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末法时代,开悟有可能吗? 内容: 像末之世修学佛法正道甚难,故余常劝人念佛求生极乐。 所以者何? 一者末法之世多有外道及佛门法师,遇人辄言:末法之世,去圣日遥,正法难修难证,勿唐费工夫也。 此言亦无大错。 盖一般佛子信根不足,闻说此言便失信心。 设遇真知识,亦不信受,不敢求无上道,此一难也。 二者知见不足,不知从何处入手,亦不知应如何锻炼功夫,此二难也。 三者虽具知见,亦知应锻炼功夫,然不知应往何方访求教导功夫之善知识,此三难也。 四者像末之世,真善知识难求。 所遇之师皆自称禅宗正统,亦有显赫传承,然观其禅法:或以定为禅,或以无念为禅,或以见闻觉知之灵觉心为禅,或以声闻禅为禅,皆非菩萨正法。 此际真善知识难求是第四难也。 五者末法佛子,世智辨聪,慢心深重者甚多,苟无显赫传承及大名声,虽有方便善巧及真实修证亦不被信受。 为有此五难,故余多年以来,凡遇学佛人,多劝其念佛,求生极乐。 《央掘摩罗经》云: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正法住世余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 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 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 六祖大师曰:汝慎勿错解经义。 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 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 此事古今多有,而于今为烈。 积非成是,深入禅子心中,难转难移。 我无名气,复无师承,难以移风易俗,故以往甚少说禅。 而今说禅法之因缘有三:(一)不忍佛子轮转生死,不得开悟见性。 世尊云: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是故常为烦恼系缚,流转生死。 见佛性故,诸结烦恼所不能系,解脱生死、得大涅槃。 《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二)我诸同修,慢心甚微。 不迷信大师,远离学术崇拜、权威崇拜心态,深修一念相续法门,成就无相念佛及看话头功夫、信心已立,是因缘成熟。 (三)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在西天吩咐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中土初祖)曰:汝往震旦(中国),设大法药,直接上根。 汝所化之方,获菩提者不可胜数。 即嘱咐菩提达摩往中国度人,以禅无上大法药,接引上根之人,且估计所度化而获菩提者不计其数。 达摩大师付法传衣于二祖慧可大师时,曾预计中国地区末法时代修禅者曰:说理者多,通理者少。 潜符密证,千万有余。 汝当阐扬,无轻未悟。 意即末法时代,在中国地区,说真如佛性者多,而能参究通达真如佛性者少。 但私下与真如佛性相符密证,而不为外界所知者,数逾千万人,所以交代慧可大师阐扬禅法,不可轻视未悟者。 是故,我虽不敏,又无威德,且无师承,敢发大愿:愿于此生助108人见性。 故先说念佛法门,度念佛人入实相念佛门。 今以因缘成熟,复说禅法。 所谓禅法,即是莲宗所谓参禅念佛三昧究竟法门。 修学佛法应有目标。 订下目标后,即应依所订次第目标,全力以赴。 不应漫无目标、到处凑热闹,浪费宝贵生命。 精进学佛者,目标大约有二:一为求生诸佛净土。 二为求明心见性、解脱生死。 若不订下目标,戮力以赴,即非精进。 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者,请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注一)等书。 此书《禅悟前与悟后》则是对一切发大心度众而求明心见性之有信心禅子而说。 发大心之禅子为自度度他,故应修道。 为修道故,应先求见道。 菩萨见道即是开悟,开悟即是明心,所谓明心即明我真心、明一切有情之真心,明三世十方诸佛之真心,明心之后便能见性。 明心见性则断三缚结,永不入三恶道。 复于见性后求破牢关,或先深入教典学四悉檀。 以四悉檀为方便,将自心所悟所学接引后学。 则脚跟稳,心笃定,说法无碍。 信者往往因之精进修学,终能断结而得度。 此后即以所悟见地广度有缘众生,不至以盲引盲,自他皆能得度,此方名真菩萨行。 然而,求开悟乃至见性,非小根小器及诸聪明尚慢者所能得,求者应先除慢,除慢之法莫如三皈五戒,修菩萨六度行,心存谦恭,不轻慢一切人。 此外亦需摒除权威崇拜、学术崇拜之心态,深入教典,建立知见。 并寻求锻炼参禅功夫之善巧方便法门。 功夫已成,信心便足,即是大根器也。 已有功夫,应摄取参禅之知见。 功夫知见具足,应求善知识指戳,得个入处。 如若所遇是真善知识,应虔恭奉事、殷勤求法。 故达摩祖师云: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 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冀欲真乘,徒劳勤苦。 既得入处,潜心参究;若不见性而入实相,绝不终止。 于虔恭奉事,亲近参究之中,真善知识观察因缘许可时,三言两语,一戳一棒,便可决了。 此即见道,或曰见道迹、见谛、法眼净。 此后便发大心,开始自度度人之修道行。 不舍精进,深入禅定及教典,修诸百千三昧,迈向薄贪嗔痴,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之路。 永离隔阴之迷,生生世世不离此界,与诸同修一起荷担如来家业,广益有情,即是实义菩萨、真释迦世尊之子也。 本书所说乃为建立佛子见道之信心与知见,并指陈修道之路及参禅中微细淆讹之处,期佛子真实明自真心,见自本性。 所说禅法是指月之指,非禅非月,佛子莫道末学所说即是禅。 虽然禅法非禅,欲会禅者不得离禅法而求禅,犹如欲见月者,须循指始见,伏惟有心人细会之。 佛子于书中所说之禅法,若有所疑,请于经藏探索可解。 若经纶中未述及者,请佛子戮力参究,见道后自然释疑。 若于此书所说,欢喜信受,如法修持,后必有缘相会。 若因此书而生烦恼,为文质疑者,末学悉皆默然领纳而不答辩。 盖末学无名气、无传承、乃竟说此了义之法,众生疑谤实属平常,故随缘最好。 至于定境本不可说,说者获罪非轻。 然欲于佛子信心有所建立之故,不得不说;乃于书中略示初禅境界之少分,以建立佛子信心,导正末法学者修定之方向。 初禅若得,则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渐渐可得。 期待末法学子建立大信心、发大愿心,除疑慢心,修精进行。 则进道迅速,此生必不空过也。 谨此普愿一切佛子,现前当来,必定心开,皆见佛性。 皈命 本师释迦牟尼佛皈命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摘自 平实导师 述《禅悟前与悟后 自序》,有意请阅法宝者,请入:正智书香园地http://books. enlighten. org. tw/index. aspx; 发布时间:2023-05-31 12:37:59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00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