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六 内容: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余佛言。 善男子。 勿作是语。 如来常所化众生身。 是名化身。 世尊。 其义云何。 世尊。 如佛所说住是三昧则得法身。 云何复言是变化身。 如来法身。 若为教化作杂食身。 云何此身非虚妄耶。 真法身者。 云何复作杂食之身。 若作  食身是义不然。 佛言。 止止勿作是语。 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 若有化身是名幻身。 世尊。 何故颠倒以此非身而名为身。 无物者名之为幻。 若是幻身。 云何而得不诳众生。 佛言。 善男子。 莫作是观。 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无有住身。 虽无住身如药树王。 如草木瓦砾。 我身亦尔。 何以故。 我身无我无有我所。 无命无语无心无实无阴界入。 犹如药树能除众生一切病苦。 我身亦尔。 除灭众生无量病苦。 何以故。 身如幻故。 复次善男子。 譬如药树终不生念取叶莫取枝。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终不生念取手莫取足。 何以故。 是三昧力故。 亦能除断一切众生贪欲嗔恚愚痴等病。 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 无内身无外身无内外身。 无死生身得甘露身。 甘露身故。 能断众生贪欲嗔恚愚痴等病。 复次善男子。 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作变化身。 为断一切诸恶鸟兽及三恶道。 犹如药树。 若有人言诸恶鸟兽遇菩萨身到三恶道。 无有是处。 若言舍身转至人天见诸佛者。 斯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 若言四众住是三昧。 则得亲近无量诸佛。 亦有是处复次善男子。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若欲修习是三昧者。 先当思惟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佛法不灭。 无有毕竟入涅槃者。 复作是念。 一切众生种种所须我当给施。 若脚若手若头若目。 为正法故悉舍所有。 舍时欢乐舍已无悔。 何以故。 我此身者犹如药树。 若能作是一念思惟。 当知不久得是三昧。 复次善男子。 譬如骏马髦尾纤长。 于十五日布萨之时。 在大海中悲鸣三唱。 谁欲度海谁欲度海。 若有诸人乘其背者。 及捉髦尾颈项首脚。 悉得到于大海彼岸。 是大云经亦复如是。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 乃至一句一字二字。 一切皆度三恶彼岸永得解脱。 复次善男子。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若有得闻是三昧名。 生生常得转轮圣王帝释梵王。 终无退转常得亲近佛法圣众。 于菩提心坚固不动。 不舍大乘方等经典。 世尊。 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 于一切法所见真正。 佛言。 善男子。 若有成就是三昧者。 见于如来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毕竟涅槃。 则不得名所见真正。 若见如来常乐我净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如是乃名所见真正。 世尊。 如佛所说若见如来常乐我净其义云何。 善男子。 常乐我净即是如来真实之性。 世尊。 若如是者。 一切凡夫亦得成就如是实性。 何以故。 凡夫之人亦复计于常乐我净。 善男子。 汝今不应作如是说。 我言具是三昧菩萨。 乃能见于常乐我净。 不说凡夫所计颠倒常乐我净。 世尊。 如佛所说若见诸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是人则见上道下道得须陀洹果。 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见诸法常乐我净。 则不能得须陀洹果。 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云何世尊言。 菩萨成就是三昧已。 则得见于常乐我净。 又如佛言。 真解脱者犹如虚空。 如是解脱即是涅槃。 云何如来说言涅槃常乐我净。 一切众生亦如虚空。 水月梦幻芭蕉云电。 空无性相不得暂住。 犹如画水随画随合。 见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见如是相则名真见。 真见者得须陀洹果。 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云何如来说言菩萨成就是三昧。 乃得见于常乐我净。 如佛先说诸佛如来观一切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无有寿命士夫众生空无所有。 是名诸法真实之性。 今者复言见一切法常乐我净。 是义云何。 善男子。 止止莫作是言。 善男子。 若有菩萨成就具足是三昧已。 则不复与诸法和合。 不和合故得名护戒修习三昧菩萨摩诃萨。 不见诸法断常之相。 不见断故不生喜悦。 不见常故不生忧戚。 为知法印不为护戒。 亦不得名修习三昧。 如来不着护戒毁戒常无常。 觉不觉作不作。 净不净空不空。 戒非戒知非知。 名非名取非取。 怖非怖畏非畏。 因非因灭非灭。 菩提非菩提。 解脱非解脱。 涅槃非涅槃。 一切诸法无有怖畏。 为解脱故护持禁戒修习三昧。 一切诸法无有退灭。 菩萨知已其心甘乐。 修是三昧为诸众生说。 佛如来常恒不变正法不灭。 是故护戒修习三昧。 复次善男子。 若有欲得如是三昧。 应当修习常想我想命想人想。 习此想已则得成就具是三昧。 若言不得无有是处世尊。 如来或说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或时复说常乐我净。 其义云何。 善男子。 世俗之道。 谬见诸法常乐我净。 是故我说无常无我无乐无净。 世尊。 出世之法。 颇复得有常乐我净不。 善男子。 若有菩萨住是三昧。 欲说我时先说五事。 何等为五。 一者谷子。 二者树子。 三者肥味。 四者伏藏。 五者蛇蜕。 善男子。 如谷子者。 芽时茎时叶时华时。 名为无常。 若收果实众生受用。 则名为常。 菩萨摩诃萨若未成就是三昧者。 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若已成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未能度脱一切众生。 名无常无我无乐无净。 若能度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破坏一切邪见。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破坏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永断诸烦恼故。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永断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善男子。 是名谷子。 复次善男子。 如庵罗树未得果时。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得果实众生受用。 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菩萨摩诃萨未得成就是三昧者。 名无常无我无乐无净。 若成就已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未能度脱诸众生故。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度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破坏一切邪见。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破坏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永断诸烦恼故。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永断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善男子。 是名树子。 复次善男子。 如胡麻子未成油时。 不能消除众生病苦。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成油已能除众生所有病苦。 是故得名常乐我净。 菩萨摩诃萨未得成就是三昧者。 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成就已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未能度脱诸众生故。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度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破坏一切邪见。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破坏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永断诸烦恼故。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永断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善男子。 是名肥味。 复次善男子。 如有宝藏隐伏地中。 不能润益一切众生。 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出地已众生受用为大利益。 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菩萨摩诃萨若未成就是三昧者。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成就已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未能度脱诸众生故。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度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若不能坏一切邪见。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破坏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永断诸烦恼故。 名无常无我无乐无净。 若能永断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善男子。 是名宝藏。 复次善男子。 如蛇脱皮。 未脱皮时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脱皮已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菩萨摩诃萨未得成就是三昧者。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成就已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未能度脱一切众生。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度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若不能坏一切邪见。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破坏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永断诸烦恼故。 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若能永断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又断众生于佛所起四种疑心常乐我净。 善男子。 是名蛇蜕。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 以此五事演说如来常乐我净。 能说我人寿命众生士夫。 能如是见名为正见。 世尊。 如来所说如是五事。 是义不然。 何以故。 如来常于诸经中说。 诸法无常如向五事。 因亦无常果亦无常。 若使菩萨住是三昧如五事者。 亦应无常。 以是义故。 一切诸法无非无常。 世尊。 有因必有果。 有果必有因。 一切众生及诸菩萨亦复如是。 有生必有死。 有死必有生。 若如是者常亦无常。 无常亦常。 以是义故一切诸法悉有二性常与无常。 不应定言世法无常出世法常。 如来实语云何出是虚妄之言。 善男子。 汝今何故如蚕自裹。 善男子。 若有人言端正之人犹如满月。 香象姝白犹如雪山。 人实非月。 象非雪山。 少有相似故引为喻。 善男子。 世间五事亦复如是。 有少常故故以为喻。 诸佛如来实不可喻。 犹引喻为喻。 世尊。 若如来常者。 何故复于余经中说。 犹如灯灭解脱亦尔。 世尊。 如来若常云何得灭。 如其灭者云何言常。 如来若言亦常亦灭。 如是之言非虚妄耶。 又如佛言。 一切诸法犹如水月。 诸法若常。 云何复言犹如水月。 善男子。 我说有为如水中月。 是故我说。 余法有常余法无常。 若有众生未得解脱。 未断烦恼未断名相未断众生相。 不得法相未得修习如是三昧。 是名无常。 若有众生已得解脱。 永断烦恼名相众生相。 得于法相修习三昧。 是名为常。 是故我说。 余法有常余法无常。 世尊。 若尔者如来何故说。 佛涅槃犹如灯灭。 如灯灭者为喻身灭为喻结灭。 如膏不离灯灯不离膏。 众生亦尔。 身不离结结不离身。 云何言灭。 佛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若如是见名为正见。 善男子。 身有二种。 一者烦恼身。 二者法身。 烦恼身灭犹如灯灭。 是故我说余法无常。 法身无灭犹如虚空。 是故我说余法是常。 断烦恼器名为解脱。 得解脱已无常身者。 诸佛世尊则是断见。 若烦恼气常不灭者。 诸佛世尊则是常见。 诸佛世尊定无有此断常二见。 诸佛世尊已于无量阿僧祇劫断此二见。 如来若有众生相者则应无常。 如来已于无量劫中断众生相。 若言如来有众生相无有是处。 善男子。 譬如大王出入游巡。 若在外时内则不见。 内虽不见不得言无。 外亦如是。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无常已断。 为众生故受无常身。 若言如来身无常者无有是处。 是故我说常与无常。 说我无我。 说众生非众生。 说人非人。 说命非命。 说士夫非士夫。 如来常说。 有为之法皆是无常终不言常。 若言常者无有是处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 则得断除世见命见声闻缘觉见。 无有贪爱无取无求常不变易。 成就安住得无所畏。 无有憍慢垢不能污。 是故我说常乐我净。 善男子。 我说声闻辟支佛乘。 一切世人之所不解。 虽世人不解终不得。 言慧者亦尔。 世间之人虽见如来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亦不得言有智慧者。 同于彼见。 薄福钝根行邪道者作如是言。 如来无常永灭涅槃。 若言如来永灭度者。 当知是人不离三恶。 善男子。 譬如深汪其水浑浊。 中有宝珠人所不见。 有人唱言。 此浊水中有大宝珠。 众人闻已竞共求觅。 或得瓦石沙砾草木。 然无有能得真宝者。 以不得故便言虚妄。 复更有人善知方便。 以无价珠置之浊水。 水即为清。 众人因是悉见真宝。 善男子。 声闻缘觉不解如是三昧力故。 说言如来无常无乐无我无净空无所有。 不知如来常恒不变轮转生死。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 善解如来所有密语。 是故以此无价宝珠喻于三昧。 善男子。 若男若女欲见如来常恒不变。 应当修习如是三昧。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 则见如来常恒不变。 解脱亦尔。 善男子。 譬如树荫行路之人因之憩息。 住是三昧诸菩萨等亦复如是。 为诸众生而作荫覆善男子。 若有人言如来无常永涅槃者。 是魔弟子。 若不如是真我弟子。 若言如来毕入涅槃。 当知是人污辱我法。 若有信受如是语者甚可悲伤。 说是语时于会右面出大光明。 其光金色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悉蔽日月梵天之明。 惟不能障佛之光明。 其余光明黤黮不现。 大小须弥草木丛林。 二国中间幽闇之处无不大明。 地狱众生遇斯光已。 苦痛休息身得安乐。 尔时一切大众之前。 即时出生六万亿莲华。 其华微妙色香具足。 千叶盛满四宝为质。 一一莲华出微妙香。 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其中所有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魔天沙门婆罗门。 一切众生闻香气已。 皆得爱法心乐大乘。 乐欲听法断诸烦恼。 是华成就如是功德微妙之香尔时大云密藏菩萨摩诃萨。 在大会中见是神变。 即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 世尊。 是何相貌谁之德力。 是大众中有是妙华出无量香。 于是净光天女。 语大云密藏菩萨言。 善男子。 一切诸法皆悉无相。 云何问言是何相貌。 诸法如梦。 何故颠倒如狂所问大云密藏言。 善哉善哉。 天女。 我非不见诸法如梦。 为欲断彼着相故问。 天女言。 大德。 何故见于着相而生此问。 天女。 是故我先言为众生故。 欲令度脱是故而问。 大德。 若不自断我见我疑。 云何而能度脱众生。 若不自断我见我疑。 欲为众生除断见疑无有是处。 佛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实如天女之所宣说。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 惟见无相。 善男子若男若女欲见无相。 应当精勤修是三昧。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 能于三千大千世界现种种身。 世尊。 云何菩萨住是三昧。 能于三千大千世界现种种身。 善男子。 若有幻师若幻弟子。 于大众中能作种种若男若女。 若大若小若生若死若去若来。 若舍若林若象若马。 若断若折若破若坏若续若绝。 大众见已不生惊怪。 何以故了知幻故。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住是三昧修习正道。 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化种种身。 为度众生故住是三昧。 诸菩萨等见是化已。 不生惊怪无有疑心。 随顺于义无有违逆。 何以故。 定知即是三昧力故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 能于三千大千世界。 随诸众生种种所行处处现身。 或阎浮提现处母胎。 一切众生实见菩萨处在母胎。 而是菩萨实不在胎。 或阎浮提现出母胎。 众生亦见菩萨出胎。 而是菩萨实不出胎。 或阎浮提现初剃发造制周罗。 一切众生皆见如是。 而于菩萨实无是相。 或阎浮提现诣学堂习诸伎艺书[跳-兆+(梳-木)]算计。 一切众生皆见菩萨始初习学。 而是菩萨已于过去无量劫中悉修学已。 或阎浮提现行如人师子白鹅。 一切众生皆见菩萨现行如人师子白鹅。 而是菩萨都无此相。 或阎浮提示有妻子五欲相乐。 一切众生皆见是相。 而是菩萨已于昔劫久远离之。 惟以法乐而自娱乐。 或阎浮提示大小便。 一切众生亦见是相。 而此菩萨得真法身非杂食身。 云何而有大小便利。 咀嚼杨枝着衣洗手。 履践革屣执持伞盖。 身服缨络饮食饥渴。 生老病死行檀波罗蜜。 得转轮王奴婢仆从男女大小。 或作人天头陀苦行。 现为比丘福利众生。 现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破坏众僧听法说法食啖毒饭。 犯四重禁作五逆罪。 作声闻像辟支佛像。 出家学道菩提树下。 转正法轮现大神足入于涅槃。 或作释梵天魔波旬。 流转诸有犹如车轮。 亦复如是。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虽作如是随顺世间种种诸行。 为欲度脱终不生于众生之相常修法相。 何以故。 是三昧力故。 菩萨摩诃萨无有着处。 不着声闻不着缘觉。 为欲怜愍一切世间度众生故。 在在处处随其所乐而现其身。 是故菩萨修习无相见于无相。 若人能见如是无相。 是名正见净光天女亦修无相。 诸佛世尊住是三昧。 故不可思议。 世尊。 是净光天女。 成就具足甚深智慧。 若无相境界不可思议。 其修习者亦不可思议。 尔时世尊熙怡微笑。 从其面门出无量光。 其光五色遍照无量无边世界。 上至梵世一切周遍绕身三匝还从口入。 尔时大地六种震动。 庄严清净如郁单越。 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佛神力故悉得睹见。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复从座起。 整衣服合掌恭敬白佛言。 世尊。 何因缘故放是光明。 佛言。 善男子汝向所疑我今欲答。 是故放是瑞相光明。 善男子。 于此西方有一世界名曰安乐。 其土有佛号无量寿。 今现在世常为众生讲宣正法告一菩萨。 汝善男子。 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 为诸少福钝根众生说大云经。 汝可往彼至心听受。 是彼菩萨。 欲来至此故先现瑞。 善男子。 汝观彼土诸菩萨身。 满足五万六千由旬。 世尊。 彼来菩萨字号何等。 复以何缘而来此土。 将非为度众生故来。 惟愿如来。 为诸众生分别解说。 善男子。 彼土菩萨欲闻净光授记别事。 并欲供养如是三昧是故而来。 善男子。 是菩萨名无边光。 通达方便善能教导。 世尊。 惟愿如来说是天女。 在何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时当得转此女身。 善男子。 汝今不应问转女身。 是天女者。 常于无量阿僧祇劫。 为众生故现受女身。 当知乃是方便之身非实女身。 云何当言何时当得转此女身。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 其身自在能作种种随宜方便。 虽受女像心无贪着欲结不污。 世尊。 惟愿如来。 为诸众生。 说是天女未来之事。 善男子。 汝今谛听我当说之。 以方便故我涅槃已。 七百年后是南天竺。 有一小国名曰无明。 彼国有河名曰黑闇。 南岸有城名曰熟谷。 其城有王名曰等乘。 其王夫人产育一女。 名曰增长。 其形端严人所爱敬。 护持禁戒精进不惓。 其王国土以生此女故谷米丰熟快乐无极。 人民炽盛。 无有衰耗病苦忧恼恐怖祸难。 成就具足一切吉事。 邻比诸王咸来归属。 有为之法无常迁代。 其王未免忽然崩亡。 尔时诸臣即奉此女以继王嗣。 女既承正威伏天下。 阎浮提中所有国土。 悉来承奉无拒违者。 女王自在摧伏邪见。 为欲供养佛舍利故。 遍阎浮提起七宝塔。 赍持杂彩上妙幡盖。 栴檀妙香周遍供养。 见有护法持净戒者。 供养恭敬。 见有破戒毁正法者。 呵责毁辱令灭无余。 具足修习十波罗蜜。 受持五戒拯济贫穷。 教导无量一切众生。 说大云经以调其心。 若闻大乘方等经者。 恭敬供养尊重赞汉。 满二十年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是大云经。 然后寿尽。 是时乃当转此女身。 为众生故示大神通。 为欲供养无量寿佛故。 故生彼界。 世尊。 是女王者。 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耶。 善男子。 如是女王。 未来之世过无量劫当得作佛。 号净实增长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娑婆世界尔时转名净洁浣濯。 有城名曰清净妙香。 其城纯以七宝庄严。 最胜无上犹忉利宫。 其城凡有九万亿人。 土地平正无有荆棘土沙砾石。 其土人民不生邪见爱重大乘。 无有声闻缘觉之名。 一切纯是菩萨大士。 修习慈悲喜舍之心。 成就忍辱寿命无量。 善男子。 若有众生得闻彼佛如来名号。 不堕三恶转生人天。 说是经已。 无量众生得阿毗跋致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六 发布时间:2025-02-01 12:39:04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