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以《阿含经》略论道德的根源 摘要 内容: 以《阿含经》略论道德的根源 并略评释昭慧《佛教后设伦理学》陈介源 正觉佛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国 立 台 湾 大 学 法 律 学 系蔡礼政 正觉佛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东海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摘要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便开始尝试对善、正义等道德用语进行定义,并且努力发掘 人类为何会有道德观念,道德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此种努力一直到近代采用语言分 析的分析哲学兴起后,伦理学也重新探讨相关命题,并将所有的哲学问题归纳为语 言问题,致使后设伦理学跟着兴起而成为研究的重点。 可是经过将近一世纪的研究, 对于道德的根源命题,仍然无法获得突破性的成果。 本文尝试以佛教《阿含经》的观点,对于上述西方哲学二千余年来的重要命题 进行研究。 本文发现佛教是以坚固稳定的价值体系作为探讨的基础,而此价值体系 就是符合法界事实的十法界。 十法界中六凡业道是所有有情必须面对的业道抉择, 四圣法道则是所有有情厌恶业道轮回后,所必须面对的法道抉择。 十法界的价值体 系即是以实践道德的能力所成立,而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源即是可以实证的入胎识 如来藏。 由于有十法界的客观存在,使得有情在无量的轮回生死后,想要获得胜于此世 的未来世果报,或想要获得解脱轮回的自由,因此产生道德观念以作为业道与法道 的抉择,以此作为善恶的分野,并且以此作为相对善与绝对善的定义。 佛教即是以 实证法界根源如来藏所得的实相智慧,引发自由意志的抉择智慧而迈向成佛之道。 释昭慧认为佛教是以缘起法中的我爱作为道德的根源,并由我爱的基础产生自 通之法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 本文研究发现《阿含经》主张「我爱是不道德的根源, 是无量无数恶的渊薮」,不学佛法而自通之法,只是通于世间善的人天法,只是初级 道德的动力而非根源,只能及于未来世的好果报而不能及于解脱生死轮回。 因此, 缘起法不是所有道德的根源,住持有情身心的如来藏才是所有道德的根源。 康德主张理性宗教的三个道德公设并不正确,其中自由意志的选择与上帝的存 在,是彼此矛盾的公设。 本文认为真正的理性宗教应具有三个实证内涵:1、自由意志的存在,2、如来藏永恒存在,3、实相智慧。 此外,对于存有命题,语言研究的 方法,并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语言研究所获得的任何证据皆不是第一手证据,只 有现量实证所获得的智慧,才是真正的第一手证据,也是终极证据。 本文认为所有有情隐藏于内心深处,对于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的渴望, 正是对于佛教自由意志的抉择智慧的渴求。 由于对普世价值的渴求,必然使得一切 有情在获得具有实践道德能力的人身时,在诸佛菩萨无慢的慈悲教导下,终将实证 实相智慧而逐步迈向成佛之道,唯除决定性的不回心二乘人。 关键字:价值论、义务论、自通之法、效益主义、直觉论、情绪论、绝对自由、 普世价值、道德哲学、伦理学、后设伦理学一、绪言二、后设伦理学中的根源命题三、价值的体系与根源四、善的定义与业道抉择五、绝对善的定义与法道抉择六、结论 发布时间:2024-10-05 12:08:50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