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世音菩萨的多种名号 内容: 观音菩萨梵文名号Avalokitasvara   Avalokita (观),Svara(声/音/念),见声者,早期多译观世音。 Avalokitesvara   Avalokita (观),Isvara(自在),玄奘译观自在。 Arya-avalokitesvara 圣观音。 观音菩萨的多种译名(依《大藏经》翻译时序)1 观音:公元185年,后汉支曜译《成具光明定意经》,为最早译出“观音”。 2 闚音:公元223年,三国东吴支谦译《维摩诘经》,为最早译出“闚音”。 3 观世音:公元252年,三国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郁伽长者所问经》,为最早译出“观世音”。 4 光世音:公元286年,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十卷本,为最早译出“光世音”。 5 现音声:公元291年,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为最早译出“现音声”。 6 观世自在:公元508年,后魏菩提流支译《法华经论》,为最早译出“观世自在”。 7 观自在:公元663年,唐代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最早译出“观自在”。 观世音菩萨别称1 正法明王如来:《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观音菩萨过去为佛的名号。 2 遍出一切光明功德王佛:《悲华经》中观音菩萨未来成佛的名号。 3 普光功德山王如来:《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观音菩萨未来成佛的名号。 4 大悲圣者:《观世音菩萨授记经》,显示观音菩萨慈悲救度众生。 5 施无畏者:《法华经. 普门品》《楞严经》,象征观音菩萨具有救脱免难的威神功德。 6 圆通大士:《楞严经》记载观音菩萨修持耳根圆通法门,能听到一切众生的声音,并因应脱离一切苦难的众生祈求,以种种方便力救度众生,而证得耳根圆通得名。 7 大慈大悲主:出现于观音仪轨。 8 南海大士:中国佛教徒以观音菩萨居住南海普陀山,故称之。 9 慈航大士:观音菩萨能救海上的危难,苦海常作度人舟,故称之。 10 千手千眼:《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记载:大悲观自在,具足百千手,其眼亦复燃,作世间父母,能施众生愿。 千,代表无量、圆满之义。 千手象征此观音菩萨大悲利他之方便无量广大,千眼象征应物化导时观察机根之智圆满无碍。 11 普门大士:观音菩萨依圆通妙力,能示现种种形象救度众生。 12 燃索和千光眼:出自《大悲心陀罗尼经》“佛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燃索,亦名千光眼。 ”观音菩萨得名由来1. 由宿世悲愿得名《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2. 以修因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3. 由证果利他得名《法华经·普门品》释迦牟尼佛就无尽意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的提问答复:“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世音还是观自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观自在世玄奘法师翻译的。 此二译相辅相成,体现了菩萨“悲智双运”的境界:1. 侧重有别论观世音: 从果地妙用说,世间众生遭遇灾难不祥,若一心称念菩名号,菩萨观照无遗,即时寻声救苦,此从“悲”立名。 观自在: 菩萨因地修行,用般若妙观智,由耳根一门深入,反闻自性,不被外界声境所转,故尔观听圆明,得大自在,从“智”立名。 2. 圆融一体论观世音:此从因地修证说,以能观之智,观照世间一切音声。 不起妄识、妄闻,反闻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义。 观自在: 因观知众生苦难,以大神通,随机往救,自在无碍,此具“悲”义。 “观”是主体的妙智,始终如一;“世音”可指菩萨的“闻性”,也可特指所闻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 合而论之,每一名号同时兼具了悲智、因果的双重义蕴。 这正符合了菩萨道的基本原则;修自利之功德,是为了圆成利他的事业;做利他的事业,也庄严了自利之功德。 来源:《普陀珞珈山志》 发布时间:2023-04-02 23:37:26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10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