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内容: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 “校量”,就是比较,来比量一下。 “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 什么叫财施呢? 财施有内财和外财。 内财是身心性命;外财就是一切的金银财宝,即是属于身外的财产,都能布施。 大的来说是国家,能把自己国家的财产都布施给其他人,自己不做国王,请其他人做。 好像释迦牟尼佛,他就是有国王的地位,却让给其他人,这是以整个国家的财产来布施。 妻子,也布施给人,也不要了。 人最放不下的事,第一是财,财能布施给人,这是打破财的悭贪。 第二是色,色也不容易布施。 但是不容易的事情,你能做得到,那就是你有一种真心,所以有真正修道的人,为求法,把自己的妻子也布施给人。 但是布施要真正为求法而布施,不是说我把这一个妻子布施给人,然后再找一个比这个更美丽一点的,那个不算! 而且这也等于没有布施一样,因为你讨厌旧的,想要换一个新的,这谈不到布施,只可以说是贪而无厌,是一种欲念,不知足。 以前讲经,讲到布施妻子的问题时,有一个做妻子的,要把丈夫布施出去,可是找不着受主,所以也就没有法子布施。 “财施”,自己外面的财可以布施,里面的财也可以布施,把自己头目脑髓,皮血肉筋骨都可以布施出去。 “法施”,就是学会佛法,不要“怀其宝而迷其邦”。 怎么叫怀其宝而迷其邦呢? 就是你拿着一个能救人生命的宝贝,甚至于好像如意珠,你在这个如意珠里,可以要种种的金银珠宝也可以,种种的饮食也可以,什么都可以。 你有这个如意珠,甚至于一国里面有灾荒困苦,也都可以解决,但是你不用它,而在这个国家里面,瞬着这些人都饿死了,你也不管、也不救,所以这叫“怀其宝而迷其邦”。 也就是你懂得说法,而不说法,你吝法。 我不给你讲法,讲了,你们就听到佛法。 你们都明白了佛法,我也变成和你们一样。 现在我明白佛法,你们不明白佛法,我比你们高,有这种思想,这就是怀宝迷邦。 所以要随时随地给人说法,叫一切众生闻法修行,返迷归觉,离苦得乐。 因为令他人听见佛法,他就明白了,明白就不再作糊涂事了,就离了苦。 而“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你要是以法供养人,这功德是最大的。 “无畏施”,是人有什么灾难,飞灾横祸,有一种恐惧的事情,给他说几句好话,安慰他,令他不生恐惧心,这叫无畏施。 “功德”,布施这种功德的因缘。 这是本经的第十品。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 承佛威神。 从座而起。 胡跪合掌白佛言。 世尊。 我观业道众生。 校量布施。 有轻有重。 有一生受福。 有十生受福。 有百生千生。 受大福利者。 是事云何。 唯愿世尊。 为我说之。 “尔时”:当尔之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这位大菩萨,“承佛威神”:他藉着佛的威德神通的力量,“从座而起”: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了。 “胡跪合掌”,“白佛言”:对佛说了。 前面这段文就是结集经藏时加上的叙文。 到后面“世尊”,这才是地藏王菩萨说的,前面就是好像写文章似的,叙述这一段的经过。 “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我观察造业的六道众生──天道、人道、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六道,怎么造业呢? 就因为最初有个无明,这无明就是惑,有惑就会造业,造出一种业果,就受果报,所以起惑、造业、受报。 六道众生都在这里头,迷迷糊糊的没有法子出去。 “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我比较一下,众生作布施这种的功德,有轻有重。 “有一生受福”:有在一生受福,这福就受完了。 “有十生受福”:有在十几生中,都受这个福报。 “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有的在一百生、一千生中,受大的福利。 “是事云何”:这个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啊? “唯愿世尊,为我说之”:我现在唯愿世尊慈悲,为我解说这个问题。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 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 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 汝当谛听。 吾为汝说。 地藏白佛言。 我疑是事。 愿乐欲闻。 佛告地藏菩萨。 南阎浮提。 有诸国王。 宰辅大臣。 大长者。 大刹利。 大婆罗门等。 若遇最下贫穷。 乃至癃残喑哑。 聋痴无目。 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是大国王等。 欲布施时。 若能具大慈悲。 下心含笑。 亲手遍布施。 或使人施。 软言慰谕。 是国王等。 所获福利。 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何以故。 缘是国王等。 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 发大慈心。 是故福利有如此报。 百千生中。 常得七宝具足。 何况衣食受用。 “尔时”:当尔之时。 “佛告地藏菩萨”:释迦牟尼佛对地藏菩萨说,“吾今于忉利天宫”:我现在这三十三天,“一切众会”:所有一切的菩萨、声闻、罗汉,和一切的天龙鬼神等众会。 “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我说一说在南阎浮提作布施,比较功德的轻重。 “汝当谛听”:你要好好听着,你要注意听。 “吾为汝说”:我现在为你讲一讲。 “地藏白佛言”:地藏菩萨就对佛说,“我疑是事”:我疑惑这个事情。 我们要知道,这并不是地藏菩萨他疑惑这个事情,地藏菩萨对这种布施较量功德他很清楚。 不过,他是为众生来请法,这么样子说一说,好使令众生明白布施的功德,是这种的因缘,所以他说:我疑是事。 你不要看经典,说地藏菩萨对这事情不明白,他怀疑这事情,不是的。 那么地藏菩萨他明白,他又说他有所怀疑,这岂不也是打妄语吗? 但是这种打妄语,对于他自己也没有益处,对于他人也没有害处,而是对他人有益处,对他自己也没有害处。 所以他是这样假设之辞,假设这么一个问题来请问佛,因为他知道一切众生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作一个请法者,来这么样讲。 好像有的时候,就有人请问些什么事情,并不是他自己不明白,而是他想要令多一点人明白这个事情。 地藏菩萨也是这个意思,因为预备令所有的众生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说:“我疑是事。 ”“愿乐欲闻”:我愿意听佛讲一讲这个道理。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在南阎浮提上,所有的国王,国家的皇帝。 “宰辅”:作大官的。 “大臣”:也是作大官的。 “大长者”:就是最有钱的,又有德行,这种的长者。 长者有十种的德行:(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 “大刹利”:是印度的王种,就是贵族。 “大婆罗门”:是清净裔,是一种清净的后代,也是贵族。 印度有四种种族:刹利、婆罗门、吠舍、旃陀罗。 吠舍是做生意的商人,旃陀罗就是屠宰的,杀猪的。 “若遇最下贫穷”:最大富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假设他们要是遇见最下贱的人,或者是讨饭的,或者作一些不高尚的工作的人,是特别贫、特别的穷。 贫穷还不说,又有病。 “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什么叫癃? 癃,中国人叫“骡驮子”,也就是驼子、驼背,腰直不起来,甚至腰比头都高;残,是残废,或者没有手,或者没有脚,或者没有眼睛,总而言之,是人体的器官有所残缺,不能行动的,这叫残。 喑,就是说话的声音不清楚。 哑,就是哑巴,不会说话的,这种人是最下贱的。 聋是聋子,听不见声音。 痴,是愚痴。 无目,就是没有眼睛。 没有眼睛,这也是最痛苦的人。 “如是种种不完具者”:像前面所说这种种六根不具这一类的人。 “是大国王等”:这些大国王及大长者、宰辅大臣、大刹利、大婆罗门等。 “欲布施时”:想要做布施的时候,“若能具大慈悲”:能具足最大的慈悲心。 “下心含笑”:很低下的心,不是看不起下面的穷人。 含笑,很欢喜,面上带着笑容。 “亲手遍布施”:亲自布施给这些穷人。 “或使人施”:或者自己实在没有时间,就叫其他的人帮着来布施。 “软言慰谕”:软言,就是对他说很好听的话,令他一听你说的话就很欢喜,很高兴,这么样软言安慰,来开导他。 “是国王等”:这国王等,“所获福利”:所得到的这种福报和利益,“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好像布施一百个恒河沙那么多佛的功德及利益。 “何以故”: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这国王能自己以下心含笑布施给穷人,就会有和布施给百恒河沙诸佛一样那么大的功德呢? 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他布施的对象虽然不是佛,但他能这么样下心含笑,犹如供养诸佛那么样的恭敬,那么样的欢喜,所以他这种功德就和供养百恒河沙诸佛的功德是一样的。 这些国王,他们“于是最贫贱辈”:对于最贫贱的这等人,“及不完具者”:及六根不完具的人。 “发大慈心”:他能发出一种最大的慈悲心。 “是故福利有如此报”:所以这种福利就有供养百恒河沙诸佛那么多的功德。 “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在百千生中那么长的时间,常常能得到七种宝贝具足。 “何况衣食受用”:何况所用的衣服、饮食等物,那更是受用不完了。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 有诸国王。 至婆罗门等。 遇佛塔寺。 或佛形像。 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 躬自营办。 供养布施。 是国王等。 当得三劫为帝释身。 受胜妙乐。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 回向法界。 是大国王等。 于十劫中。 常为大梵天王。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 有诸国王。 至婆罗门等。 遇先佛塔庙。 或至经像。 毁坏破落。 乃能发心修补。 是国王等。 或自营办。 或劝他人。 乃至百千人等。 布施结缘。 是国王等。 百千生中。 常为转轮王身。 如是他人同布施者。 百千生中。 常为小国王身。 更能于塔庙前。 发回向心。 如是国王。 乃及诸人。 尽成佛道。 以此果报。 无量无边。 “复次”:我再对你讲一段布施的因缘。 “地藏”! 你要知道,“若未来世”:假使未来世时,“有诸国王”:所有的国王,“至婆罗门等”:乃至一切刹利、婆罗门等。 “遇佛塔寺”:遇见佛的塔,或佛的寺院。 “或佛形像”:或是佛的形像。 “乃至菩萨”:甚至菩萨的形像。 或者“声闻”的形像,或者“辟支佛像”:辟支佛是梵语,翻为缘觉。 有佛出世,叫缘觉;无佛出世,叫独觉。 “躬自营办”:躬自就是亲身来办理营谋这事情。 “供养布施”:或者供养,或者布施。 “是国王等”:这个国王及婆罗门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应该在三劫之中做为帝释,做三十三天的天主。 “受胜妙乐”:得到最微妙的快乐。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这种布施福利自己不要,而“回向法界”: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回自向他。 “是大国王等”:这些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在十个大劫之中,“常为大梵天王”:常做大梵天的天王。 “复次地藏”:再为你说明白一点,地藏菩萨! “若未来世”:假使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所有的国王及婆罗门等。 “遇先佛塔庙”:遇见先佛的塔庙。 “或至经像毁坏破落”:或者一切的经典、佛像都毁坏破落了,烂了,这庙也烂了,佛像也坏了。 “乃能发心修补”:能发心修补这个佛像塔庙。 “是国王等”:这个国王和婆罗门等,“或自营办”:或者自己来营谋办理这件事。 “或劝他人”:或者劝其他人去做这件事。 “乃至百千人等”:如果他一个人做不到,就聚集百千万人的力量,大家来共同修理庙。 “布施结缘”:大家,你布施一点钱,他布施一点钱,共结法缘。 “是国王等”:这个国王,在“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常作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再往前一修,就成佛了;如果不修,就作转轮圣王。 “如是他人同布施者”:像这样与其他共同来布施的人。 “百千生中”:在百千这么多的生中,“常为小国王身”:常常都作小国王身。 “更能于塔庙前”:更能在塔庙前,“发回向心”:发回自向他的心,回向法界,把所有功德回向给众生。 “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像这个国王及一切结缘的人,“尽成佛道”:统统都成佛了。 “以此果报无量无边”:因这种布施所得的果报,将来的好处是无量无边,有说不完那么多。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有诸国王。 及婆罗门等。 见诸老病。 及生产妇女。 若一念间。 具大慈心。 布施医药。 饮食。 卧具。 使令安乐。 如是福利。 最不思议。 一百劫中。 常为净居天主。 二百劫中。 常为六欲天主。 毕竟成佛。 永不堕恶道。 乃至百千生中。 耳不闻苦声。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中。 有诸国王。 及婆罗门等。 能作如是布施。 获福无量。 更能回向。 不问多少。 毕竟成佛。 何况释梵转轮之报。 是故地藏。 普劝众生。 当如是学。 “复次地藏”:我再给你说一说,地藏菩萨! “未来世中”:在未来世界中,“有诸国王”:所有国家的国王,“及婆罗门等”:及最有势力的婆罗门等。 “见诸老病”:看见所有一切老年人,有病的人,“及生产妇女”:及生小孩的妇女。 “若一念间”:假如在一念之间,“具大慈心”:能生出一种圆满的大慈悲心,不是一点点的慈悲。 具大慈悲心就是具足圆满的大慈悲心。 “布施医药”:或者布施他一点钱,或者送给他一点药品。 “饮食”:或者送给他饮食,吃的东西。 “卧具”:或者被褥等类,与睡觉有关的东西。 “使令安乐”:使他们在最困苦艰难时,也有人照顾他们而得到安乐。 “如是福利”:像这种福利,“最不思议”:有最想像不到的功德福利。 “一百劫中”:在一百大劫以内,“常为净居天主”:天上有个净居天,常作净居天主。 “二百劫中”:二百个大劫中,“常为六欲天主”:常作六欲天的天主。 “毕竟成佛”:将来一定成佛的。 “永不堕恶道”:永远都不会堕落到三恶道里边。 “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耳朵在百千生中也听不见苦的声音。 “复次地藏”:再详细的说一说,地藏菩萨! “若未来世中”:假如未来世的时候。 “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人,“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能作像以上我所说的这种布施,那他们所获得的福报,是无量无边的。 “更能回向”:更能以这种功德来回向法界,回向给一切的众生。 “不问多少,毕竟成佛”:无论做的功德是多少,将来一定成佛的。 何况“释梵转轮之报”:何况去做帝释、大梵天王、转轮圣王这种的果报呢! “是故地藏”:因为这个,所以地藏菩萨! “普劝众生”:你应该普遍地劝化一切众生,“当如是学”:应该这样子学习,去做这样的布施,不要有悭贪心。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善男子。 善女人。 于佛法中。 种少善根。 毛发沙尘等许。 所受福利。 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遇佛形像。 菩萨形像。 辟支佛形像。 转轮王形像。 布施供养。 得无量福。 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若能回向法界。 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遇大乘经典。 或听闻一偈一句。 发殷重心。 赞叹恭敬。 布施供养。 是人获大果报。 无量无边。 若能回向法界。 其福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释迦牟尼佛说,我再对你讲一讲,地藏菩萨! “未来世中”:在将来的世界里边,“若善男子善女人”: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在佛法里边,“种少善根”:不用种多了,种少少的善根。 多少呢? “毛发沙尘”:好像只有一根汗毛这么多,一根头发这么多,一粒沙子这么多,或一粒微尘这么多。 “等许”:这是最少的啦! “所受福利,不可为喻”:将来他所得到的福报,是说不尽的。 “复次地藏”:我再对你说一次,地藏菩萨! “未来世中”:在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假使有受持五戒十善的善男子,修持五戒十善的善女人。 “遇佛形像”:他们遇见佛的形像。 “菩萨形像”:或者菩萨的形像,或者“辟支佛形像”,或者“转轮王形像”:转轮圣王的形像。 “布施供养”:他在这些形像前,发布施心,发供养心。 “得无量福”:他们都能得到无量的福报。 “常在人天受胜妙乐”:常在人间和天上,享受最快乐的妙乐。 “若能回向法界”:假设他能以布施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是人福利”:这个人所得到的福报和利益,“不可为喻”:也是说不完的,也是无法能用比喻来比喻得完的。 “复次地藏”:我再对你说详细一点,地藏菩萨! “未来世中”: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遇到大乘经典,譬如《地藏经》、《楞严经》、《金刚经》、《法华经》,这些都是大乘经典。 我们现在所遇见的,都是大乘经典,所以可见你们都是有善根的人,若没有善根的人,想听大乘经典的名字都听不见的。 你数一数这世界上,不明白佛法,没有听见大乘经典的人有多少? 甚至有的人来此一听就跑了,为什么? 就是因为没有这种善根。 我刚才在吃中饭的时候,对大家讲,你们这班人,不要以为你们是美国人,其实你们很多都是中国人,跑到美国来,这是因为以前曾经发愿要来帮着我弘扬佛法的。 头一个果某,你看他很像一个中国人的样子,这是他宿世的因缘还没有忘,所以现在对中文也特别感觉兴趣,也要和一个中国的小姐结婚。 你没有得到天眼通,不知道这种的关系;若得到了,就知道,哦! 原来是这么回事。 “或听闻一偈一句”:或听见一个偈颂,或只听见一句。 如六祖大师听见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即刻就开悟了。 “发殷重心”:什么叫发殷重心呢? 殷,是殷勤;重,是很尊重的。 就是想:哦! 这个经典实在太好了,我一定要学习这经典,殷勤不懒惰,尊重佛法。 “赞叹恭敬”:说这佛法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譬如你听果某,听经前他知道先讲“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果某是有点智慧,我看他的言行动作,又能把客尘给赶跑了,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布施供养”:又能恭敬大乘经典。 好像果某拜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这都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供养,来供养大乘经典。 “是人获大果报”:这个人将来会获得大的果报。 什么叫大的果报呢? 将来会成佛的。 “无量无边”:这大果报是没有数量,没有边际那么多的。 “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假使对这种功德,不存一丝自私心,再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那个福报更是“不可为喻”:没有法子能以比喻来说完的。 @@@@@@复次地藏。 若未来世中。 有善男子。 善女人。 遇佛塔寺。 大乘经典。 新者。 布施供养。 瞻礼赞叹。 恭敬合掌。 若遇故者。 或毁坏者。 修补营理。 或独发心。 或劝多人。 同共发心。 如是等辈。 三十生中。 常为诸小国王。 檀越之人。 常为轮王。 还以善法。 教化诸小国王。 复次地藏。 未来世中。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于佛法中。 所种善根。 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 或装理经典。 乃至一毛一尘。 一沙一渧。 如是善事。 但能回向法界。 是人功德。 百千生中。 受上妙乐。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 或自身利益。 如是之果。 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 是故地藏。 布施因缘。 其事如是。 “复次”:我再对你说一说,“地藏”菩萨。 “若未来世中”:假设在未来世的时候,“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遇见佛的塔寺,“大乘经典”:和大乘佛法的经典。 “新者,布施供养”:若遇新的塔寺,就应该布施供养。 “瞻礼赞叹”:礼拜赞叹佛、法、僧三宝。 “恭敬合掌”:恭恭敬敬的合起掌。 “若遇故者”:若是遇着故旧的,“或毁坏者”:或者这庙已经坍塌损坏了,“修补营理”:再重新为其修补。 “或独发心”:或自己有钱有力,自己一个人发心。 “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劝许多人一起发心。 “如是等辈”:像这样一类的人,“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在三十生中,常常可以做小国王。 譬如说某个人想做个小皇帝,可惜他没有布施先佛塔庙。 以前如果有布施先佛塔庙,就可以做得到的。 “檀越之人”:檀是布施,越是越生死。 檀越这种人,“常为轮王”:常常能做转轮王。 “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又能用五戒、十善等善法,来教化其他的小国王。 “复次地藏”:我再对你说一说,地藏菩萨! 假使“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他所种下善的根基。 “或布施供养”:或作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者修补佛塔寺庙。 “或装理经典”:或者经典坏了,再把它修补装理好。 “乃至一毛一尘”:乃至一根毫毛,一粒微尘,“一沙一渧”:一粒沙,一滴水这么多的善根。 “如是善事”:像这么小的善事,“但能回向法界”:若能用虽然这么小的善根来回向法界。 “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在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得到最上不可思议的快乐。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假若单单只回向给自己家里的眷属。 “或自身利益”:或者给自己本身回向。 “如是之果”:像这样的果报,“即三生受乐”:在三生之中,都能得到快乐。 “舍一得万报”:舍一文钱,就得一万倍的果报。 “是故”:因为这样,所以“地藏”菩萨! 你要知道。 “布施因缘,其事如是”:作布施的因果、因缘,所得到福报的情形,就像以上所说的这个样子。 发布时间:2023-04-26 13:44:59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06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