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西归直指 卷四 往生事略 内容: 西归直指卷四菩萨往生类(十则)    高僧往生类(廿六则)尼僧往生类(五则)    王臣往生类(十二则)居士往生类(二十则)   童子往生类(五则)妇女往生类(十七则)   恶人往生类(三则)恶趣往生类(四则)    胜莲居士传(附)往生事略天下无凭无据者,其言不足信。 有征有验者,其说必定真。 念佛往生,有征有验者也。 盖天下万事可假托,独死生之事,纤毫不可假托。 古今来圣贤豪杰,讲道论德,修仁行义者,不啻千万。 然其没也,不过以疾卧床,斯为考终命矣〖考终命,老而善终〗。 若要预知时至,沐浴端坐,或闻异香盈室,或见天乐迎空,自生民以来,未尝有一人也。 独有念佛之人,此种祥瑞,不一而足。 是莫受用于念佛之人,亦莫尊贵于念佛之人矣。 夫临去之际,既如此安闲,则所到之方,必定是非常福地。 人奈何不于此际,动一念乎? 因将此地生西之人,摘录数十条,名为“往生事略”。 亦欲见贤思齐,同生安养云尔。 菩萨往生类如来记往  《大无量寿经》云:弥勒白佛言:“于此世界,有几菩萨,往生极乐? ”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 小行菩萨,不可称计。 不但此国,他方佛土,如远照佛刹,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 乃至十方佛刹,往生者甚多无数。 我若具说,一劫犹未能尽。 ”文殊愿生  《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 文殊发愿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 生彼佛国已,满足我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普贤求往  《华严经》,普贤菩萨列十种大愿,普为众生,求生净土。 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偈论净土  天亲菩萨,天竺人,广造诸论,升兜率天宫内院,见弥勒佛。 著《无量寿经论》及《净土偈》,五门修法,普劝往生。 请佛形仪  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以神力往安乐国,见阿弥陀佛。 陈云:“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形仪,请垂降许。 ”佛言:“汝应先行,寻当现彼。 ”五通还,圣仪已至。 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华,在树叶上。 遂传写流布。 见《感通传》。 造论起信  马鸣菩萨,西天第十二祖,尝著《起信论》,后明求生净土,词皆切要。 龙树记生  《楞伽经》云:“大慧汝当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大名德比丘。 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 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集善往生  《大悲经》云:佛言:“我灭度后,北天竺国有比丘名祁婆迦,修集无量种种最胜菩提善根,已而命终,生于西方过百千亿世界无量寿国。 于彼佛所,种诸善根,后当作佛,号无垢光。 ”得忍往生  《菩萨生地经》云:“佛言:时差摩竭,得不起法忍。 五百清信士、二十五清信女,皆得不退转地。 寿终俱生无量寿佛清净国。 ”胜会书名  长庐赜(zé)禅师,遵慧远大师遗范,建莲华胜会,普劝念佛。 一夕梦一少年,乌巾白衣,风貌清美,揖而曰:“欲入公莲华胜会,乞书一名。 ”师问何名,答曰:“普慧。 ”书已。 又云:“家兄普贤亦乞并书。 ”觉而异之,忽思《华严经离世间品》有二菩萨名。 普慧连发二百问,普贤连下二千答。 此大菩萨也,何得荷冥加乃尔? 遂书二菩萨为会首。 莲大师曰:“凡僧结社,古圣书名。 甚哉! 净土之非小缘也。 良由事出真诚,则冥通灵应尔。 ”非可强致也。 高僧往生类慧远大师  晋慧远,雁门楼烦人。 博通世典,尤善《六经》。 闻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因剃染事之。 太元六年,过浔阳,见庐山闲旷,可以息心。 遂感山神现梦,一夕雷雨,林木自至。 刺史桓伊,乃为建殿,名曰神运。 以慧永先住西林,故号所居为东林。 建念佛社,三十年不入尘俗,专志西方,制六时莲漏,念诵不辍。 高僧、巨儒预社者,百二十三人。 澄心系念,三睹圣相,而沉厚不言。 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无量化佛。 观音、势至,左右侍立。 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说妙法。 佛言:“吾以本愿力,来安慰汝。 汝七日后,当生我国。 ”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辈,已往生者,皆在佛侧。 师喜,谓门人曰:“吾始居此,已三睹圣相。 今复再见,必生净土矣。 ”至期,端坐而逝,时义熙十二年八月初六日也。 慧永  晋慧永,河内人,十二出家,既而与远公同依安法师。 太元初,驻锡庐山。 刺史陶范,舍宅为西林寺以居之。 绝志尘嚣,标心安养。 义熙十年示疾,忽敛衣欲起。 众惊问,答曰:“佛来迎我。 ”言讫而化,异香七日方灭。 唐玄宗追谥觉寂大师。 僧叡  晋僧叡,冀州人,游学诸方,远历天竺,还关中,从罗什师禀受经义。 后预庐山莲社,专心念佛。 宋元嘉十六年,忽告众曰:“吾将行矣。 ”面西合掌而化。 众见师榻前一金莲华,倏然而隐,五色香烟,从其房出。 道敬  晋道敬,琅琊人,祖王凝之刺江州,因从远公出家。 年十七,博通经论,日记万言,笃信念佛,早夜弗替。 永初元年,谓众曰:“先师见命,吾其行矣。 ”端坐念佛而化。 众见光明满室,弥时方灭〖弥时,满一个时辰〗。 僧显  晋竺僧显,南游江左,遇疾,专志西方,虔苦不替。 忽见阿弥陀佛,光照己身,所患皆愈。 即起沐浴,为旁人说所见,并陈诫因果,词意剀切。 明晨端坐而化。 慧光  齐慧光,居洛阳,著《华严》、《涅槃》、《十地》等疏。 一日有疾,见天众来迎。 光曰:“我所愿生,唯净土耳。 ”遂专志念佛,已而见化佛空迎。 光稽首曰:“愿摄受我! ”祷祝方毕,已化去矣。 道珍  梁道珍,住庐山修净业。 曾梦海中有舟西往,问之,曰:“往极乐国。 ”珍乞随行,舟中曰:“汝未营浴室,未诵《弥陀经》,不得遂往。 ”觉而浴僧、诵经,历年不辍。 后见池面降白银台,珍默记其瑞,秘而不言。 一夕,邑人见半山烈火千炬,交相辉映,谓是诸王礼觐。 及旦访之,乃知珍已坐化。 神鸾  后魏昙鸾,少游五台,感灵异出家。 而性嗜长生,受陶隐居《仙经》十卷。 后遇菩提流支,乃问曰:“佛有长生不死术乎? ”支笑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 ”乃授以《十六观经》,曰:“学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 其为寿也,河沙劫石,莫能比焉。 ”鸾大喜,遂焚《仙经》,而专修净业,寒暑疾痛,曾无少懈。 魏主号为神鸾。 一日见梵僧谓曰:“吾龙树也,以汝同志,故来相见。 ”鸾自知时至,集众诫曰:“地狱诸苦,不可不惧。 九品净业,不可不修。 ”令弟子高声念佛,西向稽首而终。 众闻天乐自西而来,良久乃已。 龙子  《菩萨处胎经》云:有一龙子,谓金翅鸟曰:“我自受龙身,未曾杀生,触挠水性〖指水中生类〗。 寿终之后,当生阿弥陀佛国。 ”鹦鹉  唐贞元中,河东裴氏畜一鹦鹉,常念佛,过午不食。 临终十念,气绝。 火化之,得舍利十余粒,炯然耀目。 僧慧观者,建塔以旌之。 成都尹韦皋为之记。 鸲鹆  宋黄岩正等寺观公,畜一鸲(qú)鹆(yù)〖即八哥〗,能言。 常念佛不辍,一日立化笼上。 穴土葬之,未几,舌端出紫莲华一朵。 又  潭州有人养一鸲鹆,常念佛,既毙,以棺葬之。 忽生莲华一朵,发其根,乃自其口中出。 [按]莲大师曰:“鹦鹉、鸲鹆,人教以念佛,盖常事耳,今胡不见往生? 噫! 譬诸世人,均闻念佛之教,有信心念者,有轻心念者。 是以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彼鹦鹉、鸲鹆,何独不然乎? ”附:胜莲罗居士传胜莲居士者,娄东罗子允枚也,初号无偏居士。 曷以复称胜莲也? 康熙四十年秋,允枚病且革,将作偈辞世。 忽闻空中语曰:“胜莲居士,尚余寿一纪,偈可无作。 ”自此顿痊。 亲戚咸异之,以故群目为胜莲居士也。 居士处胎时,父梦有僧来寄居,厥明遂产,早知具夙根。 年四五岁,犹忆前世父母容貌里居。 一日绕柱走,头晕仆地,母挞之,哭而寐,醒而遂不复忆。 乃知史称羊叔子、董青建、苏东坡,已事诚不妄。 就傅后,不事游戏,无少年童子习,既而学日益进,咸拟为科第中人。 而父席之,以其多病,怜爱之,不令应试。 居士善体亲心,虽从事诗书,不求闻达,惟手一编以自娱。 所著有《黄叶草》,以心性宗旨,发为李杜文章。 由其少时留心导引之术,继参檗(bò)严老人,透彻宗门一着故也。 席之中年后,居士即仔肩门户,不以家务累亲,尽劳尽养,没齿不衰,君子莫不贤之。 五十二年秋,居士复病。 屈指一纪之数已满,人方忧之,居士绝不介意。 先是州中修净业者少,居士倡莲社三四处,自是人多念佛。 一日梦人告曰:“汝劝人修净,厥功甚大,寿犹未尽,今且勿来。 ”疾复顿愈,由是人益异之。 居士性慈乐善,凡放生、育婴、赈饥诸善事,无不领袖乐助,实心举行。 康熙己丑,道殣相望,当事知其贤且能,聘以襄事〖协助办理赈灾事宜〗。 于是大中丞于公,给匾示奖,居士却之,不得。 乙未冬,有同里二人,从居士贷百金,质以与之。 其人欲往崇川收花,舟至天妃宫,视银已失。 同舟七人皆返,将拟赴官庭鞠〖鞠,通“鞫”,审讯〗。 居士恻然曰:“到官必夹讯,此极刑也。 盗者犹可,如未盗何? 且七人中,尚有嘉兴二客,如此严寒羁禁,谁为送食? 必有因而陨命者。 ”于是遂许贷者以勿偿,而寝其事。 其他立心制行,类多若此。 今岁端阳,居士见余往晤,大喜曰:“某欲著《西归直指》,劝修净业,非先生之笔不能,幸为我速成,以光梨枣。 ”余诺之,乃遍采净土经书,并附以鄙意,编作四卷,至六月十四日告竣。 望后〖望,农历每月十五日〗,赍书到娄。 而居士已于书成之刻,端然坐脱矣。 居士之西归也,于六月初二日,即遍别亲友,订初六午刻辞世,处分后事甚悉,复嘱其子,刊行《西归直指》一书。 至期,沐浴端坐,说偈而逝。 已阅逾时〖阅,经过〗,而眷属号泣,呼唤不已。 忽然开目曰:“奈何累我更迟七日耶? ”十四日黎明,复曰:“今日吾必行矣。 ”是日有乾行长老,暨道友数人,各称佛号,以助其西归。 至辰刻,忽耸身曰:“大士来矣。 ”遂合掌向西,念佛而脱。 嗟乎! 世人万事皆可伪为,独死生不可伪为。 居士临行之际,如此安详,岂一朝一夕之故哉? 居士有子一人,曰兆阯(zhǐ),原配媳沈,继配媳朱,皆贤孝。 孙三人,已翩翩露头角。 附辞世偈:七十一年,拖着皮袋。 今日撇下,何等自在! 发布时间:2023-08-16 12:17:58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1:37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0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