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欲海回狂 卷三 决疑论 内容: 欲海回狂集卷三 决 疑 论统论淫业类(八问答)因果析疑类(八问答)杂问防淫类(十问答)受持破惑类(十问答)胎娠差别类(十二问答)形灭神存类(六问答)中阴异同类(七问答)性学阐微类(七问答)恶道缘由类(十问答)婚嫁穷源类(八问答)忏业往生类(七问答)如来应化类(七问答)统论淫业类(八问八答)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人类兴焉。 则男女形体,实天地所生也。 天地既生男女,又恶男女之事,是诚何故? 答: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父母大愿也。 若不待父母之命,钻穴逾墙,则又恶之贱之。 父母既尔,天地亦然。 问:天地以生物为心。 男女之道,生生之本也,苟其恶之,生生之理安在? 答:生物为心者,盖言慈心不害耳,非以生育之多为贵也。 天道若贵生育,则鸡犬猪羊,一乳数子。 鱼虾之卵,累百盈千。 较之人类,岂不更合天心耶? 问:上帝既恶邪淫,当使世人皆生一类形相,壮年自然生育,则邪淫之本断矣。 何为计不出此? 答:吉凶祸福之柄,虽天实司之,然不过因物付物耳,初无私意于其间也。 况男女之相,皆随其宿世之心所造。 天既不能强天下之男女皆出于一心,又安能强天下之男女皆出于一相哉? 问:男女之事,世人最秘,天地鬼神焉能一一知之? 答:法界与心,原非二物。 自心既知,十方世界悉知,岂特天地鬼神而已乎? 水清而月现,鼠腐而虫生,何不细参其理? 问:杀生者,令彼痛苦。 窃盗者,令彼贫穷。 其受罪报,固不待言。 至于淫欲,彼此皆悦,庸何伤哉? 答:彼此则皆悦矣,试问其夫见之,亦悦乎? 其父母兄弟见之,亦悦乎? 天地鬼神见之,亦悦乎? 则悦者,不过一人。 而切齿拊膺、怒目环绕者,遍虚空也。 乌得无罪? 问:然则较之杀、盗,毕竟孰重孰轻? 答:杀者,痛苦难当;淫者,恶名难受。 盗者,劫其养身之财;淫者,劫其养性之宝。 因既不同,果亦各异。 所以犯杀、盗者,如风火之疾,速生速死。 犯邪淫者,如痨怯之症,难脱难除。 未可分轻重于其间也。 问:逾东邻垣,搂其处子,犹曰我作之孽也。 至于奔女,彼乃自投罗网,纳之何足为罪? 答:搂是何心? 纳是何心? 既可以纳,即可以搂。 譬如彼有毒药,窃而食之者固死,受而食之者亦死。 问:犯良家女,其罪诚重。 至于婢媵,何足为罪? 答:在彼受染之躯,则有贵贱之异。 在我行欲之体,实无彼此之殊。 妓女且有罪,况婢媵乎?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问:大富贵人,往往多造淫业,何以不见有报? 答:宿世善缘既熟,今世虽恶,尚当先享福报,留其苦于来生。 譬如凶年之谷,得之往岁。 今岁之荒,来岁受苦。 善亦如是。 (说本《业报差别经》)问:风流之事,偏与功名为水火,其义何居? 答:风流之事,最损彼家名节,故亦受损名之报。 问: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 答:淫者意中,念念有一美女。 情之所牵,其音容笑貌,常摹美女之娇态。 以故阳气渐消,不觉形随心变。 问:淫男念念想女,后世若必堕女身。 则淫女念念想男,后世反可得男身矣。 女何幸而男何不幸? 答:转男为女,堕落也。 转女为男,超生也。 同造堕落之因,决无独受超生之果。 譬如两人登山,一人过于视下,忽然失足。 一人过于视上,忽然失足。 视下失足者,固堕至山下矣。 岂视上失足者,必堕至山顶耶? 问:子息既从欲事而生,则多欲者宜多子,何以耽于色欲者,子女偏觉寥寥? 答:其故有二:一者使尽男子之态,不应更生男子故。 二者精液耗散,如鄙吝之人酿酒,米少水多故。 问:世间之法,犹言罪不及孥,官不及世。 若善者克昌厥后,淫者殃及子孙。 则为善人之后者,何以享自然之福? 为淫人之嗣者,何以受无妄之灾? 答:宿世修善,投作善之家享福。 宿世造恶,投作恶之家受祸。 莲华不发荆榛之干,偃鼠岂出龙象之胎? 问:修善得贵子,理也。 但其人与我有缘,方来托生。 万一福之称者,缘不合;缘之合者,福不称,奈何? 答:无量劫来,欲报我仇者,不计其数。 欲报我恩者,亦不计其数。 善以善应,恶以恶应,不患无转移之法。 问:险恶之人,固当无后。 彼持斋奉佛,发心出世者,何以往往无嗣? 答:险恶者无后,刻薄之孽报也。 修行者无后,清净之福报也。 世间不肖子孙,贻祖父以死不瞑目者,何可胜数? 大圣大贤,犹不能顾后,况其他乎? 即使世世得象贤之嗣〖象贤,能效法先人之贤德〗,而淫杀之业,人所同有,究本寻源,孰阶之厉? 所以修行人,具大智慧,求大解脱,既欲舍此凡躯,并求断此凡种,俯视尘世,瓜瓞(dié)螽(zhōng)斯〖比喻子孙众多〗,嚼蜡无味。 譬如有人前世为猫,产一猫子,必欣然爱之。 若转世为人后,识得此猫,是吾宿世所生,见其盗鱼捕鼠,必切齿愧恨矣。 岂尚愿其猫种不绝,源源产乳哉?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问:《普门品》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何为其然也? 答:色是迷津,佛乃觉路。 觉之破迷,犹灯之破暗,此定理也。 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不其然乎? 问:梦中所见天榜,名次往往奇验,固无所疑。 但世间每一国土,有一种字体。 则天上必别有天书,凡眼不识。 凡眼若识,岂天上反奉人间之字耶? 答:梦中天榜,皆由自心感通。 自心但有此方之字,无天书之体,故所见亦唯此方之字耳。 譬如梦中闻鬼神语,南方人梦,音同南方,北方人梦,音同北方也。 问:夫妇恩爱者,后世还为夫妇否? 答:譬如水上浮萍,林中宿鸟,缘至则合,缘尽则散。 问:宿世有缘,故为夫妇。 既为夫妇,其缘更深。 何以后世,反不能相聚? 答:两人后世,能保其皆得人身乎? 即皆得矣,能保其年相若,福相等,地相近,一为男,一为女乎? 问:六天福德,愈高愈重。 六天欲念,愈高愈轻。 理固然矣,但谁人见之? 答: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观寡欲者享厚福,耽色者遭奇祸,其理自晓。 若必目击之而后信,则愚孰甚焉。 问:六天欲念,虽渐至轻微,不知还因此堕落否? 答:但有欲念,无不堕落,如《正法念处经》说。 经云:“天中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 ”深信禅学,有所悟入者,略言之,如许玄度(询)、刘遗民(程之)、周道祖(续之)、雷仲伦(次宗)、宗少文(炳)、沈休文(约)、宋广平(璟)、王摩诘(维)、王夏卿(缙)、杜黄裳(鸿渐)、白乐天(居易)、李习之(翱)、裴中立(度)、裴公美(休)、吕圣功(蒙正)、李文靖(沆)、王文正(旦)、杨大年(亿)、尹师鲁(洙)、富郑公(弼)、文潞公(彦博)、杨次公(杰)、王敏仲(古)、赵清献(抃)、周濂溪(敦颐)、邵尧夫(雍)、张安道(方平)、黄鲁直(庭坚)、陈莹中(瓘)、张无尽(商英)、张子韶(九成)、张德远(浚)、王虚中(日休)、冯济川(楫)、吕居仁(本中)、刘屏山(子翚)、李汉老(邴)等是也。 敬佛法而明佛理者,如羊叔子(祜)、王茂宏(导)、谢安石(安)、何次道(充)、王逸少(羲之)、王文度(坦之)、谢康乐(灵运)、褚季野(裒)、萧时文(瑀)、房乔年(玄龄)、杜克明(如晦)、魏元成(征)、虞伯施(世南)、褚登善(遂良)、颜鲁公(真卿)、李太白(白)、李邺侯(泌)、柳子厚(宗元)、李浚之(渤)、寇莱公(准)、范文正(仲淹)、韩魏公(琦)、杜祁公(衍)、曾明仲(公亮)、二苏兄弟(轼、辙)、吕晦叔(公著)、汪彦章(藻)、李屏山(之纯)、张敬夫(栻)、吕东莱(祖谦)、刘静斋(谧)等是也。 近代名德尊信者,若赵松雪(孟頫)、宋景濂(濂)、周恂如(忱)、徐大章(一夔)、罗念庵(洪先)、唐荆川(顺之)、赵大洲(贞吉)、陆平泉(树声)、陆五台(光祖)、殷秋溟(迈)、薛君采(蕙)、王弇洲(世贞)、宗子相(臣)、邓定宇(以赞)、冯具区(梦祯)、虞长孺(淳熙)、袁玉蟠兄弟(宗道、宏道、中道)、陶石篑兄弟(望龄、奭龄)、焦漪园(竑)、黄慎轩(辉)、王宇泰(肯堂)、钟伯敬(惺)等,卓然称盛。 若白沙(宪章)、阳明(守仁)二公,为道学宗主,而立言皆契禅门宗旨。 得其传者,若王龙溪(畿)、罗近溪(汝芳)、周海门(汝登)、杨贞复(起元)等,益深究大法。 噫! 佛法苟非最上真乘,有补王化,安得昔贤如是钦奉乎? (事迹散见于《二十一史》及各文集、各语录。)戒淫之士,愿回欲海之狂澜,诚不可不留心于此也。 跋劝善之书,展卷而令人攒眉者,其书必不传。 展卷而令人鼓掌者,其书亦必不传。 何则? 一失之深,一失之浅也。 吾师是集,意在戒淫,而复惓惓于生死之际。 疑其过深矣。 然于平旦时,取生死之说自问焉,则人人不能免也。 挟不能免之心,复取是书,反覆玩味,而后知其学识之宏,菩心之切也,而后攒眉者皆鼓掌也。 现在纸贵洛阳,他年再光梨枣,可遥卜已。 虞山门人陈鍹圣来氏拜识。 发布时间:2023-08-15 12:37:56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1:37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0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