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空行法教》莲师所传下的实修口决。|| 菩提心(上) 内容: ◆ ◆ ◆ ◆第三章菩提心(上)以发菩提心为道的法教◆ ◆ ◆ ◆“一”伟大的上师莲花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之一。 经过许多大乘经典的心性修学之后,他爱一切众生,犹如母亲爱其独子般。 他的一切行为皆是为了他人的福祉,是带领一切众生抵达涅槃的舵手。 他不需请求就传法予有需要之人,具大悲心的莲师是众菩萨之王。 当他待在蒙卡的狮林洞时,我,卡千的措嘉,生起了菩提心,下定成佛之心。 向伟大的上师献上了盛满珍宝的曼达盘后,我做了这样的祈求:奇哉! 伟大的上师,你曾教导在生起对一切众生的慈心与悲心之后,在大乘法教中最重要的就是菩提心的修学了。 既然如此,我们又应该如何修学菩提心呢? 上师答道:措嘉,如果你已进入大乘而不修学菩提心,就会落入小乘。 因此,必须一直生起成佛的决心,并精进地修学利他。 在大乘的经、续中有无数相关的详细阐释。 若依经、续法教来简扼地说明菩提心时,可分为三部分:外修学、内修学与密修学。 菩提心的外修学措嘉佛母问道:何为外修学的方法? 上师答道:外修学有十二要点:一、菩提心修学的要义二、分类三、定义四、行者的特质五、授戒的对象六、受戒的仪式七、修学的利益八、修学的原因九、不修学的过患十、誓戒十一、持戒与破戒的分别十二、破戒的还净法门她问道:您所说的这些要点又是如何? 一、要义上师答道:生起菩提心的要义,是渴求证得无上的正觉,并持守菩提心戒,让一切众生从轮回中解脱。 二、分类佛经中有许多相关的分类,但简言之,有两种:愿菩提和行菩提。 愿菩提是希望能成就众生的福祉,但仅是如此并不足够,重要的是能实际修持利益一切众生。 要教尚未去除我执的偏私之人生起菩提心,似乎颇为困难。 三、定义菩提心的定义,是在自身生起先前未有的利他之心。 对于没有积聚资粮的人来说,这样的利他之心无法生起。 四、行者的特质要修学菩提心之人,必须具备一些特质:他必须向往大乘的法教,而非声闻或缘觉;具有大智,而去除一切质疑;应该皈依某位上师与皈依三宝,并对谬误或低劣的法教感到疲乏;应天生平静与温和。 西藏人对佛法充满敌意,大臣们心术不正,国王容易受骗,只有少数一些人是适合大乘佛法的根器。 措嘉,要戒除对敌、友的分别之心。 五、对象授予你菩提心戒的对象,必须是位具大乘发心,并且充满慈心、悲心的上师。 他必须是位无须臾自利的导师,并持守誓戒无任何的违犯。 在此浊世,若不追随具德上师。 是很容易落入魔掌的。 六、仪式受菩提心戒的仪式如下:在三宝之前广设供品,在吉祥年、月的农历初八或十五,礼敬僧伽;举行本尊的荟供,并向空行、护法与四大的神祇献上盛大的食子供,布施所有财产并积聚广大的福德。 同一天傍晚,对上师献上初始的供金。 对上师具礼敬之心,弟子须以七支净供①来累积资粮。 ①即对三宝行七支净供的大礼拜、忏悔恶业、献供、随喜他人的善德、祈请勿入涅槃、回向功德予一切众生成佛。 尤其你必须如下述般忏悔恶行:观想种子字“阿”在顶轮,藉由种子字放光而让所有众生证悟成佛,并向所有圣众献供。 以光再收摄回种子字阿的方式,收摄所有圣众的成就甘露,融入你的身、语、意之中,焚尽一切恶业与染污。 如是观想,持诵阿字一百零八遍。 观想自上师心轮智慧的心间“吽”字放光,融入你的身、语、意,烧掉所有的恶业,如是观想,持诵吽字一百零八遍。 接着是语的忏悔。 意念自无始以来所累积的一切恶行,以悔过心念诵如下的忏悔文三遍:金刚上师及一切持明者,祈请垂加护! 本尊壇城及文物百尊圣众,祈请垂加护! 十方诸佛及佛子,祈请垂加护! 守护法教之空行母及护法,祈请垂加护! 于诸礼敬圣众前,我,某某某,至心忏悔自无始以来,因妄念所造之身、语、意不善与恶行、教唆他人或随喜恶行等所积累之一切恶业。 之后决心不再造作恶行,重复上述之祈愿,并念诵下文三遍:犹如往昔诸佛及菩萨,圆满五道十地之典范,遮止一切不善及恶行,我,某某某,自此直至证得妙菩提,遮止妄念所造诸恶行,吾今誓愿从此永不犯。 实修菩提心这有两个部分:首先是初学者先从发起愿菩提心。 从自心深处,弟子应发起真诚心思维:为解救轮回之一切众生脱离苦海,我将证得无上正觉! 最后重复上述的发愿并念诵下文三遍:视一切众生如父母、兄弟姊妹、儿女,上师与法友,我,某某某,自今直至证得妙菩提,将生起坚固之愿心,解脱一切未解脱之众生,度脱一切未度脱之众生,救度一切未救度之众生,使未证入涅槃之一切众生,证入诸佛无住之等觉境中②。 ②解脱下三道之众生至可修行佛法之境地;帮助上三道之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证得解脱。 救度发愿菩萨,证得一至十地的成就。 其次,为了生起行菩提心,应如是思维:自此刻起,只要轮回不空,我将无片刻的放逸,并用各种方式来利他。 重复如上的祈愿后再念诵下文三遍:自今至轮回未空,我,某某某,必生起坚固之愿心,渐次修学、修持、圆满六度及四无量心。 如往昔诸佛菩萨,圆满五道及十地,俱足根本、支分戒,吾亦如是修学、修持及圆满。 恳祈视我如菩萨。 上师接着说道:“应如是! 弟子啊,善哉! 具义矣! ”如上重复三遍后,即得授菩提心戒。 自此为了无损地持守誓戒,上师应为弟子讲授戒仪,而弟子应献上供礼并广设供养以酬谢。 自此不断精进地发起菩提心、修持菩提心犹如潺潺水流般,是十分重要的。 “二”七、利益学菩提心且生起菩提心的利益如下:已胜过声闻与缘觉,你被视为是大乘的行者;你的烦恼、恶业、染污之根源皆以灭除;身、语、意的一切善业成为具义之因,并能圆满广大福德的资粮;恒时受到诸佛、菩萨与大护法神的垂顾;一切众生将爱你如独子,且你的容貌姣好,百看不厌;你将永不离失大乘法教。 总之,你将快速成就佛果的殊胜功德,并证得真实的圆满正觉,其功德不可思议,因此要持续为之。 八、修学的原因也许求自身的解脱就够了,为何要解脱轮回中的一切众生? 因为所有众生都曾是你的父母,你欠他们的恩德难以思量,因此需要修学菩提心来回报他们的恩情。 他们的恩情在于造就了你的生命和肉体;打从孩提时,就用最好的饮食来喂养你长大,为了你历经各种痛苦和困难;珍爱你,不惜自身;甚至爱你远胜过他们的自身。 还有,他们给你各种财物和资产、教育你、让你学习佛法……等等。 因为这些父母的弥天大恩,你必须将他们全数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因为一切众生皆有相同的根源——佛性,你也和他们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将他们全都从轮回中解救出来。 措嘉,若你只图自己的幸福,就和究竟佛果无缘。 九、不修学的过患不修学的过患如下:既落入声闻、缘觉乘,你就难以证得圆满正觉;你所做的一切皆成泡影;往昔所累积的一切福德将被耗尽;恒时被鬼怪所阻扰;别人会讨厌或不喜欢你。 总之,你的愿望都不会成功等等,因此有无穷的坏处。 措嘉,希望当一个大乘行者却不具备菩提心是多么愚蠢啊! 十、誓戒有两种誓戒必须持守:愿菩提心的誓戒是你必须一再修学永不弃舍众生;愿菩提心会损毁,假如是下列情况:◎存心拒绝其他众生后,你又生气或动手打其他人,超过一天以上没有采取对治法。 ◎存心欺骗你的上师、老师、金刚法友或任何值得尊敬者,在欺骗后超过一天以上没有采取对治法。 ◎你让某人后悔所行的广大功德——那应该要喜悦而非觉得后悔。 在存心让他觉得后悔之后,你又说:“还有比这更了不起的! 这不算什么! ”就破戒了。 ◎基于嗔心,你批评一位已生起菩提心的菩萨。 ◎毫无悲心的欺骗其他众生。 这些行为如果超过一天以上没有采取对治法,就被称为五邪行,必须舍弃,因为它们会让你丧失愿菩提心戒。 措嘉,如果你受了许多戒律而没有持守的话,就会毁了你自己。 此外,还有五事你必须执守:一、生气或动手打人的对治法,是你应该永远平静与温和,并试着帮助众生。 二、欺骗值得尊敬之人的对治法,是你必须要有良知,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永不撒谎。 三、让他人觉得后悔的对治法,是让一切众生行善而证得诸佛的正觉。 四、因嗔心而批评他人的对治法,是应赞叹所有的大乘行者,并视他们为师。 五、欺骗众生的对治法,是你必须以自心为证,并以纯净的发心跟随善知识。 持守这些行为,你将成为世尊法教的持有者,即便生为凡夫。 “三”其次,行菩提心的誓戒可分为三点来解说:一、应舍弃的十恶;二、做为对治的十善;三、应采行的十度。 十恶十恶中有三者是身业:杀、不告而取、邪淫。 杀杀是中断生命的延续。 有三种因三毒产生的杀业:一、出于贪的杀业,意指杀害动物因贪求他们的肉、皮等。 二、出于嗔的杀业,例如因邪念而谋杀他人。 三、出于痴的杀业,意指没有意图的杀业,例如,小孩杀死一只鸟或踩死一只蚂蚁。 没有去除三毒的众生,是不会快乐的。 当经历下列四步骤,便造成了杀业:一、有存心,我要这么作恶! 二、仔细谋划并花费气力。 三、实际的杀生行为并经历之。 四、高兴完成且无悔意。 杀生的果报会以三种方式显现:一、异熟果(报果)是出于贪的杀业,你主要会投生为饿鬼;出于嗔的杀业,你主要会投生在地狱道;出于痴的杀业,你主要会投生为畜生。 二、增上果是因为先前强烈的恶行,即便投生为人,也会短命或多病。 三、等流果(业果)是因为先前的习气使然,你会以杀生为乐。 措嘉,因此我们必须严禁这些行为。 佛经上说,能够努力鄙弃这些行为,你讲转变先前的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然后能拥有人、天的众多快乐。 不告而取第二项身的恶行要义——不告而取,即是占据他人之财产为己所有。 这项恶行包括了用暴力强占,例如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偷偷的窃取财物或是像偷斤减两地骗财。 措嘉,不改变贪财欲念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如同前述,偷盗的行为在历经四项步骤后便完成了,同样也有三种业报:一、异熟果是你依犯行的大、中、小程度,而堕入不同的下三道,特别容易投生在饿鬼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你投生为人,也将一贫如洗并经常遇到诸如小偷、强盗等怨亲债主。 三、等流果是由于阿赖耶识中所累积的这种不善习气使然,你在未来累世中都会喜欢不告而取。 措嘉,如果你摒弃犯下这些行径,将会有三种果报:你会有截然不同于前述三者的业报,像是投生为人、天道,且会很富有等等。 邪淫第三种身的恶行要义——邪淫,是你犯下淫行,而对象是你无权这么做的人。 若细分,有下列几项邪淫:一、对一个平民来说,和国王所监护者,诸如王后、宫女等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 二、和法律所禁止的对象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 三、在印度,和仍由父母监护的对象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因为尚未成家立业的男、女仍由父母所监管。 四、和由“文明原则”保护的对象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意指如此做会使对方蒙羞,像是近亲的母亲或姊妹。 五、和由佛法监管的对象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像是上师的妻女、出家人等等。 欲念重的人是无法进入解脱之道的,措嘉,对此要采取对治法。 也有一些情况,即便和你的正当伴侣发生性关系也是不当的。 一、在不适合的时间,如初一、十五和初八,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 二、在不适合的场所,如三宝的坛城之前,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 三、在不适合的孔口,如用动物的行径,发生性关系是不当的。 措嘉,一般人若没有舍弃家庭生活,是容易陷入魔王之毒的。 如同上述一样,历经四项步骤后,邪淫的行为就完成了,同样也有三种业报:一、异熟果是你讲会投生在下三道。 即便投生在上三道,你也会和伴侣相斗等等。 二、增上果是在来生累世中,你的助手、伴侣等等,都会无动于衷或是出现种种忘恩负义的行为。 三、等流果是你不善习气会让你喜欢邪淫。 措嘉,如果你摒弃这些行径并加以戒除,将可获得截然不同的业报,因此摒除邪淫是十分重要的。 “四”其次有四种语的不善,包括诳语、两舌、绮语、恶口。 诳语第一种,诳语的要义,是在言辞上颠倒是非。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一、无利无弊的诳语,像是年迈老人所说的谎话。 二、有利有弊的诳语,像是利益某人却伤害另一人的谎话。 三、“有殊胜功德的诳语”,意指宣称自己心绪中所具有的功德,像是神通之类的,但事实不然。 措嘉,不要说太多无的放矢的话。 如同前述,在历经四步骤后,诳语的行径就完成了,同样也有三种业报:一、异熟果是你将堕入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投生为人,你的话也会毫无效力。 三、等流果是在未来累世中,你都会喜欢诳语。 措嘉,如果你摒弃这些行径,将会获得截然不同的业报,所以摒除诳语是十分重要的。 两舌第二项语的不善是两舌,指对好友之间的挑唆离间。 若细分,可有下列几种:一、公然的离间,当着某人的面直接谈论。 二、间接的离间,迂回的谈论。 三、私下的离间,单独讨论他人。 措嘉,不能守口如瓶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四项步骤完成一如前述,同样也有三种业报:一、异熟果是你将堕入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你投生为人,也少有朋友且争议不断。 你总有诸多懊悔,被人人所厌恶,所说的话毫无作用。 三、等流果是在来生累世中,你将以两舌为乐。 措嘉,若我们摒弃这些行径,将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业报,所以摒除它们是十分重要的。 绮语第三项语的不善是绮语,是指瞎扯而浪费时间。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一、巫术的祝咒。 二、说故事和闲扯淡。 三、开玩笑。 如同前述,四项步骤完成此举,会有三种业报:一、异熟果是你将堕入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投生为人,你的话也会无足轻重、瞎扯、无关紧要。 三、等流果是在来生累世,你将会以绮语为乐。 措嘉,如果你舍弃这些行径,将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业报,因此不要进行无意义的闲聊。 恶口第四项语的不善是恶口,指的是说伤害他人的话语。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一、当众揭露他人过失。 二、间接伤害他人。 三、私下说些伤害他人的事。 措嘉,恶口的怒火会同时灼伤你和他人的心,恶口的武器会杀死解脱的命根。 这个行为亦经历四项步骤而完成,也有以下三种业报:一、异熟果是会投生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投生为人,任何你所说的话都会触怒他人,你也会老是惹人厌烦。 三、等流果是你会喜欢对他人恶言相向。 措嘉,如果摒弃这些行径,将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业报。 此浊世的众生毫无快乐可言。 “五”第三,有三种意的不善,分别是贪欲、恶念、邪见。 贪欲第一种贪欲的要义,是贪执美好之物。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一、不肯给出你的资财。 二、渴望他人之财,想据为己有。 三、贪执不属于自己或他人的美好之物。 措嘉,不要紧攫财物不放,佛法修行者若不能了知无常,是没有快乐可言的。 这个行为由四项步骤而完成,以及下列三种业报:一、异熟果是会投生在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投生为人,你也老是住在饥荒、干旱连年的令人不悦之地。 三、等流果是在来生累世中,你都喜欢贪欲。 措嘉,因此摒弃这些行为是很重要的。 恶念第二项意的不善是恶念,是对他人有敌意的态度。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一、因嗔所生的恶念。 二、因悔恨所生的恶念。 三、因嫉妒所生的恶念。 措嘉,不要犯下伤害自、他的意念恶行。 这个行为由四项步骤而完成,有下列三种业报:一、异熟果是会投生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投生为人,别人会莫名其妙地仇视你,你也不断碰到敌意与诉讼。 三、等流果是你会培养出一种怨恨的心态。 措嘉,若你不舍弃恶念,就不是小乘与大乘的行者。 邪见第三种意的不善是邪见,是指夸大或诋毁。 若细分,有下列几种:一、抱持外道之常见或断见的邪见。 二、抱持某种规矩或仪式,像是“如狗、猪般的苦行是至高无上的”之类的邪见③。 ③印度教的一支,主张藉由模仿动物的行为可言证得解脱。 三、抱持相信“暂时聚合体”的邪见④。 ④此谬见认为自我性或我体本自俱存于五蕴的相续之中。 措嘉,很少人能真正了解佛法与外道的差别。 经过四个步骤完成这些行为,会产生下列三种业报:一、异熟果是会投生在下三道。 二、增上果是即便你投生为人,也会投生在未开化的部落边地,从未能听闻“三宝”之名。 三、等流果是因抱持邪见的习气深植在阿赖耶识中,因此你会喜欢抱持邪见。 措嘉,所有的圣者都指责这十恶,所有的博学者都摒弃这十恶,甚至连寻求证得人天福报的人也都不犯这十恶,所以,摒弃它们吧! 很多人不懂善恶之别,但受持佛陀法教的人应该懂得。 既熟知善恶的因果,却仍作恶,就无异于禽兽了。 措嘉佛母问道:摒弃这些行为后,会有怎样的业报? 上师答道:异熟果是你将投生为人、天神,你的声音会如梵天一般美妙,你的色身会因陀罗般比他人美丽,你也会如转轮圣王般富有。 增上果是你将博学多闻、非常聪颖且会遇到佛法,最后会证得三种成佛果。 至于等流果是你会在所有的来世中,精进的摒除十恶。 发布时间:2023-09-11 10:51:57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1:23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