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照法师:修禅定不停地提高定力 内容: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修行只是歇,歇就是歇息的歇,歇下来的歇,只是歇。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我们现在如果通过南传佛教或者四禅八定,硬要把自己的心专注在一个境上,比如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一定要培养专注力,一定要停留在这个状态,你培养的那个定的状态不是你的本来。 △先专注在一个点,一旦养成一个点的习惯,把这个点也拿掉,能所双亡,你才能进入了你的本来,要不然我们就忘本了。 △修禅定不是你没有能力进入定境,是你不习惯禅定的觉受。 习惯于轮回,习惯于受苦,习惯于分别心,习惯于是非人我,偏偏不习惯这种最清净的本来,这恰是我们最需要习惯的。 △所以修定的这个过程是你习惯于静止,然后你的定力不停地提高,定力提高实际上就是你习惯的能力加强了。 定不是盖房子一样,砖块一块块给它砌起来,房子盖起来。 定,是把房子拆掉,你回归于虚空,虚空本来是这样子的。 △定力只要提高了,他的客观观察的能力就增强了。 所以,所有客观观察的能力增强的时候,都叫智慧。 △我们一开始修观,就是你不能有意见,就像四念处一样,不能有任何的意见,来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身心。 不要有意见,什么意思? 就是你不能判断,你只负责清楚,但是不负责判断。 △你清楚你现在是什么状态,但是你不能判断说:我这个状态是凡夫,我这个状态是圣人,我这个状态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没有不好的,都是自然的一种现象,你要去了解这个现象的过程,就是你智慧的提高。 修行只是歇,歇就是歇息的歇,歇下来的歇,只是歇。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你狂乱的心一旦歇下来了,不再去干扰自己了,那就是菩提,狂心若歇,歇就是菩提。 歇就是你的本,所以本来是安定的。 当你明白了本来是安定的时候,这个定不是你创造的。 我们现在如果通过南传佛教或者四禅八定,硬要把自己的心专注在一个境上,比如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一定要培养专注力,一定要停留在这个状态,你培养的那个定的状态不是你的本来。 我们在流浪的轮回的路上,因为流浪会带来很多的疲劳、疲惫,我们不习惯,所以我们想调整一下状态,让自己不要流浪,保持在某一个境上,专注一个境上。 但是你只要想专注在一个境上,就是一种造作,所以世间的禅定都是一种造作。 通过这种造作,这种定的专注,比如说观鼻尖、观眉心、或者观丹田,观某一个境,选择一个境观,停在那里,专注在那里。 专注在那里不是真正的目的,只是让你先慢慢地学会,本来心是向外去求的,东想西想,想了一塌糊涂,现在先培养专注一个点,比如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先专注在一个点,一旦养成一个点的习惯,把这个点也拿掉,能所双亡,你才能进入了你的本来,要不然我们就忘本了。 轮回中,我们都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忘记掉了,所以现在需要修定,就是止观是因,定慧是果。 静止一段时间以后,你的定力自然就提高了。 我们大家很想要说:师父,我想要得禅定,我禅定体会一下吧。 但是你不习惯定,你习惯动,动你很习惯,定其实你不习惯。 有时候一定下来什么都不想,觉得很害怕,好像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的,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你对定完全不习惯。 但实际上定是非常好的,因为你的本来面目是定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那个本来就是最根本的,我们的本体是很安定的,从来不动摇的,就像虚空一样,从来不动摇,但是我们却不习惯这个定。 修禅定不是你没有能力进入定境,是你不习惯禅定的觉受。 习惯于轮回,习惯于受苦,习惯于分别心,习惯于是非人我,偏偏不习惯这种最清净的本来,这恰是我们最需要习惯的。 所以修定的这个过程是你习惯于静止,然后你的定力不停地提高,定力提高实际上就是你习惯的能力加强了。 定不是盖房子一样,砖块一块块给它砌起来,房子盖起来。 定,是把房子拆掉,你回归于虚空,虚空本来是这样子的。 就是你有很多的观念、很多的想法,太多了,这个干扰,那个干扰,你现在要禅修,那个观念也不要,这个观念也不要,所有的观念都还给他们,然后你发现你的心本来是怎么样的。 定力只要提高了,他的客观观察的能力就增强了。 所以,所有客观观察的能力增强的时候,都叫智慧。 我们一开始修观,就是你不能有意见,就像四念处一样,不能有任何的意见,来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身心。 不要有意见,什么意思? 就是你不能判断,你只负责清楚,但是不负责判断。 你清楚你现在是什么状态,但是你不能判断说:我这个状态是凡夫,我这个状态是圣人,我这个状态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没有不好的,都是自然的一种现象,你要去了解这个现象的过程,就是你智慧的提高。 原标题:达照法师|你培养的那个定的状态不是你的本来。 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千界 发布时间:2025-03-11 12:50:16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5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