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入佛门先学如何做佛弟子 内容: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佛教徒,以皈依为标志,但皈依不仅仅是一个仪式,而是在今后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以佛为目标,用法来调服自心,以圣贤僧为榜样。 密宗的四皈依,加上皈依上师,修学起来非常方便,一个具德的上师本身汇集了佛、法、僧三宝,因此以清净心全心全意皈依上师的同时,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 进入佛门先反思一下,自己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皈依的? 真正的佛弟子进入佛门是为了学做觉者、圣者、智者,那么就要使自己超凡入圣。 怎么才能做得到? 要靠上师摄受、调服,才能改变自己这个庸俗的凡夫。 即使我们学佛的目标没有如此远大,但我们拜师后,就要先学会如何做弟子。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要以九种心亲近善知识。 分别是:1. 孝子心:对待善知识要像孝子对待父亲一样,观察善知识的容颜而行,去做让上师欢喜的事情,不欢喜的事情一点都不要做。 《事师法五十颂》中说于此多言何必要,能令师喜皆当为,师不喜事悉断除,于此应当尽力行。 2. 金刚心:任何情况下对善知识的信心不动摇。 3. 大地心:勤恳地承担善知识所令做的一切事情,不懈怠。 4. 轮围山心:像轮围山一样的坚定,任何苦恼不动摇。 5. 仆使心:承事师长像仆人对待主人一样。 6. 除秽人心:指像除粪人心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位置。 7. 乘心:对于重担即便难行,也勇敢地承担。 8. 犬心:犬是最忠诚的,不论主人对待如何,都对主人忠心不二,这里指对待师长的毁骂,没有丝毫的忿恨。 9. 船心:承事师长,没有厌倦。 然而,在现在这个时代,具相的弟子实在太少,能做到上述九种心的一、二种已是十分难得,事实上,不是缺少具德的善知识,而是缺少具相的弟子。 但最起码也要做到世间做弟子的道德标准尊师重教,这也是做人的起码要求,对于世间教授知识的老师我们都要尊重,而对于传授佛法的善知识,更要无比地尊敬,这个恩情太大了,即使累世累劫舍弃身躯也无法报答善知识对我们的摄受、调服之恩。 再进一步,做为佛弟子至少要做到三点:(1)具慧:有分辨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出善友和恶友,具有一定的正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2)忠诚:这里面包括对善知识的恭敬,听从师长的教导,对善知识忠心,诚心诚意。 (3)对佛法有强烈地渴望:亲近善知识要摆正自己的发心,跟从善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修行,不要带着世俗间这种杂染的心接近善知识。 做个合格的弟子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然后才能进行日后的修行,这样佛法才有缘融入心扉,否则修任何大法都没有用。 善知识是福田,恭敬善知识就是为自己积攒最大的福报。 一位藏传佛教大师说过:佛教从入教、发心到成佛的整个过程都是皈依。 当你们每天口念皈依文时,请认真地检验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地作到了皈依上师三宝,还是仅在口头上念念而已。 发布时间:2023-06-01 10:35:43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4:00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8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