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庐山净土集 三 报 论 内容: 三 报 论(因俗人疑善恶无现验作)[东晋]慧远法师撰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受之无主,必由于心。 心无定司,感事而应。 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 先后虽异,咸随所遇而为对。 对有强弱,故轻重不同。 斯乃自然之赏罚,三报之大略也。 非夫通才达识,入要之明,罕得其门。 降兹已还,或有始涉大方,以先悟为蓍龟;博综内籍,反三隅于未闻;师友仁匠,习以移性者,差可得而言。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 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 凡在九品,非其现报之所摄,然则现报绝夫常类可知。 类非九品,则非三报之所摄。 何者? 若利害交于目前,而顿相倾夺,神机自运,不待虑而发。 发不待虑,则报不旋踵而应。 此现报之一隅,绝夫九品者也。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 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 将推而极之,则义深数广,不可详究。 故略而言之,相参怀佛教者,以有得之。 世或有积善而殃集,或有凶邪而致庆。 此皆现业未就,而前行始应,故曰:“贞祥遇祸,妖孽见福。 ”疑似之嫌,于是乎在。 何以谓之然? 或有欲匡主救时,道济生民,拟步高迹,志在立功;而大业中倾,天殃顿集。 或有栖迟衡门,无闷于世,以安步为舆,优游卒岁;而时来无妄,运非所遇,世道交沦,于其闲习。 或有名冠四科,道在入室,全爱体仁,慕上善以进德;若斯人也,含冲和而纳疾,履信顺而夭年。 此皆立功立德之舛变,疑嫌之所以生也。 大义既明,宜寻其对。 对各有本,待感而发。 逆顺虽殊,其揆一耳。 何者? 倚伏之契,定于在昔。 冥符告命,潜相回换。 故令祸福之气,交谢于六府。 善恶之报,舛互而两行。 是使事应之际,愚智同惑,谓积善之无庆,积恶之无殃。 感神明而悲所遇,慨天殃之于善人。 咸谓名教之书,无宗于上。 遂使大道翳于小成,以正言为善诱。 应心求实,必至理之无此。 原其所由,由世典以一生为限,不明其外。 其外未明,故寻理者自毕于视听之内。 此先王即民心而通其分,以耳目为关键者也。 如今合内外之道,以求弘教之情,则知理会之必同,不惑众途而骇其异。 若能览三报以观穷通之分,则尼父之不答仲由,颜、冉对圣匠而如愚,皆可知矣。 亦有缘起而缘生法,虽预入谛之明,而遗爱未忘,犹以三报为华苑,或跃而未离于渊者也。 推此以观,则知有方外之宾,服膺妙法,洗心玄门,一诣之感,超登上位。 如斯伦匹,宿殃虽积,功不在治,理自安消,非三报之所及。 因兹而言,佛经所以越名教、绝九流者,岂不以疏神达要,陶铸灵府,穷原尽化,镜万象于无象者也! 发布时间:2023-08-17 12:10:02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1:36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0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