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戒之戒相简择 内容: 以下对于五条戒相都依《优婆塞五戒相经》作一简略地简择。 1、杀生戒不杀生戒相,生是有情的生命,杀是用刀枪木石毒药等东西,断绝有情的生命。 这是一种残忍的罪恶行动。 佛法以慈悲为根本,杀害有情的生命,是违反佛法僧的慈悲本怀的,所以应当戒杀。 这杀罪在受持五戒的人犯了的时候,有可以忏悔和不可以忏悔的差别,假若杀的是一个人,或人胎,而自己的精神又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所要杀的地实有的人;由于烦恼相应,内心里发起了断绝他生命的杀念,无论是自己杀,或教人杀;在方法上,用刀用枪,用毒药,势力逼迫等;只要自己蓄意想杀的人,因此而死了,即构成不可忏悔的根本罪。 受戒的人,不作这样的事,即是守持不杀戒。 若于上说条件不具足,如所杀非人,或精神错乱,或不知是人,或无杀心而误断彼命,皆是可以忏悔的杀罪。 若仅仅于人或畜生系缚、禁闭、打伤等,是杀方的方便罪而不是正罪。 应该知道,五戒中的杀戒,原则上是不应该杀一切众生,如《大宝积经》八十二卷《随伽长者会》,说到五戒文中就说:不杀一切诸众生等。 这是说在家菩萨爱了五戒,修习慈心不应该杀一切众生,但并不是凡杀了一个众生都是犯了杀的根本罪不可忏悔。 《优婆塞五戒相经》说:佛告诸比丘,犯杀有三种夺人命:一者自作,二者教人,三者遣使。 自作者,自身作夺他命。 教人者,教语他人言:捉是人系缚夺命。 遣使者,语他人言:汝识某甲不? 汝捉是人系缚夺命。 是使随语夺彼命时,优婆塞犯不可悔罪。 经文是说,杀戒由五种因缘成不可悔罪:一是人,即所杀的人,或人胎,非是畜生等。 二人想,即能杀者的想不错乱,意识上清楚地知道所杀的是人,而作人想,非作畜生等想。 三有杀心,即意识中是发起断绝其众生命的杀心。 四兴方便,即杀害的加行,如置刀、购枪、配药、计划等,为达到究竟断绝人命的种种方法,是为方便。 五被杀人命断,即被杀的人因能杀者刀杀,或枪杀,或毒药等而死了。 只要这五个条件具足,其被杀死的人,无论是自己杀的,或教人杀的,遣使杀的,被杀的众生命断绝时,杀者即犯了杀戒的不可悔罪,而失掉戒体,不复成为优婆塞了。 还应该知道,劝赞人死,其人因此而自杀了,也是不可悔罪。 持戒者于此应该特别注意。 若五个条件不具足,被杀者虽然死了,亦是可以忏悔的杀罪。 余打伤,系缚等为方便罪,皆可忏悔,广如经说应知。 于上说杀生事不作,就是守持不杀生戒。 2、偷盗戒不偷盗戒相,偷盗是不与取,即他人的财物等,不给与自己,自己以盗窃心,将其取离本处而据为已有,是为偷盗。 包括教别人替自己偷盗,或以势用夺取,或以方法侵占,或借用抵赖不还,或拐骗、贪污、漏税等,皆是偷盗,只在价值满足数量,生起得心,即犯盗戒根本罪,成不可悔。 自己不作这样的事,就是守持不偷盗戒。 若盗窃未成,或价值不满数量,或以破坏心而破坏他人财物等,皆是方便罪,可心忏悔。 于上说偷盗行不作,就是守持不偷盗戒。 《优婆塞五戒相经》说:佛告诸比丘,优婆塞以三种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离本处。 用心者,发心思惟欲为偷盗。 用身分等滠他物,离本处者,随物在处,举着余处。 经中所说重物,即价值五钱。 此盗戒,以六种因缘成不可悔罪:一、他物,即所偷盗的东西,自己无主权。 二、他物想,即思想不错知,意识上清楚地知道偷盗之物是他人所有。 三、盗心,即由贪烦恼相应,于他人物生起偷盗心。 四、兴方便,即进行偷盗的种种方法。 包括自取、教人取、遣使取。 这三种取中,又有苦切取、轻慢取、诈称他人名字取、强夺取、受寄取六种。 五、值五钱,即价值满足;律摄中说五磨洒,古德说是八十小钱,或八分白银。 六、离本处,即将他人物取移原放处所。 六缘具足的偷盗事,即犯盗戒不可忏悔的根本罪,而失掉戒体了。 若六缘不具,取了他人的东西,或以破坏心毁坏他人之物,皆是可以忏悔的罪。 经中又说以七种因缘虽取他人物无犯。 即:一、已相,于所取物误认为是自己的。 二、同意,所取物的主人,与已亲厚,知已取用,其心欢喜。 三、暂用,取物时无盗心,只是暂时借用即还。 四、无主,即不知所取物有人摄属。 五、狂。 六、心乱。 七、病坏心。 最后三种,皆由神经错乱而取他物。 盗戒可悔不可悔罪,《优婆塞五戒相经》中分别很详,应阅读参考。 3、邪淫戒不邪淫戒相,淫是两交会法,邪淫是指与非自己的妻子之外的女人行两交会法。 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儿女亲眷等所守护,或者为国家法律所保护,出家修行女为戒法所守护等,与这些人行两交会法,乃至与畜生行交会法,都是邪淫。 即自己的妻子,若受持一日的戒法中,戒有娠、乳儿及非时、非道、非处(地点如清净道场处)行两交会法,也是邪淫,作这些两交会的时候,自己的精神是清楚的,无错乱想,直爱乐心,即得根本罪。 若只摩触,言语调戏等,是邪淫的方便罪。 自己不作这样的事,就是守持不邪淫戒。 《优婆塞五戒相经》说:佛告诸比丘,优婆塞不应生欲想欲觉,尚不应生心,何况起欲? 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 是中犯邪淫有四处,男、女、黄门、二根(一身中具有男女根的人)。 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 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 黄门二根,亦同于上类。 若优婆塞与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处行邪淫,犯不可悔。 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二处行淫,犯不可悔。 若发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小可悔。 (远方便故)若二身和合止不淫,犯中可悔。 (近方便故)若优婆塞婢使已轻嫁有主,于中行邪淫者,犯中可悔。 余犯如上说。 三处者:口处、大便、小便处。 除是三处,余处行欲皆可悔。 若优婆塞婢使未配缘,于中非道(即非三处)行淫者,犯可悔罪。 后生受报罪重。 若优婆塞有男子僮使人等,共彼行淫,二处(口及大便处)犯不可悔罪。 余轻犯罪同上说。 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值者,犯邪淫不可悔。 与值无犯。 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根未坏,共彼行淫行,女者三处犯不可悔。 轻犯同上说。 若优婆塞自受八支(一日一夜八关斋戒)行淫者,犯不可悔。 八支无复邪正,一切皆犯。 若优婆塞虽都不受戒,犯佛弟子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后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 这邪淫戒,以三种因缘成不可悔:一、有淫心,即行淫时,心极爱乐,如饥得食,如渴得饮。 二、是道,道即口及大小便处,于此三处行淫是名为道。 三、事遂,正行交会。 经中仅说自受八关斋戒行淫犯不可悔,应知已妻受八关斋戒共彼行淫亦不可悔,以是破他梵行故。 4、妄语戒不妄语戒相,妄语即虚妄不实的语言,自己意识不错乱,意欲欺诳他人,对于能够了解语言意义的一人或多人,说自己得了禅定神通等功德,或说证得预流果等,这叫妄说上人法。 即超过普通人的常识以上的法。 只要听人了解自己所说的意义,不管其信与不信,即犯了妄语戒的本罪,这里面包括他人以如上所说的事来向自己询问,而自己用语言答认,或现相默认等,都是大妄语的本罪。 假若自己说的话,听的人不了解所说语言的意义,或自己说的不具体等,虽是不实的语言,但只是妄语的方便罪。 若平常小事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觉言不觉,不觉言觉,知言不知,不知言知,皆是可以忏悔的小妄语罪。 自己不说如上诸妄语,即是守持不妄语戒。 《优婆塞五戒相经》说:佛告诸比丘,吾以种种呵妄语,赞叹不妄语者,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 是中犯者:若优婆塞不知不见过人对法,自言我是罗汉者,犯不可悔。 若言我是阿那含,斯陀含,若须陀洹,乃至向须陀洹。 若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 若得慈悲喜捨无量心。 若得无色定、虚空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若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 诸天来到我所,诸龙、夜叉、薜荔、毗捨阇、鸠盘茶、罗刹来到我所,彼问我,我答彼,我问彼,彼答我,皆犯不可悔。 若本欲言罗汉,误言阿那含者,犯中可悔。 余亦如是说。 若优婆塞,人问言:汝得道耶? 若默然,若以相示者,犯中可悔。 (未决定了解故言可悔)乃至言旋风土鬼来我所者,犯中可悔。 若优婆塞,实闻而言不闻,实见而言不见;疑有而言无,无而言有;如是等妄语皆犯可悔。 若发心欲妄语未言者,(远方便罪)犯下可悔。 言而不尽意者,(近方便罪)犯中可悔。 若向人自言得道者,便函犯不可悔,若狂,若心乱,不觉语者无犯。 此中妄说上人法的大妄语,以五缘成不可悔:一、所向是解义的人等。 二、是人等想。 三、有欺诳心。 四、说重事,即说是罗汉等。 五、听者解义。 若向聋人、痴人、不解语人说、及向畜生等说,并属中可悔罪。 5、饮酒戒不饮酒戒相,酒是一种有刺激怀的饮料,喝了以后,扰乱人的神经,使人容易失掉本来平静的心行,引起躁动、烦恼、乃至使人颠倒狂乱,生事肇祸。 佛陀意在令修行的人,不致放逸乱性,而造作恶行,所以制令不饮酒戒。 这里所说的酒,包括一切可以醉人的酒;无论是粮食作的、果子作的、药物等作的、干的、湿的,都在戒禁之内。 于诸酒不饮,即是守持不饮酒戒。 《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说:诸比丘、优婆塞不得饮酒者,有二种:谷酒、木酒。 木酒者,或用根、茎、叶、花、果,用种子,诸药草杂作酒,酒色、酒香、酒味,饮能醉人,是名为酒。 若优婆塞尝咽者,亦名为饮,犯罪。 若饮谷酒,咽咽犯罪。 若饮醋酒,随咽咽犯。 若饮甜酒,随咽咽犯。 若噉曲能醉者,随咽咽犯。 若噉滴糟,随咽咽犯。 若饮酒淀,随咽咽犯。 若饮似酒、酒色、酒香、酒味,能令人醉者,随咽咽犯。 若但作酒色,无酒香,无酒味,不能醉人,及余饮,皆不犯。 酒戒但是遮罪,为防护过患,所以与前四性戒同制,实是可以忏悔的戒。 此酒戒三缘成犯:一、是醉性,即饮之醉人。 二、酒想,即想无错乱,心知是酒,或酒和合的饮料等。 三、入口,入口尝咽即成犯罪。 咽咽犯罪,即结归可以忏悔的罪。 若饮食不知有酒,或虽是酒煮之物,但以失去酒性,不能醉人,饮食之并皆无罪。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切精神类的药品、毒品等,不是身患疾病而遵医生建议服用,自取服用、吸食者,因此而迷失心智,也属于犯戒的行为,不得不慎。 发布时间:2023-07-11 12:08:47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3:31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9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