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古代历史最著名四大贤母 内容: 有人说,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教女尤为重要。 有贤女,方才会有贤妇贤母。 故此,贤母所生儿女皆为贤人,而后世称女人为太太之来源,是从周室有三位“太”字辈贤妻良母,母仪可风的典故而来。 所以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盖以母教为本也。 NO1:岳母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NO2:孟母  孟母乃孟子之母仉(zhang三声)氏。 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 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等教子佳话。 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属于典型的中国良母。 孟子的父亲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他为更大的发展,光耀门媚,抛别娇妻稚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三年后,带给孟母的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从此孤立无援的孟母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 她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独生儿子,教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来完善儿子的人格。 大体上一个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岁以前基本形成的,从此根深蒂固。 六岁以后,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原本已经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强烈的试炼和考验,这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十分重要。 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活动,至今还留传下“孟母三迁”的美谈。 做人是要求诚实,所谓“言必行,行必果。 ”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 ”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漫应:“给你吃! ”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时的生活费中,拨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 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与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贪玩习惯。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风气蓬勃发展,诸子百家争奇斗胜,使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才好,然而孟母有她坚决的主张,无视于老庄的玄虚,不屑于杨朱的功利,惟独醉心于孔子的忠恕之道,亲自寻寻觅觅,终于在孔门诸子中为孟子找到启蒙老师。 当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字子思,正在曲阜设馆教授六艺,远近学子纷纷负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岁时,在孟母的鼓励下,由邹城来到了曲阜。 从此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子思对孟子青睐有加,对左右说:“孟孺子性乐仁义,言称尧舜,世所稀有也。 ”从此孟子在子思门下埋头读了五年,学问德业,突飞猛进,终于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孟母对儿子的教育无微不至,即使在成亲之后,夫妇相处之道,还得烦劳老母为他操心,古《烈女传》记载:孟妻由氏在卧室内裸袒身躯走动,孟子勃然不悦,由氏认为丈夫太过见外,就求婆婆解说。 长期以来,孟子对自己的妻子总是不满,认为她太过倨傲,竞有意休妻。 孟母对儿子晓以大义:“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 将上堂,声心扬,所以戒人也。 将入户,视必下,所以恐见人过也。 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袒而在内,踞而视之,是汝非礼也,非妇无礼也。 ”孟子深感自己孟浪,于是心中芥蒂尽除,与妻子和乐相处如初。 孟母一生操劳,身体十分硬朗,对于孟子的照顾及督教也毫不放松,除了孟子周游列国那一段时日以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为了奉养老母,担任齐国一个消闲的教授职务,而不忍远离故国谋求更大的发展。 在齐国,孟子多次向当政者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来酬谢孟子,但却不肯积极地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对此,孟子如是说:“君子称身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 ”孟子不贪荣禄,他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孟子理想的去处是宋国,但为了奉养老母而一再迁延,光阴荏苒,悠忽三十年岁月过去了,孟母已经年逾古稀,而孟子也已是知命之年,整日长吁短叹,闷闷不乐,孟母问明原因,又对儿子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夫妇人之礼,精五味,擅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 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 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 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 ”三言两语就把孟子心中的积虑一扫而空,于是孟子再次周游列国,受到了空前的尊敬与欢迎,可惜就在儿子扬眉吐气的时候,孟母却一瞑不视,在归葬故乡——马鞍山时,过去的乡邻争相在路旁祭奠,极尽哀思。 如今在山东省邹城县北二十里的马鞍山麓,还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历代都有石刻颂扬她的坚贞志节与慈母风范,并建有孟母祠。 作为一位女性,孟母的伟大之处岂止“精五味,置酒浆,养舅姑,缝衣裳,”以及“三从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按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是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儿子的前程。 NO3:陶母  陶侃母亲谌氏古代饶州人,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 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截发延宾: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 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 (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 )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 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 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 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 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 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封坛退鲊: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 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 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 孝顺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鱼,便趁同事出差鄱阳之机,顺便捎上这坛糟鱼,并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为侃儿一片孝心高兴。 于是随口问送信物之人:“这坛糟鱼,在浔阳要花多少钱? ”那客人不解其意,直夸耀说:“嗨,这坛子糟鱼用得着花钱买? 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爱吃,下次我再给您多带几坛来。 ”陶母听罢,心情陡变,喜去忧来,将糟鱼坛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鱼带回陶侃,并附上责儿书信。 此书言辞严厉,书云:“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侃收到母亲返回的糟鱼与责书,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 从此,陶侃为官公正廉洁,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也一丝不苟将军资仪仗、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 陶侃的一生业绩浸透了陶母谌氏的言传身教。 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NO4:欧阳母  欧阳修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的。 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 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 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 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欧阳修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 欧阳修五六岁了,他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教他做人的道理。 没钱买纸笔,就用芦杆代替,把沙铺在地上当纸,一笔一画教欧阳修写字。 一年大一年的欧阳修逐渐懂事了。 他很体谅母亲,一边读书,一边尽力分担家务。 欧阳修尽管已经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 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 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 我爱他,也爱你,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 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之后,她对欧阳修又讲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欧阳修父亲的为人。 "我嫁到欧阳家的时候,你奶奶已经去世了。 可是,我从你父亲对你奶奶的纪念中,知道他是个很孝敬长辈的好人。 你父亲在家尊敬长辈,在外当官的时候,对公事严肃认真,从不马虎。 他白天办公,晚上还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 对于死刑的材料,总是反复调查、核实。 他常说,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后来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对我说:'我不能看孩子长大了,希望你今后把我的话告诉孩子:人不要贪财图利,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要孝敬长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是你父亲的遗言,望你好好勉励自己。 "欧阳修听到这里,抽泣着对母亲表示:"我一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 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 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 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这些名人的成功说明,作为母亲光有母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善于教育,处处做孩子的表率,用好的思想、品质、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子女。   发布时间:2024-05-02 09:15:02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1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