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檗山慧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黄檗山慧禅师悟道因缘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黄檗山慧禅师,疏山匡仁禅师之法嗣,洛阳人。 少时出家,专学经论,后又增受菩萨戒。 通过一段时间对戒律的研究和修持,慧禅师深感戒律深邃驳杂,微细难防。 一日,他大发感叹道:大士摄律仪,与吾本受声闻戒,俱止持、作犯也。 然于篇聚增减,支本通别,制意且殊。 既微细难防,复于摄善中尝行于少分,况饶益有情乎? 且世间泡幻,身命何可留恋哉! [意思是说,菩萨戒中的摄律仪戒,与我过去所受的声闻戒,都是讲止、持、作、犯,但是在篇幅长短、戒条增减、支(枝末)本(根本)通(相同)别(差别)、制戒用意等方面,颇多不同。 既然摄律仪戒中的这些复杂的规定细微难防,加上摄善法戒中的种种要求,能实行的也很少,更何况修持饶益有情戒呢! 再说世间如梦幻泡影,身命又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于是,他便放弃了经论、戒律等义学方面的学习,想投身于水,以肉体布施于水中的鳞甲之类。 主意已定,他便来到河边,准备投河。 就在这时,他偶然碰到两位禅者。 通过交谈,两位禅者知道了他的苦恼,便指点他说:南方颇多知识,何滞于一隅? 慧禅师接受了二位禅者的劝告,遂回心转意,决心南下参学。 当时,正是宋金对峙的时候,关津守得很紧,出入非常不容易。 慧禅师便央求守关的官吏,说道:吾非玩山水,誓求祖道,他日必不忘恩也。 官吏明白了他的求道志向,便不再阻止他,让他过关,并且对他说:师既为法忘身,回时愿无吝所闻。 慧禅师欣然答应了,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不久,慧禅师便来到疏山(今江西抚州境内)匡仁和尚座下。 一日,匡仁和尚坐在法堂里接受大众的参问。 慧禅师先顾视大众,然后提问道:刹那便去时如何? 匡仁和尚道:逼塞虚空,汝作么生去? 慧禅师道:逼塞虚空,不如不去。 匡仁禅师一听,便不再理会他。 下堂后,慧禅师向首座和尚请益。 首座和尚道:适来祇对(回答)甚奇特。 慧禅师道:此乃率尔,敢望慈悲,开示愚昧。 首座和尚道:一刹那间还有拟义否? 慧禅师被这一问,言下顿省,于是便礼谢首座和尚。 慧禅师悟道后,便留在南方传法,后住黄檗山,继任祖席。 发布时间:2024-10-23 10:35:43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