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 内容: 【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 助佛扬化度群伦 常观自在般若深五蕴皆空无人我 三毒息灭有佛僧降心离相破法执 回小向大悟圆通现比丘相影响众 功成身退不居功 舍利弗多,鹙鹭之子“舍利弗”,这是以父母作他的名字。 他的父亲叫优婆提舍,所以得“舍”字;“利”是他母亲的名字,“弗”就是“子”,所以有的经上译为“舍利子”。 以他父母的名字合起来,作为他的名字,所以叫“舍利弗”。 “舍利弗”是梵语,有的译为“身子”,又有翻译为“鹙子”,又有一个翻译是“珠子”。 怎么叫“身子”? 这是因为他的母亲,身体非常美丽,相貌也端严,就是他是由他母亲身上分出来的一个儿子,所以叫身子。 怎么叫“鹙子”? 因为他母亲的眼睛,就和鹙鹭鸟的眼睛一样,生得非常美丽,所以就叫“鹙”;舍利弗这“弗”,就是“子”,所以舍利弗就是“鹙鹭之子”。 怎么叫“珠子”? 这个“珠”,就是他母亲的名字,因为他母亲这眼睛就像一粒宝珠那样好看;也是因为他母亲那个眼睛生得最美丽,那么生出儿子的这个眼珠子也就非常美丽,所以叫珠子。 肚怀智子,欺负舅父舍利弗尊者在声闻里边,智慧第一,是最有智慧的;他这个智慧,没有人可以比的。 因为他在他母亲肚里边的时候,就帮着他母亲来和人辩论,一辩就胜了;和谁辩论? 和他的舅舅辩论。 舍利弗的舅舅叫摩诃拘絺罗,本来他母亲在没怀孕之前,和他舅舅常常辩论道理,讲道理就说不过他的舅舅,屡辩屡败,一定输的,得不到胜利。 自从她怀孕了之后,可就不同了,啊! 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呢? 再和她的哥哥去辩论,每一辩论,她哥哥讲道理就没有她那么圆满,就被她胜了。 摩诃拘絺罗也非常聪明,就知道他这个妹妹肚里头,有一个智慧的儿子。 说:“喔! 这不是你自己的力量,以前你都没有这么大的智慧,一定是你肚里这个小孩子聪明得不得了,他帮着你来和我辩论,你才能得到胜利,所以我辩不赢你。 ”于是他就发了一种心,“我一定要去学辩论的论学,我要去学本领! 如果不学本领,将来这个外甥生出之后,我做舅舅的,是个老前辈,如果被外甥给辩论输了,这多倒架子! 太丢人了! ”就到南印度去学论议。 论师絺罗,终披缁衣摩诃拘絺罗就到南印度去学法,一学,学了很多年。 读书非常用功,用到什么程度呢? 那时候也没有电灯,所以他白天、晚间都在读书,读《四韦陀典》这四种的论学,甚至一分一秒钟也都不肯把它空放过去。 学了几年,衣服破了也不缝,脸也不洗,头发也不剪,胡子也不剃,这还不算,连手指甲长得打了几转,在手指头上也不剪;为什么不剪? 不是他不剪,就因为没有时间剪,不是像现在有些青年人,留长头发、长胡子,不修边幅,也不读书。 他不是,他所以不同的地方,就因为没有时间来修饰,连剪手指甲的时间都没有,那他在做什么呢? 就是读书──白天晚间都读书,时时刻刻都要来学这个外道的书籍。 你说,这才是真正用功读书的! 因为读书,把一切的工作都停止了,没有时间去剪指甲,没有时间去剃胡子、剪头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一般人就都称他为“长爪梵志”──长指甲的梵志。 你们想一想,他这种为学的精神是不是很大呢? 为什么他要这样学呢? 就因为他要回来好能胜过他的这个外甥,胜过他的妹妹所生这个小孩子,就存这种的志愿。 等他学十几年,把南印度这所有医、卜、星、相,一切辩论的学问,都学熟悉了;回来,就去见他妹妹,问:“我这外甥那里去了? ”他妹妹说:“你的外甥跟佛出家去了! ”这个长爪梵志一听,气坏了,很不高兴,生大骄慢:“啍! 我这个外甥,八岁就登座说法,声震五天,把五印度十六国所有的大论师都给辩论得张口结舌,没有话讲,几百个论师都被他战败了。 他这么样聪明的小孩子,怎么能够去跟一个沙门出家呢? 这太可惜了! ”他这么生出了一种骄傲心,就对他妹妹说:“这是胡闹! 怎么可以跟他出家去? 这个瞿昙有什么道德? 他只是一个沙门,跟他出家干什么? 莫如跟着我学道! 我现在这个学问道德都是最高了,你为什么叫他跟着释迦牟尼佛去出家? 我去看看这个沙门,看他有什么本事,竟然把我这么聪明一个外甥给骗去做徒弟? 我去把舍利弗要回来! ”但是无缘无故也没有个理由要这个外甥,是要不回来的,到那地方一定和释迦牟尼佛理个论,来辩论一下。 他所学的就是辩论,这叫论师。 到那地方,问释迦牟尼佛:“你凭着什么要收我的外甥作徒弟? 你有什么本事? ”释迦牟尼佛说:“我什么本事也没有,他愿意跟着我出家,那我有什么办法。 ”啊! 他就想尽方法来攻击佛,却想不出来一个方法;读了十几年书,指甲都不顾得剪,回来就是为的预备和外甥来辩论,殊不知回来却用不着,外甥跟佛出家了。 现在见了佛,也不知要用所学的哪一种书来和佛来辩论的好,想来想去,他想出来一个宗了,“现在我和你来谈论,我们立一个论,来谈一谈。 ”释迦牟尼佛说:“谈什么? 你怎么谈? ”他说:“我以这个‘不受’为宗,为我的宗旨;你无论说什么,我也不受。 我就是不受你所说的道理,我看你有什么办法? 你讲呀! ”佛说:“好! 你以‘不受’为宗,那么你还受不受你‘以不受为宗’的这个见呢? ”佛这么一问,把他问得哑口无言。 如果说“受这个见”,这又是受了;自己的这个宗就倒了,自己也立不住了。 如果说“不受这个见”,根本就没有宗了! 更与自己相违,自己根本说没有道理了,好像立出来一棵树,却没有根了! 根本立这个宗就是个见,你怎么可以不受这个见呢? 在没有辩论以前,他和释迦牟尼佛打赌击掌,立下一个条约,说:“我若辩论输了,我就把头割下来给你;你要是输了,你就要把我的外甥还给我,我要带他回去,不跟着你出家。 ”用自己的脑袋来打赌,输睹这个头! 那么这回一败涂地,一想:“头割下来就完了,这怎么可以? ”撒脚就跑。 跑出大约五、六英哩,自己一想:“噢! 这不对呀! 我跑了,我和佛打赌输了,要给我这个头? 那么现在我跑了,我是个男人,我怎能讲话不算呢? 我说要给脑袋就给脑袋就是了嘛! 应该割下来才对啊! 我现在跑了,怎么可以? 这岂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所为! ”自己这么一想,跑了回来,和佛要刀,“你把你的戒刀给我! ”佛说:“你要刀干什么? ”“我要把头割下来给你! ”“你割你的脑袋给我做什么? ”“我输了嘛! ”佛说:“在我佛法里头,没有这个法! 你输了,就算了,何必要砍头呢? 你砍下你的脑袋给我,也没有什么用处;你不要砍,或者还有点用处。 你输了,你就不要走了,可以在这儿出家作和尚,你何必又把它斩下呢? 因为你的头已经是我的,现在我不要你斩下来,我还把它安到你那个身体上,你只要来作和尚剃头就得了嘛! 把头剃了这就等于斩头一样。 ”摩诃拘絺罗说:“佛! 你肯收我吗? ”佛说:“可以的! ”佛于是就给他说法;一说法,他当场就得了法眼净,就开了法眼。 法眼一开,知道佛法是奥妙无穷的:“原来我学了这么多年的外道法,连佛这个法的万分之一都不如呢! ”所以不但没有抢回自己的外甥,自己也跟着佛出家了。 舍利弗的舅舅,有这么一个因缘;所以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认识这个舍利弗。 这是舍利弗尊者,在他母亲的肚子里头,就有这么样的大智慧,帮着他母亲来欺负他舅舅,把他的舅舅给气得就去学论议。 途遇马胜,而生欣仪舍利弗尊者怎么跟佛出家的? 舍利弗以前有个师父,叫“沙然梵志”,是个外道。 等他师父死了,他就没有师父了,没有什么可学的。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马胜比丘,看到这个人走路威仪肃穆的,样子非常的端严;穿着袍、搭着衣,走路是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这么样行路,这种威仪的样子是特别好,所以心生欢喜,很羡慕地问:“善知识,你是在什地方学的这么好的威仪? 这么庄严肃静。 你跟谁学的? 哪一位是你的师父? ”马胜比丘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一切法也从因缘而灭。 因为是因缘所生,缘生无性,就没有一个本体。 我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是大沙门,他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他常常这么说,这样子来教化我们,令我们依法修行。 你说我威仪好,这都是我师父所教导的。 舍利弗一听这个因缘法,就开悟了,就明白这个“心”没有边际。 于是舍利弗带着一百个徒众,就到祇树给孤独园,去皈依佛,跟着佛出家了,做佛的常随众。 于七日内,通达实相舍利弗尊者出家之后,在七天之内,通达法藏;把一切的法藏都明白了,通达一切佛法,通达诸法实相,所以智慧第一。 舍利弗尊者是在声闻众里边,他是一个最聪明的;因为他有这种的智慧,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说,“文殊师利菩萨,是实智,在菩萨之中,是大乘里边的智慧第一;舍利弗,他是权智,在权教里,是小乘里边的智慧第一。 ”释迦牟尼佛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人请法;《法华经》就是舍利弗代众请法。 只有《阿弥陀经》例外,这部经是佛不问自说,没有人请法。 为什么? 就因为没有人明白这种的法;这个净土法门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很简单,实际上,这个“阿弥陀佛”四个字就包括三藏十二部一切的经典,都在这里面包括着。 《阿弥陀经》这个当机众,就是以舍利弗为首;因为有舍利弗这样的智慧,才可以接受净土法门深妙的道理,所以叫长老舍利弗。 心见发光,了悟圆通舍利弗从旷劫以来,他的心和他的见,都非常清净。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一切一切的变化,一看见,即刻就通达,就明白了,就得到无障碍。 舍利弗从佛出家之后,见觉明圆,“见”和“觉”的本体,也明圆了,就得着大无畏,也得成阿罗汉果,为佛长子,好像从佛口生出来的,从法化生出来的。 所以佛问圆通法门,舍利弗所证得的,就是“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这个心和见,发挥它的光明;光明到极点,这知、见也就都空了。 这个法门,也是第一的法门。 因地修学,般若法门我们现在要研究研究这舍利弗尊者,他怎么智慧第一? 他怎么叫大智舍利弗? 这就要讲到因果上。 舍利弗,在因地的时候,最初他发心学佛,遇着一个师父。 这位师父就教他:“你要不要聪明? ”他说:“我想要聪明,我想要有智慧。 ”“你想要聪明、有智慧,你就要学习般若法门,诵持〈大悲咒〉、〈楞严咒〉,乃至于〈十小咒〉、《心经》。 你天天诵持它,就会开智慧! ”舍利弗听了师父这样讲,就这样去做。 白天、晚间,行住坐卧这样来诵;他还发愿:“生生世世都要拜这个师父,来跟这个师父学般若法门,学佛法。 ”那么,一生一生的学习般若法门,一生一生的增加这个智慧,于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这一生,他就有这样的成就──七日之中,能通达诸法实相。 教他的师父是谁? 就是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也变成阿罗汉了。 这是舍利弗所以有大智慧的原因。 就因为听这个善知识的教化;善知识所说的道理,他是时时刻刻不忘,所以所学的法在七天之中能通达。 为什么他能通达? 就因为他在前生都读过,都学习过。 我们念经、念咒,念得很慢,有的时候,念几个月〈楞严咒〉也背不出来。 为什么? 就因为我们以前,没有学过那么多佛法,现在才开始学佛法。 学佛法,可不要懒惰,这是最要紧的! 要学舍利弗那么勤勉,日夜都不懈怠来学佛法。 你们记不住这个经和咒的人,应该更用功去学习;若能记得清楚的,也更应该用功去增加你的智慧。 我的智慧为什么比人家小? 我的智慧为什么就这么样不清楚、遇着事也不懂? 就因为没有学佛法。 现在我们遇着佛法了,应该发愿学佛法。 将来赶过去这个舍利弗,要学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比舍利弗,那可就大得多了! 话又说回来,这种大智慧,不是单单舍利弗才有。 人人都有这种真实的智慧,这是实智;可是人人都不用它,把它忘了。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舍利弗这个因果,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我相信都很有用的。 尊者神通,不落第二在佛的弟子中,舍利弗尊者是智慧第一,他的神通也非常之大;并不是说智慧第一,神通就第二,不是的。 怎么说? 有一次,释迦牟尼要到一个地方去说法。 佛说法,这一切的弟子都一定跟着去听法。 如果不听法,那么佛说过去的法,以后就听不到了。 当时,不像现在有个录音机,可以把它录下来,这一次没有听,留着以后慢慢听。 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方法,所以佛的弟子都要跟着去听法的;唯独这个时候,舍利弗入定了。 人家叫他,他也不出定──不是说装模作样的,人家碰一下也知道;明明知道,也不起身。 不是那样,他真入定了──他们给开静,他也不出定。 于是目犍连就说:“好! 你不出定,我用神通来使令你出定! ”就用尽他所有的神通,想把这舍利弗托起来;可是不单托不起来舍利弗,连舍利弗的衣服的角,也不能动分毫。 你说这舍利弗的神通有多大! 本来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但是他和舍利弗两个人斗法,却斗不过舍利弗,足见舍利弗的神通更大! 由这一点证明,舍利弗尊者不单智慧第一,神通也不落第二。 遭违害鬼,出定头痛又有一次,舍利弗在打坐。 有两个鬼从虚空里头过去,这两个鬼,一个叫违害鬼,一个叫覆害鬼。 违害鬼就对覆害鬼说:“这个沙门在这儿打坐,我打他头好不好? ”覆害鬼说:“不要! 你不要恼乱修道的人,恼乱修道人会堕地狱的! ”这个违害鬼也不听这覆害鬼的劝告,拿起拳头往舍利弗尊者的头,就打了一拳。 等舍利弗一出定之后,这个头就痛,他心想:“我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应该没有什么病了,怎么还头痛呢? ”于是就请问释迦牟尼佛:“世尊! 我也不知为什么打完坐,出了定,头就痛? 这是什么道理? ”佛说:“你被违害鬼打了;这个违害鬼打你之后,已经堕无间地狱了! 这个违害鬼他这一拳,如果打到须弥山,都可以把须弥山分成两半。 幸亏你定力具足,如果没有定力,你这整个身都会粉身碎骨。 ”可见舍利弗尊者是有真定力。 初意发心,菩萨难行在释迦牟尼佛的声闻弟子中,舍利弗是最聪明的,记忆力也非常好。 他因为常常听见世尊称赞诸菩萨,也常转无上法轮来教化诸菩萨──说菩萨道就是要对人有好处,不管自己怎么样,要教化一切众生、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甚至菩萨发心,是为众生而舍生命,也都愿意的。 又说回小向大,行菩萨道这是最高最妙,这是成佛的一条道路。 所以舍利弗也想要快点成佛,于是发心要行菩萨道。 发愿行菩萨道,走在路上,心想:“无论怎么样困难的事情,我也一定要做! 我也一定要行这个菩萨道! 只要有人向我化什么,我都给他! 甚至要化我这生命,我也给他! ”这么走着,就遇见一个人,一边走一边哭;舍利弗觉得很奇怪,“他一定有困难,我行菩萨道应该解决他的困难,帮助他! ”“这位先生,你为什么哭呢? ”“呜……,我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帮得了我,因为太难了! ”“不一定吧! 你告诉我,我或许可以帮助你的! ”“你真能帮助我? 我相信你不会帮助我的,我和你说也没用! ”这个人睁开泪眼,模糊的眼睛看看他。 “无论你怎么样困难的事情,我都可以帮忙你的! ”舍利弗说着。 这个人就说:“唉! 我母亲得了一种病,没有药可治。 医生说我母亲的病,需要活人的眼睛才能治她这个病。 这活人的眼睛,我到什么地方才可以得到呢? 没有活人的眼睛,我母亲的病就不会好。 我到所有的药铺,都没有活人的眼睛要卖。 我想我母亲的病一定没有法子治好了,所以我就哭起来。 ”舍利弗一听,哦! 他母亲有病,他想要活人的眼睛来治病,这是一种孝心啦! 这世界上真是没有哪一个药材店,可以买这活人的眼睛。 我反正有两只眼睛,我可以布施一只眼睛给他。 于是就发了慈悲心,把自己的眼睛就挖出来一只,说:“好了! 你现在拿我这个眼睛,回去给你母亲治病! 我帮助你,你不要哭了! ”这个人拿起这个眼睛一看,就给摔到地下;又用脚踩了好几下,踩得扁扁的,变成一个没有用的眼睛,没有了! 舍利弗问他:“你为什么把我的眼睛用脚这么样踩? ”这个人说:“唉! 你这个眼睛又臭又骚的,没有用的! 我所需要的,是右眼睛;你挖出来的,是左眼睛。 你左右也不问清楚,就把左眼睛挖出来;那根本就没有用! 你如果真想帮助我,请你把你的右眼也布施给我! ”舍利弗把左眼睛挖出来,已经痛得忍不住了;如果右眼睛再挖出来,这不瞎了? 没有眼睛了! 于是就说:“那不行了! 我不能再布施给你右眼睛了。 你到旁的地方去找去吧! ”这个人说:“哦! 原来你发菩萨心,是发一半的菩萨心! 你布施眼睛,只可以布施一只,就不再布施了。 你这回没考上! 好了,再等几年再说了! ”说完这话,腾空而起,原来是天人来试验他。 他本来是挖下来那个眼睛,现在又恢复原状,好像作梦似的,“咦! 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把眼睛挖下来了,现在这个眼睛又有了,奇怪! ”原来这是一种境界。 这个境界,他不认识,所以就不能行菩萨道了。 花黏身上,弹之不去自此之后,舍利弗就知道菩萨道难行,不敢往前,继续修小乘法了。 有一次,维摩诘居士有病,舍利弗尊者跟随文殊师利菩萨,到维摩诘居士的地方问候。 在两位大菩萨共谈之下,一切的菩萨、声闻,叹未曾有,生大欣庆;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天女就现身,以天花来散诸菩萨和诸大弟子的身上。 花落到诸菩萨的身上,就坠落;可是,这些花落到舍利弗和一切的声闻的身上,就像黏胶一样,弹也弹不掉。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表示,舍利弗尊者应回小向大。 小乘独善其身,只知道自利;大乘才是兼善天下,是自利利他。 佛为授记,华光如来舍利弗尊者跟着释迦牟尼佛修道,虽然学四十多年,可是还是独善其身,修小乘法。 所以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我用种种的方便法门来引导你,我在以前教你立大的志愿,愿成佛道,可是! 舍利弗,你现在都忘了! 都不记得我所教你的法门了! 你说你已经得到这真实的灭度法门,我还是想要令你忆念本愿所行道,想一想你在过去生中发着是什么愿来的? 你是发愿生生世世来护持我的佛法,并且跟着我学佛法,而成佛道的。 你记得了吗? 不是就学一个小乘的佛法,证得阿罗汉果,这就算满足了。 不可以的! 你应该想一想你以前所发的愿。 释迦牟尼佛给舍利弗授记,说──汝于未来世,过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那么多的劫那么长的时间,供养不知道几千万亿那么多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应该行的“六度万行”,你那时候就成佛了,佛的名号是“华光如来”。 国名是“离垢”,土地非常平整、清净严饰。 地是用琉璃宝做的;在交道的地方,以黄金为界线。 又有七重行树,用七宝罗网装饰;在树上常常有花、又有果。 这个国家安稳丰乐,没有一切的麻烦。 在这国里边,不但人间的人住在这儿,天上的人也常常到这个国家来。 华光如来,他以根本所发的愿的缘故,所以说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法,来教化众生。 因为他以前跟着所学的师父学佛法,这个师父,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三乘法,他做徒弟的,也发愿要照着他师父这样去学。 所以虽然不是出在五浊恶世,他也是说三乘的方便法。 这位华光如来成佛时的劫,叫“大宝庄严”。 为什么? 因为这个国家,以菩萨做为大宝。 在这个劫里边,出了很多很多大菩萨摩诃萨;所以这个劫,以菩萨的大宝,来庄严这个时候。 菩萨从什么地方来的? 从众生那儿来的,菩萨原来就是个众生;那么众生又从什么地方来呢? 众生是从佛那儿来的;佛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佛也从众生那儿来的。 所以,佛就是从众生那儿来的佛,众生就是从佛那儿来的众生;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也不来也不去、也不去也不来。 这个劫,就是以大菩萨做名字;大菩萨就叫“大宝”──大的宝贝、大的珠宝、大的活宝。 活宝,是活的宝贝,不是死的宝贝;因为菩萨是活的,所以是“活宝”。 以大活宝来庄严这个劫,所以叫“大宝庄严劫”。 这些个大活宝,也就是这一些个活菩萨,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那么多,算数也算不出来,多得不知道有多少了! 因为这些个菩萨就好像恒河沙那么多;你看那恒河沙,你怎么能算过来吗? 这些个菩萨的数目,比那恒河沙还多! 这一些个菩萨,并不是初发意的菩萨,而是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么多的佛的地方,净修梵行,常常为十方诸佛来赞叹! 他们常常修佛的智慧──就是“实智”,真实的智慧。 具足大神通,善能知道一切诸法的门径。 质直无伪,所做一切一切,都是真的。 这些个菩萨,他们的志愿,对于佛法非常坚固的,不会有退转的。 在这大宝庄严劫,到处都是这些个大菩萨。 这位华光佛,他寿命十二小劫;在这个国家的人民,寿命是八小劫。 助佛扬化,功成身退舍利弗现的是比丘相,是来帮着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助佛扬化,来做众人里的影响众。 怎么叫“影响众”呢? 他本来以前都明白佛法了,并且已经听过很多佛说法,他就听不听,都可以;可是他还要来拥护法会,做影响众。 这么一来,其他人一看:“哦! 这些个大菩萨、大阿罗汉,都来听经了! ”都生出一种信心、诚心,注目凝神,洗耳恭听,恭恭敬敬这么听佛所说法。 这就是为什么? 就是受这影响众的影响,引致他来发心。 这位舍利弗尊者,当他知道目犍连遭到执杖外道打伤,不忍见到佛和目犍连先他入灭,于是向佛来请辞;他“功成身退不居功”,他不在佛面前表示自己有什么功劳,他所应该做的事他都做了,就回到自己的家乡,安详地入涅槃。 发布时间:2023-02-13 13:32:50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19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