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用功和修行 内容: 今天讲一讲在家人如何建立家庭。 因为很多同修都在问,到底我如何修行好? 那么表示大家对用功和修行这两个层次弄不清楚。 不管你在家也好,在寺院也好,念经、念咒、念佛、闭关,应该算是用功。 什么叫做修行呢? 修行是在生活当中,在日常中,对照自己,改变自己。 就如小孩去念书就叫做用功,小孩毕业了到社会发挥学到的知识文化,那是修行。 用功是目的是加深自己的学问,修行是实践学问。 你们在家人,如何算是修行呢? 汉传佛教有五大菩萨,其中仅仅有一位菩萨是以出家身代表,就是地藏王菩萨。 其他四位菩萨,文殊、普贤,观世音到弥勒菩萨,是在家身。 地藏王菩萨超度他父母,那表示生命解脱于出家,生活实践于在家。 出家叫做出世法,在家叫做入世法。 大家应该懂得,佛法没有远离生命,佛法没有远离家庭,佛法没有远离生活,佛法没有远离事业。 很多人都认为学佛以后不要家庭,不要生活,不要事业,这种学佛人完全没有理解。 当然在用功的过程中,应该暂时有一段专门的时间来修养。 比如小孩读书,从小学到大学的这个阶段应该是以学习为主。 如果我们修养都不要家庭,都不要生活,都不要事业,那想问大家,我们修养这些东西干什么呢? 佛法本身的作用是什么? 佛法本身是智慧的教育,佛法本身是觉悟的教育,佛法本身是慈悲的教育。 如果人缺少了智慧就叫做糊涂人,做什么都不行;人如果缺少了觉悟,是非常小气的人。 觉悟的人就是大大方方,大方缘分就大,小气就没有缘分。 有了智慧,有了觉悟,才能很好地发挥慈悲作用。 如果人没有智慧,没有觉悟,所讲的慈悲是假慈悲的,同时容易变成好心办坏事。 因为智慧的人首先明白因果,明白自己的能力,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觉悟的人有能力完善因果,然后转变因果。 如果缺少这两个方面,本来你是一片好心想帮助别人,就容易变成好心办坏事了。 比如人参是一种补品,你认为人有病了就给他吃人参,本来是一种好心。 如果得的是瘟疫病,你给他吃人参,人参一进口,病人马上去报到了。 给人参的人有恶意吗? 没有,但是病人死了。 智慧是明白自己,觉悟是理解周围。 我们经常说贫穷,没有智慧就贫,没有觉悟就穷。 因为没有智慧的人根本不懂得把握自己,没有觉悟的人始终没有缘分,所以就穷了。 看一个人有没有智慧,就看他的事业、家庭生活,因为智慧是人的福德;看一个人有没有觉悟,就看他是否懂得照顾周围。 智慧和聪明不一样,智慧人他做什么事都懂得因果,聪明人就不怕因果,最后就被因果淘汰了。 觉悟的人就懂得,自己有条件生存,就必定给周围共同享受,这就是觉悟的人。 建立家庭不是单方面为了生活。 家庭也好,社会也好,世界也好,应该以人为本。 人应该以生命为本,人有命了才拥有一切。 命没有的话,所有东西自然就变成身外物。 比如身体不健康,你有山珍海味也吃不进去啊,也用不上啊。 假如身体好,不需要山珍海味,天天吃野菜也非常有意思。 所以,修养并不是出家人的专利。 用佛的观念来讲,应该是全人类普及修养。 现在人没有明白到修养对世界和平很重要。 修养是提高人类文明,是提高人类各个方面的进化,特别提高整个人类和大自然同步保护。 佛认为,生命灵性是平等的,但是果报有差别。 果报有差别是他自作自受的过程。 有智慧的人有觉悟的人,要把那些没有能力的人扶助起来,让他们和有能力的人一样得到平等、快乐、自在每一天。 所以佛教以慈悲为怀,以智慧来法化人。 智慧是基础教育,觉悟是高等教育。 什么叫做基本智慧呢? 一切以人为本,人以命为本,命以健康快乐为本。 人有健康和快乐以后就得到自在,所以《心经》里面叫做观自在菩萨。 得到健康有什么好处呢? 自己首先不麻烦别人,自己得到自在以后就不去麻烦周围。 自己有痛苦,一人有难,合家不安。 合家不安了,就自然影响到全家的事业、生活,因为生活的好坏和事业直接有关。 所以事业是生活的前提,健康是事业的前提。 我以前有病了才体会到健康很珍贵。 自己痛苦是非常小的事,麻烦周围,给很多同修、也给家族带来很多的麻烦,那是大事。 有健康多么自在啊! 发布时间:2023-02-25 11:48:55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16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