莲池大师还把孝分为三种:孝、大孝、大孝之大孝。 其中大孝之大孝,就是令父母永远离开痛苦、获得快乐,这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也是出家后可以给父母带来的。 因此,作为子女,自己一定要多行持善法,同时,尽量劝父母不要杀生、行善断恶,这样对他们生生世世的安乐才最有利。 所以,从各方面来了解佛教,这一点很重要! 四、国外对佛教慈悲观的尊重现在汉地很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基本上没有重视佛教的理念,这一点特别可惜。 在国外,像泰国,把佛教跟学校教育合为一体:许多学校的顾问或主要负责人,都是佛教徒、出家人,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与佛教有关,并且每个礼拜要参禅、念经等,甚至高等学校还有更深一层的教学内容。 这样久而久之,绝对可以引发大众的慈悲心,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关爱众生。 还有英国,前几年已立法规定,将佛教列入中小学课程。 他们认为,佛教以缘起法、四圣谛为基石,符合当今科学,易为西方人所接受。 而且,佛教倡导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又主张慈悲、和平、非暴力,对提升社会道德、维护社会安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见,佛教的慈悲观,对现代人来说不可缺少。 它虽不像很多时髦的东西那样吸人眼球,但就如水和空气,淡得让人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在任何一个环境中,离开它都不会活很久。 五、慈悲观是真正的道德教育当然,你们也许特别想听:怎么样保养身体? 怎么样让自己快乐? 修什么法马上减轻压力? 而一听到所谓的慈悲观,不少人就兴致索然、昏昏欲睡。 其实,你们将来在社会上不管做什么,最需要的,就是今天所讲的内容慈悲。 如果没有慈悲的心,没有关爱他人的心,整天不顾一切追名逐利,那你就算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大乘佛教的慈悲,提倡关爱一切众生,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讲,可能太高了,恐怕很难做到。 但即便如此,起码你也应具有一颗善良的心。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 善良,实际上是每个人的天性,有些人的善心就算暂时被蒙蔽了,但只要后天的方法得当,也可以让它慢慢苏醒过来。 尤其在大学里,如果对佛教的慈悲观有一些了解,比如,慈悲还包括缘众生的慈悲、缘法的慈悲、无缘的慈悲,并将它的教义深入挖掘,同时多学习一下《大智度论》等大乘论典,这对大家来讲,肯定有很大的利益。 退一步说,假如你实在对慈悲没兴趣,也可以先认识一下佛教的智慧。 佛教虽然起源于2500多年前,但如今最尖端的天文学、地理学、宇宙学、量子力学、医学、生命学、社会学等,这些内容无不涵摄,而且从中都能找到最准确、最究竟的答案。 所以,佛教的高深莫测,当今许多知识分子需要了解。 若能如此,你得到的只有利益,而不会有任何损害。 现在有些人喜欢胡思乱想:我对佛教不能学得太深了,不然,以后会不会出家了? 这一点,你大可不必担心。 在佛教中,有对出家人的教言,也有对在家人的教言。 佛陀并没有要求,每个人只要一学佛,就必须看破红尘,到山里去出家。 因此,希望以后大家对佛教,不要有这么多的误解,而应正面学习一下许多经论的教义。 这个社会,如果人人有一颗慈悲心,多为他人着想,其实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前几天,甘肃有一辆幼儿园的校车被撞,事故原因是严重超载,只能载9个人的车却装了64个人。 这起交通事故,造成了21人死亡,43人受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事发后,当地一些领导被停职调查,全国各地开始高度重视校车的安全,很多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如此亡羊补牢,虽然也很有必要,但如果人们心怀慈悲,经常关注孩子的安全,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看,许多危险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所以,这个社会真的需要慈悲,人人若都有这种理念,把慈悲当成理所当然,就算不能杜绝一切恶行,至少也会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 所以,今后的学校教育,理应把培养慈悲心这一块放在首位。 不然的话,我曾看过一本《道德发展论》,里面就讲了,无论是任何国家与民族,如果完全抛弃了道德观念,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就会经常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天下一片混乱。 你们在座的师范学生,以后有些人肯定会当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想法与行为,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学生,所以,大家不能成天只想着自我,而置社会的利益于不顾。 现在不少大学生,只想自己找个满意的对象,组建一个舒适的家庭,钱再赚得多多的,这就是一辈子追求的目标。 至于社会需要自己做点什么,压根从来就没想过。 相比之下,以前完全不是这样,古人读书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现在的学生们,谁有这样的万丈豪情? 其实,就算你日日夜夜为了钱奔波,不惜一切代价只想发财,可最终能得到什么呢? 揭开外表的繁花似锦,只剩下了内心的压力山大。 对一个人来说,身体不健康了,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如果教育缺德,从而导致了心理不健康,那到任何一个医院去,都无药可救。 所以,在座的各位,今后对道德教育不得不重视。 无论你从事什么教育行业,都应想办法教学生怎样做人,灌输一种善良的教育,同时也应让他们懂得孝顺。 这方面,可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论语》等传统文化,也可以学习《善生经》、《盂兰盆经》、《父母恩难报经》等佛教典籍。 通过这样的学习,很多人的善心就会慢慢涌现,哪怕帮别人一点点,或是孝顺自己的父母,也完全是出于一种自觉,而不是被动的,这样的社会才有希望。 不然,人人眼里只有自己,就像开车时人人都往前冲,最后只会令交通堵塞,谁也过不去。 如此,受害者到底是谁? 就是你自己。 因此,利他就是利己,无私的慈悲心,是世间上最好的礼物,能带我们步入快乐的坦途。 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以及你们将来培养的每一个人,可以将慈悲的阳光遍撒于整个世界,开启芸芸众生的幸福心莲,让每个人绽放出美丽的微笑! 发布时间:2023-02-13 11:45:42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19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