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八关斋戒(上) 内容: 一、何谓八关斋戒诸经论中。 或名八关斋戒。 或名八关戒。 或名八戒斋。 又名八种长养功德法。 如是名虽不一。 而戒则同也。 谓以前八法。 名为关戒。 关谓闭八恶。 不起诸过。 后一不非时食。 名之为斋。 斋以齐中为义。 即是禁止八恶。 而令修中道故也。 (节录自毗尼止持会集卷第八)八关斋戒是帮助修清净心的,所以斋最重要的是心,斋心。 真诚、恭敬,诚就灵了,就有感应,就感通了。 持斋必定要守戒,为什么? 你要是犯戒,你的心不清净,心不清净斋也破掉了。 斋跟戒是连在一起,但是是以斋为主。 不持戒,一条戒破了斋就破掉了。 八关斋戒是佛给在家人制定的,制定得非常好,期间只是二十四小时,一天一夜,真正做到功德很大。 这一天一夜完全是以佛的标准让我们来学习,所以确实有很大的功德。 修一天清净、真诚、恭敬,修二十四小时,不是简单的事情。 现在我们看到许多修八关斋,那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所以这种殊胜的功德他得不到。 (节录自老法师开示)二、八关斋戒内容关者,禁也。 谓禁闭杀盗淫等八罪,使之不犯故也。 论云:夫斋者,过中不食也。 以八戒助成斋法,共相支持,故又名八支斋法。 八戒中,前五条是基本的五戒,后三是减低贪瞋痴的助缘。 五戒乃人天因,此一日夜戒斋,方为出世因也。 (一)不杀生:杀生带来的是疾病、短命,这是杀生的果报。 我们要健康,要长寿,健康长寿从哪里来的? 从不杀生。 佛在大乘经典里面劝菩萨不吃肉,不食众生肉,这个真正是健康长寿之道。 纵然做不到,决定不可以杀生,包含蚊虫、蚂蚁都不能杀。 (二)不偷盗:不偷盗就是不与取。 一切财物是有主的,主人没有同意,我们把它取来,这都叫做盗窃。 或者是主人之物,没有得到他的同意,我们把它改变、变更,那也算是盗窃。 偷盗所得的果报是贫穷。 我们要想富有,要想自己的财富能够永远保持而不失去,那你要晓得怎样修因。 时时刻刻存着盗心,你的财富就不能保持,决定保持不了多久。 (三)不邪淫:这个地方的「淫」是专指男女的淫欲,这个要断。 断淫才能得到大贵、尊贵。 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美满,家族兴旺,要达到这个目的,决定禁止邪淫;你的家庭会幸福,会美满,会兴旺。 (四)不妄语:我们在社会上能够得到大众的信任,就会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支持你、帮助你,这一定要言而有信,决定不妄语,你才能做到,才能得到大众的信任。 你在社会上这个事业就一帆风顺了,得到人家的尊敬,得到大家的信任。 (五)不饮酒:酒能够迷惑人性,酒醉了对于自己的言行不能控制,往往造作罪业,造了过失。 饮酒本身没有罪,酒醉之后乱性,会产生严重的过失,所以佛把这一条也列入重戒之一。 (六)不得香粉涂身:这就是脂粉涂身,这个脂粉包括现在用香水这些东西,甚至于香皂都不可以,香皂也是属于这一类的。 (七)不得歌舞唱伎及往观听:不得歌舞也不能去观听,包含不能看报纸,不能看电视,为什么? 这个斋是修清净心,这些决定扰乱你清净心,妨害你清净心,所以统统要远离。 不得上高广大床,这个高广大床睡在那里容易犯邪思,胡思乱想,所以这才禁止。 高广严饰,名为好床。 纵恣睡眠,小死无异。 今捐除睡卧,即是止善。 思念经道,即是行善。 八关斋戒最重要的是斋,斋一定做得清净,帮助你得清净心。 在形式上要过午不食,中国人讲午是十一点到一点,但佛经不讲过午,是讲过中。 过中是什么? 就是日中,日中以后就不能食。 通常在古时候搞不清楚,怎么办? 大概在十一点钟吃饭,这决定不过中,十一点到十一点半是肯定不过中。 过中之后只能喝水,凡是有沉淀的东西,你喝了之后统统破斋,斋戒就破掉了。 譬如说喝豆浆,豆浆会沉淀,豆浆不行;经戒告诉我们,蜂蜜不会沉淀,糖水可以。 凡是会沉淀的东西都不行,它有严格的规定,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能吃东西,愿不愿意去行,完全看自己发心。 慢慢的练习,心要清净,心清净了,你需要的饮食自然就少,你就感觉不困难。 心不清净,你必须要有营养补充,没有营养补充,挨饿很苦,挨饿愈苦心里愈烦躁,何必找这个麻烦? 这就没有必要了。 所以持八关斋戒心地要非常清净,如果受持时有烦躁和妄想,那就错了,那也只是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这要懂得。 三、有关八关斋戒问答(一)问:请问在家居士是否可以自己面对佛像进行八关斋戒? 答:经上有明文记载,自己可以在佛前受八关斋戒、求受五戒、三皈,这是可以的。 (二)问:弟子来自中国上海,回去后想在家持八关斋戒,请问是否可持,有无任何仪规? 答:八关斋戒有仪规,但是自己可以在佛菩萨形像之前自己受持,不必每天请法师来主持仪式。 因为八关斋戒的限制是一天,如果第二天再继续持,还要做这个仪式,就是天天持,天天要做仪式,它的效果只有一天。 四、八关斋戒仪规参考《佛说斋经》附受八关斋法(诸经论中。 具有八关斋法。 盖以一往判释。 则五戒乃人天因。 此一日夜戒斋。 方为出世因也。 故无论已受五戒未受五戒已至受菩萨优婆塞戒者。 皆可随意受持。 或六斋日或生日。 讳日或作诸功德日等。 并应发心秉受本经虽合为八支。 而秉受时。 仍作九支陈说。 无过。 盖文有开合。 义无增减也。 此依毗婆沙等。 以易方秉白故)○(受此斋法。 须一出家人为作证明。 不问大小两乘五众。 但令举世不非时食者。 便可为师。 设数里内决无其人。 或可对经像前。 自誓秉受耳以不非时食为斋体。 余支助成。 盖生死正因。 无如淫欲。 生死增上胜缘。 无如饮食。 是故经云。 一切众生。 皆依淫欲。 而正性命。 又云。 一切众生。 皆依食住。 而在家五戒。 未能永舍家业。 眷属缘累。 故令于六斋日。 受此八关戒斋。 一日一夜。 种未来世永出因缘)。 先应教受三归法。 我某甲。 归依佛归依法。 归依僧。 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 是我世尊(三说)。 我某甲归依佛竟。 归依法竟。 归依僧竟。 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 是我世尊(三说)。 次应教受戒斋法(不杀等八支名戒。 不非时食名斋。 故名八关戒斋)。 第一戒者。 尽一日一夜。 持心如真人(指阿罗汉)。 无有杀意。 慈念众生。 不得贼害蝡动之类。 不加刀杀。 念欲利安。 莫复为杀。 如清净戒。 以一心习。 第二戒者。 尽一日一夜。 持心如真人。 无贪取意。 思念布施。 当欢喜与。 自手与。 洁净与。 恭敬与。 不望与。 却悭贪与。 如清净戒。 以一心习。 第三戒者。 一日一夜。 持心如真人。 无淫意。 不念房室。 修治梵行。 不为邪欲。 心不贪色。 如清净戒。 以一心习。 第四戒者。 一日一夜。 持心如真人。 无妄语意。 思念至诚。 安定徐言。 不为伪诈。 心口相应。 如清净戒。 以一心习。 第五戒者。 一日一夜。 持心如真人。 不饮酒。 不醉。 不迷乱。 不失志。 去放逸意。 如清净戒。 以一心习。 第六戒者。 一日一夜。 持心如真人。 无求安意。 不着香华。 不傅脂粉。 不为歌儛倡乐。 如清净戒。 以一心习。 第七戒者。 一日一夜。 持心如真人。 无求安意。 不卧好床。 卑床草席。 捐除睡卧。 思念经道。 如清净戒。 以一心习。 第八戒者。 一日一夜。 持心如真人。 奉法时食。 食少节身。 过中日后不复食。 如清净戒。 以一心习。 (据大智度论三归竟后。 应云)。 我某甲。 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 若意业不善。 贪欲瞋恚愚痴故。 若今世。 若先世有如是罪。 今日诚心忏悔。 身清净。 口清净。 心清净。 受行八戒。 (如是白已。 然后云。 如诸佛云云)。 我今以此八关戒斋功德。 四恩总报。 三有齐资。 普与众生同生净土(或各有愿求。 俱可加入回向。 但不可离于佛法)。 萨婆多毗婆沙云。 受八斋法。 应言一日一夜不杀生云云。 令语言决绝。 莫使与终身戒相乱。 佛本制一日一夜。 不得过限。 若有力能受。 一日过已。 次第更受。 随力多少。 不计日数也。 夫受斋法。 必从他受。 于五众边优婆塞戒经云。 若先遣信欲刑戮人。 信迟未至。 其人寻后发心受斋。 当受斋时。 信至即杀。 虽后一时。 以戒力故。 不得杀罪。 若诸贵人。 常敕作恶。 若欲受斋。 先当敕语。 遮先诸恶。 乃得成就。 若先不遮。 辄便受斋者。 不名得斋。 欲受斋者。 先当宣令所属国境我欲受斋凡是斋日悉断诸恶罚戮之事。 发布时间:2025-07-05 10:19:47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8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