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布施辩疑 内容: 布施辩疑1、接受布施者若以所得到的财物来做恶事,他所做的罪会殃及施主。 佛说这种说法不正确。 〖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 是义不然。 何以故? 施主施时,为破彼苦,非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锺之,不及施主。 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 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得恶果报? 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言得恶果报? 施主若以净物施已,以是因缘多饶财宝,生上种姓,眷属无量,身无病苦,心无忧怖:所有财物,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设失财物不生愁恼,无量世中身心安乐,云何说言受恶果报? 若未施时生于信心,施时欢喜,施已安乐;求时、守时、用时不苦;若以衣施,得上妙色;若以食施,得无上力:若以灯施,得净妙眼;若以乘施,身受安乐;若以舍施,所须无乏;施主乃得如是善报,云何说言得恶果也? 〗讲记这一段是对布施的因果提出辨正,如果有人说:接受布施者若以所得到的财物来做恶事,他所做的罪会殃及施主。 佛说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施主布施时是为了破除受施者的苦难,不是为了使受者做有罪的事而布施,所以施主布施以后,应该要得到善果。 接受布施者以所得财物去做恶事,那个罪业自然会灌注到受施的造业者身上(锺:灌注也),罪业及不到施主身上。 施主如果以清净微妙的财物布施,未来会得到好的色身,人人所乐见,善名四方流布,所求世间的果报都能如意,并且可以出生于上妙种姓之中,所以施主的布施,不能说是恶事,怎么可以说施主布施了以后,受施者以所得财物造恶就会让施主得罪呀? 施主布施了以后,心中欢喜而不悔恨,并且因此而可常常亲近善人,所得财富自在使用,并且能出生到上族种姓之家,甚至于从人天乐乃至出世间法的无上乐都能获得,因此而远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可以得到这样的妙果,怎么可以说因为受施的人把财物拿去造恶,就使得施主得到恶果报呢? 施主若是自己亲手布施,将来出生到高尚种姓家中,可以遇到善知识,也会多饶财宝,眷属也能成就种种妙乐;并且因为自手布施,所以来世能用也能施,无人能遮障他,所以一切众生都心生欢喜而乐于遇见他,都会恭敬他、尊重他、赞叹他。 所以施主假使如法以五个要领去布施,他受到的果报是这么胜妙,怎么可以说施主布施以后会得到恶劣的果报呢? 施主如果已经清净的布施了,由于这个因缘导致未来世多饶财宝,出生于上胜种姓之家,眷属无量,身无病苦,心中也没有担忧恐怖的事;并且他的布施是如法的布施,所以他所有的财物,国王、盗贼、水火都不能侵夺;就算是偶然损失了财物,也不会产生忧愁苦恼;因为如法布施的缘故,所以无量世中,身心安乐,怎么可以说施主布施以后,会被受施者的恶业所干扰、所影响而得恶果报呢? 施主在布施前对布施有信心;布施时欢喜,施后安乐。 在求布施的财物时,得到财物而守护时,使用财物来布施时,心中都不苦恼。 如果以衣服布施,未来世可得到上妙色身;如果是以食物布施,未来世可得到超越于常人的力气;如果以灯明布施,未来世可得清净妙眼;如果以车乘布施,未来世色身会得到安乐;如果以房舍布施,未来世所需要的生活用品都不会缺乏;施主既可得到这样的善报,怎么可以说布施以后,受施者以财物做恶就使他得到恶果呢? 因此只要如法布施就好,不管受施者以获得财物去做什么恶事,都与我们不相干。 但若明知受施者已在破坏正法,也知道他们会将所受财物用来破坏正法,就不该布施了,否则就成为帮助破法的共业;这与受施者暗中拿去花天酒地、做诸恶事不同,应区分清楚以免后患;但若不知破法者即无过失,非故意故。 2、如果施主在佛身布施了,不管佛在后来有没有使用,果报都已经确定了。 〖复次,施主若施佛已,用与不用,果报已定。 施人及僧,有二种福:一从用生、二从受生。 何以故? 施主施时,自破悭吝;受者用时,破他悭吝,是故说言从用生福。 又复从用:人能转用,僧能增长,施已不求世之果报,不以能起烦恼因施,是故能得无上净果,名日涅槃。 若有人能日日立要:先施他食,然后自食;若违此要,誓输佛物。 犯则生愧。 如其不违,即是微妙智慧因缘;如是施者,诸施中最,是人亦得名上施主。 若能随顺求者意施,是人于后无量世中,所求如意。 若有净心,财物、福田悉清净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 若给妻、子、奴婢衣食,恒以怜愍欢喜心与,未来则得无量福德。 复观田仓多有鼠雀,犯暴谷米,恒生怜愍;复作是念:如是鼠雀,因我得活。 念已欢喜,无触恼想,当知是人得福无量。 若为自身造作衣服、璎珞、环玔严身之具,种种器物作已欢喜,自未服用,持以施人,是人未来得如意树。 若有说言离于布施得善果者,无有是处。 离财得施,离受有施,不离悭惜成布施者,亦无是处。 若不求施,若乏时施,少求多施,求恶施好,教他索施,自往行施,当知是人未来之世多获宝藏,非宝之物悉变成宝。 为戏笑施,非福田施,不信因果施,如是布施不名为施。 若人偏为良福田施,不乐常施,是人未来得果报时,不乐惠施。 若人施已,生于悔心;若劫他物,持以布施:是人未来虽得财物,常耗不集。 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 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若人如法以财布施,是人未来得无量福,有财能用。 若有不以如法财施,是人未来虽得果报,恒赖他得;他若丧没,寻便贫穷。 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故施时,不为人、天。 〗讲记佛说:施主如果于诸佛身上布施以后,不管佛对他所布施的财物已用或不用,果报都已经决定了。 为什么要讲这个? 因为常常有人供养应身佛以后,希望当场看见佛使用他所布施的财物。 譬如布施了一件僧袍,他希望佛当场穿起来;如果不当场穿起来,他心中就有疙瘩: 我布施了以后,佛到底有没有使用? 如果没有用,我就无法得到无量报。 他有罣碍,所以佛特地开示说:如果施主在佛身布施了,不管佛在后来有没有使用,果报都已经确定了。 所以未来若亲见应身佛时以食物供养了,不必要求说:佛陀! 请您当面吃完嘛! 不必要求,因为果报已定;这个道理,佛接着会说明。 如果是布施于一般人,以及僧宝身上,则有两种福:第一、从使用而生福,第二、从接受而生福。 所以既然用也生福,受也生福,那就不必一定要求说:师父呀! 你先吃一碗给我看看,我好安心。 不用! 你布施了,只要师父收受了,你的来世福德就有了,只要他接过去或颔首点头说:好! 接受你布施。 那么你只要往桌上一放,师父领受了,你就有福德了,并且是领受时福德就确定了! 所以说从用生福,从受也生福。 为什么呢? 佛解释说:施主布施时已经把悭吝之心破除了! 而僧宝受施时或使用时就是破除了别人施主的悭吝,这就是从用生福。 施主布施时是从受生福,从僧宝接受你的布施而产生了福德。 僧宝是帮你破除了悭吝,因为他接受布施时就把你的悭吝破除了一分,所以你产生了福德。 又如以财物来供养时,佛说从用也可以生福,譬如你布施财物于僧宝身上,即使受施的师父自己不用,但他可以转用;因为转用所以你也能生福。 而且僧宝接受你的布施,更能使你的福德更加增长,不同于一般有情。 菩萨布施了以后并不牵挂自己后世可以得到多少福德回报,也因为心中不追求未来世在世间法上的布施果报而无烦恼;并且不以能使别人生起烦恼的原因、不以能使自己生起烦恼的原因来布施,也就是菩萨布施时对自己没有负担,对受施者也没有负担,都无烦恼,所以能得到无上清净的果报,叫做涅槃。 如果施主的布施,是会使受施者生起烦恼,这样的布施,施主将来无法得到无上净果的涅槃。 有人布施是为了使人生起烦恼的,譬如他去某道场,这位师父是真正开悟的人,他供养一大笔钱上去:师父呀! 拜托你一定要帮我证悟。 师父心中起烦恼了,因为也许他的慧力不够,也许他的福德不够,受供的师父要怎么办呢? 也许这一大笔钱布施了以后,他的福德还是差一大截,这时师父到底要受他供养好呢? 还是拒绝好? 让受施者生起烦恼了,这个布施就会使他不能证得无上净果。 如果心中有所求:我一定要藉这个布施而得到开悟。 就表示我见根本断不了,要怎么开悟呢? 要怎么得涅槃呢? 如果心中无所求,供养就是供养,一百万元奉上:师父! 请受我无上供养。 根本就无所求,师父问:你想要得什么? 你说:我没想要得什么,就是供养。 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如是供养。 师父听了想:唉! 这个人好! 这个人心无所求,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人要断我见是很容易的事。 断我见以后帮他开悟明心了,也绝对不会退转,不帮这种人开悟,那要帮谁? 世间法、出世间法莫不如是。 你不求出头,完全无所求,护法龙天看你根本没有私心,不把你推出来,那要推谁出来? 假使心中有所求:我一定要步步增上,最复要当个领导人。 护法龙天一看:这人私心这么重,还能用啊? 祂们就故意使你没因缘成就。 出世间法是这样,世间法也一样的,强求来的都会出问题。 你越是无所求,护法龙天自然而然就推你出来。 若是心中一直在想:我应该如何、如何,一定要达到领导者的无上身分地位。 这就是我还没有死掉。 我没有死掉的人,还能领导僧团吗? 还能领导清净法众吗? 当然不行! 所以,以起烦恼因来布施,当然无法得到无上净果名日涅槃。 不以能起烦恼的清净因来做清净施,就能获得无上净果,名日涅槃。 而且佛在阿含中也说过佛法背俗: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所贱。 佛法与俗法是相背离的,因此不求世报,不以能起烦恼因施,这样的布施才能得到无上净果,名日涅槃。 无我、无我所,不是涅槃,那是什么? 如果有人能每天对自己建立这样的要求:凡有所施,先布施给别人饮食,然后我再来吃;如果我违背了这样的自我要求,我就光得发誓:要以更多的罚物每天供养于佛,如此处罚自己。 每天这样要求自己,如果犯了这个要求,自己就生起惭愧心。 如果能不违背这样的自我要求,这个人就具备微妙智慧的因缘了,未来一定会证得微妙的智慧。 这种心态,诸位一定要建立起来,不管你买了什么食物回家,要吃之前先想:我有没有供过佛了? 不管什么物品都先供佛,供了再撒下来用,未来福德不可限量。 想想你一个月要吃多少食物,这些食物都先供佛,这样一辈子下来,福德可就很多了! 每天都这样上供,一生如此上供,福德的累积还不够快吗? 所以饭菜烧好了就先供佛,供佛过了再吃;再怎么穷,再怎么没钱而不能布施,这个布施总能做得到吧? 除非已经饿死了才会做不到;这样子,未来世也得无量福德啊! 因为田胜的缘故。 若是这样一世、两世、三世、四世、十世供养下来,想要开悟大概福德资粮都够了吧! 你总不能再说:我真的没有钱,所以无法布施。 再穷也穷不过饿肚子吧! 但是既然仍旧活着,就表示没有饿着肚子,那么三餐的饮食何不都先供佛? 供了再撒下来食用,这福德就不得了了。 因为立誓每日施食的缘故,若能不违誓约,就有大福德而具备了微妙智慧的因缘;如是施者,诸施中最,所以这个人也可以称为上施主。 上施主就是施主胜,如法的供养或布施就是施主胜,若再加上福田胜,未来世的福德果报不可思议,也可能没几世就有因缘悟道。 所以菩萨要养成习惯:在外面买了一罐鲜奶回家,先别忙着喝,先供一下;买了一包饼干、一块面包回来,先供上去。 这也不必让你多花钱,反正你自己要吃,佛又不偷吃了你的(大众笑:)。 但是当你供上去时果报已定,为什么不做呢? 何乐不为呢? 今天从佛的开示中,诸位又学到这个好办法,得要好好用,不必另外多花钱,又让你得到广大的福德。 能如法供养,你就可以成为上施主;不但如此,未来还可以成就微妙智慧的因缘;因缘成就了,悟就是迟早的事了。 如果能随顺来求者的意思,你就布施给他称求者意在未来无量世中不论哪一世,一定所求如意。 不论是来世求财、求子、求事业、求禄位,都会圆满达成。 这都是从称求者意而来的,所以你未来世就可以这样得,所求如意。 有很多人一生所求总不如意,不论他求什么都得不到;这就是因为往世别人来求他帮忙,他是拔九牛之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焉,这一世当然就没有办法求财、求事、求家庭如意了。 若有人来求,我们能力做得到时就做,以后无量世中就能所求如意。 如果以清净心来布施,而且用来布施的财物也是如法求财而得,不是不清净的钱财,并且所布施的福田也是清净福田时,这位施主未来世将会得到无量果报。 但是请不要用这一句话去衡量某些菩萨,譬如维摩诘大士在世时,你看他田园庄宅眷属圆满,你说:维摩诘大士就只有这一点福报吗? 不然! 因为多数的福报是要留着成佛的,所以不会在等觉位那一世全部取出来用光,所以别看表相。 所以有很多菩萨们来到人间如法求财时,当他求到某一个阶段就不再求财了:福报不要用尽,别全部都赚到这一世来,赚来了又带不走,这一世赚到这里就好,过去世布施该得的福报只要用这些就够了,剩下的都留着未来世继续用。 所以就不想再赚钱了。 很多菩萨都是这样:明明还可以继续赚,但他却把事业结束而专心修行去了! 这就是说,菩萨世世都有无量报可以得,但是不想全得,想要把大部分留到未来世去;这样一世一世继续布施而累积上去,成佛的资粮就比较容易具足。 把往世应有的福德全部实现在这一世而留给子孙,那不是聪明人。 留给子孙的,只要让他够用就行,要为自己的来世福报准备一些,这才是有智能的人。 所以每一世都使用一部分,留大部分去未来世,世世又继续布施累积越来越多,这样来累积成佛的福德,又可以得到无量果报。 但是不要从表相上去衡量,因为菩萨的身口意行难料、难思啊! 如果菩萨供给他的配偶、子女、奴婢衣服和饮食时,都是以怜愍心、欢喜心来给与,未来一样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 菩萨又观察自己的田地、仓库常常有老鼠、麻雀来侵犯,乃至把谷米弄得很杂乱,散满了地上,但是菩萨不生气,心中永远生起怜愍心:这些老鼠、麻雀坠到旁生道中,真是可怜! 心中又想:这些老鼠、麻雀因为我的财物才能活命,所以我有福德。 这样想而心中欢喜,就不跟烦恼相接触了。 如果有人是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当要知道,这个人所得的福德无量无边。 如果菩萨为了自身造作衣服璎珞环圳等严身之具(环就是手环,圳就是戴在手臂上的厚厚宽宽的黄金饰物,上面镶了珠宝更加庄严。 这在古印度比较常见,现代已经少见了。 譬如文殊、普贤、观音菩萨的手臂上都有手钏 ,如果有人造作这些庄严色身的饰具或种种器物,做了以后心生欢喜,在自己还没有穿戴使用之前,就先拿来布施给别人,这叫做如意而施:如自己所欲而在想布施时就随即布施了。 因为如意而施的缘故,所以菩萨未来世会得到如意树。 得到如意树的意思是所求如意:要娶个漂亮善解人意的妻子,或女菩萨想嫁个英俊体贴的丈夫都能如意;想要广大的房舍也能如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就是得如意树。 如果有人说:不做布施也可以得善果。 世间没有这个道理! 又有人说:不用财物也可以布施,不需要有领受者也可以成就布施。 这叫作不离悭贪、爱惜财物而想成就布施的人,这也没道理。 离财得施,是预破什么外道呢? 诸位知道吗? (众答:密宗的观想布施)正是密宗的观想布施。 西藏密宗不是都打个手印就观想吗:你们要观想出很多的米花,再观想很多众生来接受布施。 他们自设的四加行中有这个方法,观想成功了就认为自己的布施很有成就了,他们只对喇嘛做实际钱财的供养,对诸佛菩萨都是用观想的布施,想要省钱的达成布施的福德,这叫作自欺欺人! 根本连一个物品都没有布施:无财。 又无身口行于布施,也无受者身口意行接受布施,只是在密宗行者的心中想象而已,这样是布施了什么? 谁接受了布施? 都没有呀! 这就等于画饼充饥。 当你肚子饿了,他心中想象一顿美食来供养你,你的肚子其实都没粒米受用;如同画一块饼请你吃。 可是他们观想无量天人来受他布施,就误以为真的有无量天人来受施;其实他心中观想出来的天人与食物都只是他的内相分而已,不曾成就点滴的布施福德;所以佛说离财得施,离受有施的人,都是不离悭惜心的吝啬人,如是成就布施者亦无是处。 佛说布施一定要有三件事成就:施者五阴、受者五阴、所施的财物。 藏密的观想布施却是三者都没有,假使超度法会时不准备食物而只用观想的一大堆食物施给鬼神,可是鬼神得不到,祂们会说:你们西藏密宗修行者个个都是吝啬鬼! (大众笑:)鬼神是鬼,藏密行者也是鬼:吝啬鬼。 可真是鬼文荟萃了! 这叫作秀才人情,口惠实不至。 如果有一个人一天到晚老是说:我送给你一百万,我送给你一百万。 可是每次都只是在纸上写着一百万三字,就送给你,你一定会笑坏肚子。 藏密以观想而想要成就布施行,都是离财得施、离受有施,不离悭惜而想成就布施,佛说亦无是处。 如果人家缺乏时尚未开口求施,而你主动去布施,这就是不求而施,未来世多获宝藏。 可别在人家已经得到一大堆米了,你还要再送他一大包米,可就送得不是时候了! 要在众生正当缺乏白米时,你刚好送了一大包白米去,这就是乏时施。 或者他只求你一包米,你主动的送给他两包;或者他求的只是普通米,而你送给他上等米,乃至教导众生: 你如果欠食物,就来找我。 这是教他索施,教他来向自己求索。 或者自己定期前往探视而行布施。 有的人因为面子尊严而不好意思开口,你就算算他快要断粮了,就主动送上门去:自往行施。 若有菩萨能这样做的话,我们应当要知道他未来之世多获宝藏。 所以若看见别人珠光宝气,钱财极多时,千万别羡慕,也不需要怨叹自己,要想人家过去世就是做了这些不求而施、乏时施、少求多施、求恶施好、教他索施等善业,所以此世珠光宝气是有他的道理的。 但是他这一世珠光宝气,却不懂得布施时,你却要心生欢喜:我终于懂得布施。 因此而为他怜愍,因为你未来世多获宝藏,他未来世将一无所有。 眼光要放远,不要只看当前。 以前有位文学家发迹了,进入上流社会;但因他的祖先不富有,又没有名气,他是第一代发迹,所以在宴会中被人瞧不起说:我们已经三代都很富有了,你却是从你这一代才开始的。 当众羞辱他,他怎么答呢? 他说:我们家族的兴盛是从我这一代开始的,但是你们家族的兴盛却只到你这一代为止。 (大众笑:)所以大家都不敢再讲话了。 菩萨也应当这样想:他们家有钱到他为止,因为他不懂得布施,未来世将不会怎么好。 你很懂得布施,就知道:他的富有是到这一世为止,我的富有则是未来世中会世世兴盛起来。 当然应该心生欢喜,这就是有智慧的人。 所以菩萨出言吐气应当要有智慧,不要当那个最后一代的富豪,要开始当世世富有法财、世间财的菩萨。 因为能如法的及时施,所以当知这个人未来世多获宝藏,甚至非宝之物到他手里都变成宝。 佛曾讲过一位灯指比丘的因缘:他的指头很奇怪,会放光;后来家贫,想要为人背死尸赚钱生活;不料他第一次背个死尸去弃尸林丢弃时,那个死尸竟然紧抱着他不放;他使尽方法都没办法弃舍身上的死尸,就无法回到城里;后来历经很多困难终于入城,很晚了才能背着死尸偷偷回到家中,不料那死尸就自动掉到地上,全身变成黄金。 他好奇的剪下手指,不料黄金死尸的手指却自动再长出来;越剪越多,积满了房子,就又变成很有钱的人,所有弃他而去的亲朋眷属全都再回来依止他了! 后来他看开了,把钱财全都散尽而出家,在佛陀座下成为阿罗汉。 这都是因为往世行善才有这种果报,但是别人抢不走:当别人来抢他的黄金回去时,都会再变回死人的手脚;半夜里盗贼偷了死人黄金出去就变成死人身体,都不是黄金。 当他需要用钱时就又剁下死人的小指头去卖了,又可以享用了,别人都抢不去。 后来佛就说明他过去世的善恶因缘,所以有赤贫受苦及后来的大富果报,这就是《灯指因缘经》的记载。 所以菩萨善行布施时,后世非宝之物来到他手里也都变成宝物了! 别人认为是废物,到他手里就变成生财的宝物,所以菩萨布施时要注意到很多细节,因为每一件事及每一句话都是有后世因果的。 佛又开示说:不可为了戏笑而布施。 戏笑是不好的,菩萨应当避免。 特别是布施时,千万不要以戏笑的口吻来布施,以免受施的众生觉得受辱。 譬如有人来求布施时,施主戏笑的说:你如果敢当众脱光了衣服,我就给你一千块钱。 这样的施财就是戏笑的布施。 其实脱光衣服并不一定是恶事,菩萨浑身上下没什么不能见人的;佛甚至说:若菩萨梦见自己一丝不挂,理所当然的走在街上,这是即将进某地境界的预兆。 我以前梦见过几次,梦中走在街上觉得很自在,看见所有人穿衣服而自己一丝不挂却不会觉得奇怪。 因为你已经转依如来藏了,所以觉得这没有什么。 假使证了理以后还在这上面有牵挂,那就有问题了。 但是为什么我们平常不轻易脱衣? 是因为菩萨应有基本的礼节威仪,众生才会接受。 可是如果天气很热了,我也无妨打赤膊工作,这有什么好羞人的呢? 心清净才是重要的,身体每天洗刷得很清净、装扮的很漂亮,但是心中不清净,老是想歪了,那才是不清净。 众生不知道,总是心生颠倒;菩萨不然,可以打赤膊为众生拖车、拉犁,但心地是很清净的。 有位师兄曾经与我一起在大热天工作过,我一直都打赤膊,他则是为了恭敬我而一直穿着上衣,我却打赤膊与他在石城一起刷油漆,这位师兄现在还在这里听我说法。 我认为在家菩萨在没有第三者同在的大热天里打赤膊工作没有关系。 但是睡觉时不许因为热就打赤膊,我曾被警告过的,还是应有基本威仪的。 所以戏笑而布施,不是菩萨应该有的行为,因为众生会觉得受辱了。 所以戏笑施不算是真正的布施,不要以为也有布施的福德。 非福田施,也不算是布施,譬如观想一大堆金银,再观想有佛来接受供养;但是观想来受供养的佛并不是真佛,只是自己的内相分而已,所以观想受供的佛并不是福田,所以这种布施不是真实布施。 又如以食物供养石头,请问:石头是不是福田? 石头不是福田,供养石头就成为供养非福田,所以也不成就布施的福德。 供养树木、河流等道理都是一样的。 若把食物放在树下供养,这叫施肥,不叫布施,因为树木不是福田。 若如此供养时有感应,那是寄居于石头、树木的鬼神受了供养,他们也属于福田的一种,但不是无情能受供养,因为都属于非福田。 不信因果的布施也不是布施。 所以布施时要相信布施的因果,才会有布施的福德,所以大家都要有智慧。 当人家随喜功德说:你这个布施真不得了,未来福报不可思量。 你可别怀疑的说:有吗? 会吗? 应该说:是不可思量! 不可思量! 那才是真的布施,不信因果的布施就不叫作布施了。 这些布施的过失,佛都为我们说了,我们都应该要记住,不要没有意义的布施;或是做没有福德又没有功德的布施。 如果有人专在良福田上布施,不乐于常常布施,专挑好福田,他未来世得到果报而有钱了,却还是不会喜欢布施。 我曾经向一个人讲过,那是十年前的事,我说:你这个人啊! 如果有机会布施的话,你一定是精桃细选,桃了再挑,你才会做;你不会遇到谁需要布施时你就布施。 他反问说:你怎么知道? 我说:你的个性就是这样,所以你会有钱,但是你不会有布施的习惯。 真的被我料中了,他就是这种人;日子很好过,但你要找他布施却不容易。 可是如果确有一个很好的福田,当他觉得是很好的福田时,他会突然问大手笔投资于布施,但是不会再做别的布施了。 假使很有钱的人却一直没有布施的习惯,你就知道这种人上一辈子是专挑良福田的人;一定是别人告诉他:某某法师是悟得很透彻的法师,是证悟的大福田。 他就去很大笔的供养一次,以后就不再来布施了! 你若告诉他说:你看那边法师办道很辛苦,都没有资粮,你布施一下吧! 他将会一毛不拔。 有钱人而一毛不拔的就是这种人。 将来假使我们会里有一位师父很有名时,这种人就会来大布施一次。 但他们都不会再作第二次的布施,也不会布施给别的小法师。 佛说这种人未来世得果报时不乐于惠施,会使他不乐修道;即使后来发心想要修学佛道,但他的道业也会受到障碍,佛说不乐惠施的意思就在这里。 如果有人布施以后心中产生了后悔的心情,或有人去劫夺别人的财物来布施,这两种人未来世虽然可以得到布施应该有的福报,但是常常会耗散而没办法守得住,所以应该如法求财来布施。 有人想要布施时,是向别人借钱不还,用来布施,这人未来世所得财物也是常耗不集的。 特别是布施以后绝对不要后悔,否则来世得福时也会常耗不集的;所以不管以前你们在哪里布施过,现在已经知道不是了义正法的道场,但绝对不要后悔,要有欢喜心,才不会未来世福果常耗不集。 如果有人布施的财物是使眷属起烦恼而得到的,譬如把眷属应该有的财物强行拿来布施,或者偷偷拿来布施,或者把眷属每个月应该得的财物克扣下来布施,未来世虽然也会得到布施的大果报,但是色身会常常病苦;这是因为眷属并不乐意,他却强行拿来布施,让家人生起烦恼,所以他未来世虽然有钱财,却会常常病苦不断。 如果有人听到布施有大福,却不是省下自己的用度,而是把父母每月的供养给停了,把妻子应该有的供养,奴婢应该给的薪水克扣减少用来布施,这种布施不是善人之施,而成为恶人了;这种布施叫作假名布施,不是真正的布施;因为不是他自己该有的钱财而强行取来布施,所以不名义施,不是真正的布施。 这种假名布施,在初学人中常常可以看见,所以佛说这种布施是没有怜愍的布施,也是不知恩、不报恩的布施。 父母生我、养我,妻、子照顾我,奴婢为我服侍,他们都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可是我克扣了他们来布施,就成为不知恩、不报恩的人。 不知恩、报的人,未来世虽然因为这一世的这种布施而可以得到财宝,但是得了以后常常会遗失,没办法留得住,无法在他需要用钱时拿来用;因为他是让人起烦恼而布施,是用别人分内该有的钱财来布施的缘故,所以来世钱财仍然该由被克扣的人行他那里再接收过去,而他未来世也将多病多苦。 如果有人如法求财,然后如法布施,他未来会得到无量福德,而且所有的钱都可以随意使用,不会被人遮障。 如果有人不如法求财,而且布施时不如法布施,换句话说:他都透过别人来布施,不是自己亲自布施,布施的钱财也不完全是自己的钱财,这样布施以后未来世虽然得到了财物的果报,但是他所得到的福德果报都要依靠别人才能得到。 换句话说,他未来世求财赚钱都得要依靠别人才能赚钱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部分,单凭自己就赚不到手,并且大部分要归别人所有。 譬如有人帮老板赚钱,真是赚得不亦乐乎,可是当他想要自己全得所赚的钱财而自己当老板时,就赚不了钱了,社会上有许多这类人,他们上一辈子就是克扣亲属的钱财而布施的。 所以他如果问你:为什么我帮老板赚钱都有,我自己赚就赚不到? 你就说:因为你上一辈子布施不如法,是克扣亲属应有的财物去布施,所以你这一辈子,只好帮老板赚钱,每年领赏金:领几百万、几千万赏金。 但是自己当老板时就赚不了钱了,只能由老板在那边坐享其成,因为你往世布施的钱财,本是老阁分中该得的。 所以他没有办法,得要帮他老板,然后每年领个一千万、两千万的奖金;他若不信邪,自己去经营事业就失败,老板也开始赚不了钱,两败俱伤:回到老板那边,大家又开始赚钱了! 这叫作虽得果报,恒赖他得。 他所依靠的老板如果舍报或离开了,他也就只好跟着贫穷下来,他的财物无法留在手里,所以布施还真的有许多地方要好好的较量。 有智慧者,深入观察人间的种种快乐,乃至天上的种种快乐,或者转轮圣王的快乐,虽然是很微妙的,但是这些快乐终究是无常的法;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布施时不是为了求得人间、天上、转轮圣王的快乐而做布施,应当求佛菩提之乐而做布施,将所有布施的福德全部回向佛菩提道。 这样既得世间法的福德果报,也可以得到出世间法的种种法乐,才是有智慧的人。 3、儿子修了善法,他的父亲却做种种不善恶业,但是因为他的儿子做了种种善事,所以能庇佑他的父亲不会坠落三恶道。 如果有人这么说,这道理是讲不通的。 〖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 何以故? 身口意业,各别异故。 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 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 天上成就胜妙宝故。 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 若谓饿鬼何缘独得? 以其本有爱贪悭吝,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 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 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于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为其咒愿,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何以故? 生处尔故。 诸饿鬼等所食不同,或有食脓、或有食粪、或食血污、呕吐、涕唾,得是施已,一切变成上妙色味。 虽以不净荡涤汁等施应食者,然有遮护,竟不得食;如是施主亦得福德,何以故? 以施主心慈怜愍故。 若有祀祠,谁是受者? 随其祠处,而为受者;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 令彼受者生喜心故。 是祀福德,能护身财。 〗讲记佛说:如果有人这么说:儿子修了善法,他的父亲却做种种不善恶业,但是因为他的儿子做了种种善事,所以能庇佑他的父亲不会坠落三恶道。 如果有人这么说,这道理是讲不通的。 所以有人说: 祖上积德,福荫子孙。 那是不对的,因为业是随个人自身而受报的。 可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因为共业的缘故,这叫作物以类聚、人以类聚:绅士不会去和小人交朋友。 同样的,这对父母是有福德的,感生的子女也会是有福德的子女。 除了一种例外报恩和索债。 报恩者,譬如父母本身没有其它的福德,但过去世有恩于人,那个人愿意生作他的子女来报恩。 索债者,就是父母往世常作布施、很有福德,但过去世曾经欠了某人一大笔债;他们布施得福德,但也有欠债,人家来要债就生作他的子女。 除了这两种例外,通常父母有福德时,感生的子女也是有福德的,通常是如此。 所以子女来生到他们家中,是因为有福德能继承他们的产业,所以生到他们家中,不是因为父母行善而庇荫子女;所以父作不善,子作善法,不能庇佑他的父亲不堕三恶道,因为身口意业各别异故,各人所造善恶业都要由各人亲得,不能通用。 所以子女修善法,而父母作不善业,子女的修善不能帮助父母不堕落三恶道中,主要原因是:各人造业、各人承受;善业如是,恶业也如是;因为父亲所造的身口意业是恶业,儿子所造的身口意业则是善业,两者所造的业性各各别异,怎么可能由儿子的善业来使父亲不堕恶道? 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因为父子二人都是有福德的人,都是心性良善的人,所以气味相投才有因缘投胎在他家中。 但这不是因为父亲行善而使他的儿子得福德;儿子是因为有福德,所以来继承他的事业家产。 如果说父亲行善,儿子就一定能得到庇荫,那就不该有很善良、很有钱的员外却养出了败家子的事例;也不该有大善人却生个儿子疾病缠身,年未及长,就中夭了! 所以父亲所造的恶业,儿子所造的善业,都是各自承担互不相代,因为造业者各别异故,所造的身口意业也是各别异故,不是同一个人所造的业当然不能互相继承;否则就同于外道法的继承原罪邪说了,那就不符合法界的真理了。 假使父亲造了恶事,丧命以后堕落在饿鬼道中,这时子女再为他荐福、追福,帮他布施来回向给他,他就可以得到福德的回向。 但这是他死后子女为他做的,已不能改变他的正报,只能改变他的依报;为他追福只能让他在饿鬼道中衣食无忧,但不能免除饿鬼道的色身与大环境正报,所以他还是要继续生存在饿鬼道中。 如果生前子女为他偷偷植福也一样,子女在他生前私下拿他的钱而以他的名义布施,也是一样的道理:他造了恶事,不能因为子女私下以他的金钱行善来抵偿恶业;行善有行善的因果,会在饿鬼道中实现他的金钱布施所得的福报,但是他所作的大于布施福德的饿鬼道恶业譬如轻谤贤圣数句的恶业仍不能免除,还是照样要堕落在恶道中,只能在饿鬼道中享受其它饿鬼享受不到的待遇:脓、血、涕、唾易得。 所以善恶业不能相抵消的。 若他死后已堕落到饿鬼道去,子女为他追福,可以使他依报获得改善:环境比较好,食物易得,受苦较少;但是正报的饿鬼身与饿鬼道的环境仍不能免除,要继续在饿鬼道中生活。 如果父母生前是行善者,死后生到欲界天去了,他的子女再为他追福:以他的名义作种种布施,或请了道士来准备许多的冥纸,弄了一大堆饭菜一起供养,他不会接受的。 他绝对不思念你所供养的食物与冥钱,因为他在欲界天上,有甘露等妙食,远胜妙于人间的食物;饿鬼道的冥钱在天界也用不着,天界也不需要用钱,所需之物自能随意而得;所以子女请了最好的名厨,以一百万元一桌的饭菜供养他,他也不稀罕,不会来受供的;因为人厨终究比不上天厨啊! 欲界天的酥陀妙味,人间比不上的! 当他用过了酥陀妙味,再也不会思念人间的饮食了! 所以佛说天上成就种种胜妙宝,因此子女为他作任何的追福,都是无意义的。 如果他造恶业而入地狱了,譬如杀父母、杀人、放火、诽谤正法及与贤圣,都是地狱业;这时子女为他追福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受重大苦恼时,一心一意只想免除凄惨的痛苦,没有时间想到孩子为他追福所应得的物质享受。 在地狱中全都如此,特别是无间地狱有五种受苦无间;譬如身上所受的痛苦没有一处有空缺,又如痛苦到极点而死亡了,业风一吹又随即活过来,立刻再受全身极苦,求免痛苦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想到你供养给他的食物呢? 所以造大恶业而堕落地狱的人,为他追福也是得不到的。 也许有人想:如果是小恶业,往生到畜生道去,我们帮他追福,能不能得到? 一样是得不到! 因为生到畜生道去,和重新出生为人是一样的,因为他的正报得不到你为他追福的福果。 譬如他投胎为人时,你帮他烧很多的纸钱、弄一大桌饭菜作冥供,他完全得不到,因为他在人间而不在鬼道嘛! 怎么可能得到? 同理,生到畜生道去也是得不到的,因为他的正报使他无法得到冥界众生应得的供养,所以佛说畜生与人中亦复如是。 如果有想:人中也不得,畜生也不得,天界也不得,为什么单单生在饿鬼道能得到追福的福报呢? 这是因为他在生前就有爱贪及悭吝心,希望把所有的财物、粮食都据为己有,不愿意分给别人;甚至于宁可让食物坏掉也不愿布施,世间就有许多这类人啊! 正因为这种悭贪、吝惜,才会堕落到饿鬼道中。 当他落到饿鬼道中,这个悭贪的习性会完全现行,所以每天想:我在世时什么东西都舍不得用,都存起来,结果我现在什么都不能享受到。 常常思念欲得,常悔本过:后侮当年省吃俭用,自己都舍不得用,也舍不得送给别人,真是愚痴。 侮恨自己不懂得享用,也后悔不曾让亲人享用,今天在饿鬼道中当然更会想念生前的财物,所以儿子为他追福时就会心念相应,他就可以得到。 还有一个原因使他能得到子女的追福:他在世时什么布施都没有做,如今有的是时间,一天到晚都在找食物,这就是饿鬼道。 如果生在地狱中,就没有时间想了! 逃避苦难都来不及了,就没时间思想饮食等福报享受的事啦! 至于欲界天,除了胜妙的宝物受用不尽以外,他享乐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想念人间的子女为他追福,人间的食物或钱财他都看不上眼的。 所以只有饿鬼独得追福。 如果所作的业是出生到其余五道中,而人间的眷属为他超荐,就只有其它已经落在饿鬼道的祖先们才能得到;凡是出生到其余五道的眷属,譬如生到人间、天上、畜生道或鬼道以外的修罗道,都得不到追福的;若是生在饿鬼道中,或者生为饿鬼道中的修罗,如果人间眷属懂得为他追福,堕落于饿鬼道的祖先眷属就都可以得到;但是若有人间的亲属愿意为饿鬼道中的祖先追福,那也可以得福。 譬如有人在超荐一位祖先时,假使刚好有一条狗仍然保有宿命通,牠知道你超荐的祖先是与牠有深厚因缘的人,牠就会咬着食物一直要参加超荐,想要把食物放到供桌上,那你就得让牠放,因为牠也是这位祖先的眷属;牠知道是在超度落饿鬼道的祖先,牠虽然堕落畜生道中,但今天刚好有福报,得到一大块食物,又知道你这边在超度,牠愿意参加,你就得让牠参加。 不可以说:哎呀! 你拿这个东西,那么脏,供养什么? 不能拒绝的! 即使很脏,落到饿鬼道的祖先手上还是欢喜得不得了,因为很难得啊! 饿鬼道中很难得到食物的,所以还是得要接受。 若有生在人间以外诸趣而超荐堕落饿鬼道中的亲人,凡是堕落饿鬼道中的亲人,皆悉得之。 由于这个缘故,有智能的人都应该为饿鬼道的众生多做一些福德啊! 所以我们禅三举办的开始与结束,虽然只放小蒙山,但是食物准备都是非常丰盛,都是用大脸盆、小脸盆装的,总是怕他们用不够。 这是因为鬼道众生能得冥食的缘故,我们就藉这个布施来为打三者增福,因为都是大家护持的钱财买的;这也让他们对我们在道场的共修不起烦恼,减少债主的遮障。 每当我们去办禅三,他们就会知道又有供养了,就不会来遮障大家,所以我们护三菩萨们才要那么辛苦准备小蒙山的大量供品。 禅三结束时还要再请他们大吃一顿才算圆满,正因为他们饿鬼道的众生能得,所以诸位在禅三期间的遮障就减少了。 这也算是为饿鬼勤做福德。 如果是以衣服、食物、房舍、床铺,以及平常生活所需的物资,供给佛门出家者及外道在家的贫穷乞士,再由他们咒愿持咒再加上祝愿使饿鬼道中的祖先或众生得到福报。 因为供养修行人,加上持咒祝愿的缘故,所以被祝愿的饿鬼道的先人或众生就可以因此得到大势力。 有大势力的缘故,所以布施给他的财物、食物,其余饿鬼就无法抢夺,所以他就随施随得。 所以超荐祖先时,自己的能力还是有限啊! 除非你已经证道了,在没有证道之前,最好还是请比丘、比丘尼来做:看有哪个寺院,请师父们来办总是比自己办好! 这是因为加上了供养三宝大福德的缘故;你如果已经见道了,那就不在此限。 但是千万别请那些否定正法的出家人来做,因为他们不但没有出家功德,反而还有破法的大恶业;误请他们来超荐,那不是反而拖累先人了吗? 又如不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存在,不信有阿弥陀佛的印顺派法师们:慈济、佛光山、昭慧等法师们;请他们来超度先人往生极乐世界,怎能成功呢? 当他们正在超度你的先人去极乐时,心中却可能是不断在怀疑:印顺导师说极乐世界不存在,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 我宁可相信印顺法师说的;没有极乐世界,也没有阿弥陀佛。 所以今天只是如礼行仪,纯粹是做法事、收供养而已! 那你请他们做法事超度,能超度成功吗? 而且他们又是否定如来藏的破法者。 可是却仍然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事实呢! 言归正传,为什么饿鬼经由出家在家的修行者来持咒祝愿以后就可以随施随得呢? 因为生处尔故。 因为他所出生的地方就是这个样子,在饿鬼道中,饥火焚烧,所以心心念念只想一件事情:食物,所以才叫做饿鬼嘛! 但是饿鬼道中也有几种不同,我们上周《瑜伽师地论》还正讲解饿鬼的境界呢! 饿鬼有好多种,但是这里没有时间,且不谈他。 饿鬼众生的食物各各不同,有的饿鬼只能吃脓血,别的食物都不能吃;有的饿鬼只能吃粪,有的饿鬼只能吃血污、呕吐、涕唾。 但是饿鬼如果有前世的子女藉由修行者,也就是心地清净了的出家人来为他追福,譬如供养三宝而回向给他,请僧宝为他做一场佛事追福或放蒙山施食,就可以得福而有大势力,就能随施随得。 如果他是专门吃脓血的饿鬼,有子女请修行人帮他追福祝愿,那他得到的脓血也会变成上妙色味,这就是福德。 在饿鬼道中,如果没有子女为他追福,他就可怜了,甚至于连脓血都得不到。 所以为饿鬼的先人追福,他们就能得到很大的利益,特别是经由清净的修行者为他们追福。 在饿鬼道中,虽然有人以不净荡涤汁,譬如吃过饭以后,用少量水在碗里冲一冲,以碗中的残渣布施给饿鬼,他们都得不到,因为有遮护的缘故,那是饿鬼道中的大福德鬼或大力鬼应该吃的。 一般的饿鬼是吃不到的,一定会被有势力的鬼抢夺去,所以竟不得食。 虽然如此,丢弃荡涤汁的施主也有福报啊! 因为施主是以慈心、怜悯心而丢弃荡涤汁的缘故,而虫蚁也能得到食物。 所以没有人不能布施的,所有人每天总要吃个半碗、一碗饭吧! 碗里的残渣总不会伸长了舌头舔干净吧? 所以把碗用水荡一荡来施给饿鬼,也可以得福德啊! 若是欲施饿鬼,就在舍弃荡涤汁之前,先持咒呼请饿鬼,然后在清净的土地倒下去,顺便为他们做三归。 由于这样的施主心慈悲,有怜悯心的缘故,也得福德。 这样看来,世间根本不可能有人是无法布施的。 有人间:如果有祭祖,在宗祠或其它地方祭祀的话,这个布施是该由谁来得到供品呢? 佛说:就看你是在什么地方做供养布施,就由那个地方的饿鬼众生得到;如果是靠近树林或在树林中供养布施,就由树神受供。 如果是在房舍中,当然是由坚牢地神,就是我们台湾话讲的地基主鬼神来受食。 每一个家宅都有一位鬼神,台湾世俗人不都有人每逢初一、十五就要拜地基主吗? 其实就是经中讲的坚牢地神啦! 凡是有人居住的舍宅就会有坚牢地神,都是由较有威势的鬼神来担任,祂在宅主烹调食物时就有饮食了,但是祂也有义务保持家宅清净,不让其余鬼神进来,除非是由家宅主人邀请进来的,或是落入鬼道中的祖先,祂是不许让别的鬼神进门的,这是祂的义务,也是权利;所以你在房舍中供养布施,就由这个舍神获得。 若在河边布施,就由河神得;在泉水边布施就是泉神得,井边布施就是井神得,乃至山中布施就是山神得。 堆与阜,堆是比较小的土堆,阜则大一些,也都是鬼神住的地方,就看是在什么地方上供布施,就是那个住所的鬼神得到。 所以不论在何处祭祀,也都可以得到福德;因为能让接受供养的鬼神、饿鬼产生了欢喜心的缘故;所以常常祭祀的人所得到的福德,是可以帮助他色身不受恶鬼加诸横难,也可以获得未来世财物上的回报。 4、想要得福报,应该杀猪、宰羊来供养鬼神,但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 〖若说杀生祀祠得福,是义不然。 何以故? 不见世人种伊兰子生栴擅树、断众生命而得福德。 若欲祀者,应用香、花、乳、酪、酥、药。 为亡追福,则有三时:春时二月,夏时五月,秋时九月。 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是人福德,随所施物,任用久近,福德常生;是福追人,如影随形。 或有说言:终已便失。 是义不然。 何以故? 物坏、不用,二时中失,非命尽失。 若出家人效在家人,岁节之日弃饮食者,随世法故,非真实也! 亦信世法、出世法故。 若能随家所有好恶,常乐施者,名一切施。 若以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于人者,是则名为不思议施。 若有恶人、毁戒、怨家、不知恩义、不信因果、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瞋恚、诈现好相、大富贵者,施如是等十一种人,名不思议。 〗讲记有人主张:想要得福报,应该杀猪、宰羊来供养鬼神,但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从来没有看见有人把很臭的伊兰树种下去以后,可以生出很香的旃檀树。 就好像中国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种豆子得瓜类。 同理,断众生命而得福德,这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杀害众生是凶事,要得福德是吉事,用凶事而想要得到吉事的果报,叫作颠倒。 从今以后有人要杀猪公拜神祈福的话,请你们告诉他:你应该改用香、花、乳、酪、酥、药供养,不要再杀猪公啦! 因为杀绪是凶事,你要祈福却是吉事,用凶事来祈福不可能成就吉事。 要告诉他吉事与凶事不能互相成就的道理,若只是教他用香花奶酪酥药供神,他不会接受的。 假使知道杀生是凶事,他听到凶事与吉事不相应的道理,就能听进去了! 所以教导众生时得要有智慧。 若为亡者追福,当然这个亡者一定是指落到饿鬼道的亡者;如果你的亲人(不管是直系尊亲属或旁系尊亲属),他在世时没有作过恶业,也没有诽谤贤圣或正法,而且一生行善布施,那你就知道他绝对不可能堕落饿鬼道,那就不需要为他追福了! 因为他一定会生在欲界天或人间,就不需要再为他追福,因为得不到的。 如果他是已经见道开悟了,他舍报前又没有谤法,没有诽谤贤圣,那他当然不会落到饿鬼道去啊! 也不需要为他追福。 至于在祖师忌日时祭祀祖师,他们根本不屑一来啊! 除非他悟错而大妄语。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照例上供,他来不来是他的事,上供是我们的事,这是为人弟子本来该有的基本行谊嘛! 如果亲人不是生到饿鬼道中,那你三天两头或者每年去找某某师父帮他超荐,到底要超荐个什么? 难道他悟后还会生到饿鬼道去吗? 或是你在昭告世人我那位证悟的亲属往生到饿鬼道去了? 超荐是希望他赶快舍离饿鬼道去往生的嘛! 他悟了以后又没有谤法、谤贤圣,为何要认定他生到饿鬼道去? 那你请人超度他,不就是多此一举了吗? 如果他发了愿,重新生到人间来,你还帮他超荐,你是希望他赶快往生吗? 那不是祝他早死吗? 如果他已经生到极乐世界去了,你还三天两头帮他超荐,是希望他在极乐世界赶快死掉吗? 所以超荐这回事还不好随便作欸! 还得要先判断先人亲属是生到哪里去了? 先判断好了再来作事才好。 若是悟后没有发愿去极乐或来人间,那一定是生到欲界天了! 那你再帮他超荐,到底是好心、还是恶心呢? 是希望他赶快死而回到人间来吗? 还是希望他从欲界天下来享用这个食物呢? 可是他根本看不在眼里,欲界天酥陀妙味用惯了,他会说:人间的食物好脏啊! 譬如你在人间,假使有一条狗从野外叼了一块肉来供养你,牠认为是最好的肉类,那你吃不吃呢? 又比如一只老鼠抓到一条蜈蚣,牠认为是极好的食物,牠抓来供养你:某某菩萨! 这妙食供养你! 你吃不吃呢? 一样的道理,欲界天人看见人间的食物,觉得味道不够好,也不清洁,他吃不下的;那你超荐他,请他来吃人间的不净食物,是想要做什么? 所以要超荐先祖时,还得先判断清楚他生前如何? 应该生到哪里去了? 我需不需要超荐他? 只有判断确定亲人真的往生到饿鬼道去了,才需要为他追福。 这时就要看时节了,佛说有三时最好超荐:春天在二月,夏天在五月,秋天则是九月;因为这三个时节追福,饿鬼道的众生最容易得到。 如果有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给别人;后来这位施主命终了,他的福德将会使他未来世中由于所布施的财物,而得到同样的财物,但是数量非常多,而且随着他的需要任意使用,时间或长或短都由他自己来决定。 换句话说,他在来世所得福德都不可能被人劫夺,所以福德不断的出生而让他获得受用。 而这种福德将会追逐着他,如同影子追随一个人一般,永不离开。 有人说:他未来世所得的福德,在他来世命终时就会失掉了。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福德的失去,不因为他一世舍报就失去了,必须是他应得的财物已经都用坏了,或者他根本就不想受用应有的福德,所以就不去赚取而保留原来的福德,使福德不实现,才可以说是福德不追随他。 很多修行人都是这样啊! 过去世修了很多福德,这一世很容易赚钱,但他赚到一部分以后,觉得已经够一世使用了,就不想再赚了,这就是把福德寄存着不用,寿命终时福德又带到下一世去。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有人是把一世应有的财物都赚到手,福德已经全部实现了! 但他不用来利乐众生、照顾亲属,只是积聚着,一世当有钱人,那他的福德就失去了! 因为福德已经全部实现而又不用,当然福德就失去了,舍报也带不走,就永远失去原来的福德了。 所以修得的福德,赚到够用就行了,想要布施的钱财也有了,以后过生活也够了,要修道的资粮也有了,那就不必再赚了,其余的福德都留着未来世再实现,福德就不会失去。 若把所有福德都实现了,赚到了五亿元,但是都不用而储存起来心中欢喜,还没有舍报之前福德就已经失去了。 所以佛说有两个时候福德会失去:第一是物坏,表示那分福报已经用完了;第二,赚来了却不运用它。 所以说福德于二时中失,不因为命尽而失。 因为若能好好运用福德,就可以增加后世的福德,命尽后可以把此世布施的福德,以及尚未实现的福德转到未来世去,所以非命尽而失。 如果有出家人效法在家人一样,在每一次过年或者重要节日,把饮食在野外丢弃布施给饿鬼们,这是随顺于世俗法而做,这不是真实的布施。 假使出家人效法在家人做这种世俗法的布施,那是相信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中都应该修福德的缘故,但这个行为本身是不如法的。 如果在家菩萨们能随着家中所有的好坏财物,都能乐于布施、常常布施,这就叫作一切施。 一切施的福德最大,因为同时具有功德,不只是大福德。 如果有人能以自己的内财身上的器官来布施,或者说服他的配偶、子女把所看重的珍贵财物布施给众生,这叫作不可思议的布施。 如果有十一种人来乞求布施,而你能照样的布施,也是不可思议的布施,这十一种人就是恶人、毁戒者、怨家、不知恩义者、不信因果者、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瞋恚者、诈现好相者、大富贵者。 这十一种人通常是大家都不愿布施的对象,譬如恶人大家看了就讨厌,但是你愿意布施给他,那就真是不可思议的布施。 第二种人是毁戒者,小戒不断的犯,甚至于重戒也是有时会犯一、两个,总是忏悔了又犯,这叫毁戒者。 一般人听到是毁戒者,就用不屑的眼神去看他,怎么还可能奉上供养呢? 但我们仍然应该布施! 除非他的毁戒是破坏正法、诽谤贤圣。 若是怨家,就更没有人愿意供养,因为想到怨家就气愤了,当然不愿布施;有人虽然不讨厌也不气愤,可是心想:我去布施给怨家,搞不好还招来一顿臭骂:你看我没钱啊! 当然,假使是怨家自己来求施,那就没问题了。 如果有人是不知恩义的:你布施给他,他照样对你诽谤,绝不改变,一般人大概第二次就不会再布施给他了。 确实有些人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当人家布施给他财物时,他的口气真的不好:放在那边吧! 财物放好了,你跟他说话时,他也没给你好脸色,连道谢都没有。 这种不知恩义的人,如果有哪位慈济委员愿意第二次、第三次再去,一直持续不断,这位委员可就真的是不可思议施啦! 第五种人是不信因果的人,学佛的人通常都不喜欢这种人;也许你今天布施给他,明天他却背后还说你坏话:昨天才送来三千块,比上一次还少! 真是小儿科! 有人家告诉他说:你这样诽谤人家是有罪的欸! 他说:哪有这回事! 你若下一回还是送三千元而不是五千元的话,他照样诽谤你;假使这种人你还愿意布施,那你就是不可思议的布施者。 第六种人是强乞索者,他不对你说好话求乞,不论你愿意或不愿意,他就是硬要;一般人遇到这种人,总是心烦气躁,谈都不跟他谈;可是你仍然愿意布施,那就是不可思议施啦! 还有大势力的人,仗着权势来强求;但你如果要当菩萨,就得要心中欢欢喜喜的给。 第八种人是一天到晚恶口恶语,出口就先送你三字经,然后就嫌东嫌西、骂来骂去,从来不对你说一点好听的话,这种人当然一般人都不愿意再布施给他,但你还是得欢喜的布施。 还有一种人是得到财物以后还生气,你送去一万元给他,他还不高兴:我三天前就需要,你到今天才送来,什么意思啊! 送给他一万元还要被嫌太慢,这就是得已瞋恚。 还有诈现好相的人,就是很虚伪的人;每次你送财物去时都对你说赞叹的话,把你讲得多好、多好。 等你一转身就在背后开始骂你了,这叫做诈现好相。 最后一种人更不应该,他已经很有钱了,却老是希望你送钱给他,让他越积越多,这就是悭而又贪的人;天下就有这种人啊! 大富贵了还要贪小便宜,或者希望别人不断的布施给他,这真是世间最不知足的人了! 可是他若向你开口要钱,你就说:我布施一千元给你吧! 也是给他。 但不必多,锦上添花没什么意思嘛! 你送再多的钱给他也是嫌少的,因为他本来就万贯家财,你再送他一万元,他也看不在眼里,他只是喜欢愈积愈多罢了! 他如果嫌少,那就拉倒! 这样也是布施啊! 这十一种人你都能够布施的话,表示你的布施波罗蜜修得有成绩了! 发布时间:2023-07-20 12:33:06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3:22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89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