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 内容: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 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 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 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授。 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 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 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7 大眾受學品〉世尊为我们开示受菩萨戒的十无尽戒,也就是摄律仪戒,受此戒者可以超越四魔,也可以超越三界之苦,四魔因此不能干扰,不能遮止我们修道,所以应当受。 受菩萨三聚净戒以后,我们从此生或者说已在过去生受都一样,生生世世不会失去这个戒体,一直跟着我们到最后成佛为止。 所以说菩萨戒有受戒而无舍戒,不像五戒、八关斋戒,也不像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一样可以舍戒。 受菩萨戒之后,只有犯戒但不会失戒,直至未来际都跟随着我们,唯除犯十重戒。 诸位已明心见性或尚未明心见性的人,若已受过菩萨戒也可以为人传戒。 如果有人要来求戒的话,我们那个时候就成为菩萨法师,应当先为对方解说,诵读菩萨戒的戒相,以及三聚净戒的精神,让这个人心开意解,产生了喜欢受菩萨戒的心,然后我们才为他传菩萨戒。 所谓菩萨法师,甚至夫妇、父母、师长、兄弟、姊妹等六亲也可以互相为菩萨法师为对方传戒。 所以,传菩萨戒不必一定要比丘或比丘尼,只要曾经受过菩萨戒 ,而能够宣说菩萨戒的三聚净戒、十无尽戒和其他戒相的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法师。 受了菩萨戒以后就成为佛子,成为菩萨的一分子。 受菩萨戒的人可以超越三大劫的生死之苦;换句话说,可以提前三大劫成佛,或者提前三大劫证得究竟解脱的境界,所以应当要受菩萨戒。 有受持菩萨戒的人免不了会犯戒,犯菩萨戒是正常的事情。 受菩萨戒而犯戒的人胜过没有受戒而不犯戒的人,犯过菩萨戒的人是菩萨,而从来不犯菩萨戒的人是外道。 上面这一段经文明白跟我们说明:已经受过菩萨戒的夫妇、六亲可以互为师授;不论已经证悟或没有证悟,也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可以传菩萨戒,不一定要现出家相才能传菩萨戒。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弥勒菩萨开示云: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利;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如是请言:我今欲于善男子所,或长老所,或大德所,祈受一切菩萨净戒。 从这一段论文可得知:已受菩萨戒的在家菩萨(就是善男子)、长老(就是出家菩萨)、大德(是指已证悟的人),皆可以传菩萨十重无尽戒。 对于一个初发心的菩萨,他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呢? 有什么理由要让这些初发心的菩萨来受菩萨戒呢? 我稍微列举了其中几点:1、令远离恶法菩萨戒主要戒护菩萨的身口意行,让菩萨不要造作恶业,然后下堕到三恶道去。 如果一个人不幸堕落到三恶道里面去,那么他再要回到人间的时候就会很长,好不容易回到了人间,因为造作恶业的习气没有改变,所以又不小心造作了恶业,然后又下堕到三恶道去;这样来来回回,待在人间的时间其实很短,待在恶道的时间变成很长,这样来来回回也不晓得要经过多久,才会再接触到佛法。 那么受菩萨戒就是要避免菩萨下堕到三恶道去,能够生生世世都在人间修学佛法、弘扬正法。 菩萨戒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生在人间让你弘扬正法,或修学佛法不会得到人间恶报。 生为人而得人间恶报,譬如说生活困苦让你没有道粮,然后你就没有办法修学佛法;或是生了以后,很年轻就往生了;或生在边地听不到佛法;这些都是生为人得到人间的恶报。 那么受持菩萨戒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是第一个理由,初发心的菩萨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 2、令修学善法菩萨戒有戒不得作,还有戒不得不作。 戒不得作是属于恶法的部分;戒不得不作就是要让菩萨去修学善法,凡是能利益众生的善法,能够令自己迈向佛菩提的妙法,你如果有能力去学,你不去学就是犯戒了。 菩萨因为受了菩萨戒以后,一定要去修学善法,所以说菩萨戒能令菩萨修学善法,然后渐次迈向成佛之道。 再来说第三个理由: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 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心,但有人却学了一辈子也破不了参;有人破了参以后他道业很精进就一直往前走了,但是有些人破了参以后,他却是慢慢的走。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 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 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跟众生斤斤计较,然后障碍了自己的道业。 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福德资粮所造成的。 受持菩萨戒可以快速的累积福德资粮,当他有了广大的福德资粮以后,他就可以在道业上精进了;也可以因为有这样的福德资粮,他就可以证得佛菩提,在佛菩提道上快速的成长。 这是受持菩萨戒的第三个理由,就是要令菩萨能够快速的累积福德和智慧的资粮。 接下来说,第四个理由:4、令菩萨速证菩提什么叫做证菩提呢? 证菩提最少要从明心开始,这是指佛菩提来说。 那么什么是明心呢? 明心我打个比方,譬如说我们要去炼金,那么炼金的根本是什么? 就是要有金矿,如果没有金矿,就不会有炼金这一回事,也不会有金子成就。 所以一个人要成佛,就是要先找到成佛的根本,明心就是找到了成佛的根本。 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 我们来看看禅宗的祖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呢? 因为不知道佛有个出身处。 佛有个出身处,当然众生也有个出生处。 对菩萨来讲,对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来说,他因为不知道有个出身处,所以他没办法成佛。 那么明心就是找到了出身处,什么是佛的出身处? 什么是你五阴的出生处? 就是如来藏,所以明心就是找到了如来藏。 找到了如来藏,就是找到了成佛的根本。 对于一个明心的人来说,因为找到了如来藏的缘故,他就等于迈入佛菩提道的大门,也就是说他已经入门了。 所以他以后所修的六度万行都叫作内门修六度,那么如果没有证得菩提,他所修的六度万行全部都是属于外门修六度,因为他还在门外的缘故。 再来说速证菩提。 前面已经讲,菩萨戒是修行的根本,是菩萨修行的根本,那么没有说不持清净戒就能够证得见道与修道的功德。 见道就是证佛菩提,那么在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这个样子,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要受戒才能证果;那么佛菩提道同样的一定要受菩萨戒,才能证得佛菩提。 因此,菩萨想要从初发心的菩萨变成证得菩提的真正的菩萨,他就一定要受菩萨戒。 有人或许会问:佛不是说,称一声南无佛,将来必得作佛,那么为什么你说一定要受菩萨戒才能成佛? 但是你想想看,佛有没有说,称一声南无佛以后你什么都不做,然后就可以成佛? 所以即使你称了一声南无佛,将来必得作佛。 但是在成佛之前,你还是要受菩萨戒才能成佛,因为受持菩萨戒是成佛的根本。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受菩萨戒,他将来才能成佛。 发布时间:2023-07-10 12:31:06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3:32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95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