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沙门的真正意义 内容: 尔时释提桓因言:我闻佛所说,无复狐疑。 又白佛言:齐几名贤圣舍心? 佛告帝释:舍心有三:一者喜身,二者忧身,三者舍身。 帝释! 彼喜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喜已,如所喜,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 帝释! 彼忧身者,自害、害彼,亦二俱害;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 复次帝释! 彼舍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身已,如所舍,不自害、不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是即名为受具足戒。 ------(《长阿含经》卷十《释提桓因问经》)沙门的真正意义,就是受具足戒;受具足戒的真义,却是在舍离受阴中的喜受时专念不忘而远离种种求,以免自害及害他。 但却要在舍离受阴以后,心中先建立一个灭尽五阴以后的如,知道灭尽五阴以后不是断灭空无的一切法空境界,而是真实不断灭的,因此在灭除喜受时,比丘应当专念不忘而保持不退;接著再断除忧受的爱著,再断除舍受的爱著,都是以灭除五阴为目标的;这样断除了喜、忧、舍受以后,究竟远离受阴而成为四果人,如是断除有漏与无明漏了,才算是受具足戒,所以佛说: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 在舍离忧受以后,对自己的道业已能不害,对他人的道业也能不害,并且必须观察确定而了知二俱不害,必须确实返观自己的心性已经如此而且决定不变了,才算是受具足戒了,所以佛说:二俱不害知。 知就是确定的意思。 这是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从灭除贪爱、憎、嫉三受来证得心解脱,然后舍离心解脱的受阴而证得慧解脱,成为四果人而名为已受具足戒。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 第七章第一节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 发布时间:2024-08-26 12:40:47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