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僧法师:不清净的行为,正是一种生死轮回的根本 内容: 《佛说梵网经讲录》   ◎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第三. 淫戒“若佛子。 自淫。 教人淫。 乃至一切女人。 不得故淫。 淫因。 淫缘。 淫法。 淫业。 乃至畜生女。 诸天鬼神女。 及非道行淫。 而菩萨应生孝顺心。 救度一切众生。 净法与人。 而反更起一切人淫。 不择畜生。 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 无慈悲心者。 是菩萨波罗夷罪。 ”比丘戒以淫戒为第一条波罗夷,是因为比丘以出三界为目的,而淫欲是轮回的根本。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是斯意也。 菩萨戒既以慈悲为本,故以杀戒为第一重戒。 淫欲虽不及杀、盗业重,但是以出世修道来说,淫业的障道因缘,比前杀盗二业尤甚。 淫者,污秽交媾,是一个鄙陋堪耻的事情,名非梵行,不是一个清净、洁白之行,亦名为不净行,也叫做不净行,就是不清净之行,不清净的行为,正是一种生死轮回的根本。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生性命。 ”要是淫欲一断,就可以了生脱死了,所以这是生死不绝的根本。 “自淫”:自作污行。 “教人淫”:劝他人作染污行,例如媒嫁等事,益使对方为爱网所缠缚,不得出离。 自无迷染,但结轻垢,非重罪,是此戒兼制,不同杀盗之一概结重。 或有一种别异烦恼,教人于自身行淫,此则结重。 “淫因”,就是染污之心。 “淫缘”,就是瞻视、随逐等事。 “淫法”,就是以身、手足诸根等摩触、称叹等事。 “淫业”,凡二根交接,入如胡麻许即成淫罪,不论精之出与未出,乃至与畜生女等行淫,皆举劣结过。 “非道”者,善生经云:“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 ”以上所举出六种非仪,皆不顺世间道理,故名非道。 “非时”者,或在日中,或每月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或每年三斋月(正月、五月、九月);或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或自妻娠妊产后等,均谓非时。 “非处”者,除小便道,或于大便道,及口中。 “非女”者,或是男子(同XING恋),或黄门(男根生殖器割去,古之宫人或太监);或二根(一身具男女二根者)。 “处女”者,未曾嫁人,又非己所摄受。 “他妇”者,属他人所摄受,如他人妻或他所媒订女。 “自身”者,令他人于自身或大便道,或口中,作不净行。 以上均属“非道”之性行为。 “净法与人”者,菩萨应以清净法教化施与他人,教人精持梵行,永离生死苦本;又以身作则,方是佛弟子慈悲本怀。 具缘:此戒具三缘成重。 (一)是道:是淫道。 (二)淫心。 (三)事遂:就是事成。 讲经,经前一开始的时候,都有这“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是佛的四遗嘱之一。 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其中之一个问题是:“佛在世时,依佛为住;佛入涅槃,依何为住? ”佛说:“依四念处为住”。 这四念处应当讲,但是讲经的时候,谁也不讲,都是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把这名词一念过去就得了,都不讲。 其实呢,这个应当讲! 这是一种修持的方法。 众生必须用这四念来脱离生死轮回的这种业境。 因为我们心里的举心动念得有个处所,把这种念想放在这四个处所上,这就能够容易悟道。 观身不净,知道身体不净;观受是苦,领受、感受,这是苦;观心无常,知道我们这个心是变化无常的;观法无我,这一切法、种种法上没有我。 常用这四种观法,就容易证得阿罗汉。 在佛灭度二百多年的时候,印度有个阿育王,他把印度全统一了。 他的势力、威势最大,当时非常的凶。 他治犯人的刑具就和那地狱是一样的,有刀山箭树、铜床铁柱,尽是这些个。 他治犯人的地方就像一个城似的,周围墙很高。 但是他那个地方,但凡来者皆无去路,但凡来到这个地方就不能回去,就是死刑。 不管你是什么罪,来到这个地方就不能回去。 所以,就有一个比丘,看到高高的大墙,看着必是一个很富的地方。 那么他乞食,无意之中就去了。 到了那个地方,那儿的人说:“这个地方有来路没回路,你不能走了。 ”就把他留下了。 留下就要治死,这是皇上的命令,这儿都是死刑。 这个比丘就哀求,说:“我出家的日子很浅,也没用功,也没修道,那么不是白出家一回? 请你们能够宽容我一年,给我一年用用功,然后我就死也不屈。 ”“哼! 谁能容你那么长? 一年呢! 不行。 ”他就要求,说:“一年不行,容我半年? ”“半年也不行! ”最后要求,只要容许他半个月,十五天。 那儿人说:“好了,过十五天以后才治他死罪。 ”他就天天忧愁。 所谓: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成,所有人的业障都是由这乱想纷飞的妄想而成的。 但是他在这时候,天天就是一个死了,想:“哎呀! 这不久就要死了! ”他没有别的妄想了,就是怕死,天天就愁,心里就这一个心了。 但是住了一天,这半月就少一天,剩十四天了,又少一天,剩十三天了,天天的一天少这一天,眼看就要死刑了。 在最后剩三两天的时候,来一个女人,也是走错路,走到这地方来了。 这个地方来了就没有回路了,就要把这女人治死。 那么治死这个女人,用什么刑法呢? 就用那个碓捣,就像那个米,把稻米外面那层壳弄去了之后,不是用那碓就那儿捣吗? 捣外头那层糠? 对这个女人就用这个刑法,就捣这个女人。 那这个比丘还看着,一捣啊,把这女人这一捣,五脏六腑、大小便溺,这脏劲儿,简直的比厕所还脏! 他说:“哎呀! 我从前修行不净观,五种、九种不净观,那是一种假想观。 现在一看,还真是这样,脏得这个样! ”从这以后,他怎样呢? 因为他这半个月的期间天天在发愁,心里只有一个愁,心里就专一了,再加上看见这种境界,马上这不净观成功了。 不净观成功了,立即证得阿罗汉果,治死刑他也就不怕了。 到半月的时候,这个比丘就要受死刑了。 受死刑,用什么方法呢? 就用一个大锅,里面装上水,叫他坐在水上头,上边放一个带尖顶的锅盖,北方叫做蒸笼,就把他扣上了,底下就烧起火来了。 烧得热汽腾腾就像蒸馒头似的。 烧了一阵子,怎样啦? 把这锅盖揭开来,看他在里头合掌,端身正坐,底下还出了铁莲华。 这时候,狱官就报告皇帝了,说:“奇怪! 现在有这么样一个人。 ”阿育王就亲身就来了,一看,说:“这是什么人呢? ”说:“二百多年前,迦毗罗卫国有个太子,修成无上正等正觉,他传教就度些个弟子,这就是他的后人,他的弟子。 ”说:“迦毗罗卫国太子成无上正等正觉,那么现在有没有人看见过他呢? ”说:“现在还有一个人。 在舍卫国,有位毗舍佉母,她是个比丘尼,已经证阿罗汉果了,她看见过佛,现在还在世。 ”所以,阿育王就亲身去见毗舍佉母。 见着毗舍佉母,他说:“你看见过迦毗罗卫国太子成佛,你看见过成无上正等正觉的那个人吗? ”她说:“我看见过。 ”“他长得什么样呢? ”她说:“跟佛经说的一样,只有比佛经所说的还好,没有比佛经所说的差,因为他有那好的地方,有人还说不出来。 我十岁的时候,我哥哥波斯匿王请佛入宫的时候,我就顶礼。 我这一顶礼,就把我的簪环掉在地下了,这簪环是黄金色的,佛的光也是黄金色,我这簪环就怎么找也找不着了。 当佛走了以后,这光退了,我才把我的簪环找着。 ”阿育王就说:“哎呀! 还有这样人哪! ”因为比丘有神通了,这么样蒸也没蒸死他,从此以后,他就听这比丘的话了,这比丘怎么说怎么算,这阿育王就改恶向善了,说:“从前杀那么多的人,好人坏人都有,怎么样能够赎这个罪呢? ”比丘说:“你要大兴佛法,以大兴佛法的功德可以忏悔你以前的罪过。 ”所以阿育王就大兴佛法。 佛住世时的弟子都各人有塔,他就拜佛弟子,他一看哪,礼拜这个弟子,说:“这个弟子是谁呀? ”“这个弟子是阿难。 ”说:“他在生时候做什么哪? ”说:“他翻译经典的。 ”那很有功德,于是阿育王就给他那地方供养多少多少钱。 之后,又一个弟子的塔,说:“这个塔是谁呢? ”说:“是目犍连。 目犍连神通很广大,度了很多人。 ”最后,还有一个薄拘罗,他说:“这个人干什么呢? ”“这个人以前老坐着不出声。 ”说完了,阿育王就给他一个钱。 说:“你怎么就供养他一个钱呢? ”说:“他不出声,对于别人有什么利益呢? 他要弘法才可以。 ”之后怎样呢? 阿育王回家,那一个钱就在他床铺上,就这么样,一个钱也不受他的。 从那以后,阿育王的儿子女儿全出家,而且都证阿罗汉果。 他儿子叫马行达,就在锡兰,是由印度在空中飞行,之后,落到一座山上,现在那座山上还有一个塔。 他女儿由印度带一棵菩提树,现在在锡兰,那棵菩提树现在还在。 阿育王儿女都出家,他大兴佛法,往东南西北各处传教,各处修塔,是一个积极行佛法的一个人,他这功劳是最大,从前是一个极恶的人,最后变成一个极善的人了。 所以,像这四念处,这是修出世法中,一种不可少的法门。 现在泰国有这么两个人,一个师父,一个徒弟,就讲这四念处,讲了好几年,天天讲,天天讲,就无穷无尽的,他就开了辩才了。 所以这种道理也是很广的。 恭录自《佛说梵网经》讲录 发布时间:2024-01-06 08:31:47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1:09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1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