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二十四)师子频申比丘尼寄第四至一切处回向 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二十四)师子频申比丘尼寄第四至一切处回向尔时善财童子。 渐次游行至彼国城。 周徧推求此比丘尼。 有无量人咸告之言。 善男子。 此比丘尼在胜光王之所舍施日光园中说法。 利益无量众生。 这时候善财童子,渐渐次第的向南游行,抵至输那国的迦陵迦林城,便周徧推求师子频申比丘尼,有无量人都来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 这位师子频申比丘尼,正在胜光王的处所接受布施供养,日光园中说法,利益无量众生。」这位善知识是师子频申比丘尼,寄第四至一切处回向。 师子频申者,表示舒展自在,无不至故。 比丘尼者,表示纯净之慈,令善徧故。 国名输那者,翻为勇猛,表示勇猛之力,能使善根无不至故。 城名迦陵迦林者,翻为互相斗争时,谓因门胜而立城故。 表示回向愿,以信解大威力故。 广大智慧无障碍故,令修善根,无所不至。 时善财童子。 即诣彼园周徧观察。 见其园中。 有一大树名为满月。 形如楼阁。 放大光明。 照一由旬。 见一叶树名为普覆。 其形如盖。 放毗瑠璃绀青光明。 见一华树名曰华藏。 其形高大如雪山王。 雨众妙华无有穷尽。 如忉利天中波利质多罗树。 复见有一甘露果树。 形如金山。 常放光明。 种种众果悉皆具足。 复见有一摩尼宝树。 名毗卢遮那藏。 其形无比。 心王摩尼宝最在其上。 阿僧祇色相摩尼宝周徧庄严。 复有衣树名为清净。 种种色衣垂布严饰。 复有音乐树名为欢喜。 其音美妙过诸天乐。 复有香树名普庄严。 恒出妙香。 普熏十方无所障碍。 这时候善财童子,立即往诣日光园中,四周普徧的观察。 见此日光园中,有一棵大树,名字叫满月。 它的树形好像一座楼阁似的,并且放大光明,照耀一由旬(八十里)那么远的地方。 在万佛圣城也有很多这种大树,亦是放出无量光明。 刘居士照了很多大树的相片,红叶、黄叶和绿叶。 你可以说这些树放出来的光,不是只照一由旬,甚至照耀几千百那么多由旬! 善财童子又见到一棵叶树,名字叫普覆。 它的形状好像宝盖,放出毗瑠璃绀青色的光明。 又见到一棵华树,名字叫华藏,它的形状高大,好像雪山王似的。 雨一切众妙华,而没有穷尽。 就好像忉利天(三十三天)中的波利质多罗树。 又见有一棵甘露果树,它的形状好像金山,常放出光明,种种的众妙果,完全具足。 又见有一棵摩尼宝树,名字叫毗卢遮那藏,它的形状是无能比较。 心王摩尼宝高位在树之上,有阿僧祇(无量数)那么多的色相摩尼宝周徧庄严。 又有衣树,名字叫清净。 有种种的色衣,垂下分布以为严饰。 又有音乐树,名字叫欢喜,它所发出的音声非常美妙,超过一切诸天所奏的音乐。 又有香树,名为普庄严,恒常放出妙香,普熏十方世界,而无所障碍。 这一段是叙述八种无漏林树,表示由无漏法行而建立。 在净名经佛道品中,有偈曰:「总持之园苑,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浴此无垢人。」该经文与此段经文有相同的意义。 园中复有泉流陂池。 一切皆以七宝庄严。 黑栴檀泥凝积其中。 上妙金沙弥布其底。 八功德水具足盈满。 优钵罗华。 波头摩华。 拘物头华。 芬陀利华。 徧覆其上。 在此日光园中,又有水泉、河流、陂池,一切皆以七宝来庄严。 黑栴檀(檀香木)泥凝结积聚在池底中,有上妙的金沙,弥布在池底。 池中具中盈满八功德水,有优钵罗华(青莲华)、波头摩华(红莲华)、拘物头华(黄莲华)、芬陀利华(白莲华),普徧覆盖在池面上。 八功德者,谓轻冷濡美,净而不臭,调适无患,也已经①澄净。 ②清冷。 ③甘美。 ④轻软。 ⑤润泽。 ⑥安和。 ⑦除患。 ⑧增益。 无量宝树周徧行列。 诸宝树下敷师子座。 种种妙宝以为庄严。 布以天衣。 熏诸妙香。 垂诸宝缯。 施诸宝帐。 阎浮金网弥覆其上。 宝铎徐摇。 出妙音声。 或有树下敷莲华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香王摩尼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龙庄严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宝师子聚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毗卢遮那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十方毗卢遮那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其一一座。 各有十万宝师子座周帀围绕。 一一皆具无量庄严。 又有无量宝树周徧行列,在这一切诸宝树下,敷布师子座,有种种的妙宝,庄严师子座。 分布天衣,熏放一切妙香,下垂一切宝缯,施敷一切宝帐,阎浮金网弥覆在上面。 宝铎徐徐摇动,发出微妙的音声。 或者有树下,敷放莲华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放香王摩尼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放龙庄严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放宝师子聚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毗卢遮那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或有树下,敷放十方毗卢遮那摩尼王藏师子之座。 在每一个师子座,各有十万宝师子座周帀围绕。 每一个座子座,皆具有无量庄严。 此十万宝师子座,是代表菩萨的万行。 此大园中众宝徧满。 犹如大海宝洲之上。 迦陵陀衣以布其地。 柔软妙好。 能生乐触。 蹈则没足。 举则还复。 无量诸鸟出和雅音。 宝栴檀林上妙庄严。 种种妙华常雨无尽。 犹如帝释杂华之园。 无比香王普熏一切。 犹如帝释善法之堂。 诸音乐树。 宝多罗树。 众宝铃网出妙音声。 如自在天善口天女。 所出歌音。 诸如意树。 种种妙衣垂布庄严。 犹如大海有无量色。 百千楼阁众宝庄严。 如忉利天宫善见大城。 宝盖遐张。 如须弥峰。 光明普照。 如梵王宫。 在此日光园中,普徧充满各种众宝,就好像位在大海宝洲之上面。 有迦陵陀衣(用鸟羽毛所编织的地毯)以布满园地,其质柔软妙好,能令众生生出欢乐之触觉。 脚踩在这种天衣,足踝便沉没于衣中。 举足时,衣又恢复原状。 这种感觉是很舒适畅快,好像是踩弹簧床似的。 有无量诸鸟,出和雅音。 那些宝栴檀林是那么殊妙好庄严,常常雨种种妙华,而没有穷尽的时候。 就好像帝释天的花园,里面充满各种杂华。 又有无比的香王,普徧熏陶一切世界,好像帝释天的善法堂,又有一切音乐树、宝多罗树、众宝铃网,发出微妙的音声,就好像自在天中,善口天女所唱出的歌音,能令众生听了,而发菩提心。 又有一切如意树,有种种微妙的天衣,垂布庄严,好像大海一样。 又有无量色的百千那么多楼阁,有众宝以为庄严,就好像忉利天宫的善见大城(在须弥山的绝顶)。 宝盖遐张,好像须弥(妙高)峰一样。 光明普徧照耀,犹如梵王宫殿那么明亮。 这一段经文中的种种严饰,是表示菩萨万行之庄严。 尔时善财童子见此大园。 无量功德种种庄严。 皆是菩萨业报成就。 出世善根之所生起。 供养诸佛功德所流。 一切世间无与等者。 如是皆从师子频申比丘尼了法如幻。 集广大清净福德善业之所成就。 三千大千世界。 天龙八部无量众生。 皆入此园而不迫窄。 何以故。 此比丘尼不可思议威神力故。 这时候善财童子,见到此日光园的种种功德、种种庄严,都是菩萨过去的业报所成就,出世的善根之所生起,供养一切诸佛功德所流出而成的。 一切的世间没有可以和它相平等。 这些都是从师子频申比丘尼,了解一切法皆是如幻如影,虚妄不实,积集广大清净福德善业之所成就。 虽然她已照了诸法实相,观一切法如空,可是她仍不辞劳苦的教化众生。 此庄严的花园便是她修行的成果。 纵使三千大千世界天龙八部无量众生,完全进入此日光园,此花园仍不显得狭迫窄小。 为什么呢? 这都是因为师子频申比丘尼不可思议之大威神力的缘故。 这是大小圆融无碍之境界,清凉国师在华严疏中解释广狭自在无碍门说:「广大即入于无间,尘毛包纳而无外。」「广大即入于无间」:这是大能入小的道理。 无间是最小,广大能进入最小地方去,而大不会小,小不会大,妙处即在此。 须弥山能纳入芥子里边,四大海能收入到一毛孔里边。 这是广狭自在无碍门的道理。 「尘毛包纳而无外」:这是小能容大的道理。 无外是最大,可是一粒微尘,一根毫毛就能把广大世界包在里边,没有剩余露在外边。 换言之,无论有多大都能包在里边。 在楞严经上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佛坐在一粒微尘中转法轮,在一根毫毛端上讲经说法,所有无量众生皆来听法。 这不是凡夫所能想象到的妙境界,这乃是诸佛菩萨以法界为体、虚空为用之境界,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中现小,小中现大」的神通自在。 尔时善财见师子频申比丘尼。 徧坐一切诸宝树下大师子座。 身相端严。 威仪寂静。 诸根调顺。 如大象王。 心无垢浊。 如清净池。 普济所求。 如如意宝。 不染世法。 犹如莲华。 心无所畏。 如师子王。 护持净戒不可倾动。 如须弥山。 能令见者心得清凉。 如妙香王。 能除众生诸烦恼热。 如雪山中妙栴檀香。 众生见者诸苦消灭。 如善见药王。 见者不空。 如婆楼那天。 能长一切众善根芽。 如良沃田。 在一一座众会不同。 所说法门亦各差别。 这时候善财童子不单只见师子频申比丘尼坐在一棵宝树下,而是见彼化身无敷,普徧坐于一切宝树下的大师子座,来为众生说种种妙法,这即是至一切处之法门。 此比丘尼的身相端正庄严,四大威仪寂静,诸根调和柔顺,好像大象王一样。 她的心里没有污垢混浊的思想,犹如清净池。 她普徧周济有所求的众生,犹如如意宝。 她不染世间法,犹如莲华出污泥而不染。 她的心里没有畏惧,因为她无所罣碍,故能远离顚倒梦想,而无恐怖,犹如师子王一样。 她护持净戒,由戒生定,犹如须弥山不可倾动。 她能令见到她的众生,心里得到清凉,犹如妙香王。 她能除灭一切众生诸烦恼热,犹如雪山中的妙栴檀香。 众生见到她,一切痛苦便会消灭,她好像善见药王,能治疗众生的身心疾病。 众生见到她将不会空手而还,一定会有感应,她犹如婆楼那天(此乃水神,掌理雨水和云,能满众生愿望)。 她能生长一切众生的善根芽,犹如良沃田。 在每一个师子宫中,众会不同,而她所说的法门,也各有差别。 或见处座。 净居天众所共围绕。 大自在天子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无尽解脱。 善财童子或者见到师子频申比丘尼,坐在师子座上,四周有净居天众所共围绕,大自在天子而为上首,此比丘尼为他们说无尽解脱之法门。 净居天是位于色界四禅之最高处(五不还天),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欲界的圣者所生之处,因无外道杂居,故名净居。 这五重天是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或见处座。 诸梵天众所共围绕。 爱乐梵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普门差别清净言音轮。 或者见到师子频申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有一切梵天众所共围绕,爱乐梵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普门差别清净言音轮的法门。 梵天是位于色界之初禅天,此天无欲界的淫欲,寂静清净,故名梵天。 此天共有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通常所说的梵天是指大梵天王,名叫尸弃,他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来请转法轮。 此梵天与外道所说的梵天不同。 或见处座。 他化自在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 自在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菩萨清净心。 或见师子频申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他化自在天天子和天女所共围绕,自在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菩萨清净心的法门,令他们得到出世的清净心,而超世自在。 此天不用自己变现乐具,而假下天化作,自在游戏,故名他化自在。 居欲界六天之顶,其中的魔王,与色界摩酰首罗天,同为妨害正法的天魔。 或见处座。 善变化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 善化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一切法善庄严。 或者见到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善变化天的天子和天女所共围绕。 善化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一切法善庄严法门,令他们了解乐具虽庄严,仍不及善法的庄严。 此天能自己变化乐具,而自娱乐,故名化乐,为欲界六天中之天名。 或见处座。 兜率陀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 兜率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心藏旋。 或者见到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兜率陀天的天子和天女所共围绕,兜率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心藏旋的法门,令他们旋归如来藏心,则得到真正欢喜和满足。 此天位于欲界第四层天,为知足天。 有内外院,外院为天人享乐之处,内院为补处菩萨,最后身的住处,常由此下生而成佛,今为弥勒菩萨的净土。 或见处座。 须夜摩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 夜摩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无边庄严。 或者见到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须夜摩天的天子和天女所共围绕,夜摩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无边庄严的法门,令他们普徧庄严法界,方尽时分之乐。 夜摩天翻译为时分,谓随时受乐故,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三天。 (此天无日月,以华开为昼,华闭为夜。 )或见处座。 三十三天天子天女所共围绕。 释提桓因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厌离门。 或者见到师子频申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三十三天的天子和天女所共围绕,释提桓因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厌离门的法门,令他们不耽着于五欲,而能厌离,永无上道。 此天为忉利天,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其宫殿在须弥山顶,天主名释提桓因,居中央。 他有三十二个天臣,分居忉利天的四方,连他自己的宫殿,共成三十三个天宫。 此天一昼夜,为人间一百年。 或见处座。 百光明龙王。 难陀龙王。 优波难陀龙王。 摩那斯龙王。 伊罗跋难陀龙王。 阿那婆达多龙王等。 龙子龙女所共围绕。 娑伽罗龙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佛神通境界光明庄严。 或者见到师子频申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有百光明龙王、难陀(福)龙王、优波难陀(善福)龙王、摩那斯(大身)龙王、伊罗跋难陀龙王、阿那婆达多(无热)龙王等,与龙子和龙女所共围绕,娑伽罗龙王(海龙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佛神通境界光明庄严法门。 或见处座。 诸夜叉众所共围绕。 毗沙门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救护众生藏。 或者见到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诸夜叉众所共围绕,毗沙门天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救护众生藏的法门,因为夜叉性好飞空害物,故比丘尼劝他们要护持众生。 或见处座。 干闼婆众所共围绕。 持国干闼婆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无尽喜。 或者见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干闼婆众所共围绕,持国干闼婆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无尽喜法门,因为干达婆众能奏乐,以喜乐帝释天。 或见处座。 阿修罗众所共围绕。 罗睺阿修罗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速疾庄严法界智门。 或者见到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阿修罗众所共围绕,罗睺阿修罗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速疾庄严法界智之法门,因为修罗以善幻为庄严故。 或见处座。 迦楼罗众所共围绕。 捷持迦楼罗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怖动诸有海。 或者见到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迦楼罗众所共围绕,捷持迦楼罗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怖动诸有海的法门。 迦楼罗为大鹏金翅鸟,一搧翅膀,便能搅动大海。 故比丘尼教他们怖动诸有海,而拯救将溺死的众生。 或见处座。 紧那罗众所共围绕。 大树紧那罗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佛行光明。 或者见到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紧那罗众所共围绕,大树紧那罗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佛行光明法门。 紧那罗是歌神,故以佛行光明来破他们的执着。 又他们头上有一角,故亦云疑神。 比丘尼令他们同佛觉,离疑光明故。 或见处座。 摩睺罗伽众所共围绕。 庵罗林摩睺罗伽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生佛欢喜心。 或者见到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摩睺罗伽(大蟒蛇)众所共围绕。 庵罗林摩睺罗伽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生佛欢喜心的法门。 因为摩睺罗伽多瞋毒,故比丘尼对治他们的毛病,而说妙法。 或见处座。 无量百千男子女人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殊胜行。 或者见到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无量百千男子和女人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殊胜行的法门,因为人多行不善的,虽然有行仁义,亦非胜故,故比丘尼令他们起出世的胜行。 或见处座。 诸罗刹众所共围绕。 常夺精气大树罗刹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发生悲愍心。 或者见到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诸罗刹众所共围绕,常夺精气大树罗刹王而为上首。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发生悲愍心的法门。 罗刹属于非人,性喜吸夺人的精气,残害众生,好像僵尸鬼一样。 现在该比丘尼教化他们要发悲愍心,来慈护众生。 现在我们在万佛圣城打禅七(一九七九年),每个人要拿出真正精神来坐禅,不要敷衍了事。 用功是自己本份,不是给旁人看。 要自己专一其心来打禅七。 每个人皆少讲话,多念佛,不要以为男女聚会在一堂,便可以乱讲乱说,有事也要讲话,没有事也要讲话。 本来我们的规矩是很严格,你们应该懂了,我也不需要讲什么规矩。 这么多年了,应知在打七时,不可以借题目来讲话。 没有事情是不应该讲话的。 若是不重要的事情,更不应该讲话。 今天打禅七,我根本就不讲开示,就因为你们互相讲闲话太多了。 也不应该在厕所开会。 你在佛堂不讲话,反到厕所去讲话。 厕所那么肮脏有什么可说的,说的也是不干净的话。 不单在厕所不可讲话,就是在斋堂也不可以乱讲话。 不该说我出了家,年头多了,或者我是个比丘或比丘尼,就可以不守规矩了。 你做比丘或比丘尼不守规矩,那么其他人又怎能守规矩呢? 你越资格老,越应守规矩。 不是说我资格老了,比谁先出家,愿意怎么样便怎么样。 这完全是错误的! 资格越老,就应该要尊重自己,不要令旁人打妄想,动念头。 你这一讲话不要紧,人家正在一心念佛,看见你讲话,也都打起妄想:「他可以讲话,我也可以讲。」那么就互相讲起话来。 每个人要自己尊重自己。 我们到这万佛圣城来是要修道,不是到这儿来混光阴,混吃等死。 我们要是不用功,到万佛圣城来作什么? 我们到世间去作有什么不好? 世间花花绿绿,你又可以随便跳舞,随便喝酒、看戏,愿意干什么便干什么。 为什么跑到这儿受冰天雪地之苦? 到这儿,如果还不用功修行,那太对不起自己了。 也对不起自己的祖先、师长、佛。 你到道场来,为什么要打闲岔? 自己不用功,也不可以障碍其他人用功。 所以这一点,你们各位要特别注意! 无论早晨或晚间,没有特别事情,不可以各处随便跑。 不可以跑到这儿去看看,跑到那儿去玩玩。 你要是有工作就可以出去做,没有工作就不应该随便跑出去。 我这一次来,感到很高兴。 高兴什么呢? 我看见所有道路都很干净,几年来的聚集尘土也都拿走了,所以我很高兴。 我们能常常保持清洁,那才是最要紧的。 不要搞得街道也邋邋遢遢,身上也邋邋遢遢,也里也邋邋遢遢。 满肚子都是鬼,尽打妄想,这是不可以的。 我们把外边收拾干净,衣服也要洗干净,不要好像刚从厕所出来那个样子,也不要好像从猪窝里跑出来似的。 身上所穿的衣服,一定要干净整洁,要讲究卫生。 我以前常穿件大袍,这大袍虽没洗过,但是没有什么尘土。 时间穿得久,不但没有臭味,而且还有一股香味。 你们若衣服上只有香味,没有臭味,便可以不洗。 那件大袍是我在母亲坟上守孝时的孝服,守完孝便把它染黑,当做袍穿。 以后一点一点的补,坏了说补,总共补了三层。 不过我离开南华寺,就忘了带来。 我以为将来会回到南华寺去,结果也没有回去,我也不知道这件大袍还存在否?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保持自己身心清净。 心里清净,身上也清净,如果看到外头有邋遢的地方,不妨发心把它收拾干净。 不是什么也不管,只要一天能活着就算了。 要负一点责任。 我看几年来,路上都是这样邋遢。 我没有提出来,我本想要自己收拾不知多少次了,可是总找不到扫把和畚箕,不知道你们把它放到什么地方去,我找了多少次都找不着。 有几次我叫人替我找,结果没人替我找。 唉! 就这样不听话! 叫人给我找把扫把,都没人听。 想起来真是太可怜了,作这样的师父有什么意思? 谁也不听。 今天我不是对你们发牢骚,但我看几年的尘土不见了,不说一说也是不行的。 所以在打七期间,希望人人都能尊重自己。 不要借着打七的机会,就随随便便,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了圣旨,给你们机会讲话。 不是这样子! 你要爱惜自己,不要做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事情。 或见处座。 信乐声闻乘众生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胜智光明。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信乐声闻乘(观四谛法而悟道)的众生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胜智光明的法门,因为声闻智劣,故为演说胜智光明。 或见处座。 信乐缘觉乘众生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佛功德广大光明。 或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信乐缘觉乘(观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众生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佛功德广大光明的法门,因为缘觉修福,止百劫故。 又缘起智光,未能亡缘。 或见处座。 信乐大乘众生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普门三昧智光明门。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信乐大乘佛法的众生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普门三昧智光明的法门。 或见处座。 初发心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一切佛愿聚。 或者见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初发心的诸菩萨所共围绕。 因为初发心者,证发大心,发十大愿,故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一切佛愿聚的法门。 或见处座。 第二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离垢轮。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第二地(离垢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离垢轮的法门,令他们持戒清净,远离三业之过。 或见处座。 第三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寂静庄严。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第三地(发光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寂静庄严的法门,因为第三地菩萨修八禅的缘故。 或见处座。 第四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生一切智境界。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第四地(焰慧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一切智境界的法门,因为第四地菩萨已证得无行无生行慧光。 或见处座。 第五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妙华藏。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第五地(难胜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妙华藏的法门。 妙华藏者,华是指十种平等净心。 晋经云:「净心华藏。」华藏是指以真俗双修,于难得胜,为因含藏之缘故。 或见处座。 第六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毗卢遮那藏。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第六地(现前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毗卢遮那藏法门,因为第六地菩萨具足方便之智慧,故般若现前,能徧照普得。 毗卢遮那,译为光明徧照。 或见处座。 第七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普庄严地。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第七地(远行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普庄严地法门,因为第七地菩萨修殊胜行,以及修习一切菩提分之缘故。 或见处座。 第八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徧法界境界身。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第八地(不动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徧法界境界身法门,因为第八地菩萨证得无生法忍,于三世间,皆悉自在,得忍如空,而念念入法流的缘故。 或见处座。 第九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无所得力庄严。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第九地(善慧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无所得力庄严法门,因为第九地菩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力度徧增,具足辩才,演一切法为庄严的缘故。 或见处座。 第十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无碍轮。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第十地(法云地)诸菩萨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无碍轮法门,因为十地菩萨已摧毁十障,十度已满,三祇已圆之故。 或见处座。 执金刚神所共围绕。 此比丘尼为说法门。 名金刚智那罗延庄严。 或者见此比丘尼所处的师子座,四周有执金刚神所共围绕,此比丘尼为他们演说金刚智那罗延庄严的法门。 这是指等觉菩萨,金刚是比喩定力,能坏散尘习的缘故。 既为等觉而说,表明此位非小。 善财童子。 见如是等一切诸趣所有众生已成熟者。 已调伏者。 堪为法器。 皆入此园。 各于座下围绕而坐。 师子频申比丘尼。 随其欲解胜劣差别而为说法。 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善财童子看见像这样种种一切诸趣所有众生,已成熟者,皆堪为法器之龙象,他们皆进入此日光园,各各于师子座下围绕而坐。 师子频申比丘尼随顺他们的根性不同,欲解胜劣的差别,而为他们演说妙法,令他们于无上正等正觉得到不退转之地位。 何以故。 此比丘尼。 入普眼舍得般若波罗蜜门。 说一切佛法般若波罗蜜门。 法界差别般若波罗蜜门。 散坏一切障碍轮般若波罗蜜门。 生一切众生善心般若波罗蜜门。 殊胜庄严般若波罗蜜门。 无碍真实藏般若波罗蜜门。 法界圆满般若波罗蜜门。 心藏般若波罗蜜门。 普出生藏般若波罗蜜门。 此十般若波罗蜜门为首。 入如是等无数百万般若波罗蜜门。 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此比丘尼入普眼舍得般若波罗蜜门之缘故,故能演说一切佛法般若波罗蜜门,法界差别般若波罗蜜门,散坏一切障碍轮般若波罗蜜门(这是指业障之轮转,无有停止),生一切众生善心般若波罗蜜门,殊胜庄严般若波罗蜜门,无碍真实藏般若波罗蜜门,法界圆满般若波罗蜜门,心藏般若波罗蜜门,普出生藏般若波罗蜜门。 她以这十种般若波罗蜜门为首,而证入如是等无数百万那么多的般若波罗蜜门。 此日光园中所有菩萨及诸众生。 皆是师子频申比丘尼初劝发心。 受持正法。 思惟修习。 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在这日光园中所有菩萨以及一切众生,皆是由师子频申比丘尼劝他们初发心受持正法,思惟修习佛法,于无上正等正觉得到不退转。 时善财童子。 见师子频申比丘尼。 如是园林。 如是床座。 如是经行。 如是众会。 如是神力。 如是辩才。 复闻不可思议法门。 广大法云润泽其心。 便生是念。 我当右绕无量百千帀。 时比丘尼放大光明。 普照其园众会庄严。 善财童子即自见身。 及园林中所有众树。 皆悉右绕此比丘尼。 经于无量百千万帀。 围绕毕已。 善财童子合掌而住。 白言。 圣者。 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 我闻圣者善能诱诲。 愿为我说。 这时候善财童子看见师子频申比丘尼,有这样的园林,这样的床座,这样的经行,这样的众会,这样的神力,这样的辩才无碍,又听闻不可思议的法门,以广大法云润泽他的心,便生出这个念头:「我应向右绕无量百千帀,以表示我的尊敬。」这时候比丘尼放大光明,普徧照耀日光园,和庄严的道场众会。 善财童子立刻见到他自己的身体,以及园林中所有的众树,皆悉右绕此比丘尼,经过无量百千万帀。 围绕完毕之后,善财童子便合掌而住,说道:「大圣者啊! 我已先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可是我仍未知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 我听无上胜长者为我介绍,说您圣者善能诱诲一切众生,我愿您为我演说。」比丘尼言。 善男子。 我得解脱名成就一切智。 善财言。 圣者。 何故名为成就一切智。 比丘尼言。 善男子。 此智光明。 于一念中。 普照三世一切诸法。 善财白言。 圣者。 此智光明境界云何。 比丘尼言。 善男子。 我入此智光明门。 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 以此三昧故。 得意生身。 往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宫。 一生所系菩萨所。 一一菩萨前现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身。 一一身。 作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供养。 所谓现天王身。 乃至人王身。 执持华云。 执持鬘云。 烧香涂香。 及以末香。 衣服璎珞。 幢旛缯盖。 宝网宝帐。 宝藏宝灯。 如是一切诸庄严具。 我皆执持而以供养。 如于住兜率宫菩萨所。 如是于住胎出胎。 在家出家。 往诣道场。 成等正觉。 转正法轮。 入于涅盘。 如是中间。 或住天宫。 或住龙宫。 乃至或复住于人宫。 于彼一一诸如来所。 我皆如是而为供养。 若有众生。 知我如是供养佛者。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若有众生来至我所。 我即为说般若波罗蜜。 师子频申比丘尼说:「善男子啊! 我得到解脱,名叫成就一切智慧。」善财童子说:「大圣者啊! 是什么缘故而名为成就一切智慧?」比丘尼说:「善男子! 这个智慧光明,能在一念中,普徧照耀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诸法。」善财童子又问道:「大圣者啊! 这个智慧光明的境界如何呢?」比丘尼回答说:「善男子啊! 我证入此智慧光明门时,便得到随意而生身,随类能成,往诣十方一切世界的兜率天宫中,一生所系菩萨的道场中。 在每一位菩萨的面前,我又示现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那么多的身体。 每一个身体,又作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那么多的供养。 所谓示现天王身,乃至人王身,我皆执持华云、鬘云、烧香、涂香、末香、衣服、璎珞、幢旛、缯盖、宝网、宝帐、宝藏、宝灯,像这样种种一切诸庄严具,我皆执持而以供养诸佛菩萨。 如此住在兜率宫菩萨的处所,同时对菩萨于住胎、出胎、在家、出家、往诣道场、成等正觉、转正法轮、入于涅盘——在这种种期间。 他们或者住于天宫,或者住于龙宫,乃至于又住于人间的宫殿,我皆在彼每一位诸佛的道场,以像这样的种种庄严具来供养。 若有众生知道我这样来供养佛,他们都能于无上正等正觉得到不退转的果位。 若有众生来到我的处所,我立即为他们演说般若波罗蜜的法门。」善男子。 我见一切众生不分别众生相。 智眼明见故。 听一切语言不分别语言相。 心无所著故。 见一切如来不分别如来相。 了达法身故。 住持一切法轮不分别法轮相。 悟法自性故。 一念徧知一切法不分别诸法相。 知法如幻故。 善男子啊! 我见一切众生,可是不分别众生相,因为我的智慧眼能明白看见的缘故。 我听一切语言,可是不分别语言相,因为我的心没有执着的缘故。 我见一切如来,可是不分别如来相,因为我明了通达佛法身的缘故,所谓「佛佛道同」。 我住持于一切法轮,可是不分别法轮相,因为我了悟一切法皆从自性生出来的缘故。 我能在一念中普徧知道一切法,而不分别诸法相。 因为我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缘故。 善男子。 我唯知此成就一切智解脱。 如诸菩萨摩诃萨。 心无分别。 普知诸法。 一身端坐充满法界。 于自身中现一切刹。 一念悉诣一切佛所。 于自身内普现一切诸佛神力。 一毛徧举不可言说诸佛世界。 于其自身一毛孔中。 现不可说世界成坏。 于一念中。 与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同住。 于一念中。 入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劫。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啊! 我唯独知道这个成就一切智慧解脱的法门。 如果像一切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的心没有分别,而普徧知道一切法。 一身端然正坐,而能充满法界。 在他们的自身中,能示现一切刹土。 于一念中,而悉能往诣一切佛的道场。 在他们自身中,能普徧示现一切诸佛神通力量。 于一毛端,能徧举不可言说那么多诸佛世界。 在他们自身的每一毛孔中,能示现不可说世界的成就和毁坏。 在一念中,他们能与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众生同住。 于一念中,他们能入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劫。 而我如何能知能说像这种种的功德行呢? 你应该再去访求另外一位善知识。 善男子。 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险难。 此国有城名宝庄严。 中有女人名婆须蜜多。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 顶礼其足。 绕无数帀。 殷勤瞻仰。 辞退而去。 善男子! 此处的南方,有一个国土,名叫险难,此国有一个城市,名叫宝庄严。 此城之中,有一位女人,名叫婆须蜜多。 你可以到她那儿请问:「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她将为你演说。 这时候善财童子,向师子频申比丘尼顶礼于其足下,向右绕无数帀之后,殷勤瞻仰善知识,然后依依不舍的辞退而去,再向南方寻访下一位善知识。 发布时间:2025-07-06 11:01:54 来源:素食学佛网 链接:https://www.vege365.com/xuefo/1668928744