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为什么说无相 内容: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门,无论是有知识的,无知识的;贫的富的,贵的贱的;都能摄受,都可以接引。 但在接引之中,个人对于佛理的领略,却有深浅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普通一般人,只是对佛法有一种当然的信仰,对里边的理也不去深究。 还有一种是由信仰而实行,对于念佛参禅,诵经,拜忏等;都很诚恳的。 按学佛的真义来说,以这种人为最对。 其次还有一种人,他对佛法的信仰力不很大,但他却拿佛法作一种学术性质来研究,这种人以教育界的知识分子为最多。 所以我在万寿寺的时候,时常有些有知识的人去访问。 有一天,去了两个当地很有名的人;一个是于冲汉,是东北官银号的经理;还有一位是姓关的,在海关当监督,是当地有名的才子。 他两个人和我并不认识,听说万寿寺办学,请法师讲经,所以特意来到这里访问一下。 关先生是旗人,大学毕业,专门研究哲学。 普通大学里面,在哲学部门里,包括着很多的佛家思想,所以凡是专门研究哲学的人,大多对于普通佛经也都涉猎过,在闲谈话的时候,随便就说到性与相的问题上。 他说: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这个按普通现量境界来说,是有相的,佛为什么说无相呢? 这个有什么凭据? 是的! 你问的很有理。 我说:佛法并不比任何一种宗教哲学;或一种主义。 因为他们都是各出己见,独树一帜,所立的理论,肯定的绝对就是肯定;否定的也绝对就是否定,肯定与否定绝不能互相容摄。 既不能互相容摄,在中间必有一种界分,有界分就有差别;有差别就有名言;有名言就有相状,人的思想也就整天的执着在这种名言相状上。 这在真理上来说,只是世法上的假立的名言,还谈不到真谛,更谈不到第一义谛! 佛法与其他宗教哲学之不同点,就是能抛开一切门户知见和立场,而按着众生各种不同的根器,来破除一切假立名言。 换句话说就是破除人们的执着性! 在哲学上来说,肯定的绝不是否定的,否定的也绝不是肯定的。 如果肯定的是否定的,否定的而又是肯定的,这等于说:某人既是甲而又是乙,某乙既是乙而又是甲。 如果真的来这样说,在论理学上是犯着矛盾律(Law of contradiction.)在因明学上也犯着相违过。 佛法的真义,是重在显发自性,破除在自性上所起的执情,而达于实相圆融。 所谓圆融就是法性平等,无有高下,无有分别,无一切假立名言。 例如我、人、众生、寿者、这不过是在世俗上的一种假立的名言和符号,按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说,自称为我,称他为人;无数的我;和无数的人,聚集起来,就给他假立一个名字叫作众生。 我人众生三者相续不断,就称名为寿者。 究其实这都是在诸法差别相上假立的名言符号,以资识别的。 例如我们两个人,我以我为我,你以我为你。 反过来说,你又以你为我,以我为你。 凡是我以外的,都是人;人以外的都是我,如果不给他安立一个名言,就分不出那是人,那是我来了。 在我人聚集起来,就给他起一个名子叫众生,这是因人我而立的。 众生相续不断,又给他一个名字叫寿者;这是对断灭而立的。 这四相的根本,都是以我为出发点。 既是我,又是人,又是众生,又是寿者,这样一来,弄得没有一个定相。 佛所以对四相,说无相的原因,是为了这四相是假定的符号,没有真实性,让人不要执着在上面为它所缠缚! 因为有执着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好丑;有好丑就有憎爱;有憎爱就有烦恼。 世间人的烦恼,就是为了他的我执和法执太深的缘故。 有了烦恼就能遮障一切,如烦恼障,障人的般若德;业障,障人的解脱德;报障,障人的法身德。 推源其始,都是因为在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上起执着。 所以佛在说法的时候,都是随说随扫,就恐怕人在一些名句文上起执着。 殊不知名句文都是假立的,没有定相,也没有真实的意义存在。 所谓:名无名物之功,物无应名之实。 拿普通人所执定的我来说,我以主宰为义,如果好事当前我欢喜,坏事当前我愤怒;生法当前我生,灭法当前我灭,这是自己一点也作不了主,失去我的真实意义。 再进一步说,以中国的传统思想和习惯,给自己起一个名字叫我。 如果到了英国称自己称什么呢? 到了德国称自己称什么? 到了法国,称自己又称什么? 乃至到其他各国,恐怕对于自己,各国有各国不同的称呼。 同是一个我,而所称呼各有不同。 这就是因为一切法无定相,在无定相中,因性空缘起,还给它立一个假名假相。 假相即非真相;非真相;即非实有相;非实有相,本性空寂,即无相。 所以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缘起性空)一切法虽然有相,而是假相,假相即非实有相;明白非实有相,即不着于相;不着于相,即无烦恼,无烦恼才得解脱。 佛法的真实意义,就是让人破执迷,得解脱。 发布时间:2023-03-18 10:00:00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12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6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