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若生出一种憍慢心,应该把憍慢的思想去了它。为什么呢? 内容: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汝等比丘。 当自摩头。 已舍饰好。 着坏色衣。 执持应器。 以乞自活。 自见如是。 若起憍慢。 当疾灭之。 增长憍慢。 尚非世俗白衣所宜。 何况出家入道之人。 为解脱故。 自降其身。 而行乞耶。 ”前面第一个,是讲瞋恚烦恼障对治的方法,有瞋恚心、脾气大的人就修忍辱行。 忍辱就是对治瞋恚烦恼障的一个方法。 第二是贡高烦恼障的对治方法,我们人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有贡高我慢,总觉得自己是比旁人有智慧,有知识,有道德,有学问,所以就生出种种贡高我慢的障碍,这也就是一种贡高的烦恼障。 对治这种障,就要修谦下,自己要对所有的人都没有骄傲心,也就是要有谦虚和蔼的心。 所以佛说,“汝等比丘”:你们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包括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当自摩头”:你应该每一天三摩其头,摩摩(摸摸)自己的头三次,知道出家人把头发都剃去,也没有什么好的帽子戴着,应该知道自己是个出家人了,和在家人不同。 在家人也应该摩摩(摸摸)自己的头,想一想,我现在虽然没有出家,还有头发,但是我也不要有一种贡高我慢的思想,也要学谦虚、卑恭、折节,没有贡高我慢的思想,所以当自摩头。 “已舍饰好”:我已经舍弃了身上所佩戴的,或者剑之类的东西。 古来的人,身上常戴着一把宝剑,这把宝剑也是装饰品,表示自己是一个雄纠纠的武夫,或者是会功夫的人。 而出家人身上不戴这些个饰品,那些庄严的装饰品都没有了。 “着坏色衣”:所穿的衣服都不是很美丽的颜色,或者灰色,或者黄色,或者黑色的坏色衣。 因在家人不愿意穿这一类颜色的衣服,这叫坏色服。 出家人着坏色的衣服,这三衣──五衣、七衣和祖衣,颜色都不好;又“执持应器”:执持应量器。 应量器就是钵多罗,这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是应量器。 什么叫应量器呢? 就是你吃多少,托钵乞食的时候就乞多少,乞得你够吃就得了,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这叫应你食的器量。 你能吃这么多,就化这么多,就用这么大的一个钵。 “以乞自活”:以托钵乞食来养自己的色身,来生活。 “自见如是”:看见自己是这样子的──也没有好帽子戴,身上也没有戴什么装饰品,又着坏色衣,又执持应量器,又各处去次第乞食,沿门托钵乞食。 自见如是,你自己看见这种情形,“若起憍慢”:若再生出一种憍慢心来,“当疾灭之”:应该赶快把憍慢的思想去了它。 为什么呢? 你已没有头发,头上也不戴一顶好的帽子,身上也不佩戴庄严的饰品,穿这坏色的衣服,又执持应量器,去托钵乞食,这都是教人去贡高我慢,没有憍慢的思想。 假如还有的话,还不能控制自己贡高我慢这种骄傲的思想的话,当疾灭之,你应该赶快把这种思想,这种心取消了它。 “增长憍慢”:如果增长憍慢的话。 这“尚非世俗白衣所宜”:就是不出家的人,也不应该有憍慢的心,不应该有这种贡高我慢、骄傲,看不起其他人的这种思想。 “何况出家入道之人”:况且你已经出了家来修道? 想要修行得道,如果你还有这种贡高我慢的思想,这怎么可以的呢? “为解脱故”:你想要得到解脱的缘故,不受我执和法执所拘束。 “自降其身”:自己应该把自己的身分降低了,应该非常的谦虚,非常的和气。 “而行乞耶”:既然到各处去沿门托钵乞食,可是还有贡高我慢这种骄傲思想的话,这一定没有什么功德的,永远都不会成就你希望得到的道业。 恭录自《佛遗教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4-08-03 10:03:25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