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教不宜混滥论 内容: 宗教不宜混滥论(因讲经者每喜谈宗而发)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二门,原是一法。 从无可分,亦无可合。 随机得益,随益立名。 上根一闻,顿了自心,圆修道品,即名为宗。 (此约后世说,当初但只圆顿教耳,)中下闻之,进修道品,渐悟真理,即名为教。 及至像季,法流此土,人根聪利,多得闻持。 率以记诵讲说为事。 衲僧本分,向上一著,实悟亲证者少,说食数宝者多。 以故达磨大师特地而来,阐直指人心之法,令人亲见本来面目。 后世名之曰宗。 既见本来面目,然后看经修行,方知一大藏教,皆是自己家里话。 六度万行,皆是自己家里事。 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 非目则无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 是宗教之相需而不相悖,相合而不相离也。 至于南岳天台,其究竟指归,大略皆同。 故传灯指月二录,皆列二师于应化圣贤科中。 而高僧传不列于义解,而列于习禅。 是古之具眼知识,以宗教为一贯矣。 及至曹溪以后,禅道大行。 不立文字之文字,广播寰区。 解路日开,悟门将塞。 故南岳青原诸祖,皆用机语接人。 使佛祖现成语言,无从酬其所问。 非真了当,莫测其说。 以此勘验,则金钰立辨,玉石永分。 无从假充,用闲法道。 此机锋转语之所由来也。 自后此法日盛,知识举扬,唯恐落人窠臼,致成故套,疑误学者,坏乱宗风。 故其机用愈峻,转变无方,令人无从摸索。 故有呵佛骂祖,斥经教,拨净土者。 (如此作用,南岳思大师两句道尽,曰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认做实法,则罪同五逆矣,)以此语言,剿人情见,塞人解路。 根熟者直下知归,彻悟向上。 机生者真参力究,必至大彻大悟而后已。 良以知识众多,人根尚利。 教理明白,生死心切。 纵未能直下了悟,必不肯生下劣心,认为实法故也。 今人多是少读儒书,不明世理。 未穷教乘,不解佛法。 才一发心,便入宗门。 在知识只为支持门庭,亦学古人举扬,不论法道利害。 在学者不下真实疑情,个个认为实法。 或有于今人举处,古人录中,以己意卜度出一番道理,总不出按文释义之外,便自谓彻悟向上,参学事毕。 即处知识位,开导后学。 守一门庭,恐人谓非通家。 因兹禅讲并宏,欲称宗说兼通。 谈宗则古德指归向上之语,竟作释义训文之言。 讲教则如来修因克果之道,反成表法喻义之说。 以教破宗,以宗破教。 盲引盲众,相牵入火。 致使后辈不闻古人芳规,徒效其轻佛陵祖排因拨果而已。 古人语言,绝未晓了。 衲僧本分,何曾梦见。 今将宗教语言意致,略为分别。 用冀唯得其益,不受其病也。 何谓宗。 何谓教。 演说之,宗教皆教。 契悟之,宗教皆宗。 教固有宗,宗亦有教。 教家之宗,即实相妙理三德秘藏,乃宗家之衲僧本分向上一著也。 (此对宗说,故以体为宗,若就教论,即名为体,教中之宗,乃是入体之门,不堪与宗之向上一著对论,)教家之教,即经论所说文字语言,及法门行相。 无不皆诠妙理,皆归秘藏。 亦犹宗家之机锋转语,种种作用也。 但教则未悟亦令解了,宗则未悟不知所谓为异耳。 宗家之教,即机锋转语,扬拳竖拂,或语或默,种种作用,皆悉就彼来机,指归向上。 是转语等,乃标向上。 真月之指。 非转语等,即是向上真月。 倘能依指观月,则真月直下亲见。 所见真月,方是宗家之宗。 今人以机锋转语为宗,不求契悟,唯学会透。 是认指为月,不复知有真月矣。 惜哉。 又教则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犹如圣帝明诏,万国钦崇。 智愚贤否,皆令晓了,皆须遵行。 有一不遵者,则处以极刑。 佛教有一不遵者,则堕于恶道。 宗则独被上根,不摄中下。 犹如将军密令,营内方知,营外之人,任凭智同生知,亦莫能晓。 以此之故,方能全军灭贼,天下太平。 军令一泄,三军倾覆。 祖印一泄,五宗丧亡。 未悟以前,只许参究话头,不准翻阅禅书。 诚恐错会祖意,则以迷为悟,以假乱真,即名为泄,其害其大。 大悟之后,必须广阅祖录,决择见地,则差别智开,药忌明了。 尚须历缘锻炼,必使行解相应,方可出世为人,宏阐宗风。 今人不教人力参,而为人讲演。 使其开解路,起卜度,以己见会祖意,依稀仿佛,想个义理。 全体是错,便谓就是。 直饶不错,只是泥龙画饼,岂能致雨充饥。 所以宗须真参,方有实益也。 未开眼者,闻其讲说,喜出望外。 其有具眼者,必痛彻骨髓矣。 如此宏宗,徒有大损,毫无实益。 何异以军令往告敌兵,相邀共战,其不自殄灭者鲜矣。 由是假充悟道者,不胜其多。 坏乱佛法者,实繁有徒矣。 又教则以文显义,依义修观,观成证理,令人由解了而入。 故天台以三止三观,传佛心印也。 宗则离文显意,得意明心,明心起行,令人由参究而得。 故禅宗以直指人心,传佛心印也。 又经教所说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事理行相,历历分明。 若能修因,自然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矣。 既得此事,则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岂待外求。 宗门所说,总归本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 (此理即也,)若得此意,(此名字及观行初心也,)定然依此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而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矣。 (此观行至究竟也,)所以古德大悟后,有三次七次阅大藏经者。 (汾州无业,三终大藏,育王知微,大慧杲门人,禁足于上塔院十余年,七终大藏,见育王山志,)有以坐看为不恭,跪读行披立诵者。 (栖贤湜三终大藏皆如此,)有毕生日持一部法华者。 (永明寿,首山念,)有看经唯恐打差,(差音叉去声,异也,)贴帖子于方丈门首,曰看经时不许问话者。 (仰山寂,)有持观音圣号者。 (明教嵩,日诵十万观音,世出世间经书,不读而知,又华林觉常念观音,遂感二虎常相依附,)有持咒者。 (金华俱胝和尚,)有日课百八佛事者。 (永明寿,一部法华,亦在百八之数,)有对立像不敢坐,对坐像不敢卧者。 (大通本,又凡食物以鱼胾名者,即不食,)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者。 (百丈海,)至于念佛求生西方,则多不胜数也。 良以百丈乃马祖传道嫡子,其开示有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又所立清规,凡祈祷病僧,化送亡僧,皆归净土。 故五宗诸师,多事密修也。 多有久历年所,躬行苦行。 (如沩山作典座,雪峰作饭头之类,)无非欲圆满六度,自利利他。 类皆重法如宝,轻身似尘。 绝不似今人之轻慢古今,亵黩经论也。 是知宗为前锋,教为后劲。 其所办是一事,其所说是一法。 但以语言施设,门庭建立不同。 门外汉不知其同而不可合,异而不可离之所以。 妄用己见,强作主宰。 不是互谤,便是混滥。 互谤之过,愚或能知。 混滥之愆,智犹难晓。 盖以归元无二,方便多门。 宗家方便,出于格外,所有语言,似乎扫荡。 未得意者,不体离言之旨,唯□出酒之糟。 在宗则开一解路,不肯力参。 在教则妄学圆融,破坏事相。 唯大达之士,双得其益。 否则醍醐甘露,贮于毒器,遂成砒霜鸩毒矣。 教虽总明万法唯心,然须就事论事,事理因果,毫无混滥,原始要终,不出唯心。 宗家的实商量,亦复如是。 若举扬向上,虽指尽世间法法头头为问。 答时总归本分,绝不就事论事。 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 纵有似乎就事说者,意则在彼而不在此。 若认作就事者,即白云万里矣。 的实商量者,禅书不录。 所录者皆属本分话。 若欲知者,必须广阅群书。 否则看万善同归集,及净土十要中禅匠著述,亦可见其梗概矣。 克论佛法大体,不出真俗二谛。 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 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 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 宗则即俗说真,而扫除俗相。 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 譬如大圆宝镜,虚明洞彻,了无一物。 然虽了无一物,又复胡来则胡现,汉来则汉现,森罗万象俱来则俱现。 虽复群相俱现,仍然了无一物。 虽复了无一物,不妨群相俱现。 宗则就彼群相俱现处,专说了无一物。 教则就彼了无一物处,详谈群相俱现。 是宗则于事修而明理性,不弃事修。 教则于理性而论事修,还归理性。 正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事理两得,宗教不二矣。 教虽中下犹能得益,非上上利根不能大通,以涉博故。 宗虽中下难以措心,而上根便能大彻,以守约故。 教则世法佛法,事理性相,悉皆通达,又须大开圆解,(即宗门大彻大悟也,)方可作人天导师。 宗则参破一个话头,亲见本来,便能阐直指宗风。 佛法大兴之日,及佛法大通之人,宜依宗参究。 喻如僧繇画龙,一点睛则即时飞去。 佛法衰弱之时,及夙根陋劣之士,宜依教修持。 喻如拙工作器,废绳墨则终无所成。 教多显谈。 宗多密说。 宗之显者,如达磨云,净智妙圆,体自空寂。 马祖云,即心即佛。 百丈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念,即如如佛。 此则与法华楞严诸大乘经,毫无异致。 总之六祖前多显,六祖后多密。 愚人不知宗教语言同异之致,每见宗师垂问,教家不能加答。 遂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佛经视作故纸,祖语重愈纶音。 (纶音即圣旨,)今之欲报佛恩,利有情者。 在宗则专阐宗风,尚须教印。 在教则力修观行,无滥宗言。 良以心通妙谛,遇缘即宗。 柏树子,干屎橛,鸦鸣鹊噪,水流花放,欬唾掉臂,讥笑怒骂,法法头头,咸皆是宗。 岂如来金口所说圆顿妙法,反不足以为宗耶。 何须借人家扛子,撑自己门庭。 自家楩楠豫章,何故弃而不用。 须知法无胜劣,唯一道而常然。 根有生熟,虽一法而益别。 然则教外别传之说非欤。 曰,言教外别传者,令人于指外见月也。 又宗家提持,超越常格之外,名为教外别传。 然此四字,埋没多少豪杰,今为道破。 对教说,则曰教外别传。 机锋转语等,亦是教。 对宗说,则曰机锋转语外别传。 庶不至孤负佛祖,徒造口业矣。 若真佛教不能传佛心印,则已得别传之迦叶,阿难,马鸣,龙树,当另宏别传之法,何用结集三藏,注经造论为哉。 宗须教印者,如木须从绳则正也。 予尝劝一狂僧念佛。 彼言衲僧鼻孔,三世诸佛尚摸不著,用念佛作么。 予曰,若真摸著三世诸佛摸不著的鼻孔,尚须步步随著三世诸佛脚后跟转。 倘不随三世诸佛脚后跟转,则摸著者非衲僧鼻孔,乃阿鼻地狱铁床铜柱上火孔也。 达磨云,二百年后,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 智者示登五品。 南岳示证铁轮。 故知今人于宗教二门,开眼尚难,何况实证。 其有慈悲愿深,生死心切者,宜随远公,智者,永明,莲池,专致力于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也。 书至此,有傍不甘者呵曰,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妙性圆明,离诸名相。 安用汝许多落索,分疆立界为。 予应之曰,妙性虽离名相,名相岂碍妙性。 虚空法界虽无疆界,疆界岂碍虚空法界。 吾欲舍东往西,必须定南辨北。 庶几方向不迷,措足有地。 又恐己见错谬,欲请正于达人。 是跛夫之路程,非轮王之舆版。 (舆版即地舆图,)若夫通方开士,过量大人,世法全是佛法,业道无非佛道。 祖意教理,佛经禅录,本自融通,有何混滥。 尽吾之智,不能测其境界。 竭吾之力,不能窥其藩篱。 吾之鄙论,姑就吾之鄙机言耳。 子何以迦楼罗王之飞腾,用责于蠓螟蚊蚋,而令其齐驱也哉。 发布时间:2023-08-18 12:05:24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1:35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05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