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2014净土大经科注,法语菁华录(七六) 1 每个人都想自己有福,多福多寿,长寿,长寿也是福,善、福从哪里来的? 要修,所以善有善根,从根本上去修。 佛教导我们十善业道,容易记,不难,要常常放在心上,不能中断。 没有福的人,没有寿的人,可以得大福报,可以有很长的寿命。 2 你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三种福一定要修。 第一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我们有没有做到? 中年以前,四、五十岁,很多父母都还在,对父母有没有尽到孝养? 这个里头孝特别重要。 第二个,奉事师长,尊师重道。 老师对我们的恩德,跟父母养育之恩可以相提并论。 对父母讲一个孝字,对老师讲一个敬字,尊敬。 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就这两个字。 所以孝亲尊师是大根大本,大福之根,大善之本。 这两个做不到,其他的就不必说了。 3 你能孝亲,你的儿女长大了懂得孝顺你;你对父母不孝,小孩看惯了,纵然怎么教他,他没有信心,他说你们没有做到,我也不必做到。 今天这个世界,满清亡国之后,民国成立了,对于这八个字疏忽了,向外国人看齐,外国人没有孝敬这个念头,中国文化里头有,外国文化里头没有。 所以,我们今天生在这个动乱的社会,遭受许许多多的苦难,不是没有原因,把孝跟敬丢掉了,这是真因,我们不能不知道。 4 如果我们要想自己日子过得好一点,将来还能够往生净土,《无量寿经》上的经训、教诲,就应当重视,不能随便看过,字字句句我们要落实,变成生活,变成起心动念,变成自己的言语造作。 这就有救了,这一生肯定不会白过,上上的利益就是往生净土,跟阿弥陀佛同样是无量寿,接受阿弥陀佛教诲,接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教化,你做得到,你有能力分身,像佛一样分无量无边身,去十方世界礼佛,十方世界去拜佛去,拜佛是奉事师长,我们拜佛是福,佛为我们说法是慧,所以福慧双修。 这么说起来,老师比父母更重要,事实如此,不能不知道。 知道之后要掌握机会,这个世界、这个地区还有哪些是善知识? 真正认识,有善知识要亲近,要听善知识教诲,依教奉行,得大善、大福。 5 修十善业,把佛家的根本大戒说出来了,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十善里头第一条对的是身体。 第二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 恶口是说出来的音声语言,叫人听起来很难受。 两舌是挑拨是非。 妄语是欺骗人,不老实。 口业四条,口最容易造业了。 末后意业起心动念,不贪、不瞋、不痴。 凡夫起心动念贪瞋痴。 我们自己每一天都要认真的反省,就这十条,哪几条没做到,哪几条又犯了,必须要改过自新,要真正忏悔,断恶修善。 十恶的反面就是十善,杀盗淫是恶,贪瞋痴是恶,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是恶,断恶修善。 6 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遇到再好的老师也是枉然。 所以孝跟敬这两个字是根,根之根,根本的根本,绝不能小看了,绝不能在这一生当中,错过这个机缘,修孝、修敬的这个缘分,自己才能得真实利益。 7 具足众戒,佛制定的戒律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十善,刚才讲的十善业,所有戒律都离不开十善,所以十善是所有戒律的总纲领。 能抓到十善,戒律功德就圆满;十善要是破了,戒律就没有了,不能不知道。 威仪是规矩,是礼貌,到哪一家,他们家有些规矩,要遵守,不能犯过失,特别是宗教,每个宗教都有它不同的规矩,这叫威仪,都应当遵守。 8 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身语意三业的行为。 怎么修? 依照十善业道的标准,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 我们自己真做到,就是劝进别人。 我们自己没做到,劝别人,别人就认为我骗他,真的是骗他,他怎么会接受? 所以劝别人先劝自己,自己没做到的不必说。 9 要真干,为什么? 真得福得善。 你要不要福善? 如果你要福善,要福要善,你就得真修。 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他们有大福德,从哪里来的? 生生世世修积得来的。 福善,每个人自性里面是圆满的,不是从外来的。 为什么不能现出来,自己有而不得受用? 原因就是被烦恼习气障碍住了。 烦恼习气是什么? 就是十善反过来十恶,身喜欢杀、盗、淫,口喜欢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喜欢贪、瞋、痴,这样一来,你福没了,你的善也没了。 所以「种修福善」不能不深知,不是浅知,深深的明了、知道净业三福,前面所念的。 这净业三福菩萨修的,开发性德,性德里是大善、大福。 只要你肯做,不怕没有。 10 发菩提心很重要。 深信因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读诵大乘,每天不能离开经本,不能忘记佛恩,要努力精进。 遇到有缘众生,能接受佛法的,能接受传统教育的,要帮助他,要劝导他,要帮助他。 11 修善种福太重要了,真正想修净土的人,想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决定不能疏忽,要把这个事情,修福、修善,当作两桩大事情来办。 有这个缘分要抓住,要认真努力去做,没有这个缘分不必找,不攀缘,攀缘会生烦恼,不攀缘没烦恼,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善的。 给你自己是欢喜,是自在,我们自己享受,这两个就够了,欢喜自在,与名闻利养不相干。 这些不能不知道。 12  愈专愈好,不能专,还想念念《金刚经》,念念《地藏经》,行不行? 行,回向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很重要。 如果不把读经、诵经的功德回向,那就白念了,那不如老实念佛。 总而言之,自己反省,自己要有把握,没有把握,学海贤老和尚。 海贤老和尚一生,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他什么都不知道。 他真正是把总纲领抓到了,不但是净宗的总纲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经教的总纲领,这个东西抓到了。 他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岁往生,给我们做证明,作证转。 13 这个世间天上,六道轮回里面,没有一样是真的,全是假的。 假的就应该放下。 放下就见性了,自性障碍没有了,小悟,大悟,大彻大悟,回归自性。 回不了的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修行。 因为极乐世界障碍少,容易回归,我们这个世界障碍多,不容易回归,求生净土是为这桩事情。 14 信受求生的人不多,口里说的人不少,真正去做的人很少,并不多。 这就是什么? 难信。 真信了,他哪有不接受的? 接受,哪有不求生净土的? 求生净土很简单,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就行了,八个字。 这八个字不容易。 他为什么不相信? 为什么不能接受? 那就是福不够。 福从哪里来的? 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下来的,不简单,不是一世修的,多生多劫修的。 这一世,我们自己知道,过去不知道,佛知道,菩萨知道。 15 要修福,要修慧,种福修慧,你才有机会听到这部经,不是那么容易的。 没有福慧的人,一生活在这个世间几十年,没有接触过佛法,没有读过经典,没有听过经典,这种人有多少? 不计其数。 16 得度第一个条件,必须要知道,那就是要把五欲六尘彻底放下。 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我们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东西缠缚住了,被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假的,被它欺骗了,以为是真的,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放不下。 放不下就去不了,一定要彻底放下。 谁能放下,谁就真的欢喜,真得自在。 17 学佛的人要想往生极乐世界,不能不修福,不能不学智慧。 没福就是没智慧,有智慧就有福报,为什么? 有智慧就知道,该提起的要提起,该放下的要放下,这是智慧。 没有智慧的人很麻烦,不知道是非善恶,把恶的、把错误的当真的,把佛所说的真的没有放在心上。 经读了没有? 读了,听讲听了没有? 听了,没放下,他做不到。 什么原因? 他读经没读懂,不懂,听经没有听明白,不开悟。 这就是往昔没修福没修慧,今生遇到这个佛法,他还是痴痴呆呆的,听了跟没听一样,太可惜了。 18 什么是福? 佛说法四十九年,教一切大众,福慧是根本。 你没有智慧,没有福报,佛也没办法度你。 所以教导我们净业三福,你看求福的方法,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福。 我们做了没有? 我们懂了没有? 对父母有没有尽孝? 对老师恭不恭敬? 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就是两个字,就是这八个字,第一个字孝,第二个字敬,恭敬,敬是对老师的,对师长的。 一个人能孝父母,能敬师长,有福有慧。 再贫穷的人家,只要他有这两个字,他将来的日子会愈来愈好,佛菩萨保佑他。 他要不孝父母,要不敬师长,苦难就多了。 所以把这个放第一条。 你看看,孝用父母来做代表,跟我父母年龄差不多的,都应当尽孝,你的孝就圆满了;跟我老师年龄差不多的,我要对老师那种恭敬态度去对他。 都要用在生活上,叫修。 19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大慈大悲,绝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这个念头不会起来。 修十善业。 具体告诉我们,十善,身三,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不妄语,不欺骗别人,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很难听,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一定要遵守;意三业,不贪、不瞋、不痴。 这是什么? 标准的佛弟子,标准的净业学人。 我们要认真学习,不能不认真去做。 如果懂得了,也明白了,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 烦恼、习气。 对治烦恼习气,最好的方法无过于因果教育。 因果教育重要,你知道善因有善果,不善的因就有恶报,你想到恶报,你就不敢做了。 因果教育里面,像《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得清楚,不能不读,不读你不知道,常常读诵,都知道了。 能够帮助你断习气,能够帮助你认真的念佛求生。 20 要我们的前途光明,让我们前途福报愈来愈大,你不修怎么行? 怎么修法? 凡是利益众生的事情,利益要大,利益的时间要长,这就大福大贵。 遇到了要真干,遇不到,就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好,菩萨加持你。 如果不是佛力加持,自己去想尽方法来找机会,这不是一桩好事。 想尽方法找来的,你能不能受? 跟你的善根福德相不相应? 如果相应,好事,不相应,不是好事,可能会有更大的麻烦,那就不好了。 21 人生在世,时间不长,死了怎么办? 还搞六道轮回吗? 如果再搞六道轮回,来世不如今世,换句话说,来世比这一世更苦。 这一世我们吃的苦头很多,我们想想佛告诉我们,因行,过去造的因行,再加上这一生所造的恶业,来生的日子怎么过? 愈想愈可怕。 只要肯回头都有救,那是什么? 我们过去生中种的福还算不少,要不然你怎么会听得到这个经? 你怎么会有这个缘分? 你还算不错。 如果真的从今天改掉了,你就走好运了,诸佛菩萨加持你,祖宗保佑你,你会相信,你会发愿,你会念佛不间断。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22 「具邪见之人,不能信此法门」。 这种人多不多? 太多了! 常常遇到,天天遇到。 所遇到的看他的这些恶业,迷惑颠倒,与日俱增。 看清楚,看明白了,自己会感到恐怖,太可怕了。 回过头来反省,我自己怎么样? 是不是像经上讲的一样,『恶骄懈怠』加上『邪见』,有没有? 要有胆量说出来,不要怕人耻笑,改过自新,我们就有救了。 不能改过,不能自新,我们自己没救。 23 「喻如盲人,常居冥暗之处,自不识途」,他不认识路,怎么能够引导别人于正路? 导引别人于正路,自己走的是正路才行。 自己还在邪路上,路走错了,把人都引错,那个罪可重了。 你自己堕落自己受苦是应该的,你现在又把别人引走错误的路上去了,这个罪就重了。 24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至诚心、不二心,太可贵了。 学教不能开悟,念佛不能往生,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心不诚,不是真诚心。 至诚是真诚到极处。 念佛、学教、持戒,心里头都有杂念,都有妄想,分别、妄想、杂念、习气太深了,把你的诚心,把你的专心,全破坏了,所以你不能成就。 怎么办? 机会难得,如果这一次错了,下一次再遇到,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劫了。 不是来生就遇到,来生纵然得人身,未必能遇到佛法,这是事实。 我们看到很多,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机会一纵即逝,一定要把它抓住,牢牢的抓住。 25 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是成佛,因为习气烦恼太重了,就是放不下,怎么办? 太难了。 阿弥陀佛慈悲,他帮助我们这些人,就是我们这一类放不下的人,建立一个极乐世界,接引我们这批人,往生到极乐世界。 到极乐世界你一切放下了,为什么一切放下? 一切具足,你所想的都在面前,随心所欲,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要不要收藏? 不需要,帮助我们彻底放下。 26 我这一生决定想到极乐世界去,其他的我都不要了。 记住这句话,不要了,统统放下了,你才能到得了极乐世界,你有一样放不下,到不了,它障碍你,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你。 所以有愿,真愿,真信、真愿,真正念佛。 像海贤老和尚,一天到晚就这句佛号,念珠,珠不离手,佛不离口,就对了。 这句佛号不能间断,如果间断了,你马上要觉悟到,我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连线这个线又断掉了,赶快把阿弥陀佛捡起来,又通了,忘掉了就断掉了,不能忘掉,一切时一切处畅通无阻,你念佛功夫到家了,这就成功了。 27 『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念老的注解说,「人身难得者,《梵网经序》云: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这两句话,希望大家牢牢记住。 我们今天遇到人身了,太稀有,太难得,要珍惜,要好好的利用这一生的人身。 当然,究竟圆满的是能跳出六道轮回,不再搞生死轮回,你就得大利益了。 有没有方法跳? 有。 我有没有把握? 有。 28 极乐世界无量寿,人人都是无量寿,佛无量寿,往生的每个人统统是无量寿,所以到极乐世界不寂寞。 好的、善的亲戚朋友们都见面了;不善的,过去还有冤家对头的,也往生了,现在都变成善友,不再有怨恨了。 这个地方值不值得去? 要不要去? 要! 无量无边大千世界,到哪里去找这个学习的环境? 独一无二。 29 五逆十恶是造无间地狱的罪业,什么方法都没办法度,信愿持名能度。 这一句重要,太重要了! 我们每个人造作的罪业害怕,将来怎么办? 用这个方法来忏悔,用那个方法来消业障,都比不上一句佛号,一句佛号是真能度你。 不要再搞别的,搞乱了、搞杂了,反而业障消不了,不如这一句佛号,能度生死。 什么样的业障统统能消,你要相信,不要认为这句阿弥陀佛太简单了,抵不过那些经忏。 一切经忏加起来,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30 我真正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万缘放下,连佛法也要放下,专念阿弥陀佛,这种修行就超越普贤了。 普贤度不了五逆十恶,信愿持名能度五逆十恶;换句话说,它没有不能度的。 我们今天难得遇到,遇到了还怀疑,那就大错特错了,真错了。 遇到了不怀疑,我恭喜你,我祝福你;不但我恭喜祝福你,释迦如来,一切菩萨罗汉,都祝福你,都赞叹你,你真的比普贤十大愿王快速、高明,一生成就了。 31 这一切法的真实相佛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怎么样? 我们不相信。 《金刚经》大家读过,《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说的,我们能不能相信? 不能相信。 为什么? 还在这个幻相里面争名逐利,一点都没放下。 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实相,真实相,我们没接受,我们没把它放在心上。 安住就是放在心上,你能把佛所说的统统放在心上,这叫忍。 放在心上有什么好处? 帮助你开悟,你将来修行功夫大彻大悟,就明白了。 32 「看破、放下」,这是真正的善根。 净宗能不能成就,关键在此地,你肯不肯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你就决定成功。 我对于这个深信不疑,年岁愈大,住在这个世间短促,这个紧紧抓住,不敢放松。 33 学了不少年的经教,得到的结论,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必须有这个认知,没有这个认知,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你放不下。 如果放不下,生活还是很痛苦,在这个世间,纵然你命长,活到一百岁,你这一百年受的是折磨,是苦难。 真正修行人,他住世无论长久,他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 不放在心上,就是真的放下了,他会得到大乘佛法的利益。 如果是用在净土法门,那必定成就,毫无疑问的。 34 你对这个世间还有所留恋,麻烦可大了,丝毫的迷恋、留恋,就把你又拉回来再搞轮回。 拉到轮回里面去,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时间论劫算的,不是论年算的,你要经过多少大劫,你才能再遇到这样的缘分。 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努力的从看破、放下下手,我们心定了,稳了,不再动摇,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一生一定成功。 35 阿弥陀佛生生世世陪着我们,他有神通,他有智慧,他有大福报,在六道里头,无量劫中照顾我们,从来没有舍弃过,一直到现在。 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我们把事实真相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希望在这一生中,是我们在娑婆世界最后的一生,这才叫真报佛恩! 万缘放下,一心向往极乐世界。 36 阿弥陀佛的恩德超过父母。 你在这个轮回里面无量劫,谁最爱你,谁最关怀你、照顾你? 诸佛菩萨,特别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能够离开娑婆,直奔极乐,这就对了,释迦如来看到了欢喜,阿弥陀佛看到了欢迎。 不辜负长劫、无量劫来,佛菩萨对我们的慈悲、照顾,总算是把我们教回来了。 37 我们读了这部经,真相信了一定发愿,真发愿了一定放下,往生净土。 念佛的同修最后不能往生,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没有看破,没有放下。 没有看破怎么说? 对极乐世界没有真信。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苦难多。 难得遇到一个生活的环境非常美好,自己心心向往,希望移民过去。 这个世界再好,也不能跟极乐世界比。 你要真正认识西方极乐世界,我相信你的出离心一定发起来了,我希望离开娑婆世界,我希望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大欢喜心。 信,真信了,信了怎么样? 发愿我这一生非去不可。 能去得了吗? 你有这个心就真能去得了,为什么? 这个心跟阿弥陀佛接引的心相应,阿弥陀佛要接的人就是这种心,真想去,一点怀疑都没有。 38 善人极乐世界接受,恶人也接受,平等对待一切有缘众生。 有缘就是真信,真愿意去,这就有缘。 纵然自己这一生当中,过去不说,造作很多恶业,甚至于五逆十恶,坏事干尽了,遇到这部经教,听完了生大欢喜心,能不能往生? 能,也能往生。 为什么? 你在世界上所造的一切善恶业,自性里头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等于明心见性,是那样的境界,所以去的时候心不清净,五逆十恶不清净,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罪业消了,没了。 为什么没了? 环境上没了,极乐世界找不到一个恶人,找不到一个人有恶念,没有恶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 这一句佛号,就能把我们无始的罪业转变过来,变成求生的功德。 所以怎么能不欢喜? 真正欢喜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信受奉行』。 39 我们也想放下,功夫还不到家,还是放不下,这是什么? 烦恼习气,无量劫养成的,不是那么容易丢掉。 最好的方法,信愿持名,能帮助你看破放下,能帮助你一生成就。 你要把这个想通了、想明白了,真干了,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了,你会大欢喜,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前面我们看到,夏莲居老居士看到《无量寿经》生大欢喜,为什么? 看破放下了,他障碍没有了。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要跟这些大菩萨们学习,跟这些证入境界的祖师大德,追随他们,一步也不能放松,这一生究竟圆满成就,这就对了。 40 经典的学习能不能得利益,全在恭敬,古大德所谓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那现在我们这一代人,恭敬心没有了,不知道恭敬,所以听经很难得利益。 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恭敬心从哪里修? 要从孝顺父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就两个字,一个孝,一个敬。 全世界人虽然都有,他没有真干,他有父母,有师长,但是对父母没有孝敬,对师长没有恭敬,尊师重道他没有。 这什么原因? 没人教。 41 今天要恢复佛陀教育,要恢复传统文化,如果不是从孝亲尊师上下手,不可能有成就。 所以孝是传统文化的根,敬是传统文化的本,像一棵树一样,有根有本。 根没有了,本没有了,哪来的枝叶花果? 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这个事实不能怀疑,怀疑是大不孝,大不敬,你当然不能得利益。 所以说到根本比什么都重要。 法语恭录自—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500~508集)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 net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发布时间:2024-07-01 10:46:46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1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